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巧了,孔祭酒是中央的会长……
老孔给天下士子出卷子的时候,就寻思着,如果运作得当,我孔颖达不是有机会把最终解释权通过老夫的染色体传播下去?
什么最终解释权?那当然是圣人之言最终解释权啦。
只是万万没想到,计划赶不上变化,老孔运作此事本着“润物细无声”的节奏,偏偏武汉那个“地上魔都”上来就是一曲“如果我是dj你还爱我吗”?
嗨就完事儿了,要啥道德节操,走你!
朝野在传统意义上的“受教育群体”,怎么算也不可能把识字率当作标准。你要是不会说易写诗作赋,你玩个鸡儿。便是策论,也得上查姜子牙,下看张子房。
结果武汉倒好,有个泥腿子认识了千几百个常用字,好,你脱盲了,下一个!
下一个挑担卖货郎张嘴就来“三三得九,九九八十一”,好,你也脱盲了,下一个!
一通“乱搞”,简直就是大锤锤猛击脆弱的,让孔祭酒几欲抓狂几欲中风,要不是打不过张德,他真得想和张德来一次单挑。
整个国朝传统农业发达地区,在“教化”标准上有着明显差别,反馈到武汉那里,就是各种慢慢慢,最终发现,孔祭酒那一套,还不如程处弼的鞭子来得有用。
识字有饭吃,不识字挨打,辍学吊起来打,逃课脱了裤子当中抽班子,凡是有厌学情绪者,各种人格侮辱。就算有人硬气想要自杀,也要在他家门口竖一块“不肖之家”的牌匾。
不服?不服你倒是起来反啊,跳起来打啊。
如果按照武汉的标准,“受教育人口”的比率,碛西州已经超过了武城县。
这种事情说出去,贞观朝很多老顽固家里的狗都不信。
偏偏这就是事实,而且碛西州的大兵虽然书法不好,但抄起配发的炭笔信纸,写一封“娘子,俺现在特别想入你”的骚情满溢家书,那还真是没有问题。
面对这种情况,本就急的有点抓狂的孔祭酒,还要面对长孙皇后眼下挑动的女官诸事,简直就是一种折磨。
女性地位的高低,注定和社会分工、经济参与度相关,隋唐风气潇洒有类秦汉,但女性地位在大方向上,是逐渐走低的,这是族权的根本,和男权倒是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然而还是因为武汉这个奇葩……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畜生用,于是乎……族族族,族尼玛个大傻逼。加班还来不及呢,要啥扩散祖传染色体的伟大梦想?
至于家庭单位的抗风险能力……老子沉迷加班不能自拔,老子爱好工作,你管得着吗?
这种冲突是快速又缓慢的,快速是武汉就是个黑洞,不断地吸纳四方游弋劳动力和资本;缓慢是因为传统农业区的“封闭”特色,导致这种影响只能是蚕食,却很难鲸吞。
可问题又来了,武汉他妈的不服圣天子管啊!
问题又又来了,武汉不但不服圣天子管,圣天子还未必打得过它啊!
有道是老大和老二打架,老三死了。圣天子寻思着恁不死南方的龟孙,就只好转头掏了一把山东老铁的裆……于是,接连死了两个大族,孔祭酒懵逼了好些年,至今没缓过来。
现在孔祭酒嘴上也还是叫着“牝鸡司晨”啥的,要不然这么多年的小弟,不服众啊。
文武百官都清楚,像今天的大朝会,孔祭酒作为一杆旗,怎么地也要亮个相,好好地带带节奏,跟同僚并没有什么仇什么怨,纯粹是凉屁股。
可是秦叔宝、尉迟敬德两大门神等了好一会儿,也不见孔祭酒闪亮登场,还纳闷呢,这是转性了?
正当全场最怕突然安静的时候,孔祭酒抖擞精神跳了出来,众人松了口气,接着听孔颖达道“臣闻圣人云‘有教无类’,魏武言‘唯才是举’,今用女子为官,亦显圣人胸襟也。”
尉迟恭呵呵一笑,跳出来直接喝道“孔祭酒此言差……嗯?!”
。
第四章 所图()
门神寻思着俺昨晚上喝的莫非是假酒?
要不然怎么有点幻听的意思?
大殿再度陷入迷之尴尬的安静,文武俩老汉就这么一动不动地站着,老魔头都忘记自己的台词是啥玩意儿来着。
我是谁?
我在哪儿?
我要干什么?
犎牛王也就是一枪干挺的秦琼,半辈子跟伤病作斗争,如今也能上朝混个脸熟了,却差点被孔颖达给弄下去。
突如其来的妖,差点闪了我的腰……
骚,还是姓孔的骚啊。
“尉迟卿。”
“嗯?臣在!”
老魔头回魂之后,却见很少说话的长孙皇后高高在上开了口“卿有何言,不若详说?”
