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推荐,让那些学子得以鱼跃龙门。可更多的还是投机取巧之辈,胸无点墨,妄图通过谢迁的关系,在衙门谋得一官半职,对于后者,谢迁深恶痛绝,多次告诫下人,不要随便放人进来。
门童哪里知道来人是南京工部郎中,见他衣着朴素,还以为他是寒酸秀才,这也怨不得他以貌取人,因为任谁拜见谢迁这样的长者,都会精心打扮一番,表达深沉的敬意。
徐爱作为王守仁的弟子,继承了他的心学,崇尚由内而外的修养与境界,可他的行事准则,在世俗人面前,却未必行得通。他节俭淳朴的美德,此刻却让他碰壁,被挡在了门外。
等了许久,也不见门童前来回话,有礼有些不耐烦了,冯牧也微微皱起了眉头,徐爱却依然一脸淡然,望着谢府门前高大的榆树,怔怔的出神。
冯牧与他相处了这么久,依然不知道他所谓的格物致知是什么,难道看着这棵大树,就能够获知天地真理?
带着怀疑的态度,冯牧终于开口说道:“徐大哥,我见你一路上不是对着大树发呆,就是望着山川河流出神,格物致知,你格出了什么大道理,可否与我分享一二?”
“你可看见这树被风吹动?那我问你,是树在动还是风在动?”
冯牧笑了,毫不犹豫的回答道:“徐大哥,既不是风动,也不是树动,而是心动,我说的对吗?”
徐爱讶异的看了看冯牧,点了点头,赞赏道:“不错不错,你果然天生具有灵性,那我继续问你,这树在春雨中萌芽,在秋风中落叶,又有什么不同?”
冯牧想了想,回答道:“徐大哥,你是不是想说,生命的起落随着时间的流转而改变,万物都有定数,强求不来?”
徐爱微微摇头,说道:“你领悟的这层道理,不过是由外物感知而来,比起之前的回答,要差了一个境界。”
冯牧小脸微微一红,之前的回答出于六祖慧能的典故,他只不过是巧妙的加以变通,轮到他自己想的时候,肯定不能明白那精准的禅意。
“哈哈,果然瞒不过徐大哥,之前我的回答,是因为一位老先生给我讲过风动幡动的典故。在徐大哥面前班门弄斧,确实有些贻笑大方,徐大哥你说说其中有何不同呢?”
冯牧渴望知道徐爱领悟的那一层,徐大哥虽然爱读书,却不是书呆子,他的精神境界肯定很高,听他一番话,说不定能够领悟出什么玄妙法门呢?
徐爱看着一脸好奇的冯牧,平静的说道:“不论这棵树活了多久,或许它的枝桠间有鸟筑巢,树干中有蛇鼠栖息,树根处有甲虫安眠,又或许他承接雨露,趋向阳光,经受风雨,但这些都只是表象,树高千丈也好,叶落归根也罢,这棵树依然是树。在世人眼中它或许可作为栋梁之材,或许可修桥造船,再不济也能作为薪柴,可它自身并不愿意被赋予这些,这便是‘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道理。世间万千变化,终脱离不了本源,唯有明心见性,方可照见始终。”
徐爱的一番话,让冯牧有些茫然,不过他随即想明白过来,徐大哥的意思是要他依照自己的本心生活,不饰浮华,不移初衷。
就在冯牧思考的时候,门里却突然有人拍手叫好,说道:“说得好,曰仁不愧为阳明先生高徒,今日一番话,让我茅塞顿开,实乃高见。”
说话间,那人已然从门槛里迈了出来,很热情的走上前,向徐爱作揖行礼,徐爱当下回礼,说道:“哪里话,以中过誉了,粗浅见识,实在难登大雅之堂,在探花郎面前,实在无足称道。”
有礼曾经见过这位探花郎,他便是谢迁的次子,谢丕,字以中。谢丕二十多岁便中了探花,与他状元父亲谢迁两人父子鼎甲,一时传为佳话。有礼恭敬的作揖道:“见过谢大人。”
冯牧听到有礼问好,依葫芦画瓢,向谢丕问好,谢丕微叹一口气,说道:“不必多礼,再说当年父亲上疏请诛奸宦刘瑾,被罢官遣乡,我也被削职为民,又哪里是什么大人呢?”
徐爱说道:“谢老忠心可鉴日月,想来不久之后便可复出。”
那人哈哈大笑,说道:“先不论国事,快请进府一叙,早听闻曰仁你回乡省亲,可将你盼来了,父亲见了你一定很开心。”
“谢老别来无恙否?”
“承蒙厚爱,他老人家身体康健,可那脾气依然没有多少改变。”
徐爱微微笑了,赞赏道:“若是变了,还是那个人人敬畏的谢老吗?”
