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的脸和来复枪就可以藏在长袍里了。卡瓦纳赫还写道:“不要和你不认识的当地人握手,他们会用左手抓住你,然后用右手捅你一刀。”
人们对于一战结束之后的世界未来存在着各种各样看法。一方面,民族自决的冲动开始出现,并多多少少受到了布尔什维克主义者的拥护。列宁宣称:“你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选择安排你们的命运,没有任何障碍。要知道,你们的权利和所有俄罗斯人的权利一样,都受到革命的竭力保护。”后来,这还引申出了男女平等的进步观点: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克兰和阿塞拜疆等地的苏维埃共和国给予了妇女选举权——这比英国还要早。1920年,一份张贴在乌兹别克塔什干街头的海报,描绘了一位妇女向她面前四位戴着面纱的妇女呼吁穆斯林女性的解放:“女人们!投苏维埃一票!”
这种早期的后革命时代进步主义,同当时西方列强的帝国主义立场以及他们为维护国家利益控制财产和资源的做法,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这一点上没有人比英国人更加积极活跃了,因为他们必须尽一切努力保障对石油供应的控制。他们在这些地区驻军,并以符合自身需要的方式来重新布局。以美索不达米亚为例,他们在这里缔造了一个名叫伊拉克的新国家。这是一个由三个前奥斯曼帝国的省份组成的大杂烩,它们的历史、宗教和地貌没有任何共同点:巴士拉港面向东南的印度和波斯湾,巴格达和波斯关系密切,而摩苏尔则更偏向土耳其和叙利亚。除了伦敦之外,没有人会对这种合并感到满意。
这是一个傀儡国家。英国人将麦加谢里夫的继任者、昔日的盟友费萨尔(Faisal)扶上宝座,作为他在一战中与英国合作的奖赏,以及对他被赶出叙利亚的同情和补偿(他最初得到的许诺是叙利亚的王位)。当然还有一部分原因:英国没有其他的合适人选。英国人认为,通过一些诸如换防仪式、新国旗(由格特鲁德?贝尔设计)以及承认伊拉克国家主权的条约——但是伊拉克国王及其政府在“所有重要事务上”要听从英国的安排,包括外交和国防——等新的象征性手段,能够掩盖费萨尔属于逊尼派穆斯林而当地绝大多数居民都是什叶派这一事实。不久之后,英国人还取得了任命该国司法官员的权力,并通过安插财务顾问以左右该国的经济。从财政角度看,对于面临着战时欠下巨额债务的英国政府来说,这种假手于人的帝国统治方式要比完全的殖民占领更为省钱省力。当然,这也会削弱政治影响力:在1920年中,有两千多名英国士兵在美索不达米亚的暴动和内乱中丧生。
英国在波斯也采取了类似的行动。1919年,一纸条约使得英国可以派出顾问干涉波斯的财政和军队,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这些举动在波斯等地遭到了抵制。鉴于英国控股了英波石油公司,俄罗斯人和法国人也认为英国在波斯的影响力已经过于强大。英国人凭借贿赂(或“佣金”)使条约通过的做法,也在波斯引发了强烈的抗议,尤其是针对国王本人。当时一位著名的诗人写道:“真主将谴责这一永久的耻辱/他背弃了萨珊的土地。”他还提到了波斯久远而光荣的过去:“告诉热忱的‘长手’阿尔塔薛西斯(Artaxerxes)/敌人侵吞了你的王国/将其并入英格兰。”这些批评者后来都被关进了监狱。
缺乏经验的苏联(Soviet Union)外交人民委员同样对此表示愤慨:英国人“正在试图往波斯人民的脖子上套上奴役的枷锁”。他在一份声明中宣称,这个国家的统治者将“你们卖给英国强盗”的行径是非常无耻的。巴黎的反应有些许不同。法国人对石油之战毫无准备,而且包围摩苏尔似乎也没有任何好处,因此他们迫切地希望自己的顾问能够在德黑兰占有一席之地,以进一步争取自身的国家利益。然而寇松勋爵对此毫不理会,每当被问及是否会批准任命法国顾问时,他都难以压制自己的怒气。他告诉法国驻伦敦大使保罗?康邦(Paul Cambon):“全靠着英国的援助,波斯才免于彻底的破产”,法国不应该打这里的主意。
法国人对此愤愤不平。波斯的报纸收到了用于反英宣传的资金,同时法国本土的媒体也开始发表严厉指责英波条约及波斯国王的文章。《费加罗报》(Le Figaro)的一篇文章在德黑兰被引用:“这个半厘米高的侏儒,将他的国家卖了一分钱。”虽然法国是一战中胜利的一方,但却终究不敌他们的盟友。
实际上,英国人对波斯国王像战前一样提出的金钱要求束手无策。法尔曼?法尔玛亲王方面也有问题,他的任命并没有像英国人希望的那样成功。一些发回伦敦的报告中说他“不愿意老老实实地去上班”,并且十分“贪婪”,这样下去“不可能保住他的官位”。英国需要一个更加可靠的人选。
