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论语力-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多人或许并不清楚,擅长讲述传统经典的于丹,其本职行当是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院长助理、影视传媒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看上去充满现代感的影视传媒似乎和《论语》、《庄子》这些圣贤书格格不入,而事实上,于丹正是让今天的传播媒介为实践服务,从中取法,摆好传播者与受众的最佳位置,智慧地游弋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并用传统经典的精髓,化解着现代人的精神困惑。
  《〈庄子〉心得》开篇就讲了个真实的故事:于丹的一个朋友,原来是做媒体的,后来改行做了房地产,资产越做越大,本来应该是很幸福的,但是幸福却离他越来越远,他总是担心儿子上学后会被人绑架,于是选择将家人送往国外,留下自己孤独地在国内打拼。于丹由此感慨地说:“一个只拥有10 块钱的人,他的快乐未必不如一个拥有亿万身价的人,手中有多少金钱,并不能决定它在你心里的分量。”
  这就是于丹从《庄子》中悟出的“名利观”。解读经典,不单单要阐明文字包裹着的哲理,更应该知道它们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于丹立足经典又放眼现实生活。她对《论语》、《庄子》的解读,决不限于将古文转化为现代汉语那么简单,她更强调阅读经典对人心灵成长的裨益,更注重将圣贤思想的精髓,转化为实际可用的处事原则。
  如今从网上搜索于丹的信息,已达530万条之多,可称之为中国个人之最。从网上随意搜索一下,就可以发现于丹的演讲足迹遍布中国各地,其中邀请者不乏各地的政府机关,而许多政府官员、企业家、大学者从不讳言是“鱼丸”。“对症下药”给现代人提供“心灵鸡汤”。从这个意义上说,于丹是一位出色的布道人,也是将孔子的教学理念成果转化为传播理念而取得成效的传播大师。
  读完于丹的《〈论语〉心得》,我惭愧了,并感慨万分,可能她是成功的《论语》翻译大师,以通俗的形式翻译给大众,她让经典不再神秘,毕竟于丹没有篡改《论语》。我想劝那些老学究或称治学严谨的学者与其指责于丹,不如你也古为今用与时俱进,具体进到通俗易懂地翻译经典,加入到于丹大众传播传统文化队伍中来。假如学士、硕士学习中文,学习先秦诸子等古典文学,而在博士进入传播专业,就比中文和哲学的学者多了一个翅膀,就更会利用大众传播驾驭中国古典,去弘扬祖国的文化。于丹的《〈论语〉心得》妙就妙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孔子的《论语》和东西南北、上下古今的人和事融合在一起,有条不紊地表述出来,组成各种各样的画面,读起来深感内容丰富视野宽阔,活泼有趣,可读性大矣!我想,这就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文理”在起作用吧!
  如果说才华过人、魅力独特的演说家就是今天的于丹,那么,只有现场聆听于丹演说你才能体会在电视中完全没有的信息场,现场的气氛、听众的反应、现场发挥的细节等元素没有被电视省略,完全真实展现在你面前。2007年5月在京都世界孔子学院论坛上,我现场聆听了于丹的演讲,为于丹演讲展现的惊人才华,为观众顶礼膜拜的热情感到震撼。“于丹热”的出现,从于丹演说中的过人才华中可以找到答案。出色演说令人叹为观止。所以说“于丹热”形成原因有很多因素,时代背景、国民心理、传播工具的推广等等都是关联因素。但“于丹热”形成原因中很重要的因素还有个人才华和个人魅力。对知识才华的钦佩折服,对知识女性、学者身份的魅力追逐,都是形成大量狂热追随者的原因。于丹是学术上的超级女生,能有更多的人选择追逐学术超女,总比追逐文艺上的超女更值得提倡和鼓励。追逐学术超女就是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而特殊魅力的学术超女实在太少太少了。虽然至今有人反对于丹,但声音微弱难成气候,从于丹书籍发行的奇迹,到于丹演说多次出现的爆棚奇观,不难看出主流民意和主流价值的取向。
  
她带领人们来到老圣哲面前
过去古人用《论语》治国平天下;如今,现代人用《论语》经商、管企业、研究哲学和文学,这都是题中应有之义。书为人用,无可厚非。现在,以《论语》为材料,来研究孔子似乎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可喜可贺,《论语》又多了一种功能,于丹用自己的成功证实了这一点。
  当中央台《百家讲坛》播放于丹“论语心得”后,中华书局在出版《于丹〈论语〉心得》一书时,并未估量过传播的力量,更未料到出现“井喷”现象。殊不知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今天许多人的心灵却面临精神“缺食”的危机,正是于丹运用《论语》传播的传统文化,送上一道清新可口的喷香菜,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和欲望。同时也预示着《〈论语〉心得》会全力推动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发展。
