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拖着沉重的病体咬着牙到传达室拨通了师父家的电话。不一会儿,师父李德全和女儿李敏急火火的赶来了,把项云送进了医院。
卧于病榻之上项云两眼直直的望着病房的天花板。师父师母和李敏无论问什么话,项云只说谢谢师父,谢谢师母,谢谢小敏,除此之外,她什么都不回答。她的心里只有痛苦,只有失落,只有对残酷现实的茫然失错。
师父师母说要回家了,临走让项云安心好好养病。在病房门外,师父让李敏好好照看项云,看来项云有解不开的心结,尽量想办法帮她解开。李敏说爸妈放心,她会想办法的。
第二章 异乡的亲情()
李敏在病床旁细心照料病重的项云,问她爱吃什么,就马上去买。项云有气无力的说,大过年的,街上哪有卖东西的。李敏说,有24h超市。项云摇摇头,什么也不想吃。李敏说,是不是想家了,是否给她家里打个电话。项云更是摇头。李敏说,是不是打电话给她男朋友过来看看。项云闭上了眼睛,眼角流下了两行清泪。直觉告诉李敏,项云与男友之间出现了问题。
“云姐,你和你男朋友谈地怎么样了?”李敏小心翼翼地问道。
“哇”的一声,项云终于忍耐不住内心的痛苦,哭出声来,哭声中充满了悲伤与无奈。
“云姐,你这是怎么了!年前你不是说谈的还好好的吗,难道?”
李敏发现问题很严重,即使有不测,不吉利的话也不应该在她李敏口中说出。
“我们散了!”项云哭着说。
“是吗?那怎么可能啊!”李敏心想自己果然猜中。
“我们确实散了。”项云已泣不成声。
“云姐,哭吧,有什么怨屈就全哭出来吧,哭出来,心里会好受一些。”
李敏知道,现在无论什么安慰的活,都不能止住项云的眼泪,只有让她尽情的宣泄心中的苦痛。
看着项云哭的像个泪人,李敏的眼窝一热,鼻子一酸,泪水顺着脸颊流下来。
“云姐,这到底是咋回事啊?”李敏给项云擦了擦泪水。
项云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跟李敏讲述了与男友分手的前前后后。
李敏一边给项云擦泪,一边给自己抹泪。
“云姐,也许我年龄还小,还不懂得男女之间分分合合的事情,可我总觉着云姐和你那个男朋友地位差别有些悬殊, 再加上那个男的也是贪慕虚荣的人,就是结了婚,也很难说能白头偕老。也许他只是贪图云姐你长得好。”
“小敏,你也这么认为吗?我觉得再发展下去的话,我会欠他一辈子的人情,我会一辈子的受制于他。”项云慢慢地停止了哭泣。
“是的,你们俩个人不是一路人,俗话说,不是一路人,不入一家门,你说是吧,云姐。”没想到,李敏还挺会安慰人。
“妹妹,有人说,男人怕入错了行,女人怕嫁错了郎,咱们在谈对象的问题上,可千万要注意啊!”项云感到心里痛快多了。
“云姐,饿了吧,我去买吃的。”李敏看到项云的神色有所好转,急忙问道。
“那就麻烦妹妹出去买点东西吃吧,什么都行,我不忌口的。”
“云姐,我去去马上就来”李敏飞快地出去了。
第二天,项云能够下床走动。第三天,项云出院。她首先去师父家,给师父一家人拜了年,并感谢病重期间给予的无微不至的关怀。
师父师母笑着说,病好了比什么都强。如果在宿舍里闷得慌,就来家里跟李敏说话。项云说,不打扰师父一家人,小敏还得学习,她回宿舍休息就行了,过两天再过来。
项云走后,师父李德全说,这就是项云,这就是项云的性格,并叮嘱李敏,项云不好意思来,就做好饭送过去,大过年的,冷汤冷水的,就别让项云再遭罪了。李敏说,爸妈放心,这事儿包在女儿身上。
第三章 节后的回访()
而千里之外的许正扬并不知道项云这个春节过地如此的难受。春节过后,他抓紧时间走亲访友、迎宾送客,因为江海宁要来他家做客了,他要倾力为此做事无巨细的准备。
正月十二,许正扬起了个大早,骑着老姨夫的自行车,匆匆赶到县城。
许正扬给老姨、老姨夫拜了年,说回去上班就不来县城了,因为老家临乡有了直通德城的公交车,德城到津城的长途汽车多一些,比较方便。老姨父说那好吧。
与老姨老姨夫辞别,许正扬来到江海宁家小区附近的那个小卖铺,先给江海宁打了电话,然后叫了一辆出租车,在江海宁家小区门口等候。
不一会,江海宁来了,提了两个包。上了车之后,江海宁又在大型超市买了一些东西,许正扬不让她买太多的东西,江海宁说这是她的事,不用许正扬管。
出租车下了主干道,驶上乡间小路。司机师傅说他第一次走这样的路,坑坑洼洼,颠簸不平。
许正扬说,“师傅受累,迁就一下吧,听说,明年这里要修柏油路了,再回来,还打你的车!
