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黑王记-第1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披风么做披风的料子,倒也多得很。”老人摆手往侧后指了指,返身到柜前,把附头儿的几卷布都抱到一边,拍拍下面的说道:“绸的,棉的,都在这儿,你便按自己的喜好挑吧。冬天要到了,里衬也该用点呢绒哎丫头,你拿了布,想交给哪家裁缝做?靠着街的那几家,手艺一般得很,我倒是知道几个手巧的。”

    “不用”青灵摇头,“我自己,就可以。”

    “哦?你会?哈哈好丫头,好女侠!”老人颔首笑起来,“手能舞得起剑,也能拿得起针,不简单哦”

    青灵低头欠身,没再说什么。

    “既是这样,待你挑好了,我便再送你点丝线之类。眼睛早都坏了,那些也就用不上了来,快来看看,找你喜欢的。”老人让开身。

    青灵站过来,头一点点挪着,片刻后,她探出了手,抚在一卷布上。

    “哈哈,眼力不错!”老人自后一看,立时称赞了句,又详尽地介绍道:“这红布,是产自夏朗南岭十三寨,那里的人制出来的红花染料,色最是正。垂在天启皇城檐下的穗子,便是用这种布结的,风吹日晒,过上个几百年,都像是新的一样。别的地方的人,都把它叫‘凤凰火’。”

    青灵听完,点一点头,面具下的眼睛也很亮。

    “先选它吧。”

    “那好。”老人将这匹布展开了,以目算算青灵的身高。接着,他张开了手,一捺一捺地在布上量过去,停下后,说道:“这些应是足够了,待我去拿剪刀来”

    “不用的。”青灵叫住了老人,随即,在他疑惑的视线中伸出手臂。

    发着丝细碎银光的手指按在了布上,沿着他刚才比量好的地方一划而过,这层布便无声地断开了。

    “嚯!丫头,真是好手段啊。”老人惊叹道。

    青灵把这块布叠了,出声再说道:“呢布也要一些。”

    “呢布做里衬么?那就只需要选个偏暖和点儿的就好”老人四看了下,走到中间柜台后,在里面翻找半天,抱了一卷布出来,“这是拿羊毛纺的,绒加的最多,但轻便又结实,不生皱,也不会起毛。在北荒里,极少数的人,才能有这样的手艺呢”

    青灵伸手在料上捻了捻,丝丝滑滑又柔软舒适的感觉,立刻便在指端生出来,想象一下,它覆在身上的感觉,应是

    “拿一块吧。”青灵指划一道,再叠起了布,“还要再选一种”

    老人笑道:“一边选了凤凰火,那另一边呢?”

    “黑色不,先看看吧”青灵说。

    “哈哈,就是嘛,丫头家,就该选些光鲜,活泼的。”老人笑意更浓,又在柜上取过来个盒子,“这里面的样布,都是南方产的锦缎,你可以在里面挑一挑嘛给,你拿着蜡烛,到镜子前照一照。”

第十五章 心针() 
沱沱河是蓝河的一条支流,却与东入大海的蓝河流向相反,由东往西流过东北方广袤的兴君草原,接着穿过风眼山脉,磨擦着北方辽阔的荒野,如同离家的孩子奔向母亲的怀抱,一路流向蓝河的发源地,处于中州那遥远的天柱山脚。

    (本章内容与故事无关,我要试验一下,抖抖tonycut这位神一样的小偷过了这夜再改字)

    它似乎很喜爱这片对它来说不算大却透着温暖的土地,哗哗的流淌,美丽而安静,蹑手蹑脚的穿过一座青石桥继续向西,桥上有两个人,正低下头看着它。

    那是两个戍边的士兵,不过并没有认真的履行职责,只是大咧咧坐在桥上,两人的前面还拿松枝搭起了火堆,火上架着个大瓦罐,罐子里的水已经开始冒起细小的泡。

    “咱们脚下的这座桥在二十年前还是一个极重要的地方,是连通中州和兴君的一条商道,热闹了好几百年。可是到现在,只有咱这十几个人在这里,并排走都不嫌挤。”说话的是一个满脸风霜色的老兵,没有着甲,整身粗布衣服满是污迹,盘着膝坐着,手里捏着一根长长的黄铜烟杆,带着笑看向身旁。

    出人意料的,老兵旁边坐着的,只是一个看上去至多十五六岁的少年,沉重的褐色铁叶子胸甲被他用来垫了屁股,正直勾勾盯着瓦罐里半开不开的水,一边往火堆里扔着细细的松木条,听到老兵说的话,抬手抹了一把被火蒸出的汗,微微侧了侧头问道:“为啥现在不用这桥了?”

    老兵把少年向后按了按。“水就开了,柴火也够,老岳还没把兔子收拾好呢,你着急也没用。”又接着说道:“不用这桥,自然是因为这天下不叫大周了,各处都打仗,打了二十年,依旧乱哄哄的没有定数,走不通的路倒是越来越多了。”老兵叼上烟杆深吸了一口,吐出长长的烟气。

    “老罗,你说话怎么总是藏着掖着,捂捂玄玄的,说明白点。”少年撇了撇嘴。

    “什么捂捂玄玄!你小子别老是乱组词,咦,不过别说,这词仔细一想还挺有含义。”叫老罗的老兵哈哈大笑,摇头晃脑的似是在品味。

    这时又有一个少年窜上桥,快步跑过来,跺得石板桥噔噔响,手里端着个大盆,喊道:“收拾好了!收拾好了!起开起开!”话说完便已冲到刚好水开的瓦罐旁,一盆兔肉扑腾腾的攘下了锅。正闻言喜上眉头的两人赶紧举起起胳膊挡住迸出瓦罐的水珠。等少年忙活完,老罗急忙放下手,先低头看了看手里的烟袋锅,没有水溅进去,又扬了扬脑袋看了看锅里,鲜嫩的兔子肉经沸水一滚,只是一瞬就开始褪了红转为叫人心痒痒的青白色。看罢,胡子一翘摆出了一脸怒容。

    “姜大旗!你也急着进锅是不是?滚回你们营房拿盐去!”

