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影视世界无限传送门-第2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营成本,更促进了商品经济社会的转型和发展,他的这套制度成为后世元明清各朝专卖制度的范本,一直沿用至今,谁敢说他没有才能。

    蔡京还独创了独步帝制时代的社会慈善和救助制度,宋代不但有专门收养“鳏寡孤独者”的居养院,还有专门负责收治无钱治病的病人的叫“安济坊”。

    病人进安济坊后,予以免费治疗。

    更难得的是,北宋的这类救济制度至上而下从中央到地方州县连成网络,形成一整套以成文法形式规定的制度。蔡京虽然为人奸诈、为官贪腐、为相误国,但是这套制度因为他的败落而被破坏却是华夏历史的一大损失。

    蔡京主政时是北宋商品经济和社会经济成就最高的时期,也是华夏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的巅峰。徽宗朝时人口户数突破2000万,总人口突破一亿!当时人们说“中外靖绥,年谷登稳”,“天下赋入之数悉倍于前”,当时人们炫耀:“承平既久,帑庾盈溢。”这些成就的背后,也有蔡京顺应现实的经济财政政策,进行改革的功劳。

    从少年入仕到靖康元年遭贬,蔡京在北宋政坛上活跃了半个世纪,不管是在地方还是在中央,蔡京一直以改革变法者自居,其影响甚至超过了前代的王安石。在整个政治生涯中,蔡京都不断实践自己的经济理念,改革北宋困难的财政局面。其实北宋的财政一直都不好,庞大低效的军费开支,还有无数的冗官和冗员及让财政危机日益显露。

    可以说,蔡京的改革客观来讲是有好处的,起码让朝廷在收入方面有了提高,老百姓的生活嘛,虽然没有明显的变好,但也没有明显的变差,如果只是这样的话,那蔡京还真的是一个不错的宰相。但很可惜的是,他在为自己和朝廷敛财的同时,也让宋徽宗有了大肆挥霍的机会,这个爱好踢球、写字的皇帝仅“花石纲”之役,就花费难以估算。

    蔡京曾经被几度贬官,可是没多久就又被官复原职,为什么?因为皇帝离不开他。

    蔡京四度拜相,几起几落的最大原因是他一直在紧跟皇权,掌握皇帝意图后迎合取悦,这在封建社会是必须要做的事,否则什么也干不成。作为奸臣的蔡京自然深谙此道。

    他深知,只要能“摆平”宋徽宗,什么事都干的成。

    他最擅长取悦和迷惑皇帝,宋徽宗刚上台时想改革,他就打出了“变法”的旗号,实际上是说的多,干的少。反而趁机大兴党禁,打击或消灭反对派。蔡京身为宰相听任皇帝沉湎于各种爱好,徽宗喜欢石头,蔡京就安排心腹到苏州设立“应奉局”,专门在东南一带搜刮奇花异石;用大船组队编成“花石纲”运到开封,一路上运到运河狭窄就不断开挖运河,拆除民房,耗费国家税收,给沿岸居民带来沉重负担,造成民怨沸腾。

    蔡京的财政改革说到底,也是为了皇帝能增加收入,有更多的机会去玩乐。心术不正使他的改革从一开始就走上歧路。作为利己主义者,蔡京所关心和追求的是个人的权势和私利,只要获得权势和私利,可以不择手段,可以不顾一切。天才一旦走上歧路,对国家的危害更大。

    宋徽宗除了玩艺术,也是有“理想”的一个皇帝。他一心想收回燕云十六州,但是这次蔡京却不同意,这让他与另一个奸臣童贯发生了矛盾。童贯主张联金灭辽,蔡京对此并不积极。他这么做也是有原因的。除了与童贯争权的需要,他身为宰相要负责后勤粮草等问题,长期进行经济改革的蔡京知道北宋的财政和军队无法支撑这样的战争。

    但是这次蔡京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他没想到宋徽宗收复燕云十六州的热情如此高涨,面对辽朝衰亡带来的绝好机会,好大喜功的宋徽宗君臣收复燕云失地的渴望被激发出来,本来宋徽宗是打算单干的,但是看到宋军的军备后信心大跌,不得不退一步和金联盟,事实证明这一步走得比单干还蠢,而这也预示着北宋最终的失败。

    至于说蔡京的下场,那自然是被贬官罢职,发配边缘。

    而此时的蔡京已经八十多岁,那里经得起这样的折腾?结果在路过长沙的时候,死在了发配的路上。

    后世有一种说法,说蔡京是被饿死的,说是当时蔡京路过长沙的街道,整个长沙城都无人卖给他们食物,硬是把这位曾经的宰相大人给活活饿死了。这个故事说起来还挺带感的,但实际上并不是这么一回事。

    虽然南宋人王明清笔记挥麈后录中提到:“初,元长之窜也,道中市食饮之物,皆不肯售”,但只讲人家不肯卖,并未说到蔡京因此“饿死”。而挥麈录作者王明清是曾布的外孙,曾布虽然也是变法派,但宋徽宗即位初与蔡京有较大矛盾,曾布下台,蔡京上台,两家是有怨恨的。挥麈录写作时离靖康已有六七十年,王明清收入蔡京流放途中人们不卖吃的给他的传说,不仅与一些社会常识有矛盾,也与其他史料记载有矛盾。

