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工科生-第10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偏偏这光景还真有人买账,尤其是分家的陆氏。

    县令就算没有,陆氏子弟混个主薄或者县丞,根本不成问题。

    一个县可能看不出有什么特点,但八个县,这就是重组一个巨头。

    如果仿照武汉模式,苏州新增八县,理论上要增加的官吏岗位,少则五百多则一千。只是一众幕僚都不认为苏州会走武汉的模式,用武汉那种规模的官吏数量,只会出现冗官吃空饷。

    “这不止是新增八县的事体。”

    有人略作分析,就对众幕僚道,“苏州若是修整江海大堤,新增田亩有多少,你们也是清楚的。再者,长孙辅机从‘中国’索要经费,必是巨款,止这一笔钱,就足够让苏常杭越诸地俯首帖耳。”

    不管什么地方的官僚,不管你是过江龙还是地头蛇,能够从上面要来经费款项,你就是个人渣,也能把你夸成圣人。

    虞昶资历雄厚,跑去六部也就是混个两三万贯。而长孙无忌这动静,怕不是两百万贯都未可知。

    资金到了这个层面,就是彻底显现帝国巨头的实力。外朝内廷都能说得上话,皇位上坐的人还得为了他的“折腾”给几分薄面。

    兴许操办此事的人,还是长孙无忌的“门生故吏”。

    “宗长,此事体大,京中二圣岂能眼睁睁地看着?”

    “只是若能修整江海大堤,只苏湖之地,养活天下之民,不在话下。”

    苏州连成一片的完整土地实在是太多了,而扬子江口每年冲击的泥沙堆积,哪怕只是沙地,也比帝国很多地方的“上田”还要好。

    比如出现没多久的“胡逗洲”,如今这江海之上的沙洲,光黄豆产量,就足够供应整个扬子江口所有牧场的大牲口。更别说还有数量丰厚的蚕豆以及其它谷物类作物。

    “宗长,可是长孙辅机有甚别的计较?”

    忽地,有人见张德眉头微皱,便开口问道。

    张德犹豫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

    众人一看,顿时愣住了,长孙无忌这手笔,不可谓不丰厚。就算朝廷插手,至多分走一半,也就是四个县。但县官不如现管,长孙无忌镇守“苏州”,哪怕明知道他是“德明学堂”的校长,可实际上说话肯定比苏州刺史及诸县县令要管用。

    于是大家便琢磨,是不是长孙无忌还有什么难以让人抉择的交易。

    岂料张德环视一周,有些纠结地说道:“老匹夫有个承诺,着实让人心痒难耐。”

    有人心中暗忖:莫不是把哪个长孙小娘送过来做妾?张公素好幼女,长孙氏小娘甚多,倒是有这可能。

    没曾想小娘是没有的,小震惊倒是真的有。

    只见张德道:“那老货说,这苏州新增八县,皆可效仿武汉规制,只要他镇守苏州一天,便能保这运作一日……”

    “……”

    “……”

    一种幕僚顿时虎躯一震,眼珠子差点掉了一地,万万没想到这不是长孙无忌有什么非分之想,恰恰相反,这他妈是鼓励武汉系牲口们赶紧多来点非分之想!

第二十三章 用力舔() 
勾动武汉老铁非分之想的东西还不止这些,老阴货还疏通了将作监、兵部、工部三家部门联合,准备在扬子江口设立中校署的江东分署。

    职介不高,照旧是八品官主抓业务。但是因为地处东海之畔扬子江口,自然是要有专供的业务。

    东海都督府、东海宣政院总归是要挑一个的,相较北地汉胡杂居,朝廷不管怎么想,还是会选择把兵械生产放在这里。总归不可能把生产单位放到倭地或者朝鲜道去的,就算皇帝老子答应,在外打仗的将校都要让中央收回成命。

    不是说他们不想要兵器库兵工厂,实在是有这玩意儿在身边,随时可能被人吐槽意图谋反,还是干干净净最重要。

    江阴、常熟本来就有自己的钢铁厂,整个江东地区最先进的钢铁厂,就在这两个地方。基本上江东民用铁器都是由两地供应,也就是说,存在转型改制的物质基础。

    长孙无忌这一手,就算张德不动心,狗王底下的狗崽子们却不可能跟他一样风轻云淡。

    “倘使真的在苏州设立中校署之分署,朝廷就不怕南朝之人心生反复?”

    “反复甚么?这光景好好的买卖不做,偏去作反?”

