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工科生-第10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汉上下原本也是打着精神准备干点什么,结果发现老大根本没有动弹的意思,也就收了心思,老老实实继续在武汉打卡上班。

    然而老张也不是什么都没干,两朝宦官都没形成什么气候,且按照贞观朝的尿性,未来也不会给宦官多少力量去踏足政治名利场。

    但宦官终究还是有群体在,在帝国的各个角落里,可能有些不上不下。不过这些群体对武汉来说,却又很有用场。即便是最低级的宫中奴婢,他们在“服从命令”上,是超出一般普通百姓的。

    仅仅是这么一个特质,就足够张德拿他们当高级的“低端人口”。

    除此之外,一朝天子一朝臣淘汰的内侍中官,往往都有实务经验,在人事上的履历,比武汉大多数五年老吏要强得多得多。

    至少,武汉的吏员绝对不可能有宫中内侍的政治眼光官场见识。

    “只说这武德朝被贬斥的内侍,七品以上者,其实也有七八百。放在外朝,那是不可想象的,但在宫监之中,却是稀松平常。”

    在武汉内部开的一场小会上,张德要解释和答复一些疑虑,毕竟,用阉人和用阉人的族人,是很有挑战性的事情。

    “武汉什么都缺,但最缺的,还是愿意埋头做事肯吃苦的。本府也不是说诸君治下官吏不吃苦,但两百万雄州,这么点官吏,远远不够。只说永兴煤矿,每开一个作业口,缕缕都要永兴矿上派遣大工督导,这种事体,原本就是琢磨经验,把底层把头、队长带出来,也就不必计较作业诸事。偏偏却让大工做小工的事体,这不是颠倒了乾坤?”

    这种事情也不是永兴煤矿的特色,国朝千万里江山,只要是人多的地方,都有这样的弊病。

    只不过武汉的程度,相较别处要轻一点,也就显得出挑,显得厉害。

    讲白了,让一个矿上的总工程师,去干了工头的活儿。这其中要说没有中层管理的故意拖沓、懒政,张德是不信的。

    至于说整治,那是一定的,但与其自上而下的高压,倒不如扔几条外来恶狗进去。剩下的,就是管理者的管理艺术或者说技术。

    这些年磨练出来的各种管理人员并不在少数,像李元祥就属于比较有特色的,让他组织工人发动“会战式”作业,效果显然就是比别人好。

    “大抵上别处也不敢用阉人,至于宦官族人,也多是因为这个由头,便不敢用。旁人无甚计较,不过是升官发财死老婆这点追求,倘使在座诸君也是如此,那本府说的就当放屁,由得去烟消云散。只是诸君无疑是有所追求的,同样都是升官发财死老婆,想来诸君要做的也不是七**品的小官,发财也不会盯着三五百贯六七千贯,对不对?”

    直白粗暴的话,与会众官都是微微点头,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别处不敢摊开来讲的官场规则,在武汉这里就是个屁,张德经常带头掀桌,武汉官吏已经很熟悉了。

    “史公新丧,京城也好,长安也罢,总归是在丧事上做文章。你是绣花也好,你是写诗也罢,同我等无关。想来那些个两京勋贵或是巨贾豪富,也是想学我张德一回嘛。”

    听得张德这么说,武汉众官都是一阵哄笑。

    张德在杜如晦的葬礼上,可以说是大赚特赚,反手还把李皇帝的嚣张气焰给压了回去。尽管结果对众多武汉恶狗不算太满意,在它们看来,这种时候,就该琢磨着问“鼎之轻重”,可惜,狗王老大直接送了几个鼎出去……

    “前隋至今,诸朝宦官之家,有大有小,总数却是不低的。他们本就受歧视,家族营生自然也不算太松泛。倘使都要做官,怕是也就是山岭野人好上那么一些,至于行商致富,更是自寻死路。本就是‘卑贱之人’,再去操持贱业,永世不得翻身。”

    把阉人和阉人家庭的情况稍微说了说,众多官员已经有了大体上的揣摩。其实阉人家庭成员,天然地吃苦耐受力要高,因为不高就活不下去。

    当然也有无法承受这种社会边缘化痛苦的,自然也就自暴自弃,这种和大多数废物是一样的。

    “旧年本府为校书郎时,其实也略微估算了一下当时宫中奴婢之数。抛开史公这等降人之后,六七千还是有的。其族人总数,大抵上也在三四万左右,来去不大。这三四万人,和旁的三四万人,大大不同,能吃苦,又急需改变世人眼光。差的,就是一个机会。”

    说到这里,在座的武汉官僚们都是来了精神。讲白了,这就是要“雪中送炭”,给他们这个机会。

    别的地方别的官场,可能要忌惮皇家奴婢的身份,连带着也就不愿意用皇族家奴的亲眷,毕竟,千里做官只为吃穿,何必惹一身骚呢?

    但武汉从一开始就没必要这样考虑,整个武汉两百万人口,九成九原本就不是鄂州、沔州的本地人。

    一无所有走到现在,如果这要顾虑,那也要还怕,那当初还兴致勃勃地看着自家老大去怼李皇帝作甚?

