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说来,怕不是除了江淮,江南也是有的。”
“这闹上一回,最多蚀几个苦力进去,将来减税的那点钱,才是要紧的。”
“难怪‘李总编’出来收账,两边都是‘罢兵休战’,倒是都要借坡下驴啊。”
这种中央和地方的博弈,早晚会形成一个平衡,而这个平衡,就是一个“共识”。长久来看,早晚会形成庞大的东南官商集团,最后演变成看不见的“国中之国”。
只是贞观朝发展的面目全非,想要形成东南官商集团,难度系数不小。毕竟,现如今当世经济活力第一的地方,跟东南无关,把苏杭官商打包,都不够武汉系看的。
实在老张“授业恩师”陆德明为代表的江南世族,还是相当的“惜命”,而武汉乘势而起,也就是这十年不到,正是“斗志昂扬”的光景,还没有熟练地在体制中玩各种奇葩游戏。
再一个,山东江南两地的士族,也不可能和武汉系土鳖混在一块,圈子么,排他性太强。
而且同为江南出身的某条土狗,相当猥琐地把教育权下放到了苍头黔首,这让山东、江南士族子弟想要装逼的难度,越发地高了。
李董为了扩大自己的“基本盘”,把“千古一帝”大业做的固若金汤,自然是要干的世家大族支离破碎,于是天然地跟某条土狗步调契合。
虽说早晚也是“兵勇相见”,硬桥硬马过上一招,可这光景不拘皇族天家还是武汉系,都是极为渴盼把世家豪门剁碎,然后吃干抹净。
只可惜想法虽好,过程却是相当的艰巨,和土狗在地方可以随便大小便撒欢不同,李董跟这些个“忠臣良将”过招,往后越发地会成为“拉锯战”。
“抗税”一事,只是“拉锯战”中的一个典型罢了。
正如武汉官僚们猜测的那样,钱谷到了扬子县,先后见过了老李和李奉诫,离开的时候,还很诚恳地跟李奉诫握手道别:“谢谢啊!”
第四十章 充钱()
李奉诫在《阁楼》上连载小黄文,一般人还真不敢怼他,主要是天下宣纸泰半都跟他有点关系。如今内府专门设立的“文房”,其督造宣纸的“文房正”,当年就是在南山给李奉诫砍竹子的。
江淮、江南“鱼米之乡”,经济基础好,人口众多,自然对此类物事需求极大。当真拿李奉诫“有辱斯文”来说话,那宣纸也不要用好了。
诸夏苗裔,自来是注重实利的,如无必要,并不会拿“嘴上便宜”当个利市。
“总编,这姓钱的瘟牲,就这般乖乖的交了钱?”
“不然怎地?你要留他吃饭不成?”
“……”
《扬子晚报》实习编辑多是十八岁以下的“寒门”子弟,对皇族爪牙一向是敬畏的,父辈又多半想要巴结,如此才有机会两三代人就位列“世族”。
只是不曾想自家总编简直霸气,拿钱谷当个狗儿来耍,那钱谷还半点脾气都没有。好话漂亮话说了一箩筐,不但给了两千贯,还保证每个月都有三五百贯的贴补进账。这也不是钱谷来掏钱,而是“钦定征税司”衙门,订了《扬子晚报》。
然后衙门里的人,又各自订了《阁楼》回家。
如此以来,一个月三五百贯,倒也不差,还合情合理。
谁也没逼谁不是?
“姓钱的瘟牲给了钱,这就算松口气?总编,下走怎么瞧不明白?”
“他如今正要找个由头抽身,你没瞧见过盱眙的时候,有人还想做个‘落水而亡’的祸事出来么?两边都不是什么好东西,钱谷固然是真小人,想要他死的,又何尝不是伪君子?”
言罢,李奉诫回忆起当年在长安、怀远的故事,感慨道,“想来这才是正常的,我那兄长明见万里啊。”
为天地立心……是那么好立的?
“那……总编,咱们下一期,是不是就直接说故事中人,乃是杜撰?”
“说甚么杜撰?若是这般说了,岂不是让人越发当真是那钱谷?你便如此说,就说是东海某国人士即可,要不就是南疆有处人家,便是个当真的,去东海、南疆求证就是了。”
“听总编的。”
小编们也是愣了一下,没想到连“澄清谣言”一事,居然还有用“造谣”的方式来操作的,闻所未闻啊。
正当《扬子晚报》总部里外忙活开来,钱谷已经返转盱眙,寻了一处“窝点”,好生喘了口气。
“相公今日怎地这般松泛?”
在此处藏了个美娇娘,当然心腹小弟都是知道的,钱谷也不瞒着皇帝,自己在外面养多少女人,都是尽数上报。甚至有几个在外面养着的,还是“犯官之后”,皇帝特意赏赐给他的。
至于这些个“犯官之后”到底是什么来历,钱谷不想打听,也不想知道。
反正搂着女人,他也是指天发誓忠君到底,从来都不含糊。
“莫要叫什么相公,要是让兄弟们听了,岂不是笑话我老钱偷摸着关门摆排场?”
