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仕途-第1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求回老家丁忧。赵顼虽然爱惜苏轼的才华不大愿意放人,其他大臣也劝留下,然而父亲去世,他作为长子,回家丁忧三年,是孝道,也是这个时候的习俗,苏轼坚持丁忧,赵顼也只能同意了。不过赵顼自小就听说过苏轼的才华,愿意为他保留职位,苏轼感激之余,请求把官职增给他死去的父亲。于是,苏洵死后得到了光禄丞的头衔,品级不低。

    十月初苏轼就离开京城回眉州眉山去了,西蜀地远,这一去,就是三年。作为好友,沈欢等人把他送到了京城之外十余里,这才惜惜作别。看着苏轼远去的背影,沈欢回过头来,开封高厚的城墙就在不远处,在深秋西风之中,一股萧瑟,油然而生。随着苏轼的离开,也标志着大时代进入了一段**了吧。

    果然,苏轼前走刚走,这边赵顼就再也忍不住要优待王安石了,这一天,迩英殿进讲举行,王安石将登上一个让他发挥长处的舞台!

 第一百六十四章 政见

    迩英殿装饰得很庄重典雅,回廊环曲,字画无数,儒雅氛围,说之不尽。 这里是文人大臣们的天堂,是他们借以与皇帝对话的地方。迩英进读进讲,完全体现了宋代统治者“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景况。在这些聚会里,皇帝不大有上位者的威严,反而更像一个学生,恭敬地对待那些有着学术专长名声在外的学者。在这里,皇帝有什么疑问,可以说出来,寻求众人的解答,而作为臣子的文人们,也不需像在朝廷那样有着诸多顾虑,更多是像做学问一样与众人一起讨论,说错了,也无须为此负责。

    这次进讲的规模横隆重,更多体现在与会者的身份上来,除了皇帝本人便装出席外,下首的还有本朝宰相韩琦,另外政事堂的欧阳修与司马光也都一脸肃穆地端坐着,其他还有韩绛、韩维兄弟,枢密使文彦博虽然老迈,却也不输年轻人地到场了。另外还有一些翰林院的官员,得到官家的允许,出席这次盛会,有的兼做起居注,负责把与会之人的言行都记录下来,当作资料入馆阁。

    很显然,这次进讲,是官家赵顼特意为他心目中的变革政事所做的努力,那么,得他青睐的王安石不可能不到场。这是他打王安石进京后的第一次见面。沈欢一脸严肃地端坐在地上的锦毯上,心里平静地等待着众人的表演………是的,表演,这是沈欢给这次进讲的评价:这不过是赵顼为了起用王安石造势罢了,众所周知,王安石辩才无双,兼之博学,在座之中。单论学识,除了文坛领袖欧阳修,没一个是他的对手!而进讲本来就是兜售个人观点的地方。作为此中高手的王安石,这次真的要被推上前台来了。

    “官家真是用心良苦呀!”沈欢心里感叹不已,因为要讨论,大家不可能坐得远,而是官家坐在上首。众人在三面围着,成了个方形。为了听视方便,挪开了不少事物,席地而坐,面前只有一面高雅地矮几,烹上一壶清茶,权当解闷。又因为在这里没有多大的身份区别。沈欢坐得很随便,与他的老师司马光同坐一席。为了体现尊重,离官家下首最近地便是韩琦与欧阳修,对边却是这次盛会的主角王安石,也让赵顼安排在他的近前。

    王安石与韩绛兄弟同座,这次他也总算明白面对的是什么,不与外面相同,因此本来蓬头垢面不修边幅的他,也稍稍休整了一下自己地着装外貌。头里梳理过一遍,衣服也换了新的,不过依然是一身青衫,领子洗得有点发白了,与在座不少锦衣大相径庭。他与韩绛兄弟低声谈笑,显得意气风发,虽然这次与会者有着不少大人物,很多官衔比他要高。然而他心中没有一丝地紧张与怯弱。反而有着难以遏止地激动与振奋!

    沈欢在王安石,王安石也在看他。不过王安石是作为老丈人的眼光在看着的,所谓“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满意”,作为老丈人的王安石,这次看女婿的眼光,也大是满意,其中不无赞赏之意:沈欢大概是这次与会者最年轻之人,然而他挺身安然坐在诸多大臣之中,却没有一个人有什么异议,不能不说明他在众人心目中的地位了作为老丈人,看到女婿如此有出息,心里是少不了自豪与欣慰地。两人的对望没有持续多久,稍稍微笑点头示意,即此别过。

    赵顼没有让众人多等,在大家都入座完毕之后,一声高呼,皇帝昂首挺胸出场了,没有奢华的正装,也没有豪华的龙舆,赵顼是一身便装出席的,饶是如此,众人还是不敢大意,山呼万岁之后,进讲就进入了主题。

    “朕今日很高兴!”赵顼端坐在上首,淡淡地笑着,他的开场白很有特色,一下子吸引了众人的注意,“诸多知道朕为何如此高兴吗?很简单,因为朕看到了诸位:看看吧,在座诸位,可都是大宋的精英了,特别是以文学才华而论,这次聚会,可以说得上是文坛的盛会了!人才济济一堂,不正说明了大宋文化地繁盛么?所以,朕感到荣幸,也很高兴!”

