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依然女生呀呀嘿-第1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曾有活中书令请俸则例,盖妄也。官制行,改三使相并为开府仪同三司。元祐以后不复有之,虽崇、观、政、宣轻用名器,且改为左辅、右弼,然蔡京三为公相,亦不敢居。乾道中,诏于录黄及告命内除去侍中、中书令,遂废此官。今当先降指挥复置,则于事体尤惬当也。嗣王终不敢当,于是寝前命,而赐赞拜不名。

    作文字要点检

    作文字不问工拙小大,要之不可不著意点检,若一失事体,虽遣词超卓。亦云未然。前辈宗工,亦有所不免。欧阳公作仁宗御书飞白记云:“予将赴亳,假道于汝阴,因得阅书于子履之室。而云章烂然,辉映日月,为之正冠肃容再拜而后敢仰视,盖仁宗皇帝之御飞白也。曰,‘此宝文阁之所藏也,胡为乎子之室乎?’曰,‘曩者天子燕从臣于群玉。而赐以飞白,予幸得预赐焉。’”乌有记君上宸翰而彼此称“予”,且呼陆经之字?又记。言太宗飞白,亦自称“予”。外制集序,历道庆历更用大臣,称吕夷简、夏竦、韩琦、范仲淹、富弼,皆斥姓名。而曰“顾予何人,亦与其选”,又曰“予时掌诰命”,又曰“予方与修祖宗故事”,凡称“予”者七。东坡则不然,为王诲亦作此记。其语云“故太子少傅、安简王公讳举正,臣不及见其人矣”云云。是之谓知体。

    侍从两制

    国朝官称,谓大学士至待制为“侍从”。谓翰林学士、中书舍人为“两制”,言其掌行内、外制也。舍人官未至者,则云“知制诰”,故称美之为三字。谓尚书侍郎为“六部长贰”,谓散骑常侍、给事谏议为“大两省”。其名称如此。今尽以在京职事官自尚书至权侍郎及学士、待制均为“侍从”。盖相承不深考耳。予家藏王(氵公)春秋通义一书,至和元年。邓州缴进,二年有旨送两制看详,于是具奏者十二人皆列名衔:学士七人,曰学士承旨、礼部侍郎杨察,翰林学士、中书舍人赵概、杨伟,刑部郎中胡宿,吏部郎中欧阳修,起居舍人吕溱,礼部郎中王洙;知制诰五人,曰起居舍人王圭,右司谏贾黯,兵部员外郎韩绛,起居舍人吴奎,右正言刘敞。而他官弗预,此可见也。翰林本以六员为额,刘沆作相,典领温成后丧事,以王洙同其越礼建明,于是员外用之,尝为一时言者所论,正此时云。

    片言解祸

    自古将相大臣,遭罹谮毁,触君之怒,堕身于危棘将死之域,而以一人片言,转祸为福,盖投机中的,使闻之者晓然易寤,然非遭值明主,不能也。萧何为民请上林苑中空地,高祖大怒,以为多受贾人财物,下何廷尉,械系之。王卫尉曰:“陛下距楚数岁,陈豨、黥布反,时相国守关中,不以此时为利,乃利贾人之金乎?”上不怿,即日赦出何。绛侯周勃免相就国,人上书告勃欲反,廷尉逮捕勃治之。薄太后谓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帝即赦勃。此二者,可谓至危不容救,而于立谈间见效如此。萧望之受遗辅政,为许、史、恭、显所嫉,奏望之与周堪、刘更生朋党,请“召致廷尉”,元帝不省为下狱也,可其奏。已而悟其非,令出视事。史高言:“上新即位,未以德化闻于天下,而先验师傅,既下九卿大夫狱,宜因决免。”于是免为庶人。高祖、文帝之明而受言,元帝之昏而遂非,于是可见。

    忠言嘉谟

    扬子法言:“或问忠言嘉谟,曰言合稷、契谓之忠,谟合皋陶谓之嘉。”如子云之说,则言之与谟,忠之与嘉,分而为二,传注者皆未尝为之辞,然则稷、契不能嘉谟,皋陶不能忠言乎?三圣贤遗语可传于后世者,唯虞书存,五篇之中,皋陶矢谟多矣,稷与契初无一话一言可考,不知子云何以立此论乎?不若魏郑公但云“良臣稷、契、皋陶”,乃为通论。

    免直学士院

    庆元元年正月一日,郑湜以起居郎直学士院。二月二十三日,赵汝愚罢相,制乃湜所草,议者指为褒词太过。二十五日,有旨免兼直院,或以为故事所无。按熙宁初,王益柔以知制诰兼直学士院,尝奏中书熟状加董毡阶官之误,宰相怒其不申堂,用他事罢其兼直,已而迁龙图阁直学士。湜亦以罢直求去,不许,越三月而迁权刑部侍郎,甚相类也。

    大贤之后

    杜诗云:“大贤之后竟陵迟,荡荡古今同一体。”乃赠狄梁公曾孙者,至云“飘泊岷汉,干谒王侯”,则其衰微可知矣。近见余干寓客李氏子云,本朝三李相,文正公昉、文靖公沆、文定公迪皆一时名宰,子孙亦相继达宦。然数世之后益为萧条,又经南渡之厄,今三裔并居余干,无一人在仕版。文定濮州之族,今有居越者,虽曰不显,犹簪缨仅传,而文正、文靖无闻,可为太息!