“阿郎说的甚么话,如今江都的女郎,都是这般称呼哩。洛阳也多有称呼‘官人’的,谁不想做官?阿郎本就是‘官人’,又是征税天使,陛下心腹,那更是大大的官人,早晚也是个宰辅也似的官人,奴称呼一声相公,哪里差了?”
“唉……”
钱谷叹了口气,忽地,又兴致高涨起来,“娘子说的倒也不差,若非这一声‘官人’,我老钱,这一回不死也要蜕层皮。”
“相公此行如此凶险?”
“昨日在盱眙的船,还被人做了手脚。我也不成声张,自去禀明圣上,由陛下圣裁就是。”说到这里,钱谷一双大王蛇一般的酷冷眼眸眯了起来,“这一回‘抗税’,我老钱也算是看出来了,没有这一回,也有下一回,早晚都有这么一出。那些个淮扬、苏杭的,打着好算计,却是小瞧了陛下。”
“相公若是得见风头不对,还是赶紧去辽东才是。”
“放心,我早有计较。这一回,给李奉诫充了两千贯大钱,才算有了脱身机会。”
“什么?!那厮拿相公编排情色,相公还给他钱?”
“你懂甚么?这年头,不充钱,如何理直气壮挺直腰杆?”
不充钱还想变强?做梦呢。
钱谷心知肚明,他充钱两千贯是不假,难道别人就不充钱了?李奉诫是什么人?寻常人盯着《阁楼》,去看那猎艳新奇的香艳小说,可李奉诫手中真正有力的,是那销量一般利润不高,但是火力极猛的《扬子晚报》。
当年魏王李泰求贤若渴,不仅仅是魏王李泰,连他爹在辽东,偶尔也会想起李奉诫,这能是随随便便当“兰陵笑笑生”看待的人?
《扬子晚报》虽然没有到“六亲不认自持公正”的地步,但只要没有专门开个版面,写什么诸如《玄武门事变的若干疑点》《东宫六率缘何建制艰难》等让李皇帝立刻高潮的内容,基本上就是想写的都能写点,只要控制住发散,可以说是横行霸道。
李奉诫编排了钱谷是不假,在《扬子晚报》上也喷了“钦定征税司”徇私舞弊,处事不公。但什么时候针对江淮、江南坐地户“网开一面”了?
为生民立命,李奉诫能成“李狂人癫子李”,没点不疯魔不成活的气概,那还玩个屁,那还吸引个鬼的“有志青年”前来正经投效而不是投机?
可惜,江淮、江南坐地户还真不敢拿李奉诫如此,张德公开放过话,而老李在扬子县做起来之后,立刻就成了李奉诫的“保护伞”,想要玩肉体毁灭,风险不小。
张德每次出手要人死,保底都是三位数,三十而立,至今死在他手上的冤魂,何止十万二十万。
“铁石心肠”的点评,可不是张德认识安平之后才有的。
所以纵使江淮、江南的坐地户,心理上想要排挤、毁灭李奉诫,但因为种种原因,又不得不改成收买、拉拢甚至巴结。
只可惜和张德一样,金钱美女宝马香车,你想送你送好了,来者不拒。但指望着“拿人手软吃人嘴短”,那是万万不存在的。
老张身边被塞了萧氏、崔氏等世族女郎,又何尝会被萧氏、崔氏牵着鼻子走。合则成,不合分道扬镳就是,针对萧氏、崔氏,老张所求可谓是“无欲则刚”。毕竟,工科狗很清楚,你他妈又变不出来一台小霸王学习机,光给美女顶个屁用。
张德是因为“小霸王学习机”,李奉诫何尝不是类似?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一个癫狂的理想主义者,你能怎样?你充钱又怎么了?
儿子充钱给老子是应该的!
第四十一章 奔头()
嘀
急促的哨声响起,咸宁市镇施工段的几个包干区,立刻有旗手在那里挥舞手中的小旗,各小队队长看到旗号,这才招呼着队里的劳力,赶紧收拾了家伙,准备吃饭。
平整的路基上,还有巨大的灌沙钢碾,使得整条道路远远看去,就像是一条土黄的长丝带,绵阳开来二三十里,若不是有山水阻隔,仿佛是无穷无尽一般。
“噫!咱们武汉修的路,就是平整!谁也及不上哩。”
“吃饭了吃饭了,晌饭有肉有油面,还有黄米粒儿的馒头,赶紧多吃点!”
“多吃个甚?这日头,放个一刻钟,都馊成甚么了,只能喂猪。还是腊月里上工好,冷是冷,可放个三五天都成。”
“噫,你还想着带着家里的婆娘不成?”
“这两个月不上班,工钱少啊,也就是混个开销。”
“快了快了,再有半个月,就换班了。”
“走走走,说这个作甚,吃饭了。”
工地上的劳力,农户不多,纵有山民,也是类似木兰村出来的那种,一早就跟张德有过合作。大部分的力役,都是武汉本地工坊里排出来的。这一点也算是武汉的一个大政策,让工场主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