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又向张子元道:“张大人,既然您同意了我们天主教在这小山丘上修建教堂,我们就打算出钱请一批民夫来建造了,我们对这里人生地不熟,还请张大人帮忙请人。”
张子元笑嘻嘻地道:“这个容易,不过丑话说在前头,咱们阎王军的地盘上有最低工资保障,不论什么行业请民夫,最低必须要给100文钱一天的工钱,也就是一个月3两银子。你们请人修教堂,可不准拖欠民工的工资。”
两个神父被张子元说得一阵头晕,什么叫最低工资保障?汗在澳门请民夫,用5文钱一天也能请到人呢。
张子元见二人不信,叫过旁边一个阎王军士兵道:“你告诉这位洋人老爷你的军饷是多少。”
那士兵大声道:“一个月二十两银子”
安文思和利类思一听就吓了一跳,这阎王军看来很富有啊,普通士兵的军饷就这么高,难怪他们的辖区人工贵,罢了,只要能建出教堂,花再多钱也是值得的。
安文思和利类思在张子元的哄骗下,拿出大量的西洋金币,在张子元这里兑换成铜钱和碎银子,然后招揽了大批的民夫,开始建起舟山教堂来。
舟山岛上的移民们本来就有很多没活儿干,既然洋人肯花这么高的工钱请人建房子,那当然是不去白不去,尤其是那些一穷二白,空着双手移民过来的人,自然乐得赚洋人的银子去,教堂的工地上一片红火
第五卷 定四川 第五十九章 一千吨级的荷兰大帆船
第五十九章 一千吨级的荷兰大帆船
要建造一艘一千吨级数的荷兰大帆船,所需要的工序之复杂,远远超过了所有人的想像。
早在16世纪的西欧,造船还只是一项凭借着经验来进行的工作,实际上现在的中国船匠,仍然只靠经验来造船。幸运的是,从1580年开始,西欧的船匠就已经开始应用数学原理来进行安排,船匠们必须测量每一个参数。
而首先要定下的,就是船幅。
一艘船能造多大,在当时并不是由船匠自己来决定的,而是要则“树”来决定。
而决定一艘船能造多大的那一颗决定性的树,必须在干燥的冬季砍伐,以保证木质最优。这一颗树将用来制作船只的“龙骨”。“龙骨”有多长,船就能造多大,而“龙骨”必须是一根完美的树,不能用两颗树接起来做成。
幸运的是,云南的深山里好树多如牛毛,而且现在的时间正好是冬季。
船匠们没有花多少力气,就从漕帮运来的古树中找到了几根60米到100米长的巨木。如此漂亮和完美的木头,西欧船匠们都没见过,忍不住赞不绝口。
将龙骨制好,平放在沙滩上之后,船匠们开始为它加装船肋。船肋将构建出船舷上缘以下部份船体的基本轮廓,是非常重要的东西。船匠们在一根60米长的龙骨上,加装了90对船肋,然后在船肋的上缘加装上船舷,整个船壳就已经成形了。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配置甲板,首先要用角铁来固定支撑甲板的关键位置。桅座经测量之后,放置在船体中间合适的位置,围绕着桅座制造十分强力的支撑体,将之极好地嵌入船体。接下来使用木栓和铁钉进行外层甲板和船壳外皮的铺设工作。
虽然大量使用铁钉会使工作变得简单,但铁钉用得越多,整个工程就越不可靠。最好的船壳要将木材和铁钉的比例进行完美的计算,使得船壳坚而不脆,柔而不软。
外壳由木制的夹层铺设至龙骨,夹层间塞上**纤维使之尽可能的严密,再在外面刷上一层柏油,使油渗入到缝隙中,从而起到防水的作用。为了保护外壳,使船能够对抗各种驻虫,水线以下的外壳被一层薄铅板所覆盖,在铅板和木制的夹层间隔着一张涂了柏油的帆布,作为最后的预防措施。下半部份的外壳将再刷上一层柏油与植物油或动物油的混合物。
然后是安装索具,船上必须设计数个用于固定索具的支撑物,这些支撑物用于将索具固定在上面,使之不会随着海浪的扑腾而落入海中。
最后再加装船舵,舵栓被挂在尾柱上。同中国帆船不同的是,荷兰大帆船是以舵柄来控制方向的,通过挥动舵柄,舵的位置就会发生改变。而舵柄并不是安装在船的尾巴上,而是安装在舰首。
这一切完成之后,大帆船已算是完工,但还不算完美,还需要进行内部隔壁、阶梯、起锚机的安装,并且在船舵里进行一番装修工作,装上床、桌、椅……等等生活器具。
而要完成上述的全部工作,大约需要两年的时间。
毫无疑问的是,郑晓路把造船想得太简单了,当冯子铭向他报告造一艘船需要两年时,郑晓路差一点把舌头给咬掉。想一口吃出个大胖子,那是不靠谱的事。造船的每一个步骤都牵涉到晒干等要素,不花一定的时间是不可能完成的,再有钱也不行。
看来这事急不了啊,郑晓路只好下令船匠尽量同时建造多只大船,两年后让数艘船可以同时下水。当然,如果多使用铁钉,以牺牲耐用性的方法来强行造船,也可以提高速度,但那样的速度不要也罢。
