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翻天鉴-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不怕这些,只爱住在僻静处。”张还生固拗的坚持道。

    “既然这样说,那我就带你去看看。”听到这话差役只能无奈的答道,领着张还生来到了慈济堂中西南最角落的一间瓦舍门前。

    这瓦舍面积不大,长只一丈出头,宽有七、八尺的样子,里面青砖满地,石灰抹着的墙壁已见斑驳,只放着破破烂烂两张木床,一张木桌,连把多余的椅子都没有。

    别人看这里寒酸、艰辛,张还生却独爱其幽静,再说慈济堂中又哪里有舒适的住处。

    只是瞧了两眼,他便走了进去,跳上了西侧那张床板还算完整,尚可使用的木床,摇晃着双脚,笑着说道:“就是这里了。”

    虽然张还生一直刻意表现出童真的样子,可差役还是越来越感觉他不似寻常孩童,却又形容不出,只得说道:“小公子,你可真不像是一般的孩童,真,真真的有主见。

    这间瓦舍两面临着墙,整日不见阳光,另两面靠着的房舍中住的大都是孤老,一个个皮皱肉松瞧着吓人,你真的不怕?”

    “不怕,不怕,我就选这里了,还请大叔成全。”张还生笑嘻嘻的说道。

    “既如此,那我就从库里给你搬张新床子来,另外火盆、被褥、桶子也准备全新的,门也给你修修。”听他这样讲,差役无奈的答应下来,之后便张罗着召集了些人手,将那瓦舍收拾了出来,虽做到焕然一新,却也有了几分样子。

    见他忙前忙后一番辛苦,张还生不禁心中想到:“这差役虽然是喜欢阿谀奉承的性子,却不是那种只出张嘴,不愿出力的人物,还是个管事的差头,倒是很有用处。”,刻意问道:“今日真是辛苦大叔了,不知大叔你叫什么名字。

    日后如果钟大叔问起,这中有谁待我最好,我也好回答。”

    差役听到这话,只觉得骨头都轻了四两,满身劳累化为了乌有,笑逐颜开的说道:“这有什么,嘻嘻,小公子可真懂礼数。

    我姓晏,名云高,就是南阳府本地的人士,虽然现在只在这慈济堂中任着差役之职,但年轻时也习过武艺,平常五、六条大汉近不得身…”

    听他恨不得把祖宗八代的名字、经历、长处都报出来,张还生心中暗自好笑,等晏云高啰啰嗦嗦的把话讲完,连连点头道:“我都记下了。”

    “记下就好,记下就好。”晏云高闻言满脸堆笑的说道:“对了,小公子,咱们这慈济堂每天早上辰时起床,先去公事房下面那两间大堂吃饭,然后由官府请的先生教大家识字,读书。

    午时吃晌午的饭食,吃过饭你们小孩子都要去后院的细沙地上跟着武教习练身体,到酉时再吃晚饭,郡城里每个时辰点都有人敲钟报时,咱们这也听的到,只注意些便可以了。”

    “是这样啊,难怪咱们刚才走路没看到什么人,原来是都去后院的细沙地了,”张还生笑着随口应道:“我知道了,大叔。”

十八章 膜拜() 
晏云高是司堂身边用得着的人,安顿好张还生又啰嗦了一阵子后,便匆忙离开了瓦舍。

    张还生目送他走远,用力关上了自己房舍的木门,用闩子拴好,绕屋子走了一圈,突然笑着喃喃自语道:“这里就是我的崛起之处了。

    未来也许这小小瓦舍,会像是轩辕堂、启天子宫、大雷音山一般,成为亿万人膜拜的人族圣地也未可知。”

    这话说的雄心壮志已极,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做了会子美梦,张还生便老实的蹦上了自己靠墙的木床,在瓦舍唯一一扇一尺见方的小小窗户下盘腿而坐,手结法印,陷入了冥思之中。

    他刚刚入定,头顶的无形神光便已喷薄而出,瞬息之间远遁至大须弥寺废墟后山,化为黑龙、白象,纵横于自己霸占的丈五方圆天地之中。

    这龙、象,一行一动都带着无尽禅韵,竟有一丝远古佛陀讲法,口不出言,拈花而笑的遗风,片刻间,便引得周遭许多飞禽、走兽、游鱼、虾蟹围了过来。

    而在这些生灵中,有只身躯诡奇的长出八条手臂,脖颈之上按着东、南、西、北的方位长着四颗头颅,屁股后面却没有尾巴的畸形小猴,奄奄一息的待在母亲怀中,一副行将毙命的模样,可望向龙、象身姿的眼睛却如一点黑漆般亮的惊人。

    当那黑龙、白象遨游、奔跑一会,又开始低吟、长啸,声音震的深潭水面上荡漾出无限内蕴玄机的奥妙波纹,引起的虚空之中突有虚幻的莲花乱坠时,它突然挣扎着从母亲怀中脱出,拼死趴倒在地上,跪拜不已。

    小猴这一跪倒,张还生灵台之上竟有了感应。

    一轮《龙象根本经》练完,他坐在软绵绵的棉褥子上荒芜回味着,默默想到:“以前入睡便模模糊糊的经历人间轮回,现在许久不做那样的梦了,却又在修炼的时候感觉自己身化龙象,遨游于天地之间,受人膜拜。

