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无限战役-第4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军、各大财团成员,还有那些拥有飞机的有钱人(在中国中产阶级都能拥有飞机),大多选择前往南非,那里是GDI最后的堡垒。他们若去鲲鹏基地,自然很安全,但也将丧失所有的地位,现在他们已经丧失大部分的财富,不想再失去更多了!

至此,GDI已经沦落为三流势力,不再是一个跨大陆的超国家组织了,就连Nod都比不上!至于北美西海岸的GDI民众,早在大规模交战时,就不断有人逃到阿拉斯加,然后逃往中国,后来GDI形势危急,那时西海岸已经很少人了,军队都叛逃了,哪里顾得上普通民众。剩下的人虽然被思金人屠杀了,但总体存活率竟是最高的!

思金人终于占领了北美大陆,开始增设巨型泰伯利亚核心,并站稳脚跟。如果他们站稳脚跟,那么北美将拥有四座巨型泰伯利亚核心,以及四座母巢,所能支撑的军队数量是欧洲大陆的两倍!

一百多万中国军队镇守着阿拉斯加,这个数量对北美的思金人来说比较单薄,但是,阿拉斯加却没有沦陷的危险,原因很简单——阿拉斯加南部海域,停泊着一艘鲲鹏基地,大海是中国的天下,思金人忌惮鲲鹏,不敢进攻,只得另图别处。

现在,GDI的近两千万难民,倒成了中国的一大问题,把他们安置在哪呢?不,现在这群人已经不是GDI公民了,他们刚刚加入了中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中的“新附民族”,嗯,他们刚刚加入,对中国的认同感还不强。不论如何,既已成为中国公民,那么部队就有义务保护他们,等他们安定下来之后,其中的适龄青年也有义务参军,加入守护者的行列。

对此,刘云已经做好了安排:把他们安排在南美东岸的海底城市!而且,会有更多的华夏百姓迁往这些海底城市,必须保持人数优势,用中华文化去同化他们!

南大西洋的海底城市,早在与Nod交易,购得圣保罗的海港使用权之时就开始了,这些海底城市分为两块:一块是巴西沿岸大城市附近的海底城,其性质类似前线基地,可以预计,思金人迟早进攻南美,到时候会有更多的人撤退,撤退方向就是这些海底城。第二块,就是大西洋的中央,非洲西部和南美东部连线的中点处,建设了一个规模空前的海底城市加海底军事基地。这个军事基地的规模有多大?拥有四个可以生产鲲鹏基地的巨型船坞,其实是四个巨型息壤结点,光是这个就大得惊人了。然后,四个巨型船坞的周围有一圈海底城市和较小的军事基地。这些城市不仅规模庞大,而且十分华丽,巨型抗压水罩是由银白色的新型高强度材料——秘银建造的网络骨架,以及网格中镶嵌的犹如钻石般的透明晶体——水曜石构成的,华丽的水罩各处安装着一些水蓝色的灯饰,发出柔和的光芒,在深海底模拟着日光的效果。远远看去,果真是流光溢彩,绚丽非常!

而且,这个城市集群,有着一个神话般的名字——水晶宫!更准确地说,这个位于大西洋中央的海底城市,叫做“西海龙宫”,嗯,刘云命名的,带着几分恶搞。实际上,他还准备在西太平洋造一个东海龙宫,印度洋造一个南海龙宫,至于北海龙宫嘛,如果建造在北冰洋,那个地方人迹罕至,太荒凉了,不如建在海参崴南部海域,这片海域以前有个恶心的名字“日本海”,现在已经改为北海了,北海龙宫正好建在那里。

第八十五章海底城市

海底城市,这算是人类向海洋寻求生存空间的一大创举,地球上71%的面积都是海洋,而剩余29%的陆地养不起数十亿人口。在泰伯利亚时空里,现在全球人口已经只剩二十多亿,但思金人却在陆地上肆虐,刘云不得不为中国人寻找一条退路,万一陆地上支撑不住,那就只有退到海洋。

但是,若在海底建造城市,就不能随意破坏生态环境,毕竟你要生活在那里。在海底,最容易破坏生态的地方是珊瑚礁,像南沙岛礁这种地方,最好不要在海底大挖特挖,你可以把一座小岛礁扩大,但不要把一大片海域的珊瑚礁都挖空,为了建造你的城市。因为珊瑚礁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生态系统,无数鱼类、虾类、海藻、浮游生物、珊瑚本身,还有别的不知名的生物,都生活在这里,破坏生态产生的连锁反应是巨大的。

然后,在大陆架或者浅海海底建造城市,单个城市的面积不要太大,因为浅海的生物种类很多,而且也是重要的渔场,只要城市修得稍微高一点,大一点,要么冲出海面来了,要么就占用太多地方,影响很严重。

所以,最理想的地方,应该是深海海底,想修多大就修多大,对生态影响较小。但这深海离大陆最好近一些,交通所需时间也短一些。不过,对于时速2000公里的新型真空管道超导磁悬浮列车而言,这个问题不大,因为这列车的速度比一般飞机都快了。

