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侯府俏娘子-第1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好不容易从那么艰难的状况,走到现在这一步,曙光就在前头,她一定要保住胜利的果实,更加多一分小心。

    只有总是想着要活下去,总是想着要将每一日当做人生的最后一日去生活,不然到时候,或许就没有后悔的机会了。

第188章 西域奇毒() 
西域十国,楼兰、精绝、乌孙、龟兹、若羌、且末……,司马蓁了解的只有楼兰和精绝,这两个一夜之间被风沙埋没的繁华古城。

    举世闻名的新疆重要古迹楼兰古城,位于罗布泊西部,处于西域的枢纽,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我国内地的丝绸、茶叶,西域的马、葡萄、珠宝,最早都是通过楼兰进行交易的。楼兰古国在公元前176年前建国,到公元630年却突然神秘地消失了,只留下了一片废墟静立在沙漠中,引发后人很多的遐想。

    楼兰古城四周的墙垣,10多处已经坍塌,只剩下断断续续的墙垣孤伶伶地站立着。城区呈正方形,面积约十二万平方米。楼兰遗址全景旷古凝重,城内破败的建筑遗迹了无生机。

    楼兰古城离不开楼兰新娘的故事,那具风干几千年的古尸。刚开始的时候,司马蓁对楼兰的故事十分感兴趣,为此还专门查阅了许多书籍资料。公元400年,高僧法显西行取经,途经此地,他在《佛国记》中说,此地已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楼兰……这座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在辉煌了近500年后,逐渐没有了人烟,在历史舞台上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有说楼兰的死亡,是由于人类违背自然规律导致的,楼兰人盲目滥砍乱伐致使水土流失,风沙侵袭,河流改道,气候反常,瘟疫流行,水分减少,盐碱日积,最后造成成王国的必然消亡。

    无论怎么说,有一点是肯定的,给楼兰人最后一击的,是瘟疫。这是一种可怕的急性传染病,传说中的说法叫“热窝子病”,一病一村子,一死一家子。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楼兰人选择了逃亡——就跟先前的迁涉一样,都是被迫的。

    楼兰国瓦解了,人们盲目的逆塔里木河而上,哪里有树有水,就往那里去,那里能活命,就往那里去,能活几个就是几个。楼兰人欲哭无泪。他们上路的时间,正赶上前所未有的大风沙,是一派埋天葬地的大阵势,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声如厉鬼,一座城池在混浊模糊中轰然而散……至此,辉煌的楼兰古城也就永远地从历史上无声地消逝了。

    虽然逃亡的楼兰人一代接一代地做着复活楼兰的梦,但是,梦只能是梦。而且,梦到最后,连做梦的人都等不及,消失了,楼兰,依然是风沙的领地,死亡的王国。

    司马蓁其实很不理解,为什么人们会对一具千年的古尸如此感兴趣,伴随着楼兰女尸故事的风靡,随之而来的鬼故事也是越来越多,让司马蓁再也对楼兰提不起兴趣。

    精绝古城就更加玄妙了,司马蓁对她的了解完全来自于小说《鬼吹灯》,神秘的独眼面具女王,不是出现的口喷奇毒的独眼怪蛇,遍布于沙漠的神秘怪虫。

    《鬼吹灯》里记载精绝古城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兹独河下游,在昆仑山的东北方向。精绝人以鬼洞族为主。还混杂了少数其它民族,精绝国最后一任女王死亡之后,这个城市就在沙海中消失了。是毁于自然灾害,还是毁于战争,都无从得知,就像是这个国家根本不存在过一样。

    因为对《鬼吹灯》的痴迷,司马蓁认真研读了很多资料,甚至想过有一天能跟着旅游团去那附近看看,不过真的看过的史料之后,不得不放弃这个想法。

    史料记载精绝是活跃在丝绸之路南道上的一个小王国,精绝国是西汉时期中国西部一个比较小的城邦国家,位于尼雅河畔的一处绿洲之上。精绝国以农业为主,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商贾云集,繁华富庶。东汉后期,精绝国被日益强大的鄯善国兼并。后来,受魏晋王朝节制。公元3世纪后,精绝国消失。

    时过四五百年,玄奘取经东归时看到的尼壤城,已是另一番景象了。《大唐西域记》:“媲麽川东入沙碛,行二百余里,至尼壤城,周三四里,在大泽中,泽地热湿,难以履涉,芦草荒茂,无复途径,唯趣城路仅得通行,故往来者莫不由此城焉,而瞿萨旦那以为东境之关防也”。

    残缺史料仅记于此,精绝国从历史的舞台上消失了。直到20世纪初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初探遗迹,从此掳走700多件出土佉卢文;汉文简牍,精美木雕后,这座在沙海里掩埋千年的故城才又重新为人所知。尼雅居民日常用的文字就是今天被称为“佉卢文”的文字,这是一种在今天的国际学术界仍是一种极难破译的文字。

    当年尼雅居民对水的管理和使用、树木的保护都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办法。水的使用是有偿的,水由专人分管。若因管理不善,导致损失的要受惩罚。如有耕地发生无水干旱的情况,也要求及时调查并处理。如有人放水淹没仇家的田园、住屋要受罚;有小麦地一熟可浇二、三水。