卷 第十三() 
钟鼎铭识

    三代钟鼎彝器存于今者,其间款识,唯“眉寿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之语,差可辨认,余皆茫昧不可读,谈者以为古文质朴固如此,予窃有疑焉。商、周文章,见于诗、书,三盘五诰,虽诘曲聱牙,尚可精求其义,他皆坦然明白,如与人言。自武王丹书诸铭外,其见于经传者,如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谗鼎之铭曰:“昧旦丕显,后世犹怠。”正考父鼎铭曰:“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上西下木)氏量铭曰:“时文思索,允臻其极。嘉量既成,以观四国。永启厥后,兹器维则。”祭射侯辞曰:“惟若宁侯,毋或若女不宁侯,不属于王所,故抗而射女。”卫礼至铭曰:“余掖杀国子,莫余敢止。”孔悝鼎铭曰:“六月丁亥,公假于太庙。公曰叔舅,乃祖庄叔,左右成公,成公乃命庄叔,随难于汉阳,即宫于宗周,奔走无射,启右献公,献公乃命成叔,纂乃祖服。乃考文叔,兴旧嗜欲,作率庆士,躬恤卫国,其勤公家,夙夜不解,民咸曰休哉!公曰叔舅,予女铭,若纂乃考服。悝拜稽首曰:对扬以辟之勤大命,施于烝彝鼎。”扶风美阳鼎铭曰:“王命尸臣,官此栒邑,赐尔旗鸾,黼黻雕戈。尸臣拜手稽首曰:敢对扬天子丕显休命。”此诸铭未尝不粲然,何为传于今者,艰(涩去氵)无绪乃尔。汉去周未远,武、宣以来,郡国每获一鼎,至于荐告宗庙,群臣上寿。窦宪出征。南单于遗以古鼎,容五斗,其铭曰:“仲山甫鼎,其万年子子孙孙永保用。”宪乃上之,盖以其难得故也。今世去汉千年,而器宝之出不可胜计,又为不可晓已。武帝获汾阴脽上鼎,无款识,而备礼迎享,宣帝获美阳鼎。下群臣议,张敞乃以有款识之故绌之,又何也?

    牺尊象尊

    周礼司尊彝:“裸用鸡彝、鸟彝。其朝献用两献尊,其再献用两象尊。”汉儒注曰:“鸡彝、鸟彝,谓刻而画之为鸡、凤凰之形。献读为牺,牺尊饰以翡翠,象尊以象凤凰。或曰:以象骨饰尊。又云:献音娑。有婆娑之义。”惟王肃云:“牺、象二尊,并全牛、象之形,而凿背为尊。”陆德明释周礼献尊之献,音素何反。而于左氏传“牺象不出门”,释牺为许宜反,又素何反。予按今世所存故物。宣和博古图所写,牺尊纯为牛形,象尊纯为象形。而尊在背,正合王肃之说。然则牺字只当读如本音,郑司农诸人所云,殊与古制不类。则知目所未睹而臆为之说者,何止此哉!又今所用爵。除太常礼器之外,郡县至以木刻一雀。别置杯于背以承酒,不复有两柱、三足、只耳、侈口之状,向在福州见之,尤为可笑也。

    再书博古图

    予昔年因得汉匜,读博古图,尝载其序述可笑者数事于随笔,近复尽观之,其谬妄不可殚举。当政和、宣和间,蔡京为政,禁士大夫不得读史,而春秋三传,真束高阁,故其所引用,绝为乖盾。今一切记之于下,以示好事君子与我同志者。商之癸鼎,只一“癸”字,释之曰:“汤之父主癸也。”父癸尊之说亦然。至父癸匜,则又以为齐癸公之子。乙鼎铭有“乙毛”两字,释之曰:“商有天乙、祖乙、小乙、武乙,太丁之子乙,今铭‘乙’,则太丁之子也。”父己鼎曰:“父己者,雍己也。继雍己者乃其弟太戊,岂非继其后者乃为之子邪?”至父己尊,则直云“雍己之子太戊为其父作”。予按以十干为名,商人无贵贱皆同,而必以为君,所谓“癸”即父癸,“己”即雍己,是六七百年中更无一人同之者矣。商公非鼎铭只一字曰“非”,释之曰:“据史记有非子者,为周孝王主马,其去商远甚。惟公刘五世孙曰公非,考其时当为公非也。”夫以一“非”字,而必强推古人以证之,可谓无理。周益鼎曰:“春秋文公六年有梁氏益,昭公六年有文公益,未知孰是?”予按左传文八年所纪,乃梁益耳,而杞文公名益姑。周丝驹父鼎曰:“左传有驹伯,为郤克军佐,驹其姓也。此曰驹父,其同驹伯为姓邪?”予按左传,驹伯者郤锜也,锜乃克之子。是时郤氏三卿,锜曰驹伯,犨曰苦成叔,至曰温季,皆其食采邑名耳,岂得以为姓哉?叔液鼎曰:“考诸前代,叔液之名不见于经传,惟周八士有叔夜,岂其族欤?”夫伯仲叔季,为兄弟之称,古人皆然,而必指为叔夜之族,是以“叔”为氏也。周州卣曰:“‘州’出于来国,后以‘州’为氏。在晋则大夫州绰,在卫则大夫州吁,其为氏则一耳。”予按来国之名无所著见,而州吁乃卫公子,正不读春秋,岂不知卫诗国风乎?遂以为氏,尤可哂也。周高克尊曰:“高克者,不见于他传,惟周末卫文公时,有高克将兵,疑克者乃斯人,盖卫物也。”予按元铭文但云“伯克”,初无“高”字,高克郑清人之诗,儿童能诵之,乃以为卫文公时,又言周末,此书局学士,盖不曾读毛诗也。周毁敦曰:“铭云伯和父,和者卫武公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