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们所经常看到的苍头黔首泥腿子,那能叫“农”?那叫农奴……
农民兄弟尚且如此艰难,更不要说“工”了。
通常情况下,“工”都是和倡优娼妓混在一起说的,总之,都是无产阶级大家庭的一员,唐朝就有这认识了,真是令人欣慰。
早先工部一般也很少有以“工”为本的官僚,但随着老板对大建感兴趣,对奇观很推崇,这个“工”的地位就起来了。连带着,工部内部正经的“工程狗”也有了好几只,别的不说,李大亮自己在交州、凉州,就尽干修地球这工程去了。
吃过苦头才深有体会,工部现在为什么关起门来讨论,还不是被另外五部各监吐槽鄙视?连带着开会也经常拿自己开涮,自嘲时有发生。
不过也不是没有好处,抱团啊,心齐啊,战斗力强啊。再说了,退一万步讲,朝廷里不混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去江浙沪……打工。
人大理寺的扛把子不也去武汉了?
工部一个定调会开完,就决定了让段孝爽去做第一任“湖南土木学院”的院长,因为是工部直属专科院校,这经费,就是工部自己出。
当然了,怎么出出多少,还是要在朝廷上讨论的。但工部也不是没给出营生,允许“湖南土木学院”效仿武汉,搞“企校一体”。
没办法,这年头真调教几个大匠出来,那真是金山银海不愁。长沙地要说不眼馋武汉那搂钱捡钱的爽快劲,这得多眼瞎?
只可惜长沙造船有些不便利,滩涂浅滩实在是太多了。除非徐孝德这个“湖南土木大使”顺道把“湖南”的水利设施也捡起来,否则长沙也就是造大一点的乌篷船。
不过有了工部支持,“长沙土木学院”对长沙的作用,有识之士也不是看不出来。实际上不仅仅是长沙,如荆州、襄州两地,并非不知道这其中的好处,可惜荆襄世族树大根深,加上隋朝以来对荆襄世族的“妥协”拉拢,这就导致新的势力想要顺利进入,难度系数极高。
于是就出现了这么个情况,荆州地、襄州地知道不知道工部直属专科院校的好处?知道。有没有人想着把校址弄过来?有。执行吗?不执行。
这操作当时把武汉上上下下几万条狗都看的惊呆了,真·目瞪狗呆。
你们他妈的搞什么鬼?!
最惨的是公安县,公安县表示小的这里水草丰茂,弄个学校小意思,只管搞,我们没意见的。
荆州老大一看,当时就给公安县泄了个洪,洪水瞬间就把公安县给淹了。荆州老大笑呵呵地看着公安县:你他妈继续搞啊?搞啊?还搞不搞?搞的爽不爽啊?搞的水巨多是不是?
校址落长沙地,还真不能说就因为徐孝德在那地界逛荡,徐孝德还没那么大面子。论交通便利,荆州顺流直下,直奔武汉,要啥没有?接通南北西东,就是进入巴蜀都要比别处便利。
连荆州本地的有识之士都赞叹一声:我特么服了!
然后收拾了行囊,奔岳州去了,说是要出去采风,写个“予观夫巴陵胜状”啥的。
整个事情在江湖上波澜不惊,但对官场中人,还是小有震荡的,尤其是汉水一带的官场,影响有点小深远。
比如公安县,以前也就是公安县百姓偷偷摸摸“移民”去岳州、鄂州、沔州,现在连公安县的吏员,那也是苦读个一年半载,然后跑去江夏衙门应聘。
荆襄大地,普通人想要翻身,难度实在是太高,而且上层也不会给这个机会。想要振作家门不做咸鱼,也就“近在咫尺”的武汉有机会。
“湖南土木学院”这个事情,就是个导火索,恰到好处地把茅厕给炸了。
“长沙地民力‘贫弱’,不过地力倒是不差,今年夏粮应该不愁。能从荆襄淘换些劳力,这建校人工倒是不必再愁。”
“劳力够的,今年不一样,都水监去荆州襄州走了一遭,离乡之人甚多。跑去武汉、巴蜀谋生之人,有二三万。”
“二三万?如此人数,怕不是闹出乱子?”
“能有甚乱子?荆襄大户日子还是好过的,指着巴蜀、武汉、关洛,那些个勾当,你们又不是不知?”
“二三万也不是流民,现在朝廷除了边地,也不禁迁徙,只是想要落户巴蜀、武汉,于这二三万之辈,相当困难罢了。”
“有个一二成去长沙地,能为学校所用,倒也不差。”
“顺流直下直奔武汉,哪有去长沙地的?工部想要招募合用之人,还是得拿出诚意来。不敢说千金买马骨,总得让人有个念想。”
武汉那里对中下阶层,乃至中下官僚阶层都很有吸引力的地方,就在于“上升”这条渠道要多一点,要粗一点。
工部想要把直属专科院校经营的好,让学校细水长流,还能反哺工部,就得给路子。工部内部,就是给工部所属衙门的编制,不管是官还是吏,再小那也是体制中人,市面行情就是天上地下。
“段孝爽就职之前,不若先让他走一遭荆襄。”
“怎地,还是个南下的萧何不成?”