看来想扬威东南海,至少也是两年后的事情了,这两年,就夹着尾巴做人吧。
此时舟山岛上的移民基本已经安置完成,郑晓路开始考虑这些移民的更进一步安置问题了。移民们有了房子住,有了衙门管理,现在还需要进一步地打开他们的生存门路。
让他们学习种田,那肯定是不靠谱的,这些移民大多是渔民,打鱼是一把好手,种田就完全找不到方向了。
郑晓路经过一番苦苦思索,突然想起一个有名的地方来,沈家门渔港,这个地方在后世非常有名,号称世界三大渔港之一,它正好属于舟山群岛的范围之内,只是不知道有没有人知道这个地方。
郑晓路派人请来孙文宇,一问之下,想不到孙文宇还真知道沈家门。
原来沈家门之名,始于宋代,至元代时建立了沈家门渡,到了明初,还建了一个沈家门寨用于防御海寇。后来明廷多次发神经病,把舟山群岛上的居民全部内迁,沈家门寨就荒芜了,但不少海盗听说过这个地方。
郑晓路大喜,他赶紧叫来船速最快的新龙王号,叫孙文宇帮忙领航,向着传说中的世界三大渔港之一,沈家门渔港驶去。
船出了定海港,向着东面驶去,没多久就到了沈家门,沈家门渔港位于舟山本岛东南侧,面临东海,背靠青龙、白虎两山,构成了一条长约十里,宽约半里的天然避风良港。此港由舟山本岛东南端及鲁家峙、马峙、小干岛所围之海域组成。港区呈东西走向,东窄西宽,狭长形,长约6。15海里,宽约0。1…0。37海里,这里水产资源丰富,可捕鱼类300余种,虾蟹类80多种。
郑晓路驾着新龙王号,在沈家门渔港转了一圈,只觉得心情大好,他远远地看到旁边的岸边有一个荒废了个小小城寨,估计那就是以前的沈家门寨了。
这个寨子其实可以利用,好好修整一番,可以在这里屯驻一部阎王军,用来保护渔港,并且以寨子为中心建立一个渔村,可以迁移一些渔民来这里居住。
勘察好了地方,郑晓路心情大好地回到定海港,立即安排了一千阎王军进驻沈家门寨,并且请了郑芝龙手下的能工巧匠过去,在沈家门的岸边修建码头设施。
郑芝龙手下的海盗兵也是擅长打渔,不善长种田的,因此他干脆将自己的主力迁移到了沈家门渔港,让他的部众一边打渔,一边操练,默默地积蓄实力,等着打败荷兰人夺回台湾的日子。
此时正好是冬季,还没有到渔季,郑晓路正好利用这个时间给渔民们安置住处,分配渔具,并且命令舟山造船匠大量生产捕渔用的小船,租借给渔民们使用。
为了使渔民们有个念想,郑晓路用了后世分期付款买手机的方式,将渔船租借给渔民,他规定,如果渔民每年提供给阎王军一定数量的鱼虾,连续五年,那么渔船就白送给渔民。如果做不到,就交纳一定的船租。
这个政策自然得到了渔民们极大的拥护,使得他们打渔的干劲都提高了不少。
数月之后,春暖花开,数千渔船一起扬帆出海,沈家门渔港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
郑晓路预先联络好了漕帮,让漕帮在渔季到来的时候派来了数艘大货船,这些货船是专门用来运送鱼鲜的,船舱中间有水舱,可以运送大量鲜鱼。
漕帮的大货船将舟山群岛上的渔民们打回来的海鱼大量地运到江南,向各大酒楼、王府、富人家里进行推销,由于朝廷的禁海政策,江南很多地方都缺鱼。再加上这些年连年旱灾,粮食产量低,使得各种食物的价格都在猛涨。
舟山上的大量鱼鲜一送到江南,立即大卖特卖,富人们忙不叠地大量购买鲜鱼,酒楼饭馆也向漕帮定购大量海鱼,至于达官贵人们,更是喜欢吃海鲜,禁海之后很久没有舒舒服服地吃过海鱼了。
这些人也不管漕帮的鱼从哪里来的,反正能买到就只管埋头吃。
有些腐儒认为漕帮违背了禁海令私自下海打鱼,将漕帮告上了官府,但官府的大人们许久没吃到海鲜,现在好不容易能吃到了,哪管鱼的来路正不正,睁之眼闭之眼,这事情居然就这么过去了。
漕帮赚了个盘满钵满,那些穷苦的漕运水手的日子顿时过得好了起来。
刘柒这位小混混头目,现在在杭州都成了说一不二的大人物,手底下有船一千多艘,随便发号施令,就有几千水手听他号令。出入高档茶馆酒楼,每天拥美在膝,日子过得极是舒服。
至于舟山岛上的渔民们,则通过漕帮将自己打回来的鱼换成柴米油盐酱醋茶,日子也过得十分滋润,比起以前朝廷禁海令时,他们的日子过得简直有如天堂。
阎王军受到了五万移民的一致拥护,在他们的统治之下,幸福日子过得不要太容易,这些移民们早已将阎王军当成了自己的再生父母,想起明廷对他们的残酷压榨,这些移民们就感觉自己从地狱来到了天堂。
要他们再回到明廷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