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毛泽东与郭沫若 作者:[中]张洁宇-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沫若静静地坐在席间,心中翻滚着汹涌的波澜。50年的风风雨雨,只有他自己知道其中的酸甜苦辣,无数往事都涌上了心头。50岁,传统上是算步入老年了,“五十而知天命”啊!但是,今天的盛会却让他再一次看到了肩头的重担和前途的漫长,他必须依然鼓起年轻人的勇气和干劲,带领着大家战斗在这艰难的环境和艰难的时代中。

  最后,他在向来宾们所致的答词中真诚地说:“回首50年,深感惭悚。从今日起,当按朋友们的热情鼓励,一定把毕生的心血贡献给我至爱的祖国,贡献给人类的幸福事业!”

  就在这一天,革命的心脏延安也举行了庆祝活动。

  另外,桂林、香港和新加坡等地也相继庆祝。各地的杂志和报刊也都出了纪念专辑和特刊,发表了很多纪念和评论文章。把郭沫若与“英国的末尔顿(密尔顿),德国的歌德,俄国的布雪金(普希金),美国的怀德曼(惠特曼)”一起,并称为“民族诗人”。称赞他“充分尽了”“诗人的时代任务”,“是时代的号角,是大众的传声筒,是暴风雨前的海燕”,并“祝中国民族永生!民族诗人永生!”

  这次祝寿活动,一直延续到12月才结束,纪念的文章更是陆陆续续刊登了约半年的时间。历史话剧《棠棣之花》在两个月内连演了四五十场,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这是可以预料得到的,因为这出戏的准备工作非常充分,而且为了造成强烈的政治影响而进行了改编和宣传,周恩来本人就先后看了七遍,并指示《新华日报》出专刊深入宣传其重要意义;而刊头的“《棠棣之花》剧评”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就是由周恩来亲笔所题的。

  毫无疑问,这次祝寿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12月的一个晚上,郭沫若应邀到周恩来的曾家岩50号寓所相聚。一起来的还有其他几位同志,大家一边吃饭一边总结这次活动。心情非常愉快。

  隆冬的重庆寒气逼人,但席间是暖洋洋的气氛,大家都说这次活动很成功,效果非常好。自从“皖南事变”以来,人人心里都郁积着沉重的愤怒和悲哀,通过这次热烈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宣泄,更在众人的热情中得到了鼓舞和继续战斗的勇气。在国民党当局最害怕进步人士会聚一堂畅所欲言的情势下,这次活动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新式的斗争,它以统一战线的形式为民众指出了团结抗战的前途,宣扬了爱国主义的精神,赞美了不畏强权坚持真理的品格,深刻地教育了每一个人。大家一致叹服周恩来的主意出得好。

  周恩来听后爽朗地笑了起来,说:“你们以为就搞这一次吗?以后我们还要为沈钧儒、茅盾、洪琛、老舍做生日。到时候,大家都去喝酒!”他其实还有一句话没有说,这就是:“别以为这是我周恩来个人的主意,也别把这样的活动看作是为某一个人祝寿。这也是一场经过党中央仔细研究策划和部署的特殊战斗啊!”

  参加这种战斗部署的人中,当然少不了一位重要人物。

  他,就是毛泽东!

  ●四、“献给现实的蟠桃”

  古诗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此后人们就用“投桃报李”来表示友人之间彼此的投赠。这除了表示物质上的,更主要还是指感情方面的。

  郭沫若深知自己在文化界日蒸的威信和影响,自己在工作上取得的点滴成就,是与共产党和整个进步文化界的领导、支持、帮助分不开的。他更深知全国人民以及共产党对他的厚望,其中当然还有一位和他分别了很久而他一直思念的朋友毛泽东。

  还是在1938年,即他刚从日本回国不久,他就写了一首小诗《陕北谣》,其中用极为朴素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在陕北的朋友们的殷切思念。其中有这样的诗句:

  陕北陕北朋友多,请君代问近如何?华南也想扭秧歌。

  陕北陕北太阳红,拯救祖国出牢笼,新天镇日漾东风。

  这“陕北朋友”当然包括了毛泽东,也首先是指毛泽东。

  郭沫若决心用百倍的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以报谢朋友们以至全国人民厚爱,以不负他们的瞩望。

  祝寿活动的成功,特别是历史剧《棠棣之花》演出得到强烈的反响,激起了郭沫若戏剧创作的活力。他发现,全民抗战这样一个特定的时代条件下,在当时的国统区重庆这样一个特定的现实环境中,历史剧以历史题材表现出现代精神的戏剧,不但是一种人民群众喜欢的艺术形式,也是一种能产生巨大社会影响的艺术武器。因此,他看准方向,集中精力,从1941年12月到1943年4月,在前后总共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他以惊人的创作力写出了六部历史话剧。这样的速度和成绩,可以说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也是一个奇迹。

