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官商-第2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罢奏章文字,陈琛当即持了文本来找冯虞。“奇也怪哉。这两道奏章若是出自大人你的手笔,还算说得过去。可这老爷子,几时换了脑筋?这可是毁誉只在一线之间啊,李东阳转眼便要致仕了,不稳稳当当过去算了,怎如此放得开?”

    本雅克图接了奏章看了一遍,奇道:“重农抑商,历朝历代莫不为之,李阁老不怕动摇国本么?”

    冯虞没搭理他。却对陈琛说道:“老李地心思我是明白地。按他这年岁。撑不了几年。换句话说。便是快到论定之时了。老李人品不错。诗文好。满腹经纶。也做过不少好事。只是刘瑾当政这五年。老李虚与委蛇。不曾挂冠而去。说起来。五年间他为苦心维持力挽狂澜。潜移默夺。保全善类。天下阴受其庇。尤其是遭刘瑾迫害地官员。皆委曲匡持。或明或暗地尽力抱拳。可风评却是褒贬不一。还是有人不买账地。毕竟在多数人眼中。非黑即白。李东阳恋栈无为。便不如刘健、谢迁之快意磊落。老李自己总是深以为憾。不知后世史笔会如何来着墨。刘瑾倒台后。老李请辞时。便上书自责‘因循隐忍。所损亦多。理宜黜罢’。幸得皇上慰留。思前想后。只有在最后这两年挽回一笔。自古青史流芳。无非立功立德立言。立德立言是来不及了。只能做一两件惊天动地地大事。为大明中兴治隆打开局面。算是立功了。”

    本雅克图还是摸不着头脑。又问:“开海兴商。便能富国中兴么?”

    冯虞便将当日与李东阳所说地那番言论又复述一遍。“宁之。所谓国用。单单仓縻足便够了么?你问问户部。多年来。江南漕粮源源不绝。京师官仓粮食堆积如山以至眼见着霉烂。可自开国以来。哪年日子不是紧巴巴地。兴建水利、官道。拨付军饷。修缮边塞。发放官俸。营建宫室。这些都是要银钱地。国用不足。事还要做。怎么办?官为刀。商为鱼肉。要么加征。要么拖欠。长此以往。只能是民生凋。民怨沸腾。你说。这‘商’还能轻易‘抑’么?”

    本雅克图听得似懂非懂。“这……唉。草原上实在没有这么多麻烦地。不过。我总是担心。这两份奏疏要给李阁老引来许多麻烦。”

    冯

    点头。叹道:“这是难免之事。自古行开创之举。议如潮。若是一个不小心。商鞅、王安石便是殷鉴了。”

    “那不是……”本雅克图急道。

    陈琛笑道:“既然是冯大人惹出的这桩事,他自然不能置身事外,坐看李阁老孤军奋战了。”

    冯虞道:“话是如此,不过,怎么个帮法却是有些讲究。跳出来帮腔,弄不好还适得其反。不过,有个人开口,却是一言九鼎,管用得多。”

    “难不成是皇上?”本雅克图问道。

    “还能有谁?皇上发话,那是一个顶十个,尤其是当今这位。”陈琛笑道。

    正说话间,亲兵来报,皇上急召。

    冯虞急急入宫。一见面,正德当头便是一句:“安排一下,朕即刻移驾豹房。”

    冯虞一愣,这么急?往日里怎么着也是提早一日下旨预备着。这说走就走,上哪方召集护军去?“皇上,今日便要出京城?如此紧迫,来不及排随扈啊。”

    正德苦笑一声,指了指身后的桌案:“你看看,堆成山了,一个个都跟死老娘一般急红了眼。朕还是赶紧回豹房清净几日。这些臣僚骂也骂了,气也出了,想来过几日也就消停了。”

    冯虞摇了摇头,“皇上,此事轻易是不能了地。这几日臣也多有耳闻,李阁部这两份奏章牵涉国本,不论是赞成还是异议,决不是轻易能松口的。”

    “那……那朕留中吧?”正德还从未见过朝廷如此沸反盈天,正反两派势不两立的架势,难免是心神惴惴。

    冯虞心中暗笑,你心里没底就好办了。“回皇上,看如今情势,舆情汹汹,不拿出个定论来,朝廷政争是不会消停的。依臣之见,此番两方相持不下,最终难免是要皇上乾纲独断了。横竖是要皇上您拿主意,躲也躲不过,还不如中旨定论,即便再有些议论,想来也是无大碍地。”

    正德听着有些道理,忙问:“那依你之见,朕该当如何?李东阳这两份奏疏,究竟有无道理,能否采纳?”

    “这……武官干政总是不妥,臣不便多言。还是责成内阁六部公议妥帖些。”

    “废话,文官早吵翻了,要有成议朕还躲什么?你说吧。无妨,反正听不听的还是朕拿主意。也无人怪到爱卿头上。”

    “说来倒也没什么。请问皇上,如今您最想做的是什么?”