司机说,“小兄弟,你真会说话,好,送你们到家门口。”
上午十点钟左右,出租车进了许家庄。这天天气出奇的好,天空瓦蓝瓦蓝的。村里走亲戚的活动已基本结束,男女老少有不少人在大街上坐着晒太阳,东家长李家短地闲聊。
江海宁见了,问许正扬,“大街上咋那么多闲人呢?
许正扬说,“农村就是这样,春冬两闲,没有农活儿,人们就站大街。无论别人怎样,反正我对这挺反感的,而且我爸妈很少有这样的闲情逸致。”
“所以许正扬你选择了出外打工。”江海宁说。
许正扬说,“有这方面的原因,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那些站大街的人见一辆出租车在村中的大街上驶过,都指手画脚的议论着什么。
江海宁有些着急。“这么多人,一会儿我咋下车啊!”
许正扬说道,“没事儿,我家在胡同里,这些人不会尾随而来的。”
出租车在许正扬家门口停下。父母听见有汽车的响声,在家里出来。
许正扬先下了车,打开另一侧的车门,江海宁出了出租车。
许正扬的母亲迎上前来,拉住江海宁的手。“海宁,天冷,路上冻坏了吧!”
“伯母过年好,今天天气好,不太冷。这是大伯吧,大伯过年好!”江海宁问候道。
“过年好。你们一家人过年都好吧!”
父亲第一次见江海宁,果然如老伴儿所说,江海宁是一个很懂礼貌的女孩子。
“我们一家人过年都挺好的,他们也让我代问您们一家过年好呢!”
“好!好!谢谢了!”父母拉住江海宁的手高兴地合不拢嘴。
“爸妈,你们跟海宁家中说话吧,我把出租车打发走。”许正扬把东西收拾完,对父母说道。
“对,你看光顾了说话了,海宁,快到家里去,家里暖和。”母亲拉着江海宁进了家门。
“小兄弟,这是你的啥亲戚啊,你家里这么热情?”
“大哥,我的一位表妹,好几年没来了。司机师傅,家来喝碗水,抽支烟再走吧。”
“不了不了!”司机接过打车钱。“走了,再见!”
“慢走师傅。在刚才过来的乡政府街上走,兴许能捎个乘客!”许正扬没忘记提醒司机别跑空车。
“谢谢了,小兄弟!”司机鸣笛致意。
第四章 温馨的乡情()
送走了出租车,许正扬赶紧进家。母亲已经给江海宁沏了一杯姜糖水,说能去寒,暖和得快。
江海宁挺不好意思,“没事儿,没事儿!”接着小声地咳嗽了一声。
“海宁,是不是有点呛啊!扬扬啊,把屋门上亮子打开一点儿,跑跑煤烟味儿。”母亲说道。
许正扬赶紧把屋门上方的上亮子打开一点缝儿。
“海宁啊,咱农村比不上你们城里的,楼房有暖气,农村屋里虽然也有炭炉子,可温度能有十七八度就算不错了。”父亲说着,涮了茶壶,放上茶叶,等着水开。
“大伯,你们家已经不错了。你看,这宽房大屋的,光照又好,挺亮堂。”江海宁捧着玻璃杯,环视堂屋。
“海宁啊,咱这屋盖地早,那时候,不兴前出厦的。这不,年前,我和你伯母合计着,房子吊了顶子,墙也刮了仿瓷,比以前好多了。”父亲点上了一支烟。
“他爸,牛可能没草了,你看看去!”母亲对父亲说。
“对,我去添草。”父亲出去了。
“我爸抽烟,昨天晚上,我妈叮嘱我爸,你们家没有吸烟的。今天你来了,尽量不吸烟。”许正扬靠近江海宁,小声说道。
“没事儿,也不能因为我来,你爸就不吸烟了。”江海宁小声对许正扬说。“伯母,你就不要严格要求大伯了,让大伯吸烟就行,我不介意的。许正扬也吸烟的。”
“扬扬吸烟,可他在家里很少吸。没事儿,你大伯憋不住,就到院里抽,不碍事的。”看来,母亲还挺坚持。
“咋没见爷爷奶奶啊!”江海宁进屋没见老人,问母亲。
“天气冷,我们不让他们起的太早。刚才我帮他们穿好了衣裳,在里屋吃饭呢!”
母亲给江海宁的杯子里又加了点姜末和红糖,续上开水。
“海宁,我听扬扬说,你不喝茶,多喝点姜糖水。”
“伯母,你就快别忙活了,我暖和多了。”江海宁站起来。
“伯母你先坐着,我和许正扬一起见一见爷爷奶奶,给老人拜个年。”
“行,扬扬,你就和海宁一块去吧。”母亲把茶沏上。
爷爷奶奶正在里屋吃饭。沏了两碗鸡蛋汤,然后泡上蛋糕,这是老人早餐的习惯。
“爷爷奶奶,我的同学江海宁来看您们了!”许正扬对正在吃饭的爷爷奶奶大声说道。
二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