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便是尊重,皇子殿下将他视为朋友,这比起世间的荣华富贵,美味佳肴,都要让人感到幸福。
慕容冲开始主动修习家族的武艺,很快便青出于蓝,能够独立完成任务,而他要刺杀的那些人,都是绝顶高手。
十死侍中,只有他慕容冲身处皇宫,贴身保护皇子殿下。当他们接到命令要去东瀛学习忍术的时候,慕容冲恋恋不舍的踏上了征途。
给他们规定的时间是三年,三年之后,十人中九人已经先后回到了中土,唯独慕容冲留在了东瀛。但是他并非叛国,而是发现了倭人的滔天野望,传信回到中土,说要继续留在东瀛,为社稷做出自己的努力。
已经即位的朱厚照当下就同意了他的请求,此时的慕容冲已经是武田流的中忍,说得一口流利的东瀛话,在他的努力下,倭人不再准备进攻大明的东南沿海。
他以为只要他从中斡旋,就能够平息不必要的干戈,直到前不久武士们密谋要进攻大明,他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倭人死性不改,之所以迟迟不动手,只是在等待最佳的时机。
这个时机终于来临了,皇帝到了金陵城,而且根据情报,江湖人士和朝廷军队已经拼杀了几场。这样的行为,在倭人看来,是最为可笑又可悲的,大明泱泱大国又如何,人心不齐,好似一盘散沙,他们一击即溃。
带着满满的信心,这些先行的武士坐上了军舰,驶向大明的东南沿海。慕容冲自告奋勇,说愿意充当先锋,在他口中,大明皇朝负了他,将他阉割便是最大的仇恨。
他要带领这些武士,击败大明的军队,然后杀进皇宫,为自己报仇雪恨。倭人相信了他的话,因为他留在东瀛十多年,足以说明了他的忠心以及他对故国的仇恨。
在军舰快要到达大明东南沿海的时候,武士们让人准备好大炮,若是遭遇到对方的抵抗,就用大炮杀出一条血路。
慕容冲冷笑起来,长刀迅速出手,只不过在瞬息之间,一有五六名倭人倒在他的身下。这些武士没有料到这人会突然发动攻击,果然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吗?
众人打算围攻他,将他乱刀砍死,哪知慕容冲不仅学会了武田流的忍术,还将忍光流的忍术也学会了。只见他突然消失,突然在船的甲板上出现一股大水柱,包围了众人。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你们也尝尝水系忍法的厉害,看你们还敢自不量力的进攻我大明。”
慕容冲用流利的华夏语说道,他这些年来都是说的东瀛话,乡音却一天也没有忘记过。
武士被水冲出了甲板,掉入了海中,慕容冲再次冷笑一声,调转了大炮炮口,对准了船舱,然后飞速的点火,只听得“轰隆”一声,整个军舰被击中,大水灌入船舱,巨型军舰迅速下沉。
慕容冲跳入了海中,向着祖国的海岸游去,即便他的身后还有许多忍者在追杀他,可他已经悍然无畏。
他的密信早已经送达皇帝手中,他相信皇帝会在海岸处接应他。有了强大的祖国作为后盾,再多的倭人,踏上我的国土,只会是有来无回。
犯我疆土,虽强必诛!
第两百九十七章 帝国的败类
朱厚照和曾希来在码头看到那样壮观的爆炸场面,都不由得吃了一惊。
接到慕容冲的密信,得知东瀛的一批忍者要前来南京城浑水摸鱼,让他们事先布防,朱厚照便密令兵部尚书乔宇,加强了南直隶地区的防务。
而他自己则亲自来到码头,接应这位儿时的好友。在朱厚照看来,慕容冲虽然是阉人,却很值得托付,因为他没有多大的野心,与那些一心向着荣华富贵的人有很大的差别。
他不会刻意讨好,只是在他最需要的时候,坚定的支持着他,他要派他去执行任务,不论对方多么强大,多么难以战胜,他也会毫不犹豫的前去,哪怕是身受重伤,甚至是命悬一线。
十死侍中,这是唯一在他登基之前就出现在他身边的死侍,而且他虽然排名第二,武功却是十人中最好的。
这不是皇帝的猜测,而是来自密宗档案的评价,这或许也跟慕容冲修炼的武功有关。
慕容冲修炼的是一种十分奇特的武功,这门武功一旦运功打坐起来,就会三天不吃不喝,进入假死状态,然后神魂进入空冥的境界,以感悟周遭的道。
这门武功传承了很久,是道家的一种玄通功法,名叫“大道无为”,力图能够全然忘我,与周遭化成一体,然后展开攻击。
这门功法太过飘忽,在与对手交手之时,自身的往往不受空间的限制,即便是伸手不见五指的暗室。或者难以呼吸的深水,慕容冲都能够适应。从而给对手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战胜对手。
距离爆炸的地方。至少有一里开外,看起来十分模糊,朱厚照站在岸边,关切的望着海面,但是却没有多少担心甚至悲伤的神情,因为他相信那个人一定能够平安归来。
曾希来在他身边,隐藏了浑身的气息,保护着这位重要的天子,幸好目前为止。隐藏在那些苦力之中的江湖人,还没有发现他们,不然他将要陷入一场血战。