    “嗯?”正德没想到冯虞倒反问起他来了。仔细想了一想,正德说道:“一个么,朕欲强兵!而后,亲统王师横扫八荒,成不世基业。再有,便是巡游天下。都说我大明山河壮丽,疆域万里,可朕自幼只在深宫行走。若不是建了这豹房,只怕连京城都出不得了。别个,一时也想不起来。”

    “这就是了。皇上所说这两条,归根结底便是一个钱字。此前王尚书便说过,朝廷一年入库不过数百万两,按着咱们侍卫亲军的水准来算,即便是给半数官军换装也支撑不起。此外,巡游天下,耗费极大。隋炀帝巡幸江都,却丢了江山社稷,为何?花费民力过甚,逼反了天下百姓。说来还是国用不足所致。李阁部所上奏章,正是对症下药。这是其一。”

    说到这里,冯虞打住话头,抬眼看向正德。正德听得连连点头,见冯虞停下,连声催促:“说得很是,快往下讲。”

    “再有,李阁部所奏,不吝是变法改制。若是行之有效,可说是商君变法以来国政前所未有之大变局。足以彪炳史册。即便是出了问题,如王荆公改制,世人不过是非议权臣,于君王何损?”

    正德听到这里,击掌大笑:“正是这等道理!既然如此,豹房也不必去了。朕这就下旨,令内阁按着奏疏之意,拟出改制条陈来交付廷议。”

    “皇上英明!此外,臣还有个计较,请皇上定夺。”

    “讲。”

    “这些日子,臣仔细拜读李阁部奏疏,审思我朝赋役体制,发觉有两处大弊,亟待扭转。一是数十年来,权贵兼并日甚,加以官绅包揽、大户诡寄、徭役日重、农民逃徙,里甲户丁和田额已多不实,朝廷财赋日躇。其二,朝廷若要兴商,商户必然是要大量用工的。可徭役、丁税、户籍三项,却将百姓捆在乡里动弹不得,于厚农资商大不利。臣冥思苦想,琢磨了个方子。”

    “哦?你快说说。”(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第三百章 王守仁的战绩

    方子,便是废户丁编审制,摊丁入亩。/  即改力役改差役折银向户丁或丁粮派征为一律向地亩田赋派征银钱。换句话说,便是地丁合一,将现行丁口银、摊征丁银与地银三赋合并征收。”

    如此深奥的议题,显然正德一时听不明白。冯虞又细细解说道:“将人头税摊入地亩,按地亩之多少,定纳税之数目。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便是摊丁入亩。行摊丁入亩好处有三。赋税统一便于征管;乡村少地无地贫民税负减轻,有利国家安定;跑得了人跑不了地,朝廷财税也有保障。如此征税法,也非臣所创。臣查问过户部,宣德年间江南便试行过征一法,正统年间江西行鼠尾册,天顺年间江南试行十段锦法,成化年间浙、粤行均平银,弘治年间福建行纲银法,皆以徭役折银入地,成效颇著,只是未能持久,殊以为憾。”

    正德总算是听得明白了些,便道:“听来似乎颇为可行。这么着,你也拟个条陈,一并交付廷议。”

    冯虞说道:“交付廷议是不可少的。不过,皇上,依臣看来,这廷议是断然议不出什么成果。皇上您得备个心思,若是久议而不决,恐怕还得中旨力推。只要皇上下旨,李阁部票拟,这就算过了。咱们轰轰烈烈先做起来,摸着石头过河,等行之有年再来检讨。”

    “不错,正该如此。”正德点头称是,一时间踌躇满志。

    果不其然,数日后朝上大打嘴仗。除了冯虞转交李东阳所提摊丁入亩法争议较小一举而过,另两项依然难成共识,甚至有言官给李东阳扣了顶“大逆”的帽子,这就实在是议不下去了。朝议三轮之后,正德的耐心消磨殆尽,断然下旨颁行开海禁、厚农资商、摊丁入亩三大新政。

    同时正德又下两旨,在京城北门外兴建大明讲武堂,在豹房增设大明三军统帅部。与前三道圣谕比起来,这俩根本就不算个事,朝中无人在意。

    不过眼下冯虞着急上火的倒不是即刻遵旨奉行,而是赶紧知会杨风,早作打算。说起来,开放海禁于国于民皆有大利,唯独不利于垄断南洋海贸地冯杨两家。且不说抢生意的人多了获利减少,原先在南洋的布局弄不好也要曝于天下。现下冯虞要做的,就是令南洋都督府改头换面,充作遗民政权了。至于其中种种,还得费心交待布置。

    这一日,冯虞正埋头修书,陈琛快步进屋,大声道:“国城,你猜谁来了?”

    这么没头没脑的一句,冯虞到何处去猜。

    “啊。谁?”

    “你往日不时叨念地王守仁。进京履职来了。”

    “啊!现在何处?”冯虞一下子站了起来。

    “呵呵。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王守仁应声而入。

    冯虞又惊又喜。赶忙迎上前去。上下仔细打量着王守仁。叹道:“当日一别。数年不见。伯安兄风采依然呐。”

    “惭愧。倒是国城贤弟扶摇九万里。长啸震乾坤。”

    “伯安兄说笑了。那日见圣旨,调兄为侍卫亲军监军,弟便喜不自禁,日夜翘首以待。只是伯安兄如何来得迟了?算着脚程,前些时便该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