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桐树花深-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年人向屋里扫了一眼,说道:“这天这么冷,她又一身是雪的,我看先生屋里有火,能不能冒昧的请先生让我们进去暖和暖和。”中年人边说边指着身边冻得瑟瑟发抖的女孩。洪承畴稍加思虑,就走到一边把门打开,说了句,“请。”
  皇太极与布泰对视一下,就抬腿进了洪承畴的房间。
  
                  第十七章 三官庙降畴
  庙里的厢房,清雅肃静,一盆火烧得很旺,噼啪作响,“敝人王吉,在盛京沈阳守着几亩薄田度日。”洪承畴听了,微微一笑,风淡云清的说了一句,“败军之将,洪承畴。”洪承畴故意没有去看皇太极脸上的惊异与钦佩,只是冲着火盆的方向指了指,皇太极回过身一看,连忙说,“离远一点儿!再往前凑你就要掉进去了。”布泰不情愿的往后挪挪,撇着嘴说:“我还真巴不得能跳进去呢,原来还觉得‘赴汤蹈火’是多了不得的事,今日看来,那说这话的人八成也是刚扔完雪球子回来。”
  这话说得洪承畴不禁莞尔,皇太极笑着的指着布泰说,“在洪大人面前还这么没规矩,家里有这么一个蠢丫环,我这个当老爷的在外面还有什么脸面啊?”布泰听见皇太极说自己是他的丫环,隐隐觉得,这是他在暗示自己不要多话,于是就乖乖低下头接着在火盆边烤手。
  皇太极与洪承畴寒暄一番,之后随便说了一些风物人情,诗词歌赋,二人都是大风大浪里翻滚过来的人尖子,又都熟读经史,所以谈得甚为投契,之后皇太极让小厮拿出盒子,里面有些酒和糕点,皇太极执意要和洪承畴喝两杯,洪承畴却不肯,皇太极便把布泰唤来让她吃,布泰歪着脑袋看着盘子里的精致糕点,摇了摇头道,“依我看,老爷这东西是送不出去了,这本是祭奠袁督师的祭品,所以啊,丫环不敢吃,这位大人也肯定是不愿意吃的。”
  洪承畴听闻此言,就说,“没想到王老爷来三官庙是凭吊袁督师,真是失敬,但不知,姑娘此言是何意?”“也没别的意思,只是袁督师死得凄惨,如此忠良之路恐怕洪大人是不屑重蹈的,所以也应该不会愿意吃祭过袁督师的东西了。”皇太极对布泰厉声呵斥,布泰的话让洪承畴觉得进退维谷,这东西,吃了,是失节;不吃,是不忠。
  这时皇太极十分殷勤的递过筷子,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大人不要听这丫头的,多少吃点儿,才不枉费亡者存世的英魂。”洪承畴抬头看了一眼皇太极,轻叹一声,犹犹豫豫的接过了筷子。
  洪承畴和皇太极边吃边聊,直到日落西山,皇太极顺着话就问,洪大人觉得史上哪个大臣最值得后世仿效。洪承畴第一个反应是这些天盘旋于脑中的岳飞,袁崇焕。可是想着他们不免觉得悲凉,不忍提及,如此一来倒是踌躇起来。
  布泰见状就插嘴说:“大人怎么这都想不起来了,魏征啊,不识字的老太太都知道的。”洪承畴闻言就点头说,“说得在理,是我一时糊涂了,魏征堪称做臣子的典范,利国利民的一代名臣。”
  皇太极摇头说,“洪大人,我倒是觉得我家丫头说错了,魏征不过是良臣而已,所谓忠臣是要与君主同声共气,同生共死。可是这个魏征啊,先是跟了李密,后来从了李渊,之后又降了窦建德,到了李渊统一天下时又再次归于李唐,按说这次总没错了吧,可他偏偏投在隐太子李建成的门下,玄武门之后才做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臣子。”
  “哼!原以为他是个好样的,原来就是个出尔反尔的小人,被骗了好久。”布泰愤愤地说。洪承畴却摆摆手说,“姑娘不可如此鲁莽的品评魏征,他直言敢谏,一生清廉,为江山社稷,黎民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他是一个……”洪承畴话还没说完却被皇太极抢白,“他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良臣,心怀天下,福谋苍生。说句不敬的话,屈原大夫的傲世独立倒是千古留名,可是楚国的百姓却还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倒是魏征,世人都说生在贞观盛世是难修的福分,他于贞观,可谓功不可没,所以最后大家也就不去提他早年几易其主的尴尬事了。”
  皇太极说到此处顿了一顿,直视着洪承畴道,“这话说得也对,这话说得也俗,‘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仕’,但是但凡明白人都知晓,越俗的话,就越有理,不然好好的一句话怎么就会被说俗了呢?”见洪承畴面色很不自然,皇太极就起身告辞了。