    当年的尼雅居民还很注意树木的生长和保护并形成了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沙枣树耐干旱盐碱,既可抵御风沙、美化环境,果实又可食用,是当年精绝人重点栽培的树木之一“活树,应阻止任何人将树连根砍断,否则罚马一匹,若砍断树枝,则应罚母牛一头”便是当时这一制度的生动说明。他们还种植桃、苹果杏、桑之类的果木;芦苇、红柳枝在尼雅河两岸潮湿低洼的地方均有生长,容易获取,作为建造材料。

    精绝人的智慧让人无法想象,但是这样聪慧的民族还是在一夜之间毁于一旦,大自然的力量有时候强大得让人无法想象。

    一提起西域,司马蓁想到的不是风沙,不是缺水,而是奇毒怪虫,真的是让人浑身都起鸡皮疙瘩。

    司马蓁现在所在的大新王朝,在汉朝之前的历史适合前世的历史相同的,司马蓁脑子里回顾起以前看到过的汉朝历史来,想了想,若是张姨娘真的中了西域奇毒,倒也是很有可能,而且这毒很有可能就是来自楼兰。

    司马蓁的脑海里不断的搜寻着前世有关于楼兰的历史知识。

    楼兰古国属西域三十六国之强国,与敦煌邻接,公元前后与汉朝关系密切。汉时的楼兰国,有时成为匈奴的耳目,有时归附于汉,玩弄着两面派的政策,介于汉和匈奴两大势力之间,巧妙地维持着其政治生命。

    由于楼兰地处汉与西域诸国交通要塞,汉不能越过这一地区打匈奴,匈奴不假借楼兰的力量也不能威胁汉王朝,汉和匈奴对楼兰都尽力实行怀柔政策。

    汉武帝派博望侯张骞出使大月氏,缔结攻守同盟失败。此后派遣大军讨伐远方的大宛国,又多次派遣使者出使西域诸国。这些使者通过楼兰的时候,楼兰由于不堪沉重的负担,以至杀戮使者。汉武帝终于派兵讨伐楼兰,结果作为降服的证据楼兰王子被送至汉王朝作人质。

    楼兰同时也向匈奴送去一个王子,表示在匈奴、汉之间严守中立。此后,汉远征军攻打匈奴一个属国时,楼兰王通匈奴,在国内屯驻匈奴的伏兵,激怒了汉朝廷。汉武帝再次派兵讨伐楼兰,直逼首府扦泥城,楼兰王大恐,立刻打开城门谢罪,武帝要其监视匈奴的动静。

    公元前92年楼兰王死去,招在汉朝作人质的王子回去继位,王子非常悲痛,不愿轻易回国,由其弟继承了王位。新王时间不长死去,匈奴趁这个机会以昔日在自己国家作人质的前国王的长子继承了王位,汉武帝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吃一惊,迅速派使者前往劝诱新立国王至汉朝廷,欲扣作人质,未能成功。

    此后二三年间,汉与匈奴没有发生重大事件,表面上非常安定。楼兰国境接近玉门关,汉使者经常通过这个关门前往西域诸国,要经过楼兰境内名为白龙堆的沙漠,沙漠中经常有风,将流沙卷入空中形状如龙,迷失行人,汉朝不断命令楼兰王国提供向导和饮用水,因汉使屡次虐待向导,楼兰拒绝服从其命令,两者之间关系恶化。

    汉昭帝最终派傅介子暗杀了新国王。为在汉朝廷作人质的王子婚配一位美姬送回楼兰继承王位。但是国王战战兢兢害怕遭遇暗杀。汉昭帝在保护国王的名义下派部队驻屯楼兰境内,从而为讨伐匈奴和西域诸国获得了主动权。此后汉王朝势力衰弱,楼兰再次走向衰落甚至后来的灭亡。

    唐代诗人王昌龄在《从军行之四》中借用傅介子斩楼兰王典故,这样表明征战将士誓平边患的决心: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现在的大新朝,比前世的唐朝繁华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开朝一百八十年未遇到大的战乱,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富庶,四方来朝,各族人民共同生活,在京城也时常可以看到西域人甚至西洋人。

第189章 居然是他() 
大新朝虽然表面上富庶繁华,人民安居乐业,但是隐患同样潜伏着。北边的匈奴和东海的倭国经过一百多年的休养生息,都是蠢蠢欲动。大新朝的富庶就像是一块放在他们嘴边的肥肉,时时刻刻吸引着他们,他们不咬到嘴里是如何会甘心。

    司马蓁怎么也想不到,这一世居然会和前世好奇了许久的楼兰国发生联系。有时候命运真的太过奇妙,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事情,就想自己的穿越,这要放在现代,说出去谁会信呢,还不得以为自己精神上出了问题啊。

    正想着,秦兰带着司马瑜来了花厅,小家伙一过来就冲到了司马蓁身边,嘴里咕哝道:“三姐姐,瑜儿饿了。”

    司马蓁搂过司马瑜,望着秦兰问道:“秋菊她们呢?”

    “她们在帮李妈妈收拾老夫人从岳州带过来的东西,因为一起过来的用人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