说话间,几人已向庭院中走去,刚才那门童远远的躲在柱子后面,生怕徐爱等人认出自己,在谢丕面前告他一状,那样的话,他肯定要被扫地出门。
有眼不识金镶玉,竟然如此怠慢老太爷的贵客,他此时已是万分后悔,心扑通直跳,偏偏在他惊恐万状的时候,那个小孩正向这边看过来,与他目光对视,又快速移开了。
门童看那小孩的目光,落在打扫院落的戚大姐身上,诧异中带着喜悦,似乎比他还要百感交集。
第一百一十三章 故人重逢
在谢丕的亲自带领下,徐爱跟着他走进了内堂,而有礼与冯牧则被安排在客厅等候,毕竟谢老太爷要见的只是徐爱一人,对闲杂人等没有兴趣。
徐爱踏进谢迁的书房,却没有看到那个老人,他在三排书架中探寻,才看到正在整理书籍的谢老。
谢迁听到细微的脚步声,与他诸子的脚步声都不相同,他有些许好奇,转头向外面看了过去。
正巧看到笑脸盈盈,躬身作揖的徐爱,谢迁既有惊喜,也有疑惑,因为此次相见,这个年轻人比他想象中要更显得苍老憔悴。
谢迁作为内成员,什么样的大风大浪没有见过?虽说公务繁忙,作为南京工部郎中的徐爱,难道比得上他内要员?
在他执政期间,每天都有数不尽的公案要处理,却也没有这个年轻人这般衰老得快。再说了,南京除了兵部,其他部门都是闲职,哪有那么多事情操劳。
“多日不见,曰仁你又显消瘦了,你的大道重要,却不将身体当一回事吗?”
谢迁转念一想就立刻明白徐爱之所以如此憔悴,完全是在参悟心学,以至于废寝忘食,落得如今的疲惫模样。
徐爱恭声回答道:“回老的话,学生的所作所为,正是为了爱惜身体。”
“何解?”
“人生一世,弹指一挥间,便已化作尘埃。而古语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学生不才,不能像圣人那般立德立功,只求立言,以光后世。”
“好志向,虽说如此,你也大可不必效仿那苦行僧般的修行,你如此这般,家中父母见了可得心疼了。老夫混迹官场数十年,来来往往的人事也经历了不少,最后才得出平淡才是真,凡事莫强求。”
对于谢迁的谆谆告诫,徐爱恭敬地回答道:“多谢老提点,学生一定铭记在心。可古之成大事者,必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比起恩师,我这些实在算不得什么。”
“看来伯安确有过人之处,能让你如此死心塌地的追随,多年前,我见过还是芝麻小官的他,并未引起重视,后来得知他被贬贵州,更觉得他永无出头之日。”
“老?”
“如今看来,是老夫错了,今日听得他的事迹,才不得不感叹他不愧为当世人杰。老夫是越来越认同当年那个人所说的话,江湖之大,又有几人弄潮?但愿老夫还能多见识几个当世豪杰。”
谢迁感慨的说着,脑海中却想起许长润的脸,几年前他的话,犹在昨日,许长润寄予厚望的王伯安,如今已经崭露头角,只是不知那个被他看中,带走的孩子如今怎样?
约定三年后派去接应的士兵,竟无一人返回,谢迁派人打听后得知,原来那船已经沉入了海底。一声长叹之后,谢迁不由得苦笑,心想自己的老友一世英名,终究还是押错了宝。
听着谢迁的话语,徐爱开口说道:“不瞒老,除了恩师之外,学生倒十分钦佩一人,虽说他如今还只是一个孩子,但无论见识还是远见,都属当世一流。”
谢迁表示出浓厚的兴趣,问道:“哦,还有此等人物,能够得到曰仁的赞许,他是何许人也?”
“学生对他的身世来历所知甚少,只知道他姓冯名牧,字子由,年龄刚过七岁不久。”
“什么!”谢迁一听说那孩子叫作冯牧,当下有失风度的喊了出来,讶然问道:“他竟然还活着吗?他在哪,快带我去见他。”
谢迁的表现让徐爱始料未及,他没想到自己说起冯牧,在这个见惯了大场面的老面前,竟然会有如此大的反应。似乎从老的语气中,他和那孩子早就认识,而且原以为他已经死了。
徐爱打算领着谢迁去找冯牧,可是谢迁因为太过惊讶,血气上涌,老毛病犯了,当即晕了过去。徐爱掐了掐他的人中,不见他醒转,便对着门外大声呼喊,片刻便有家丁前来,抬着老太爷回房。
按理说,以谢丕的身份,是不会陪着冯牧和有礼在客厅等待的,可是近几日没有所谓的青年才子前来拜会,谢丕着实有些无聊,见冯牧不卑不亢,觉得这孩子有些骨气,便招呼他吃些点心。
他开口询问冯牧的身世来历,冯牧恭声回答道:“回探花老爷,我不清楚自己的出生,自懂事起便跟着一个老爷爷,住在一座海岛上。后来老爷爷让我跟着两位叔叔伯伯回中原,我们失散了,我便漂泊江湖,机遇巧合遇到了徐大哥。”
冯牧说得含糊不清,他不太想承认自己的身份,因为此时他还不知道如何面对。听了他的话,谢丕再次问道:“那你叫什么名字,人总该有个名字吧?”
“这个,这个……”冯牧挠着头,有些为难。
一旁的有礼还当冯牧没见过大场面,在探花老爷面前局促了,便开口替他答道:“回大人的话,他叫冯牧,字子由。”
“哐当”一声,门外端来碧螺春的戚大姐正好听到有礼的话,再看那个孩子,双手猛然一抖,便将茶碗摔碎在地。
谢丕转头向她看去,戚姑娘平时小心谨慎,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