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八王乱:西晋那时的权谋诡计-第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他们被征发入伍,到战场相互厮杀,成为功成名就的枭雄们脚下的累累白骨。
    南北之间民间的怨恨越积越深了,再加上政府之间有意引导的攻讦诋毁,南北之间相互妖魔化,同族之间视彼此为仇敌,南人蔑称北人为“伧鬼”,北人蔑称南人为“貉子”,即使不带贬义的称谓也带上政治色彩,南人被称为“吴人”。
    这一场争斗最终以北人攻克江南,孙吴政权覆灭而收场。获胜的北方人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得意嘴脸,早在获胜之初,晋朝的安东将军王浑在建邺孙皓的皇宫里设宴,席间王浑就忍不住要往吴人伤口上撒盐,他对与席的吴人说:“诸位亡了国,此刻心中是不是很悲痛啊?”
    吴人虽然国破,傲气犹存,当即就有吴人周处回敬王浑:“汉末分崩,三国鼎立,曹魏灭亡在先、孙吴灭亡于后,有亡国之痛的,难道仅仅是我们吴人吗?”王浑自讨没趣。
    但是吴人也只能在口舌上挽回一点自尊了,在北人主导政权的国家里,他们无法摆脱亡国奴的标签,所以许多江南士人选择远离政治,隐居在风景秀丽的家乡做富家翁,要出仕,就必须渡江去昔日的敌国腹心洛阳,去看“伧人”的脸色。
    如此委曲求全,陆机心中怎能不悲怆?
    二陆到了洛阳,首先拜访当时已经功成名就的张华。这个举动是有用意的,因为张华是众所周知的忠厚长者,古道热肠,史书上形容他“性好人物,诱进不倦,至于穷贱侯门之士有一介之善者,便咨嗟称咏,为之延誉。”
    晋初受过张华恩惠的名人不少,比如左思还是无名小卒的时候,写完《三都赋》没人欣赏,就是张华给他出主意然后声名鹊起;许多远道而来的江南名士如薛兼、褚陶等人,都受到张华的款待和提携。
    张华也没有让二陆失望,老人家说:“伐吴之役,利获二俊。”这句话是莫大的鼓励,把初来乍到的兄弟俩感动坏了,后来张华惨死,二陆都写诔文悼念,还做了一篇《咏德赋》歌颂张华的德行。
    当时张华列了一份他认为值得拜访的名单,让二陆按图索骥。陆机陆云很快就领略到了北人的傲慢与故意而为之的侮辱,全洛阳的好人大概只有张华一个。
    比如陆机去拜访名士王济,当时名士之间拜访的标准模式就是玄谈,天花乱坠逞机锋争口舌之爽。此前陆云有一次成功的经历,他与颍川荀氏的荀隐在张华府上初遇,张华提议说:“今日相遇,可勿为常谈。”陆云举手行个礼,自我介绍说:“云间陆士龙。”荀隐回答:“日下荀鸣鹤。”(陆云字士龙,荀隐字鸣鹤)陆云一听对方自称鸟类,于是戏谑:“既开青云睹白雉,何不张尔弓,挟尔矢?”荀隐当然也不甘示弱,回敬说:“本谓是云龙骙骙,乃是山鹿野麋。兽微弩强,是以发迟。”言下之意你自称云龙,凡兽而已。
    陆机显然没有陆云那么幸运,王济是王浑之子,孙吴就是在他家族打击下覆灭的。王济可没有打算用名士的标准去招待陆机,在他眼里陆机不过是一个亡国降虏而已,他端出几斛羊酪,羊酪原本是胡人的食物,魏晋时期已在北方普及,但还没有传到江南去。
    王济问陆机:“你们江南有这种好东西么?”陆机好不失望,不过他好涵养,趁机赞美一下家乡,说:“我家乡的千里湖里生产一种莼菜,用来做羹味道鲜美,不必加盐豉等调味品,就已经是人间美味。”两人讨论了一番南北菜肴,陆机失望而返。
    不久,陆机与陆云去拜访名士刘宝,又碰了壁,刘宝把陆氏兄弟冷落在一旁,好久才憋出一句话:“听说东吴有一种长柄葫芦,你们带种来了么?”令陆氏兄弟大失所望,后悔自讨没趣。
    当时社会壁垒森严,以门阀评人高下。王济是太原王氏的后起之秀、还是皇帝的女婿,而且一向以狂傲著称,他的怠慢或许尚在预料之内;而刘宝出身低贱,做过渔夫樵夫,还曾经沦落为奴隶,他的无礼可能就会让陆氏兄弟大感挫折,并且心生恨意了。
    但是还有更加伤人的,一天陆氏兄弟出席某个宴会,范阳人卢志公然问陆机:“陆逊、陆抗是君何物?”古代称呼对方父祖名讳是相当无礼的,何况是在大庭广众之下,用的还是“何物”这个词?陆机当场就怒了,他对卢志说:“如君于卢毓、卢廷。”拂袖而去。
    陆云比较善良,他对陆机说:“卢志世居幽州范阳,离江南很远,也许他是真的不知道,何必要翻脸?”