    赵顼皇帝做久了,能力有所提升,特别是说话方面,一下子照顾到了众人的感情,一番说辞,令不少人感到感动,除了赞叹回应官家之外,别无他法。别人如何做想沈欢不清楚,但是他很同意赵顼的说法,这次与会之人,确实都是精英了,如果苏轼兄弟在此,这次盛会,甚至可以说是有宋以来最鼎盛的文坛聚会了,他们都是宋代浓缩的精英!

    一想到苏轼,沈欢走了一下神,也不知道走了几天的苏轼现在到哪了,到西蜀的路不好走,也不知道他们受苦了没?这次聚会,本来苏辙是可以出席的,苏轼作为长子回家丁忧了,苏辙还留在京城,不过他父亲百日未过,他实在没有聚会地心思,因此托词拒绝了邀请。^^

    在与众人互贺之后,也不知是想到了什么,赵顼突然皱了一下眉头,叹声道:“我大宋锦绣繁华不作他想,然而,朝廷财力日渐困顿,也让朕心头难受。这次请诸位进讲,不无寻找解决之道,在座皆是高才之人,何以教朕?”

    说到财力,本来还安座地韩绛站了起来,羞愧地道:“臣忝为三司,掌管天下财政,然而因为臣的无能,致使财政拮据,是臣之过,还请陛下降罪!”

    韩绛这样说,一下子让众人都安静下来,睁睁地看着官家是如何处理地。帝国财政问题,在座要么是高官,了解实情,要么是有识之士,看得出实情。他们也知道,这次进讲,肯定不简单,官家上来的发话,已经确定了一下主题:这次不谈诗***,如何解决帝国财政问题。才是最为重要之事,甚至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赵顼淡淡地笑着,道:“韩三司之才与为政之奋力。众所周知,若不是你万般周全,也许大宋的状况就更严重了!韩三司之才,就是先帝也多为仰仗,朕自然也不会薄待于你!可惜朕年轻学浅。未能力挽狂澜,救治大宋诸多弊端。因此。这次进讲,朕只能仰望在座高才想出一二计策了!”

    在座之人,不少都不能安座了,特别是政事堂几人,脸色甚差,不无羞愧之意。韩琦自不必说。他作为帝国第一宰相,不能为君解忧,也是失责,别人不说,他自己心里焉能自在;欧阳修与司马光的心思也很简单,政事堂作为权力集中之地,本来就该思虑为君解忧之策,未能成功,也是失责!

    韩绛还没有坐下。闻言之后恭敬地说道:“陛下,国用不足,全是未得善理财者之顾!”

    “哦?”赵顼来了兴趣,“韩三司,何为善理财者?”

    “来了!”沈欢皱着眉头心下喊了一句,肉戏来了,这次的聚会之目的,就要上演了:赵顼与韩绛。此刻就像演双簧之人。一问一答,就是要得出这个“善理财者”吧。而理财经济之道。在座之人,有谁可比王安石地造诣?真是太坏了,沈欢大是苦笑,韩绛是王安石的朋友,为了王安石的上位,他是不择手段地,今次亦然,不惜自贬也要把王安石推上台来!

    这时候韩绛还没有答话,一边的司马光皱着眉头,枪先说道:“陛下,治国之道,首重制度,焉能把治财者列为首先?若按韩三司之意,民间之大商贾,最会治财,难道要把他们用在朝堂之上?善理财者,不会头会箕敛尔,何足道哉?”

    “哈哈!”在坐众人,不少都轰笑起来。当然,也有人皱眉,特别是沈欢,看到赵顼皱眉后,眉头更是紧蹙,司马光就是不识时务,这次聚会,很明显赵顼就是要找出一个能为他解决财政状况的人来,这个“善理财者”,明显是要重用了,而司马光偏偏有反对的意思,与官家相抗,意欲何为?沈欢可清楚地记得,王安石变法,凡是要阻挠之人,一律都要清道!

    “不然!”瞥头看到王安石微笑以对,韩绛脸上也还有着笑意,丝毫不因诸人大笑而感到愤怒,“陛下,为臣所说善理财者,与商贾有异,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方是善者!”“民不加赋而国用足?”这句话让几个人心里大异起来。首先是赵顼,感到有点熟悉,愣了片刻,才恍然过来,把头转向下首的沈欢,这句话,他好似从沈欢口中听过,当时大是赞赏,更加看重沈欢,以为他真有“民不加赋而过用足”地能力。生财,好像也一直是沈欢所长,这一点与之结交甚久或是说与之合作做过生意的赵顼深为了解。难道说,韩绛要推荐地“善理财者”是沈欢,这有点不可思议,众所周知,刚才他赵顼的一番话,摆明了要重用这次与会的出彩之人,这个“重用”的程度,很令人猜想,总之地位不低,而沈欢的年纪……赵顼摇了摇头,撇开混乱的心思。

    而另一个惊异地便是沈欢了,他很清楚这句话的原版作者正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王安石,也是他现在的岳父大人,很尴尬,也很惶恐,有盗版者遇上原作者的心虚,沈欢大是头痛,盗版的后遗症终于出现了………他很清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