“……”
一向没什么急智的尉迟日天突然就脸色肃然“臣以为,孔祭酒所言差不多都是老成谋国之见。”
“……”
“……”
秦门神情不自禁想要扶一下自己的腰,这酸的,老了老了,老了啊。
全程打算划水的唐俭也是一脸懵逼,一把年纪见多识广,什么风浪没见过?什么厚脸皮没看过?
偏偏今天这场面,很是有点冲击力。
我是谁?
我在哪儿?
我要干什么?
老唐有点小迷茫,片刻之后,他没打算伸出自己的腿脚,老胳膊老腿的,还是得去“天上人间”好好地按摩按摩,放松放松……
“差不多……”
嘟囔了一声的侯君集,半晌瞄了一眼尉迟恭,然后偷偷地输了一个大拇指。这种武汉俚语张口就来,还真是俗不可耐啊。
老魔头默不作声退了回去,心中暗道这孔老头当真是坑坏了俺,散朝之后,定要扯住他好好计较计较。
一干重臣也是没想到孔颖达关键时候突然不亮屁股了,反而给长孙皇后敲锣打鼓,这简直是坑死一帮徒子徒孙啊。
这阵子吵吵嚷嚷“牝鸡司晨”的又不是只有孔祭酒,但孔祭酒作为弘文阁学士,转型还不是轻轻松松。喷人是为公,认怂也是为公,皇帝皇后是圣人,还能跟一个小老头儿计较那么多?
毕竟他又不是权臣,还不带兵打仗。
旁人都不知道为什么孔祭酒拼着人设崩坏来玩这么一出,却哪里晓得,经过几年操练,恨归恨,孔老汉也是个很认实利的人。
按照旧时体制,孔颖达一年圈到手里的“清流”位子,其实也就一两个,多了就没有了。至于捞钱,混这一块捞钱本就是苦差事,真油水不可能划拉到他手中。
但是,如果按照现实运转的多重教育体系并存的局面,孔颖达就真的可以狠狠地合情合理利用规则。
而且还合法。
因为他是孔祭酒。
河南道这几年突然增补大量私塾学堂,大大小小不知道多少,原本这些存在,跟孔颖达的关系不大。
只是现在的大趋势,都是从武汉汲取营养。武汉那个路数,就是青少年接受教育要强制,现在武汉没有这个财力物力人力,但大趋势一定是这样的。
曹宪这块招牌打了这么多年,《音训正本》一二三改,目的很明确,但油水也很丰富。
即便不去争教材谁来编这个事儿,孔祭酒作为主官中央高等教育的大领导,完全可以推动除武汉之外特大城市的循例工作。
照猫画虎,完成死板的制度建设之后,就跟他孔颖达没有关系。
剩下的,就是如何利用起全国各大城市新增的中小学。
一旦形成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可这么说,谁主抓教育部门的位子上坐着,谁就能一口气吃成个胖子。
别的不说,仅仅是纸张用量,就足够成为武汉之外的最大硬性消费市场。固然会逐步淘汰掉某些根本不入流的私塾学堂,但前期一通大力出奇迹,必然是赚得盆满钵满。
这还仅仅是账面上的经济收益,至于“大宗师”的派头,足够让新成立的部门,成为六部一样巨大衙门,而且管理起来的总人数,不会比什么兵部工部要少。
要做到这些,光靠孔颖达自己是困难重重的,但是,有了帝国最高指示的政策指导,再大的困难也不是困难,无非就是成果有大有小,仅此而已。
孔祭酒也没想过自己一次就做成功,这需要过程,正如长孙皇后起用女官,能不能成为惯例,也许要过程。
一代人不行,那就两代人嘛。
政治生物的“遗传”,并非一定是要血亲遗传的,今年可以是孔家在教育界最高权力机构当家,明年可以褚家,后年可以是许家,但不管谁来接班,孔祭酒完全可以提前安排好各种资源好处。
于是乎,孔祭酒不会只是什么祭酒或者什么学士,而是帝国权力版图中的一个“山头”,一如尉迟恭,一如房玄龄。
温彦博当年尝试过的事情,孔颖达也是想要尝试一下的,而历经二十年操练,孔颖达早就深切地明白,现在和当初温大临给突厥人留活路,已经完全不一样。
连李思摩这条恶狗都在狂咬突厥余孽,可想而知朝野之间的气氛是如何,他孔颖达又不是真都要“有教无类”,何必在这种事情上装逼?
在所有人包括长孙皇后都以为他要唱反调的当口,他孔颖达给长孙皇后这个“女圣陛下”带了路,怎能不赏脸,怎可不赏脸?
卯足了劲的一帮外朝小年轻,这光景是有力使不上,眼睁睁地看着孔祭酒来了一通骚操作,直接把整个大朝会的画风都带歪了。
哪怕过了半个月,京城上下回忆起来这一次的大朝会,还是会觉得,这传奇小说真鸡儿带感。
“这孔老头是个甚么意思?俺一肚子的杀气,偏是戳了自己。”
老魔头同样许久没回过神,连皇帝召见之后问话,也是一脸惊异,总觉得这是梦没醒。
“所图不小。”
请客吃饭的唐俭捧着茶,梳理了前因后果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