    毕竟开饭店卖吃的是为了赚钱养家糊口,不是专靠政治来谋生的,蔡京一行包含监送人和随行照看人,少说也有十五六个,一顿饭吃下来,店家也能赚不少铜钱,这生意就忍心不做了?就算对蔡京一人有“义愤”,对同行其他人难道也不做这生意了吗?蔡京被活生生地饿死了,同行几个怎么不饿死呢?一路上开饭店的是很多的,一二家有“义愤”不卖货还能理解,一路上所有的店铺都有这一致的“义愤”,这就不大可能了。

    而且当时朝中对蔡京被贬事件也有不同的声音,朝中有许多大臣如兵部侍郎李纲、宰相吴敏、国子监祭酒杨时等领导人都表示“不理解”,认为有失公允,蔡京在拱州时一度写了辩护书寄给李纲递交皇帝,要求入京面君,李纲向朝廷转交了这份奏牍,后来被批是“立场有问题”。可见,连朝廷的干部们都还有许多“不觉悟、受蒙蔽”的,民间老百姓能那么快就有一致的“义愤”吗?这完全是不可能的。

    所以蔡京饿死,不存在这种可能,倒是南宋著名史家徐梦辛所说的“八十一岁老人蔡京是长途跋涉,严重中暑,吃不进饭衰竭而死”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但不管怎么说,蔡京本身是个奸臣无疑,如今他还正当朝,地位比高俅要高,权势比高俅还大,而他的女婿梁中书也算是一个小奸臣了,比如说之前的生辰纲,名气就很大,所以当曹岩一说要会一会这个蔡京女婿的时候,“蔡京”,“女婿”,“奸臣”等字眼,立刻就把各位好汉的情绪给调动了起来。

    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245。不一样的梁中书() 
至于说蔡京的女婿梁中书,大名府府尹,当朝太师蔡京的乘龙快婿。照这个关系,梁中书到朝廷上做一个大员也未尝不可,但他却没有,而是老老实实地坐镇大名府,管理着一方水土、一方百姓。当然,这个人最大的污点就是给老丈人祝寿弄的生辰纲,结果被晁盖等人智取了,由此而生的便是水泊梁山初聚义。宋朝官场的腐败,熟读历史的人都应该知道,庞大的官僚机制肯定会生出许多猫腻的,这一点不用细说。

    只说梁中书的用人和对待百姓的态度,其实还是可以的。

    比如说那青面兽杨志,不仅是名门之后,而且还身怀绝技,但却处处碰壁,找不到买主,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但梁中书却慧眼识珠,一下子便看上了落魄的杨志,多方提携,且委以重任,让他全权负责生辰纲的押送任务。应该说,杨志不是梁中书的亲信,但却得到了只有亲信才能得到的礼遇和信任。这等胸怀,应该是一个决策者用人的最高境界了。对于杨志来说,这简直就是知遇之恩啊!

    所以在押送生辰纲的路上,杨志才会谨慎有加。如果没有晁盖等人的智取生辰纲,那么杨志极有可能就成为梁中书的左膀右臂,从此平步青云,实现自己的仕途理想。

    还有对待董超薛霸这两个犯了错误的小人物,梁中书也没有戴上有色眼镜。这两个倒霉蛋,因为在押解林冲去沧州的过程中,没有完成高俅交代的任务,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却被高俅找茬发配到了北京。对梁中书来说,收拾这两个人可是讨好当朝太尉的一个绝佳时机啊:用两个无名小卒的性命换来当朝一品的好感,何乐而不为!但是,梁中书没有这样做,没有为了自己的前程对董超薛霸无情打击、残酷迫害,相反,仅仅是因为两人“能干”,便不计前嫌,依然让他们继续做之前的工作。即使在后世,自己的顶头上司或者更高的领导厌弃的人,又有多少官员会顶着压力、冒着危险重用呢?由此一点,即可看出梁中书用人的胸襟和胆识了。

    再说梁中书对待百姓的态度,也颇有让人称道的地方。

    在卢俊义要被问斩之时,拼命三郎石秀劫法场,杀死许多官兵。

    事后,梁中书首先问的是百姓的伤亡情况,并立即开始抚恤死伤者的家属。

    及至梁山众好汉血洗大名府,梁中书险些丧命,但回来后,仍然没有忘记百姓的伤亡情况。而这一次,不是死伤七八十人,而是5000多人。对此,梁中书并没有隐瞒,而是如实上报朝廷,请求派兵剿匪。

    请注意,类似这样的事情,往后数百年事件里,有多少政府官员敢于冒着乌纱帽被摘掉的危险向上级如实汇报情况呢?来百姓听到、见到更多的是隐瞒死亡情况、欺上瞒下的行径啊!

    可见,百姓在梁中书心里不是草芥,而是具体可感的生命。

    虽然梁中书的抚恤不会让死者复生,但起码可以给死者的家属一点点道义上的安慰。在这一点上,梁中书比原著中那些打着“替天行道,除暴安良”、却滥杀无辜的梁山好汉们更受人尊敬。试想,梁山泊三打祝家庄,踏平曾头市,火烧大名府,所到之处,不分男女老幼,一律人头落地、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