    我这到底是怎么了,是修炼出了岔子,还是在灵台化为龙象之姿,是修炼那《龙象根本经》的必经之路…”

    张还生想的事如果没有高师指点,单凭自己揣摩根本就得不到答案。

    徒劳的思索一会,他也只能叹口气,喃喃自语道:“对又如何,错又如何,反正想要出人头地,这《龙象根本经》我就非练不可。

    多想这些做什么呢。”,闭上眼睛,又陷入了冥思之中。

    再一轮《龙象根本经》修行完,张还生盘算着时间应该已经到了傍晚,便从床上跳了下来,打开了房门。

    因为建在最边角的关系,墙外几颗大树探进慈济堂中的茂密树冠,如同华盖一般将他住的瓦舍完全遮住,一丝阳光都不得透下。

    向前走出十几步远,张还生才终于看到太阳果然已经开始西沉。

    心中盘算了一下,感觉在吃晚饭前已经不足以再修炼一轮《龙象根本经》,可剩余的这一点时间他又不愿浪费,灵光一闪想到了在释觉悟身上搜到的那本《八九玄功残卷》来。

    释教讲究精神上的大觉大悟,所以才会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典故,现世还有肉身佛的说法,越古早便越不修肉体,遇邪魔外道不讲究降服,而是要点化,所以上古佛陀才会留下为救白兔,割肉喂鹰的传说。

    而这《八九玄功》却丝毫不修精神,专一吞气运转,淬炼肉体,正和释教上古法统《龙象根本经》相反,可谓一内一外,相辅相成。

    张还生回到房门按照脑海中的记忆一修炼,便感觉妙用无穷,欢喜不已。

    按着筋、骨、皮,血、髓、脏,颅脑、**的次序将周身各处都淬炼了几遍,他感到肚子饿的咕咕作响,恰在这时,听见远方传来‘铛铛铛…’的悠扬钟声。

    “酉时到了吗,那就去瞧瞧这慈济堂中的吃食到底怎样。”张还生心中一喜,收了功法,拿起晏云高给自己的一个浅口红漆盘子,漫步走出了瓦舍。

    慈济堂中赡老抚幼,这孤老必然是要照料到死的,孩童却是年满十六,便要自谋生路,因为被官府自幼管养,他们多少都有些感恩之心,人族中的风俗又极为崇武,所以为国效力,当兵做卒是最常见,也可以说是最好的出路。

    当然这兵卒也不是谁都能做的,何况有些犯官孤子也不想再为旭国朝廷效力,那也没关系,反正管养时都有跟着官府请的教习,习过文,连过武,就是没大成就,写写算算总是会的,找份活计糊口绝不太难。

    南阳乃是一郡府城,人口远比普通县治要多得多,因此虽然这南阳慈济堂的管养册子早就不太好进,收养的孤儿又只能在堂中呆到十六岁便得走人,可张还生赶到饭堂时,仍然见到了大大小小百余个的孩童、少年。

    一处过百,两个饭堂便是三百左右,加上数量相差无几的孤老,吃饭时的喧闹可想而知。

    可喧闹归喧闹,饭堂中的秩序却显得十分井然,孤老们坐在靠门的几条长桌旁,二、三十个已经长大成少年模样的孤儿,正忙忙碌碌的将盛好的饭食,给他们送去。

    其余年纪小些的孤子们则排成几队,拿着自己的漆盘去帮厨的妇人面前领菜,最稚龄用红色浅口漆盘的孩子能得到满满三勺炒素菜,稍大点的孩童用的是紫色棋盘,盘口明显深了一些,可以盛六勺热腾腾的菜蔬。

    之后每人再领一大碗浓浓稠稠的乱炖海鱼汤,杂粮的饽饽随吃随取,一顿饭食虽谈不上什么丰盛、美味,却也绝非清汤寡水,难以果腹。

    张还生不知道这种以年龄十二岁以上的管养孤儿照顾孤老;

    孤儿按照年龄使用不同的漆盘,取用不同分量的食物;

    用有限的银子长年累月便宜定买某些渔家收获,最不值钱的杂鱼熬汤,以补肉食的不足等等并不是旭国慈济堂的定规,而是南阳慈济堂中独有,所以也没在意。

    低头不语,竭力不引起任何人注意的领取了自己的饭食,狼吞虎咽的吃下后便悄悄走出食堂,在井边取水,用放在一旁的瓜瓤、皂角,洗干净手脸,刷好漆盘,跑回了自己住的瓦舍,彻夜修行起来。

十九章 不疯魔不成佛() 
修者除了天赋的资质,传承的法统外,更需要有大决心、大毅力才可能修炼有成。

    人到夜晚天生的秉性便是要睡觉,想要违背天性用修行替代睡眠,修炼的法门奥妙,也是逆天而行,难免会生出种种不适感觉,煎熬、折磨人的意志。

    张还生整整一夜盘腿坐在床上,足足修炼了四遍《龙象根本经》,之后下床强忍着瞌睡之意,又修习了一阵子的《八九玄功》,终于听到远处府城中传来了辰时的钟声。

    至此刻一天的修行才算是结束,他收功之后竟脑袋一昏,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昏昏沉沉许久才站起身来。

    “得要提提神才行。”打着哈欠,张还生嘴巴里低声嘟囔着想了想,大步走出瓦舍,在附近一口山石砌成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