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名家解读儒林外史-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母亲死了,就被张静斋撺掇着拿这做题目,到高要县汤知县处去打秋风,汤
知县请他吃饭,他因要守孝尽礼,连象牙银箸都不肯用,可是大虾肉圆子却
吃。荀玫本也是个诚实青年,科名一得意,就听从王惠的建议,要匿丧不报,
悄悄去求周司业、范通政保举,而周、范两位为人伦师表的学官竟说“可以
酌量而行”。我们知道在封建社会里孝是“百行之首”,是做人的最基本的
德行,可是这些大人先生们拿它作伪,并且视为当然。与此相关连,这些功
名中人另一个普遍的特征,就是愚妄无知。著名的选家马二先生呆头呆脑,
把骗子洪憨仙认真当做神仙,诚诚恳恳地跟他做行骗的勾当,直到事情完全
揭穿,他还对他怀着感激之情。王玉辉也是个正派的老好人,但迂腐到泯灭
了人道和天性,他鼓励女儿绝食殉夫,满口说女儿死得好,他的老妻和亲家
都不读书,但脑筋比他清楚。张静斋和范进两位举人在汤知县处大谈刘基的
故事,满口胡说八道,眼面前的历史知识也一点没有,做了通政的范进,连
苏轼是什么人都不知道。士子们的恶劣与无行,也成为风气。像严贡生关人
的猪,讹人的钱,强夺寡妇的财产,甚至把云片糕硬说成值几百两银子的药,
满口做官的张老爷、周老爷,如此诬赖和威吓船家,目的不过是不给赏钱。
王德、王仁两兄弟,因为姊夫严监生以王氏名义每人赠了一百两银子,他们
两人就马上哭得眼红红的,并且“义形于色”,拍着桌子说:“我们念书的
人全在纲常上做工夫。就是做文章,代孔子说话,也不过是这个理。。”这
类恬不知耻的人物,充满当时的儒林中,他们利欲熏心,各有一套招摇撞骗、
趋炎附势的本领,妙的是大家习以为常,对自己的堕落无耻毫无一点自觉,
反倒沾沾自喜,引为得计。

当时做官的,就多是这种八股取士制度所培养训练出来的愚妄与无耻的
人,所以政治吏治的黑暗窳败是当然的事。看高要县的汤知县怎样办案,他
为回民卖牛肉的事,自己没有主意,听了张静斋的一席话,搞出人命,闹得
一团糟,结果还要发落几个为头的,以保持脸面。为盐船被抢一案,那彭泽
县知县问原告舵工水手等:“那些抢盐的姓甚名谁?平日认得不认得?”随
即大怒,说:“本县法令严明,地方清肃,那有这等事”,不由分说,把他
们各打二十板,寄监再审,还要打朝奉。但汤少爷拿贴子一说情,就扯个淡
一齐“开恩”赶出来。王太守一到南昌的任,一心记着“三年清知府,十万
雪花银”的话,用戥子、板子和算盘来治理地方,因此被称为江西第一个能
员,很快就升了上去。凡稍有一点好的倾向,比较为人民欢迎的,如温州知
县李瑛,安东知县向鼎,就有摘印或被参的危险。有这样的衙门,他们的差
役也就专干坏事,像杭州巡抚衙门的潘三等一批差役,像押解宦成的差役,
他们久惯牢成,神通广大。像匡超人的打枪手,万青云从假中书变成真中书,
都是公开的或合法的偷天换日。书中对当时政治吏治随处作漫不经意的但又
是十分深刻的揭露。我们没有看见一个官是忠于朝廷的,他们一律徇私舞弊,
欺下瞒上;这就是满清统治的特点。

书中除写醉心功名的士子而外,还以同等的笔墨写了许多招摇撞骗的假
名士。这种假名士,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原也有悠久的来历。所谓名士,本应
该是像吕尚、诸葛亮或陶潜这样的人,他们隐居着,不出来做官,心怀淡泊
宁静,以品行、识见或才学而知名,所以称为名士。《礼记·月令篇》说:
“勉诸侯,聘名士。”名士是为有道的统治者所尊重的。因此就产生一种情
形,就是一些并不高明,也无贤行的士子,装出隐居的姿态来,藉以邀得统


治者和社会的尊重,博取富贵和名誉。古书上称这种假名士是“身在江湖之
上,心居乎魏阙之下”。但到了像《儒林外史》里的这些名士或山人,连隐
退的姿态也干脆不做了,因为做了,也无人理睬了,除非像娄三娄四这样吉
诃德式的公子才满怀幻想,自我陶醉地去访杨执中、权勿用这样莫名其妙的
人。他们多是功名爬不上去,想谋富贵而不可能,想受人敬重而不可得,所
以有的就走巧路,学着谄几句滥调的诗,冒称高雅;因为诗是写在斗方纸上,
所以称为“斗方名士”。他们奔走富贵者之门,扯扯谎,帮帮闲,骗些银子,
或混碗饭吃。杭州、扬州和南京,到处看见他们丧魂丢魄地跑来跑去。像牛
玉圃、景兰江、赵雪斋、浦墨卿、支剑峰、辛东之、金寓刘等等,都是当时
社会制度制造出来的一群游民。

