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长润……”
“好了于乔,老夫知晓你一番好意,我意已决,你不必再劝,至今日起,老夫还有三年多的时间,希望还来得及。”
听着老者的话,见识过官场尔虞我诈的谢大老只觉得云里雾里,开口问道:“长润你打算做些什么,老夫可能帮到你?”
微微点了点头,老者露出怅然的神情,说道:“实不相瞒,老夫要带走那个婴孩,去那岛上闭关三年,将一身的内力尽数融入他体内,会不会承受不了暴体而亡?就看他的造化了。”
谢迁见识过数不清的奇闻怪事,但是听到老者的话,依旧是目瞪口呆。要将他几十年的内力尽数传给一个婴孩?如此乱来,真是闻所未闻,难道长润当真走火入魔了不成?
谢迁讶然开口道:“虽然不懂武学,但老夫也知道你这样做的荒谬,退一万步讲,就算这婴孩有天神相助,承受了你的内力,可是失去内力的你,要怎样面对那个人,你这样做,在未战之前便已经落败,难道你真要将中原武学拱手让给那扶桑倭奴,若真是这样,那我大明江山岂不是岌岌可危,我社稷黎民岂不是暴露在倭奴的刀口之下?!”
看着谢迁因为激动而变得通红的脸,老者却依然是平静的说道:“老夫这样安排,自然相信我巍巍中华人才济济,若是尔等蛮夷胆敢犯我疆土,我大明铁血男儿自当挺身而出,虽强必战,虽远必诛!”
一旁的谢迁不住的摇头,语调有些颤抖的说道:“这不是治国之道,经世治国讲究上辅圣上,下安黎明,决计不能这般冒险,我不同意,死也不同意。”
“兵行险着,于乔啊,你以为老夫愿意这般冒险?”老者长长叹息一声,意味深长的继续说道:“老夫之所以这样安排,只因为预感到不是那人的对手,与其战败而将帝国未来葬送,不如将命运交给后辈,就赌我华夏未来几百年的气运!”
谢迁吓得几乎要晕倒,口中喃喃道:“好大的手笔,这要真有个万一,我千古文明岂不是要毁于一旦,那可是直到天荒地老也难以洗刷的骂名啊,问世间几人承受得起?”
老者依然是平淡的说道:“老夫夜观星象,发现斗数之主紫薇正值春秋鼎盛,而七杀、破军、贪狼、天府、天相也都暗中耀动,究竟生出怎样的变化,老夫虽然十分期待,却只叹等不到那一天了。”
他说完,谢迁有些茫然的望着他,他只是微微一笑,自顾自沉声道:“国之将兴,必有祯祥,大明的国祚,注定要由他延续。”
第四十二章 计除奸邪
在谢迁的安排下,手下人替老者准备了一艘大船,老者让戚大姐一行人留在谢府,自己独自抱走婴儿。
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是十三,三哥留下的血脉,他说什么也不能让他离开自己的视线,要是真有个万一,他万死难辞其咎。
船夫也反复恳求留在老者的身边,他身上的毒还没有解,要是再发作,还得靠他帮忙缓解痛苦。
戚大姐似乎没有任何理由跟着去,留在谢府里对两个小孩子都好,只要有个地方安居,谁又愿意颠沛流离?
最后的结果是戚大姐带着两个孩子留了下来,虽然她还想去京城问个明白,可是现在也只有等孩子长大一些再说。
“记得三年后派人来接走他们。”
长润老者最后对谢迁叮嘱道,便在一众护卫的陪同下,登上了一艘巨大海船,由临山卫出发,驶向那座宿命的小岛。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又是几个月的时间过去,官船避开了无数的礁石,向那一座风景毓秀,绿树成荫的小岛进发。
但见海岸岩石错列,受风涛冲蚀,年长月久,形成天然凹槽,宽一、二米,长数百米。随着潮汐吞吐,产生共振,便发出奇妙而有节奏的音响:初如管弦细奏,继如钟鼓齐鸣,再如龙吟虎啸,声音奇妙,最后似巨雷震天,骤雨泻地,组成一曲曲动人心弦的自然交响乐,远送海天,“如撞万石钟,经沧海者,叹观止焉”。
这便是为“湄屿潮音”,而这座岛就是妈祖娘娘的诞生地——湄洲岛。
岛上的原住民不多,九成都是靠海吃饭的渔民,见到这么大型的官船前来,都吓得不轻,远远的观望,谁也不敢走近一步。
老者抱着婴孩冯牧下了岛之后,便让那些护卫们回去复命了,十三望着一浪又一浪的海潮,不由得心生豪气,想要学那些文人吟诵一两句诗,可是只叹胸无点墨头脑空空,也只得望洋兴叹。
老者闭上眼睛,感受着那湿润的海风吹袭脸庞,一如那柔情万千的佳人的手指抚摸。
他轻轻呼吸着海风的气息,时光在不经意间已然过去了十六年,真是不易察觉,原来故地重游,竟然这般物是人非。
弹指十六年,芳华刹那间!
在十三的比划下,原住民是懂非懂的看着他,十三拿出一些碎银子,请求这些朴素的居民帮他们盖一间小木屋。
懂了十三的意思之后,渔民们很热情的帮忙,可是一间屋子哪是一两天能够建好的?