  她把七亿中国人带到了一位年已2500多岁的老贤哲面前。于是这位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圣贤,变成了一个面目和善、言谈可亲的邻家老头,并借助于丹与一大群看书听讲座的现代男女,就他们的成长心事及奔小康、冲中产道路上的遭遇和不平大拉家常。睿智远见、为人们留有许多思考余地的孔子可能没有料到,2500多年后的今天,因有了一位女学者,他的经典语录再次重重地叩动着人们的心弦。
  于丹是央视10套的策划顾问,《百家讲坛》早已经定了《论语》的题目,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主讲人。“于丹有这个潜能,她会把握说服力和吸引力的尺度。”于是,负责人动员她主讲这个题目。于丹坦言:“起初我还不同意呢。我想有那么多老教授,怎么能轮到我讲《论语》?他们反复做工作,我忐忑不安地去试了试,没想到效果还不错。”在国庆黄金周内,于丹分别讲述了《论语》中有关“天地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7个方面。在于丹看来,《论语》的内容70个方面都不止,但《百家讲坛》要求只讲7天。她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摘取自认为对大众现实生活有积极意义的内容先取7个方面来讲。根据十多年从事教学工作及媒体研究的经验,于丹相信听众会对这7个方面的选择具有一定的需求。
  在讲述中,于丹加进自己的心得,还串进去很多故事。她说:“作《论语》的考据,我没有资格和水平,我做的不是学术的解读,而是大众传播。制片人告诉我,我讲的要让15岁以上的人都能听懂,都喜欢听。”在于丹看来,这也正是《百家讲坛》的成功之处——让经典的东西走出象牙塔,让观众期待它,而不是媒体的自说自话。
  
于丹成功并非偶然
从传播的范围来说,传播可分为对内传播和对外传播。
  对内传播的传播对象在国内。传播者与传播的对象相距很近,甚或就生活在传播对象中间,比较容易听到传播对象的呼声,对他们的喜好和口味也不难了解,因而易于解决好传播的针对性问题。
  相比之下,对外传播的针对性就不好解决,因为传播对象在国外,远隔重洋,传播者与传播对象的差异较大,彼此有不同的民族的习惯,不同的语言和历史文化背景,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等等。这些差异就给对外传播带来了诸多的困难,在传播的内容和方式上都与对内的传播不同。比如说,在中国的对内传播主要是讲当前发生的重大事件和社会新闻,而对外传播的内容当然也少不了这些,但是除此而外,还要偏重于中国基本情况的介绍:如中国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遗产、神奇的中医、中药和武术、美丽的风景区、古老的长城、多彩的民族、宗教的情况、普通人的生活。总之,对外传播的内容既有今日的主旋律,又有昨日的光辉,借以传播中国的两个形象:改革开放的现代中国形象和文明古国的形象。
  对国内读者来说,我们用不着在报刊上去给他们介绍长城是怎么回事,新中国的国旗国徽是什么样子,因为他们早知道了。但是,对外国读者来说,这些都是新鲜东西,非常感兴趣。当市场经济兴起的时候,国内读者兴奋起来,喜欢这方面的报道,同样的内容讲给外国读者听,他们的反应却不热烈,因为在他们那里百年以前就搞了市场经济,你认为是新鲜的东西他却视为旧事物。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国内读者感兴趣的东西,国外读者并不感兴趣,反之,外国人喜欢的东西中国人不一定喜欢。内外读者的胃口有别,我们的对内传播和对外传播也应该有别。明白了那些区别点,我们就可以掌握分寸,加强对内对外彼此各异的针对性。
  于丹的成功,关键在于她独特的讲述方式。朱熹也讲《论语》,钱穆也讲《论语》,当今中国,各高校许多讲堂都在讲《论语》,为什么其他人没有掀起这样的狂潮?
  就讲述技巧而言,易中天强调了“平民立场”4个字。他说,“传播效果很大程度上来自亲和力,亲和力来自于‘平民立场’。观众认为你与他一样看问题、想事情,就没有距离、没隔阂,不是居高临下、咄咄逼人,没有对立情绪,也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不仅你和他们是一样的人,故事中那些历史人物、英雄人物也和他们一样,他就爱听你讲话。”
  于丹“心得式”的解读方式,能更好地还原《论语》作用于人心的初衷,能降低经典“入世”的成本。对学术界以外的大众来说,这种讲法太好了。别小看一个个小故事,她就把《论语》讲活了。
  一句话,于丹尊重了大众传媒的规律,使用了恰当的方法和技巧,用市井百姓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进行传播,是她的讲座火起来的重要原因。
  从事媒体工作的人都知道,“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