    “宗长,东海诸地治理,是个长久生计。长孙辅机是否提举此事,这东海之畔,早晚都是要有兵械作坊的。这中校属之分署,开在哪里,哪里便是白捡一桩富贵。这等大事勾通,怕是不易。”

    老张当然知道不易,不管什么样的军火商,这种国家级的大项目,都会垂涎三尺。

    一次开张,管饱十年。

    可以说为了争夺这个东海之畔的中校署分署,狗脑子打出来是铁板钉钉的事情。最终比拼的,还是中央大佬们的手腕。

    在房玄龄总督江西,杜如晦赶赴黄泉的时代,长孙无忌这个“下岗再就业”的老年废柴,讲话在中央,仿佛就要好听一些。

    一群羊是赶,两群羊是放,跟弘文阁折腾苏州八县之余,再闹两套煎饼果子,也不是不可以接受的事情。

    “老夫听闻此次中校署分署之事,会有些许变化。旧年军器监改制,终究是朝廷自家玩耍。如今却是有些不同,盖因此间兵械,乃是专供倭地,又是山高水远,便要卡着成本,兵械成色,不必类同北军西军。”

    “也是,倭地海风厉害,再好的兵械,少了保养,也是败坏的甚快。”

    “使君,若如此,朝廷自是可以问民间赎买。成色只要合格,剩下的,便是哪家便宜用哪家。”

    “是这个道理。”

    老张点点头,道理的确是这个道理,但这样一来,技术最先进的武汉,显然是最热切的。

    毫无疑问,长孙无忌这是多管齐下,不怕狗窝里的狗崽子不吃肉。

    但要说老张有什么不爽,那是半点都没有。

    技术扩散、制度扩散,对老张而言,多多益善,不怕你玩着花样弄,就怕你不弄……

    老阴货固然玩了点花招,但对老张而言,这根本就不算个事儿。

    心中打定主意,由得长孙无忌折腾去,他如何消费自身的人脉,才做到这一步,老张已经不想去琢磨。

    至于武汉内部如何热切,也由得他们去折腾。

    横竖这种变化,对扩散“武汉体制”是有好处的。

    “宗长,要是真开设中校署之江东分署,怕是要从京城迁出工匠不少。拖家带口的,凑一个县出来……想来无甚难的。”

    将作监前身是军器监,监内工匠已经不是拖家带口的事情,有的工匠在编制上隶属兵部甚至某个都督府,这种调派一个出来,搞不好就是十几二十号人。当年长安军器监改制迁出,不少关中本地的营造高手,一大家子都是百几十号人。

    一个下县才多大规模?城内几千号人,就是县城。

    “人多是好事,江东不怕人多养不活。”

    “今年新辟庄园不少,只说种些一季才熟的上等稻米,卖去两京,也是能赚上一笔。更遑论杂粮无算,一个庄园,养五六十个奴隶还是不成问题。”

    “二三十万亩地就能养活一个上县,整饬松江之后,想养活多少人都是不难。”

    本宗子弟小算盘一打,已经琢磨出了一个很美好的未来愿景。

    明知道这是老阴货有意勾动,但不管怎么说,老张并不反感。这年头,在中央想要做权臣难度太高,而长孙氏因缘际会的内部“分裂”,让老阴货有危机感,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老张甚至觉得,这老王八蛋埋这么一个手笔,未必没有琢磨武汉被朝廷雷霆一击给灭了……到了那个时候,这苏州地界上嗓门最大的,还能姓张么?

    既然不姓张,到时候万一换了新皇帝,他也是个“两朝元老”,搞不好还是“三朝栋梁”,反手就把当初赛出去的“美娇娘”又弄了回去。

    万一武汉真的嗝屁,今天所有江南土狗们垂涎激动的物业,都会变成长孙氏的血肉。

    而那个时候,老王八蛋头上还顶着“德明学堂”校长的头衔呢,门生故吏茫茫多,真要是动荡起来,这些本该成为土狗的狗崽子们,也不介意冲令公老大人摇尾乞怜吐舌头。

    “这老东西坏的很。”

    老张小声地吐了个槽,原本他琢磨不透的事情,换了个位子,自然就能想的明白一点。

    不过内心再怎么敞亮,嘴上还是要感谢长孙无忌赏脸。

    学校和工场双线并进,从“诚意”上来说,长孙无忌很到位,甭管他本心是不是为了自己,为了“苟”。

    “此事纵要操作,你们也不要太过招摇。由得长孙无忌嚣张跋扈去,只捡便宜,不落口实。”

    “宗长放心,此事省得。”

    本家子弟很是兴奋,高举“中书令老大人”的大旗搞事,根本不用怕闪了腰。只是幕僚们见张德并没有那么激动的样子,顿时觉得奇怪,暗忖是不是长孙无忌在这里埋了什么雷。

    “使君,此事……可是有甚么不妥之处?”

    见幕僚疑惑发问,张德摇摇头:“能有甚么不妥,只是平添了几分危机感罢了。”

    老阴货能够望见长孙氏的“风雨飘摇”,可危机并存,现在努力地舔狗,兴许将来舔过的狗都死了,自己还没死呢?

    眼见着太上皇靠卖儿卖女大赚养老退休金,长孙无忌也不是没有脑内意淫一番,现在给江东多少资源,将来赚了钱,十倍百倍地弄回来,还不是一桩佳话?

    老张的“危机感”,并非是死全家或者死得早,而是怕这一通骚操作之后,别说小霸王学习机,万一小火车都不能“污污污”,那就真的死不瞑目。

第二十四章 基本套路() 
“这苏州甚么都好,就是这玻璃多是彩色,鲜有通透的。要做个明窗,还得从武汉进口玻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