“有何不可?段孝爽不是萧何,荆襄那些个没出路的,难道就是韩信了?”
“那就这么定了。”
“我看可以。”
“李公所见如何?”
众人有看向了“李大胆”,现任老大琢磨了一番,点点头拂须道:“老夫在荆襄还有几个旧识,段俨去时,某先知会一声,免得荆襄那里疑神疑鬼,然后作弄了他。”
“李公思量周正,此处倒是没想到……”
“就如此吧,也要辛苦一趟段孝爽了。”
第八十八章 “歪打正着”()
借着长乐公主殿下掀起来的“歪风邪气”,工部上上下下齐心协力一通乱搞,有惊无险地过了朝议。连“女圣”陛下还夸奖了一番工部,说工部办学自筹建校,这是给朝廷分忧,为伟大光明正确的皇帝陛下尽忠。
人老成精还胆子大的李大亮开庆功会的时候,就胡乱吹了两句“圣人仁德”,便直接开吃。
老子这辈子倒霉就倒霉在你们李家了。
理想主义者面对现实的后果还是很难搞的,更何况“李大胆”“李大嘴”威名在外,谁都怕被喷个“人奸”,到时候跟姓温的一样早死,那多憋屈?再说了,人还有个“李狂人”的儿子,更令人蛋疼。
于是乎,虽然眼馋工部直属专科院校的一应经费人才,可短期内想要染指,那真是难度系数十三点2b,心里只有a树和c树表示老子头铁,就不信你工部能怎样。
结果《扬子晚报》就开始说了,“京中权贵欲贪办学经费,究竟是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瞬间就把人搞的欲仙欲死。
工部上上下下还没反应过来,心说我们老大还没出手呢,你就倒下了,废物。
也不是没人要干掉“李狂人”的版面,可李奉诫是谁?他人在江淮是胡混的?扬州地面上现在的“一把手”,也就是原先的扬子县县令,跟他是一条战壕里刨食的老铁。更不要说江淮总督魏玄成现在正处于“蛰伏期”,平时不动弹续续命养养生也就罢了,关键时候动了江淮的锅碗瓢盆,老魏开喷就是玩命。
京城一帮新贵再怎么小母牛倒立,遇上魏玄成这个“养身续命”的老江湖,那也是脱了裤子坐山头——以卵击石。
准备伸手办学经费的头铁老哥们,现在也是怂了,就怕《扬子晚报》再来一篇“办学艰难为哪般”,那才是死无葬身之地。
毕竟,大唐帝国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李世民说过“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劝学办学就是批量生产“英雄”,你他妈破坏办学劝学,你就是阻扰“英雄”归顺董事长李世民,你想干什么?你是不是想造反?
到那田地,直接就是谋大逆谋反啥的大帽子扣过来,嘴炮嘛,惠而不费的事情,再说了,比嘴炮李奉诫怕过谁来着?
更何况,工部直属专科院校能够通过朝议,名义上那是响应长乐公主殿下的号召,是受到了长乐公主殿下德行的感召,这要是破坏了,你是不是藐视公主殿下?
这年头,喷皇帝还能有机会混个名声,喷公主原本也没事儿,可现在公主德行上佳,你要是喷了,公主只要做一件事情,就能让全家流放三千里。
公主一边哭一边喊“我不活了”,就问你怕不怕?怕不怕?!
京城那些个头铁的老哥们这时候已经回过味来,赶紧托了关系,找到了长孙令公老大人,随了一份大礼,给工部的老少爷们儿来了个实惠的。
这事情到了这么一出,工部上下先是合不拢嘴,然后是合不拢腿。合不拢嘴是吃撑了,合不拢腿是因为有人请客去“风流薮泽”之地体会一下先进的服务技术。
“这事情闹的……当真是白捡的便宜。”
“谁说不是?虢国公帮忙说项,那几个笨瓜居然还自以为得志。简直笑话。”
工部老哥们玩的爽吃得好,闲聊起来的心情都是不一样的。
这几日外朝决议已经拟定了新的部门,主要是为“中国之外”的利益保驾护航。外朝决议不过是受命朝鲜道传来的旨意,李皇帝准备筹办全新的衙门,主管“海外飞地”,其中人员抽调大头,按照人数来排列,工部、兵部、民部、礼部、刑部、吏部。
不说扶桑地如何,只说朝鲜道,光新式庄园建设,就需要大量的土木工程人员。而眼下“环渤海高速公路”还在修建,为了镇压东北,李皇帝还要盖一个“平壤宫”。
平壤宫是比照敦煌宫,名义上是皇帝老子的行宫,但主要作用就是存储、调动资源,军事政治意义极为浓烈。
而且为了安抚河北、河南、河东三地“老兵”的心情,凡是军官,大多都能在朝鲜道混一个“庄园”。
比照国朝体制,李皇帝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