    陆机回答:“我父祖名播四海,宁有不知?鬼子敢尔!”(鬼者,伧鬼也)
    事实也是如此,卢志很明显在消遣陆氏兄弟,满座北人都等着看笑话。
    以上种种冒犯并非个例,而是针对全部吴人。比如据《晋书·华潭传》(《世说新语》中说是蔡洪)中说吴人华潭在洛阳表现出众,引起某些人的嫉妒,于是有博士王济(此王济非彼王济)公然嘲讽华潭:“朝廷正在招贤纳士,征召那些隐居于山林草莽间的贤才俊杰。你不过是个来自吴、楚之地的亡国之人,竟然也敢应征。你倒说说看,你有什么才能啊?”
    华潭也是尖牙利齿之辈,他反击说:“有个道理你不懂,好东西都产自边陲,中原从不出产好货色,所以明珠文贝出产于长江边上,夜光璞玉出产于荆山之下,以古人为例,则有周文王出生于东夷,大禹出生于西羌。至于你们洛阳人,你难道没有听说过这个历史典故?周武王消灭殷商之后,把那些顽劣不可教化的殷商遗民都迁居到了洛阳,你们这些人应该就是他们的后裔吧?”
    但还是那句话,吴人的自尊只能在口舌上得到点挽回,大势如此只能认命。时间久了,吴人也以此自我解嘲。有人问吴人袁甫:“为什么寿阳以西总是干旱,而寿阳以东总是闹水灾呢?”
    袁甫说:“很简单。寿阳以东都是吴人,吴国原是鼎足强邦,一朝覆灭,吴人愤叹不已,积忧成阴,这阴气太重就聚积成雨,雨下久了就闹水灾;寿阳以西都是中原人,新近平定强盛的吴国,擢取了江南的宝物,心得意满,《公羊传》里说‘鲁僖甚悦,故致旱京师’,因为同样的原因,寿阳以西总是干旱。”
    袁甫此言当然是戏谑的玩笑话,但其心中的愤懑与无可奈何则一目了然。
    在这样充满敌意的环境里,陆机陆云如履薄冰地过着不得志的羁宦生涯。
    他俩不可谓不用心,比如有人说陆机的口音楚味太重,甚至写文章韵脚都带有楚音,陆机就用心的去学习洛阳官话;比如洛阳名士好清谈,不通玄学的陆云就偷偷地钻研《老子》,不过陆云又以迎合北人口味为耻,于是编出了一个夜遇王弼鬼魂、得其真传的鬼话来掩饰形迹。二陆还加入了贾谧的“二十四友”,成为石崇金谷园吟诗唱合的常客。
    虽然煞费苦心,二陆的仕族却依然十分坎坷,他们先后投靠了吴王司马晏、贾谧、赵王司马伦,这几人要么平庸昏聩,要么贪鄙短视,全都不是良主,而二陆与之周旋为其爪牙,一个倒了马上又投靠下一个,显得饥不择食急不可耐,“好游权门”“以进趣获讥”,惹来世人与后人无穷非议。
    而二陆如此急切投机,如此自贱钻营,得到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羞辱与打击。一转眼,十余年光阴蹉跎而过,二陆不仅一事无成,陆机反而因为投靠赵王而引来了杀生之祸,幸亏有吴王与成都王的搭救,才大难不死。
    陆机刚刚逃脱牢狱之灾的时候,朋友顾荣与戴渊就劝他返回江南。梁园虽好,终非故乡。
    但是陆机留了下来,史书上说是因为“机负其才望,而志匡世难,故不从”。
    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
    固然,二陆才高八斗,一向以国士自许,如此铩羽而归情何以堪?
    可是试言之,即使二陆当时想激流勇退超然世外,他们能否如愿摆脱这个乱世的旋涡呢?只怕也不能够。以顾荣为例,此人劝陆机早还乡,自己却一直留在洛阳与当权者虚与委蛇。顾荣在洛阳忧谗畏讥,说自己“恒虑祸及,见刀与绳,每欲自杀,但人不知耳”。如此辛苦却不敢引退,好友张翰十分理解他的处境,说:“天下纷纷,祸难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难。”
    顾荣尚且如此,何况名气远在顾荣之上的陆机陆云呢?名满天下者,终究会被盛名所累,就算陆机陆云回到江南,还是会被当权者一纸征令召到洛阳来的,到时候应征,则重入虎口;不应征,吴郡陆氏全族数百口都可能会受到连累。
    所以当时二陆的处境实际是进退维谷,论人生的失意时刻,二陆当时的挫折感只怕更甚至于二十年前故国灭亡的时候。
    八、华亭鹤唳讵可闻
    山穷水尽之时,突然柳暗花明,正如日中天的成都王对二陆着力笼络,试图引为心腹。
    成都王的垂青简直就是雪中送炭,二陆当然积极回应。《晋书》上说:“时成都王颖推功不居,劳谦下士。机既感全济之恩,又见朝廷屡有变难,谓颖必能康隆晋室,遂委身焉。”
    “委身”是一个十分暧昧的词,当世人形容某个女子将自己托付于某个男子的时候,也会用这个词,委身。这个词十分准确生动地表明了陆机与成都王之间的依附关系,也道尽了所谓的“养士求贤”,与古代女子寻求男子庇护宠爱本质上无不同。古代女子无法自立,士人也一样,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他们的才华、他们的理想,都必须寄生于权势,才能够生根发芽,有实现的可能。
    这是一种严重不对等的关系。“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种关系只约束了“士”与“女”一方,“知己者”与“悦己者”有着无尽的权力,却毫无义务可言。“士”与“女”的前途并非取决于自身的才华与美貌,而全在“知己者”与“悦己者”的爱憎一念之间。
    平心而论,成都王对待二陆确实与其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