乱世出英雄。英国驻波斯代表珀西?洛兰爵士(Sir Percy Loraine)在1922年的报告中说,礼萨?汗(Reza Khan)是“一个实力强大、威望很高的大块头,并且拥有鹤立鸡群的身高”;他说话简洁明了,“不会把时间浪费在辞藻优美却空洞无用的恭维上”。尽管他“鲁莽无知、缺乏教养”,但让洛兰印象深刻的是:“和他交谈时,我感觉到的不是一颗未经开化的头脑,而是一颗未受重用的头脑。”这正是外务部想要的人选。伦敦一位官员对该报告的意见是:“洛兰爵士对礼萨?汗的评估无疑是鼓舞人心的。虽然他身上有着他同胞们的各种缺点,但他的心似乎长对了地方。”他的种族血缘也得到了认可,另外一份备忘录称:“他拥有一半的高加索血统(得自他的母亲),这是他的优势。”总之,他正是英国政府认为可以与之打交道的那类人。
在受命保卫波斯北部的英军司令埃德蒙?艾恩赛德爵士(Sir Edmund Ironside)看来,礼萨?汗似乎是“一个强大而无所畏惧、牢记着国家利益的人”。英国人激烈地争论着到底要给予他多大的支持,以及到底该在扶植他成为具有影响力的人甚至最终登上宝座的过程中扮演何种角色。不过,后续的众多相关事件证明,英国人最终还是充当了国王缔造者的角色。美国驻德黑兰代表约翰?考德威尔(John Caldwell)认为,礼萨?汗和英国人走得太近,他“实际上就是个间谍”。
美国人也同样密切关注着这一地区,这一点儿也不奇怪。1918年美国海军计划处的一份报告提到,美国准备同英国在商业上展开竞争。该报告指出:“世界上曾经兴起过四个大国准备要挑战英国的商业霸权。”西班牙、荷兰、法国和德国都曾打算把英国人赶走,美国是“第五个,而且还是五个商业强国之中最大的……历史提醒我们必须盯紧”英国人的下一步动作。油田的重要性将美国人的目光投向了这一地区。
美国越来越重视其自身的石油供应。当战前的英国人还在担心资源匮乏时,美国人已经开始为战后可能会立即出现的资源短缺而犯愁了:满足新兴的消费理念是犯愁的一个因素,对已探明的石油储量的预估是另外一个因素。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判断,这些石油储量将在九年零三个月后被耗尽。威尔逊总统承认,缺乏“国内外的稳定供应”是一个大问题。
为此,国务院怂恿美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商之一标准石油公司(Standard Oil)研究“与伊朗政府就在英波石油公司特许权范围之外的伊朗北部达成协议的可能性”。美国的兴趣在德黑兰引发了强烈的反应。当地媒体称,英国人和俄罗斯人在波斯的介入已经足够深了,他们不断地侵害着这个国家的独立性;美国这个新兴帝国是最好的救星。一家波斯报纸满怀希望地宣称:“如果我们国家能够与富裕的美国人建立经济联系,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在资源上将不会再一无所获,而且我们将很快脱离贫困的折磨。”这一光明前景成了波斯全国的共同期望,潮水般的电报涌入首都,以表示对美国投资的欢迎。受宠若惊的美国大使注意到,在这些电报上落款的都是一些“最著名的毛拉、杰出人士、政府官员和商人”。
英国人对此很是气愤,他们直截了当地告诉美国国务院,美国对波斯石油的觊觎不仅不受欢迎,而且是不合法的。英国人宣称,尽管争议地区没有授权给英波石油公司,但是他们之前已经就该地区与波斯政府达成了另外的协议。因此,不能将此地的勘探权给予美国或其他任何人。这些狡辩之词并没有起到效果,波斯人最终还是给了标准石油公司50年的特许权。
然而,美国人的行动又一次成了梦幻泡影。他们曾希望通过对波斯的介入和投资,取代英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但事实证明,任何经营者都需要与英波石油公司交易才能获得输油管的使用权。而谈判一旦开始,就会让原本充满期待的波斯人失望不已。一位驻华盛顿的波斯代表评价道,美国人“比英国人更像英国人”——当然,这并不是恭维之词。德黑兰的一份报纸发表了一篇怒气冲冲的社论:美国人和英国人完全就是一回事,他们都是“欺负弱小的拜金者”,只想着为自己捞好处,“并试图分割我们宝贵的石油资源,将它们从幼稚的波斯政客手中夺走”。
这个故事就像是400年前发现美洲大陆时的翻版。尽管当地居民没有像美洲土著那样,被西班牙人屠杀殆尽,但实际过程是一样的:西方国家对宝藏的掠夺意味着财富从一个大洲流向另一个大洲,而这些土地上的居民却几乎毫无所得。哥伦布横渡大西洋之后所发生的事情再次重演。正如西班牙和葡萄牙根据1494年的《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和30年后的《萨拉戈萨条约》瓜分世界那样,西方国家现在正搜刮地中海与中亚之间的资源。
地图上用彩色铅笔圈画出的区域构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