这群人之所以前来这个码头,也是因为听到了倭人要前来南京的消息,但是这些人就不像朱厚照那般一心想着消灭这些进犯者,而是想着如何与之达成协议,并肩作战。
因为利益,因为地位,因为美色这些**。激发了人心最为阴暗的贪婪,他们只要能够获得最终的胜利,不在乎过程如何卑劣。
哪怕与外族狼狈为奸,哪怕是踩着同胞的尸体向上爬。这些缺少原则的汉奸,也会毫不犹豫的这样做。
看着人群激动起来,朱厚照心中十分失望。在他的统治下,大明的子民竟然如此不讲原则。卖国求荣。这些无耻之徒固然是死有余辜,可是他作为最高统治者。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若是他真的像唐宗宋祖那般英明神武,文韬武略,这些事就会很少发生。但是他做不到,因为守成的皇帝不能像打天下的皇帝那般具有魄力,动不动就杀尽奸臣乱贼。
守成的皇帝要做的是安抚人心,而不是大刀阔斧的改革,那只适用于建国初期,因为经过百年,一个王朝就会形成一套固有的机制,哪怕这一套机制存在许多缺陷,却是整个国家正常运转的齿轮,若是选择改革,弄不好就会损坏其中一个环节,从而坏了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转。
并非昏君的朱厚照,自然是看到了这样的问题,可是他却不能改变,因为摆在他面前有着太多的阻碍,不仅仅是文官集团,还有宦官集团,甚至是后宫,乃至外戚。
北有蒙古的鞑靼和瓦剌,东有东瀛的倭人,南边是经常造反的两广土著,西边更是不太平,许多悍匪都盘踞西方,让朝廷十分头疼。
朱厚照想要将这些问题尽数解决,他想要借助江湖人的力量,完成这一次清洗。大浪淘沙,那些被冲走的注定是毫无价值的沙子,而留下来的才是真金。
雄心勃勃的朱厚照发现,自己的想法在实施的过程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阻碍,他派去江湖卧底的那些亲信,都传回来消息,说那些大门派的掌门拒绝与朝廷合作。
而更多的密探传回来的消息则是那些匪首非但拒绝朝廷的招安,甚至还主张联合一起对抗朝廷。
面对这些棘手的问题,朱厚照认为攘外必先安内,因为坚固的堡垒是从内部开始瓦解,若是不能实现帝国的团结一心,各怀鬼胎的子民,如何抵御外敌入侵?
在朱厚照的领导下,一大批谋士开始出谋划策,使出浑身解数,瓦解江湖上大门派甚至匪帮的结盟,不让她们做大做强。经过长期的努力,这一方针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可是朝廷虽然有间谍的情报,却仍然难以消灭那些匪帮。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匪帮也安插了细作在朝廷的军队乃至朝堂之上,或者是许多朝廷官员,暗中被收买,偷偷出卖情报。
于是朝廷每次出兵征讨,都会无功而返,这便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朱厚照十分痛恨这些罔顾社稷利益,置黎民于水火中,只图自己荣华富贵的败类,可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就算他知道朝廷有哪些官员贪污受贿,也不能彻底查办。
因为当今的首辅杨廷和便是收受贿赂的人,若是查起来,朝廷还有多少清廉之士,将他们都革职查办,那么朝廷的事务该交由谁来治理,整个帝国还如何正常的运转?
想到这些问题,朱厚照便觉得头痛,他之所以表现得荒唐不羁,也是因为要排解心中的苦闷。
而海面上,慕容冲甩出几枚苦无,击毙了几名追击的忍者,仍然在拼命的游着。
朱厚照已经能够看到他的头浮出水面,他正要让身边的曾希来阻击追赶的那些倭人,异变便发生在他眼前。
只见那些隐藏在苦力之中的武林人士,竟然一下子摸出了藏在身上的短剑和匕首,一起跳入了海里,向着慕容冲而去。
而那些人中竟然有人使用苦无,还用东瀛话大喊着什么。朱厚照终于明白,原来这些人中不乏倭人,他们早已经与那些寡廉鲜耻的汉奸串通好。
对此,朱厚照做出了一个决定,这些人绝对不能活着离开这一个码头,不然将是黎民百姓的灾难。
第两百九十八章 码头血战
想不到码头的苦力之中,有超过半数的都是江湖人士改扮的,朱厚照示意曾希来前去接应慕容冲。
得到皇帝的首肯,早已经按捺不住的曾希来身形猛然一动,便跳跃起来,一下子跃入了水中,踩在一人的背上,直接将那人踩入了水底。
一股血水浮上水面,其他人见状,大惊失色,一人怪叫道:“你是何人,竟敢与我们为敌,你可知道我们是‘三圣盟’与‘桃花寨’的人?”
他这句话刚一说完,曾希来的拳头便已经砸在了他的脸上,那人下巴被打碎,口喷一口鲜血,倒入水中,眼看是活不了了。
“我管你们是什么开头,既然敢勾结倭人,都只有死路一条。”
曾希来甚至懒得擦去手上的血水,身子站在海水中,冷冷的说道。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