    “今年开始,新修的弛道、板轨、铁路、港口、矿山、庄园、市场……人手缺额极大,不单单是用工荒,还是用官荒、用吏荒。只说今年开门的公共交通局,江北线路原本定的是二十条,结果只修了五条,是缺钱缺物料吗?扬子江两岸排着队前去衙门送钱的,怕不是能把大江南北都连起来。”

    两百万人口,主要还是“低端人口”。武汉百工兴盛,“低端人口”是稀缺的,但相较于“低端人口”,对中高端人才的需求更加强烈。

    临漳山每年培养出来的学生,如果都是武汉内部消化,那自然是最好的,可毫无疑问不可能。

    武汉每年真正能留下来的学生,有一半就很了不起了。

    外部州县但凡有点追求的,常年都在武汉驻扎,为的就是挖人。

    别说别处州县,即便是中央,同样是空降挖人。中央别的可能欠缺点,官帽子是不缺的。

    武汉也就是造血能力还行,这才能撑起三千万人口的帝国胃口,实际上稍微有个大部门人才抽空,立刻就要出大乱子。

    比如卫生部门,小手护士在京城的待遇远远超过武汉,原因很简单,京城权贵多,出钱自然也就阔绰。只从收益来看,一个小手护士除非真的有点信念坚持,否则凭什么能够在京城年入破万买车买房,偏偏要留在武汉每天跟各种形形色色不同阶层的人打交道?

    长期用人荒的张德,此时也是借着史大忠嗝屁的机会,顺势把手伸到了相对特殊的宦官家庭。

    至于长孙皇后封爵史大忠如何如何,老张相信洛阳宫内部的阉人可能会激动,但历经诸朝淘汰的宦官族人,怕是连一点点波澜都不会有。

    会议上解答了一些疑惑,略作沟通之后,一众官僚基本有了共识,那就是借着史大忠开丧,别人忙着埋阉人,他们忙着挖。

第六十二章 特殊对待() 
鼓励生育的法子,政策也好、环境也罢,乃至各种上升渠道的建设,围绕着张德混饭的一帮帝国权贵,可以说都玩了一遍。

    但折腾这么多年,再想有一波爆发式的增长,也只有张德更进一步。张公谨屁股底下的湖北总督位子,让出来,由张德去做,那么还能搞一搞。

    扬子江两岸只要地方世族势力不算太强的州县,黑户、隐户、逃户……能榨的都榨了出来,连獠寨的汉化都是非常果决强硬的,再也没有从前的温情脉脉。龙氏二代子弟也早早地改头换面,只说“xx龙氏”,决计不提自己的“獠人”出身。

    哪怕到了这样的程度,也不过是重点经营,谈不上多点开花。

    不过万幸的是,武汉的“贞观后”适龄生育青年,生产热情显然要比他们的父辈祖辈强得多。

    普通的小农家庭,平均一堆夫妻都要生养三四个以上。因为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婴幼儿成活率相当可观,而小手护士开办的“接生速成班”,每年也能增加三百到五百人左右的接生婆。

    除此之外,各种新型的养育手段,也极大地减轻了武汉新型小农的压力。

    比如罐装米粉、奶瓶、奶嘴、吸奶器等等,这些东西,对于江夏、汉阳某些中低层小市民属于高端消费的商品,对武汉的新型小农而言,占全年收入的比例其实不高。

    主要是武汉的小农流动性极高,除了种地之外,他们本身也能进城打工。一年到头,一对夫妻等于有三份收益,“优质”地养活三四个子女,自然也就压力不大。

    假如依旧是男耕女织的状态,又限制百姓的流动性,这种可能性就不大,即便是养育,也谈不上优质养育。

    “贞观后”是典型的战后婴儿潮,正常发展来说,这一波婴儿潮之后,其实应该生育率减半。

    但因为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武汉本身又和全国其它城市大相径庭,人口流动不但频繁,限制还极小,同时市场和社会高度安定,在这样的社会秩序下,自然而然地就稳住了生育率。

    “医院培训阉人,会不会引起非议?”

    “眼光要放长远,要先让世人慢慢地适应。总不能凡是涉及妇科,就只能让女医师出马吧?当世培养人才,想要提高女子数量,难度太大。阉人原本是位置尴尬的,但是这时候,却是两全其美。既解决了用人荒,又能缓和世人偏见。”

    “说的也是。”

    听到张德的解释,主管医疗卫生的官吏们也是松了口气。其实他们内心也很高兴能够用阉人,武德朝太医署中的阉人,其实药理水平都不低,但现在一个个都是过一天算一天等死,让他们重新找到人生价值,自然是倾其所有尽心办事。

    沉浮江海,飘来一块木头,不管是烂木头还是好木头,攥在手中抱在怀里,肯定是不会松手的。

    原本因为男女有别的缘故,在宣传一些卫生保健知识的时候,会相当的尴尬,时不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