刘云所建造的第一批海底城市,是巴西海岸的小型海底城集群。由于建在大陆架上,所以高度不高,只有六十米,呈圆盘状,直径在三公里到十公里之间。由于是浅海,抗压能力要求不高,所以抗压水罩的骨架只采用了自动修复的合金,而水罩的透明“玻璃片”则采用氮化碳晶体,对于刘云他们现在的生产技术来说,这样的材料非常简单。

抗压水罩内部,就是城市空间了,这里的建筑和陆地上没什么两样,只是高度有限制,不能高于60米,否则就触顶了。城内,拥有立体公路和环形磁悬浮轻轨,毕竟这是中小型城市的规模,还不需要地铁。而且,磁悬浮轻轨的速度非常快,作为公共交通已经绰绰有余了。

城市外围,拥有潜艇海港,毕竟是海底,潜艇是来往海底与陆地的重要交通工具。但是,潜艇的速度较慢,只适于大吨位货物运输,或者是观光潜艇,就和海运的优缺点一样。真正快速的交通工具,仍是真空管道超导磁悬浮列车!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等大城市都建了属于中国的大型火车站,从海底城市前往巴西海岸,只需区区十分钟,就跟坐公交一样迅速!

海底城市之间的来往,自然也通过真空管道列车。大陆架的海底比较平缓,铺设管道铁路比较好办。如果是深海底下修铁路,就有可能遇到海底山脉、海底峡谷等复杂地形,就需要打通山脉,架设海底桥梁了,这和陆地上修铁路是一样的。当然,也可以利用息壤脉络,直接在地下打通一条长达数千公里的管道,一次性把铁路建成。可以让息壤脉络在地底向前延伸,一直达到目的地,然后,脉络内部开始分解、萎缩,并且开始按照设计图建造管道。这样,当脉络完全分解时,就留下一条完整的管道铁路了。

陆地上的真空管道铁路,最重要的要求是气密性,而列车的气密性要比管道的气密性更重要。如果管道漏气,那么只会让空气阻力增加,列车速度下降。如果列车漏气,那就要死人了!所以,列车的气密性要求和航天器是一样的!当然,这方面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不需担心了。但在海底,管道铁路还有更高的要求:抗压性和水密性的同时要求!保险起见,管道铁路分为许多段,每一段之间都有闸门,一旦某一段出现故障,可以立即封锁两端,然后开始修复,最后排水,继续工作。

现在,巴西沿岸的海底城市的居民,主要是GDI难民和南美“叛逃”过来的Nod居民,还有一部分是汉人,人数虽不占优,但却是这里的主导力量。建造了新城市,政府自然要鼓励人民迁往那里,开发新城市。这些汉人之中,一部分是迁过来的驻军家属,他们获得了丰厚的补偿,在海底城过得很滋润,另一部分则是闻风赶来发财的,因为他们发现,这些难民和南美人虽然穷,但劳动力十分廉价,所以许多公司都跑过来投资设厂,大大有利可图。再加上海底有许多可开发的生态资源,现在的中国人可能不稀罕飞机、汽车等大工业产品,但稀奇古怪的海产品是很受欢迎的。

一座海底城市拥有四个钻井平台,不是用来挖石油的,而是负责空气交换。诚然,城市中会种植树木,会养殖海藻,这些植物都会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但这还不够,毕竟城市的人口密度太大了,城市里也不是开农场的,必须有空气交换的出口。城市的地底下,拥有许多应急储气罐,储存了大量压缩空气,以防抗压水罩漏水,造成灭顶之灾。在海底,没有空气是最致命的。因此城市里的建筑都拥有气密性设计,以防万一,这和陆地上有很大不同。如果某一天水罩漏气了,大量海水倒灌进来,而储备的压缩空气又不够用了,那还有一个办法:城市的电源是暗物质核聚变反应堆,拥有几乎无尽的能量,用大量的电能来暴力电解水,氢气当成废气排出,用氧气来支撑人类的生存需求,然后人们可以乘坐潜艇逃生。当然,这种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整座城市的设计、建造都十分严格,而且大多数的材料都能自动修复,还有修理机器人在四处巡视修理,可以处理绝大部分的情况。而海底城市的逃生系统设计十分完善,大型建筑地下都有逃生用的潜艇,各种公交站也拥有紧急逃生潜艇,私人大多会购买抗压逃生舱和潜水服,可以应付海底的紧急情况。

站在海底城的街道上,仰望“天空”,只见柔和的蓝光下,穹顶钻石般的晶体发出迷人的光辉,水罩之外,悬浮着各种各样的海藻,海洋动物在其中穿梭,不时可以看见密密麻麻的小鱼成群游动,后面有鲨鱼这样的凶猛动物追赶着猎杀,仰头便看见这些景象,倒也十分有趣。在海底城的边缘,往外看去,便能看见各种各样的海底怪石、珊瑚礁,海底的穴居动物也十分丰富。住在海底,感受到的乐趣绝对比陆地上多得多!呆在潜艇里是十分无聊的,但在海底城市里居住,就乐趣无穷了!

如果说巴西沿岸的海底小城市内部的景象只是一般,只能算是把陆地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