  这六部话剧是:《棠棣之花》、《屈原》、《虎符》、《筑》(《高渐离》)、《孔雀胆》和《南冠草》。

  六部历史话剧有一个鲜明的共同特点,即:题材虽然是取之于历史,但都注入了现代精神。作者借古讽今,以古鉴今,作品的矛头直指国民党政府中那些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以民族利益为不顾的当权派。他们的行为、思想、感情以至丑恶嘴脸,都可以从剧中一些反面人物身上找到印证,而广大人民群众要求抗战、“望合厌分”的心声以及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方针,也从剧中得到了艺术的表现。

  这里,应该特别提到《屈原》和《虎符》。

  这不仅是因为它们在郭沫若写于此时的几个剧本中,演出效果极佳,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属上乘,还因为它们都有一些不平常的经历,即都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党领导人的充分肯定和具体关心。由此也可以看到当时郭沫若的文化活动是怎样紧密地和党的工作联系在一起。

  《屈原》是郭沫若这一时期所写六个历史剧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代表作。剧本取材于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屈原一生的故事,以楚怀王对秦外交上两条不同路线的斗争作为全剧情节线索,构成作为代表爱国路线的屈原与代表卖国路线的南后等人之间的戏剧冲突,从而成功地塑造了屈原这个文学典型和一系列人物形象,深刻地表现了为祖国和人民不畏暴虐,坚持斗争的主题。

  郭沫若并不讳言他写《屈原》以及其他几个历史剧的创作动机,就是出于现实政治斗争的需要。他说:“我要借古人的骸骨,另行吹嘘些生命进去。”在他看来,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中原,虽然在客观上起了一定的积极的历史作用,但从相对弱小的其他六国来说,秦国的武装吞并,给六国人民也确实带来了巨大灾难。因此,主张联合抗秦,反对秦国并吞,就是当时六国人民极其自然而又正当的愿望。而且,郭沫若认为,楚国当时是有可能统一中国的,“中国由楚人统一,由屈原思想来统一,我相信自由空气一定更浓厚,学术的风味也一定更浓厚。”(《论古代文学》)

  在他看来,历史没有走这条路,不仅是楚国的悲剧,也是我们全民族的悲剧。所以,他是以这样的历史观点,从反对侵略、反对投降、反对独裁的现实政治斗争需要出发,以战国时代联合抗秦的故事来创作《屈原》等一系列历史剧的。他特别说到他写作《屈原》就是要“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时代里去”,是要“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前的时代”。

  对于郭沫若来说,《屈原》的写作过程是一次极为激动也极为欢愉的过程,因而写作得也十分顺畅,前后不过用了11天时间,而且其间还有许多其他工作和一般的社会应酬。

  那是在重庆天官府街4号郭沫若自己的寓所。

  一月份,是山城重庆最冷的日子。

  因为没有取暖设备,郭沫若在自己的书房里也要严严实实地裹紧那身已经显得有些旧的棉袍。

  他伏案疾书,因为投入,因为激动,他并不觉得冷,甚至额头还不时渗出细小的汗珠。

  郭沫若自己都觉得有些奇怪,这次写作《屈原》思路竟是如此敏捷,“提起笔来,即不觉妙思泉涌,奔赴笔下。”许多情节都不是事先构想的,而是随笔所之,其中最突出、连作者自己都觉得是“纯全是出乎意外”的是原先准备写屈原一生,结果只写了屈原的一天由清晨到半夜过后,并且这样更精练更集中更概括地表现出了屈原的一生。

  郭沫若写得兴起,按捺不住自己,有时就独自站在屋里手舞足蹈高声地朗诵起戏里的台词:

  呵,这宇宙中的伟大的诗!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在这黑暗中咆哮着的,闪耀着的一切的一切,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你们宇宙中伟大的艺人们呀,尽量发挥你们的力量吧。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

  ……但是我,我没有眼泪。宇宙,宇宙也没有眼泪呀!眼泪有什么用呵?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我们没有拖泥带水的雨!这是我的意志,宇宙的意志。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

  从戏里看,这是屈原在将自己一腔冤屈与愤恨同猛烈咆哮的风雷电融为一体。从现实看,这又是革命诗人郭沫若把自己和屈原融成了一体。他自己是那样兴奋,以至说自己真的好象变成了小孩子。有朋友来,不管来者喜欢不喜欢,他都要整段整段地朗读给他们听。有一次周恩来去看望他,他竟一口气把全剧吟了一遍给周恩来听。

  周恩来对剧中的《雷电颂》也欣赏备至,曾说:“屈原并没有写《雷电颂》这样的诗词,而且也不可能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