    抱着大盆的少年委屈的哦了声,刚转过身,只见对面不远的营房里已经走出了几个士兵,正说笑着往桥这边走,前头的人手里拎着个大盐罐子,后面的几个手上也都是些桶罐瓢盆,碗筷野菜。老罗瞧见,呵呵笑着放下了烟杆,转身朝西面招了招手。距离桥的西边两百步,也有两间营房,房前观望的人瞅见老罗,转身吆喝了一声,又有几个士兵冲出房,抱着吃饭的家伙快步赶过来。转眼间,火堆旁便围上了一圈。十几个大汉轮流瞄一眼锅里,发出一声赞叹,再一块坐下,家伙什乒乒乓乓的摆了一地。仔细看去,聚在一起的两帮人身上的衣甲竟是不同的制式,跟在姜大旗后面的几人同桥上烧水少年的衣甲相同,铁叶子随着走路发出轻微的摩擦声,而西边走过来的几个身着铁片连成的黑色甲,串联处绑着牛皮带子。坐下的众人也是按着刚刚桥上两人坐的位置,各围着二人坐成两个半圆,不过话语间不见生疏,闲聊间也都透着知根知底的摸样。

    老罗吐出一口烟,对对面拿着盐罐过来的士兵说道:“老岳,这几天你们大衍的北山大营里有没有派人过来?”

    叫老岳的士兵也已过中年,远没有老罗那般邋遢,衣甲很整洁,不过脸上的风霜色是免不了的,两条粗眉毛好似被上了锁。闻言说道:“北山大营要来人也是在入冬前,现在还早。再说要是来了人,你们里面的那个大眼贼早看见了。”

    坐在老罗旁边的一个小伙打了声哈哈。“老岳,瞧你说的,这两年每天就看那几张脸和这一片地,有什么好看的,你们北山大营派过来查岗的人要是大姑娘,那我天天给你盯着。”众人大笑。

    老罗挥挥手止住笑声,又一口烟吐出来,说道:“不知道怎么回事,以往我们大营里过来人送粮的日子也是入冬前,但是前天晚上大烨关口营的人忽然就到了,什么都没带过来,只是核查了下人数履历,完了立刻上马走人了。”

    老岳两条眉又往中间挤了挤。“难道你们营里要调兵?”

    “难说,往坏处想,烨皇可能又要动兵了。”老罗的语气也沉下来。

    傍边又一个小伙抢过话头:“人来就来呗,旗往哪挥咱就得往哪走。咱这两帮人底下聚一块喝酒吃肉,还说两国的秘事,上头要是看到肯定全砍了我们,把我们的脑袋挂在营前示众也说不定呢。”

    老岳笑了声:“在这个地方,上面营里没忘了这几个人断了我们的粮就不错了,哪天撤了这个哨子也说不定,你看,连秋将军的乌鸦都不来这里。”

    对面的几人听到这句话都不禁抬头望了望天,一个大汉刚把身上甲卸去一半,手便停在身前,颤颤的好似又想把甲挂上,大喊道:“老岳,你存心吓唬人是不是!我们营房里可是摆着镇鼓呢!“

第十六章 山战() 
(本章内容与依旧故事无关,我要试验一下,抖抖tonycut这位神一样的小偷过了这夜再改字)

    沱沱河是蓝河的一条支流,却与东入大海的蓝河流向相反,由东往西流过东北方广袤的兴君草原,接着穿过风眼山脉,磨擦着北方辽阔的荒野,如同离家的孩子奔向母亲的怀抱,一路流向蓝河的发源地,处于中州那遥远的天柱山脚。

    它似乎很喜爱这片对它来说不算大却透着温暖的土地,哗哗的流淌,美丽而安静,蹑手蹑脚的穿过一座青石桥继续向西,桥上有两个人,正低下头看着它。

    那是两个戍边的士兵,不过并没有认真的履行职责,只是大咧咧坐在桥上,两人的前面还拿松枝搭起了火堆,火上架着个大瓦罐,罐子里的水已经开始冒起细小的泡。

    “咱们脚下的这座桥在二十年前还是一个极重要的地方,是连通中州和兴君的一条商道,热闹了好几百年。可是到现在,只有咱这十几个人在这里,并排走都不嫌挤。”说话的是一个满脸风霜色的老兵,没有着甲,整身粗布衣服满是污迹,盘着膝坐着,手里捏着一根长长的黄铜烟杆,带着笑看向身旁。

    出人意料的,老兵旁边坐着的,只是一个看上去至多十五六岁的少年,沉重的褐色铁叶子胸甲被他用来垫了屁股,正直勾勾盯着瓦罐里半开不开的水,一边往火堆里扔着细细的松木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