因此功名富贵不止腐蚀了士子们,也对士子们以外的广泛社会散布着恶
劣影响。比如牛浦郎本是个市井贫家少年,他为了一心想相与官府老爷,就
冒了别人姓名,骗人、吓人,无所不为。妇女们像王太太之类,也一心想做
诰命夫人,甚至妓女如聘娘也想做官太太想得做了梦。又比如五河县,整个
儿成了利欲熏心的世界,正如余大先生说的:“我们县里礼义廉耻一概都灭
绝了。”

如上所述,作者全面地体察了功名富贵的制度对社会人心与政治吏治的
腐蚀作用和恶劣影响,因此,他自然而然倾心于两种人物:一种就是轻视功
名富贵,襟怀冲淡的人,他们保有先代进步思想,讲究品德和学问,正和作
者自己志同道合,因之也是书中的肯定人物,如虞育德、庄绍光、杜少卿和
迟衡山等。另一种就是下层细民和落拓不得志的人物。他们都受当时政治社
会的压迫,处境很悲惨;或者在功名富贵的圈外,因之能保有善良人民的本
色或真性情。比如三十五回庄征君辞爵还家途中所见一对无人过问的年老夫
妇的死;三十六回虞育德救助的,为田主所逼因而自杀的农民等等,书中虽
没有着重地写,但那同情之心是显而可见的。二十四、五各回写鲍文卿的为
人以及他和倪老爹的关系,尤其对于倪老爹,作者充满了同情、悲怜和不平;
二十一回写卜老爹、牛老爹的友谊,二十回写甘露僧对牛布衣的情分,十六
回写匡超人未发达时的家庭关系,十五回写马二先生对匡超人的关爱,作者
都以深沉的赞叹和忧郁情绪,描写了这些在贫贱中的人物的真挚笃厚的人
情。倾心欣慕之情还突出地寄托在头回对王冕的田家生活和末回对四个市井
高士的描写里。作者着力写了这些人物的美好的品质与纯良高洁的内心精
神,与功名富贵中人的丑恶习性作对比,以反照儒林中的寂寞无人。很明显,
作者一心倾向于“微贱”人物的这种深切亲爱的感情,是从对于功名富贵中
人的利欲熏心、堕落无耻的反感而来,也是从对于统治者所设“名缰利锁”
的罪恶制度的憎恨而来。他觉得凡是功名富贵圈外的人,多比较可亲可爱,
他们的心地多能保持本有的真诚与笃实。比如周进的姐夫金有余和他的朋
友,牛浦郎在被牛玉圃痛打后路上所遇的那个黄客人,都是商人或做小买卖
的,但他们帮助人,对待人都是一片真心实意;这是一般热中功名富贵的士
大夫阶层所没有的人情。又如抚院差役潘三,三教九流,作恶多端,但作者
不是取一种憎恶的态度来批判他,相反,从他的坏蛋行为中倒着重地描写了
那种江湖豪杰式的慷慨义气,和真挚亲切的人情;这比起飞黄腾达后的匡超
人,和那批浇薄虚矫的假名士来,就显得非常可爱了。

对于妇女和两性关系,作者也持着完全不同于世俗的,他自己的清新自
由的独特见解和人道观点。这种见解和观点,并不彻底,而且有时显得自相


矛盾,但是,却有明显的反对封建礼教的意味。他并不一般地反对封建婚姻,
但二十五回写鲍廷玺娶王太太,却把封建婚姻的毒害作了深刻的揭露;十三
回写宦成和双红的恋爱私奔,则寄与了欣喜和同情。他也并不一般地反对旌
表节烈,但四十八回写王玉辉之女的殉夫,却深切有力地暴露了封建礼教的
泯灭人性与惨无人道。他反对像玩弄男戏子这类上层社会盛行的腐朽恶劣的
风气,三十回写“访友神乐观”、“高会莫愁湖”,对杜慎卿作了集中的挖
苦。他对夫妇关系的观念,表现在正面人物庄绍光和杜少卿的家庭生活描写
中。三十三回写杜少卿与娘子同游清凉山,三十五回写庄绍光居玄武湖与娘
子饮酒读书,都是作者对世俗社会挑战的着意之笔,因为这样的夫妇关系,
正为封建礼教所不容,为世俗社会看不入眼的。虞博士说:“这正是他的风
流文雅处,俗人怎么得知?”他所主张的无非是一种合乎道义与人情的真挚
笃实的人伦关系,其主要内容还是反对功名富贵之泯灭人性和丧失天良。三
十四回写杜少卿说《诗经》,就直接表露了这种见解。杜少卿说:“《溱洧》
之诗也只是夫妇同游,并非淫乱。”最明显的是讲《女曰鸡鸣》一章:“但
凡士君子横了一个做官的念头在心里,便先要骄傲妻子;妻子想做夫人,想
不到手,便事事不遂心,吵闹起来。你看这夫妇两个,绝无一点心想到功名
富贵上去,弹琴饮酒,知命乐天:这便是三代以上修身齐家之君子。”这番
话,可以作书中许多描写的注脚,也具体见出作者以“治经”为“人生立命
处”的精神。这里讲的是《诗经》,实际是发表他自己由世俗观念反激出来
的清新自由的进步思想。因此他反对娶妾,认为娶妾最伤天害理,但理由是
免使天下有无妻之客,所以主张人生四十无子,方许娶一妾;此妾如不生子,
便遣别嫁。这番议论,被萧柏泉讥为“风流经济”,我们今日看来,也确实
不够高明。但他还是尊重女性人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