  之后的几天皇太极每天都携着布泰来三官庙拜访洪承畴,洪承畴觉得这个王吉能每天都在自己的房间出入自如,应该不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土财主。但是至于王吉的真正身份,洪承畴也懒得去想,如此寂寥的俘臣生活,有个人与你谈天说地,倒是美事。尤其是王吉身边的女孩,时而憨顽,时而狡黠,妙语连珠,非常惹人喜爱,洪承畴心里也明白,王吉对她这么娇惯,她应该不止是一个丫鬟。
  直到有一天外面来了许多兵士,有人用不怎么标准的汉话喊着,“后金汗王驾到,”于是很多人簇拥着皇太极来到了洪承畴的跟前,不知为什么,王吉成了皇太极,洪承畴并没觉得非常惊诧,再加上他已与皇太极颇为熟识,自然不好拿出大骂范文程的粗横来,两个人僵了许久,门都没来得及关,皇太极解下了自己的貂皮斗篷披在洪承畴身上,关切的说,“先生冷了吧。”洪承畴看着皇太极的脸,在他脸上,既没有看到惺惺作态,也没有看到怜悯拉拢,他看到皇太极恳切而倚重的表情。
  洪承畴缓缓地下跪,门外,残阳如血。
  那一夜,皇太极与洪承畴秉烛长谈,皇太极欣赏洪承畴的才智谋略,洪承畴叹服皇太极的英明神武,这种君臣之间的默契情谊,从前,洪承畴在崇祯那里是体会不到的,只要崇祯帝不为难他,洪承畴就已经很满足了。临了,皇太极还承诺,不会将他降清的事外泄,对外只说他战死,这样可以暂时保住洪承畴的家小,来日再谋划将他们一并接到盛京。
  皇太极的体恤,洪承畴自然感激不尽,后来洪承畴又若无其事的问了一句,“汗王,今日您的女公子怎么没有来?”皇太极是何等聪明的人,况且早就风闻了洪承畴的一些风流琐事,“洪先生,你看见的那个丫头不是我的女儿,是我的一个侧室,”说到这儿皇太极看了一眼洪承畴,接着低声说:“不过呢,这不重要,只是她出身尊贵,身系满蒙之好,而且已经为我生了一个孩子了。”
  洪承畴看见皇太极很是歉意的样子,顿时,脸就红了。皇太极也就把话岔开了。
  这天深夜直到三更皇太极才回到王宫,本来下人估摸着今天皇太极应该去布泰那里的,于是就把灯打到东一间,皇太极的一只脚也迈到了台阶上,可是,迟疑了一下,就撤身向正房走去。
  哲哲看到夫君自然高兴,于是殷勤服侍,皇太极筋疲力尽的倒在床上,哲哲见状就上去给皇太极捶背揉肩,皇太极欣慰的拍了拍妻子的手,“汗王怎么这么晚才休息,要注意身体的。”“今日洪承畴降了,了了我的一桩心事啊。”哲哲吃惊的说,“他降了?怎么会呢?不是听说前些日子还闹着绝食吗?”
  皇太极淡淡的说,“他哪里舍得死,这世上他想要的东西还少吗?只不过咱们给了他最体面不过的降法!”说到这里皇太极有些愤愤然的说,“这蛮子,居然还异想天开的以为布泰是我的女儿!”哲哲听得有些糊涂了,便说:“许是布泰这孩子长进了不少,让人觉得像是汗王的金枝玉叶了吧。”皇太极低低的哼了一声,“布泰长进的倒是真快,只怕以后咱们俩都管不住她了。你说,她怎么就不是个男孩呢?”哲哲听皇太极的话就更糊涂了,正不知怎么回答,就听见了皇太极的沉沉呼吸声。
                  第十八章 戏言封庄妃
  努尔哈赤时,朝中典制皆从蒙制,皇太极执政以来,在范文程的帮助下,渐渐的把很多东西往汉制上改,可是改的不够彻底,如今洪承畴向皇太极直言,倘若汗王有心于中原,就应该全盘改为汉制,仿明建六部,不然的话,在汉人眼中后金就永远是上不得台面的蛮夷,而且汉制的确比蒙制要齐备优良的多,不然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怎么还能坐稳大明江山呢?洪承畴的话惹怒了不少满洲贵族,皇太极却私下召见洪承畴说,我得了先生,就是找到问鼎中原的捷径了!
  这一年刚一入夏就开始筹划起了改制和皇太极称帝的事。布泰在皇太极的身边反复读着王翰的《凉州曲》,觉得这首诗用词精妙,气势磅礴,读起来口舌生香。这时,外面来人说范大人,洪大人到了,布泰就拎着书进了书房的里屋。君臣先是说了说当日朝堂上的事,后来范文程就提及,汗王一旦称了帝,正妻称大妃似乎不妥,应该立后。皇太极点头称是。洪承畴说,如果这样的话那也不能称侧室为福晋了,应该封妃。
  
  “汗王,那您打算封布泰个什么妃子啊?”布泰说着就从内间走了出来,皇太极无奈的笑着说,“臭丫头,谁叫你出来的,”“听到汗王要封妃了,两位大人又都不是外人,我就出来瞧瞧呗。”“按汉制,后宫封妃,一般都怎么个封法?”皇太极说着,向洪承畴投去询问的目光,洪承畴于是躬身答道,“皇后之下,总不外乎贵,德,淑,贤四妃,按位依次排开。”“贵,德,淑,贤,”皇太极口中慢慢重复着,忽而转过头为难的对布泰说,“小老虎啊,你觉得这四个字,你和哪个沾边?还做妃子呢,你能给咱们装出做妃子的样子就不错了,”布泰听了就不乐意了,“汗王,那你也不能不封布泰啊,再不然,就索性封个装妃,人家叫我的时候也好时时提醒我,要好好的给您装出个妃子样来。”
  
  大家听了布泰的话都笑了,范文程笑过后来到桌案边,提起笔写了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