期间他们各自住在渔民家中,老者带着冯牧,白天去山洞中闭关,中午给他喂些米汤,到了晚上回去,再想办法弄一些羊奶马奶。
如野草一般卑贱的生命,却在顽强的生长着,冯牧不仅没有消瘦下去,反而长得白白胖胖,可见老天垂怜。
七月的海面上吹来湿润的海风,十三的小木屋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终于建好,可是在这期间时不时就暴雨倾盆,延误了工期。
小木屋在暴风雨中安静的伫立着,只有经受住了最终的考验,才能宣告它的价值,经过好几次狂风暴雨,小木屋都没被摧垮,老者才带着冯牧放心的住了进去。
正德五年注定是个不寻常的年份,在这一年中,当冯牧还在戚大姐怀抱中,刚到谢迁家中时,天下便发生了一件大事。
明朝宗室安化王朱寘鐇起兵造反,名义是“清君侧”,传檄历数刘瑾的罪状。
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在韩少飞等人被押解进京的途中,官兵在半路上凭空消失,他们一众朝廷重犯也都人间蒸发。
提督东厂,假传圣旨,狐假虎威,草菅人命,权倾朝野的刘瑾,不得不面对生平第二次深入骨髓的恐惧。
在恐惧中,作恶多端的刘瑾派出大批的锦衣卫到处收缴安化王的檄文,同时不得不重新起用一度被罗织入狱的大臣杨一清为总督,“八虎”之一的张永为监军,讨伐安化王。
赋闲在家的谢迁得到这些消息,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对着已经过了花期,结上了果实的桃树,喃喃自语道:“长润说得没错,李东阳卧薪尝胆,真的是在谋划一击必杀的计策,看来这一次刘瑾是插翅难逃了。”
戚大姐带着两个孩子,帮忙打扫院落,谢迁原本阻止过几次,见她一再坚持,便不再管她。
“娘,弟弟哪去了?”
戚大姐不经意被孩子这样问起,脸上露出惊喜的神情,什么时候开始,那个婴孩已经被人烙印在了心中,就算小孩子也不例外。
“弟弟跟着一个活神仙学本事去了,小天和小运不久就能再见到他了。”
戚大姐抱着两个孩子,心想自己的孩子也有这样的造化该多好,学得一身本领,在这个残酷的世界,什么困难也无法将其击倒。
时光又过了一段,平定了安化王后,杨一清趁机游说张永回朝后联手除掉祸国殃民的刘瑾。
张永对刘瑾衔怨已久,和杨一清一拍即合,定下了诛杀刘瑾的大计。
而幕后的的李东阳也走向了前台,他与不久之后成为首辅的杨廷和搜集了刘瑾的各种罪证,只等那最后一击。
张永在一众高手的护送下,顺利躲过了刘瑾的耳目,进入宫中面见皇帝,告发刘瑾要夺取大明天下!
贪玩成性的正德皇帝随口说道:“他要夺取大明天下,就让他夺取罢。”
太监张永一呆,江山社稷都不要的皇帝,还真是第一回见到,他苦笑着,颤声问道:“那刘瑾夺了大明江山,陛下又当何去何从?”
正德皇帝终于发怒,大声说道:“派人去捉拿刘瑾,现在就去!”
兴许预感到了危险的降临,刘瑾并没有回家,他就近睡在了内值房,为的是能够随时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应对。
他相信自己暗中布置的那些爪牙,能够保护自己周全,再不济也能拖延个一时三刻,给自己安全逃走的时间。
可是他却错了,彻彻底底的错了,那些躲在暗中的走狗,甚至没有发出一点声响,便被人轻易解决了。
刘瑾在睡梦中,似乎听到一个声音:“有旨意!刘瑾速接!”他猛然惊醒,穿好衣服,不慌不忙地打开了门,因为他相信这个朝堂,没人能够奈何得了他。
然后他看见了面带笑容的张永,以及张勇身边几个笼罩在黑袍中的人,睁着血红的目光,冷冷的盯着自己,似乎要将他生吞活剥了一般。
第四十三章 刘瑾伏诛
横行无忌权倾天下的刘瑾被抄家,共计抄出白银五百多万两,奇珍异宝文人书画不计其数,正德皇帝听闻之后,也不禁为之诧异,前去观看。
然而天子毕竟年少,平日受刘瑾蛊惑太久,一时间没有那奸贼陪在身边,有些不适应。想到那人侍奉自己这么久,对自己言听计从,千依百顺,正德皇帝便动了恻隐之心,他特意下令,给在牢中的刘瑾送几件衣服。
张永得知消息,心中惊骇,万一刘瑾死鱼翻身,反攻倒算,自己就万劫不复。
就在他万分恐惧的时候,李东阳前来拜会了他。李东阳微笑着说事情已经安排好了,让他不要再有后顾之忧。
第二天,整个大明朝廷,风云激荡,六部六科、十三道御史同时上书,众口一辞弹劾刘瑾,罪名共计十九条,正德皇帝的案头被铺天盖地的举报信淹没。
再次检查刘瑾家中,竟然发现了上千副盔甲武器,同时发现在刘瑾经常使用的一把扇子的背后有暗藏的匕首。
看着满桌的文书和罪状,还有那把寒光毕露的匕首,皇帝龙颜大怒,骂道:“狗奴才,真要造反不成?!”
习惯了嚣张跋扈作威作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