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周恩来的公共关系艺术-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9业比灰г忝恰D忝钦飧龅胤接腥龉纭⑷耐蛉耸茉郑衷谝芽夥啪酵蚨嗳耍糐P2〗地方上的工作队和医疗队一万多人,共三万多人,十个人就有一个人帮助。真是一个有困难,大家来相帮,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JP〗
  他鼓励大家说:
  “你们不是学过《愚公移山》吗?愚公能够移山,我们对现在的困难也一定能够战胜。死了人当然难过,但是不要低头。大家一定要团结起来,团结就是力量!老年人家里没有人,我们要照顾他们,娃娃没有人带,我们要帮着带,这些都要靠青年壮年去做。”
  周恩来要求白家寨的群众把党中央、毛主席的关怀和他讲的这些话传给别的庄子。他用恳切有力的语气说:中国人民是有志气的。“恢复了生产,恢复了力量,就对得起死去的人。”大家听了,顿时觉得身上增添了力量。
  最后,周恩来带领大家一起呼口号:
  奋发图强!
  自力更生!
  发展生产!
  重建家园!
  他喊一句,群众跟着呼一句。会场上,激昂的口号震天响,沸腾的人群如潮涌,大家决心发展生产,化悲痛为力量,重建家园。
  周恩来的演讲,就是充满着如此神奇动力的力量。


巧言应答妙语生辉(1)


  在公关活动中,随时随地会遇到各种提问。能否对各种提问应答如流,常常决定着公关活动的成败。
  周恩来是20世纪中国会见人接见人最多的主要政治家。他的应答艺术,精巧绝伦,高超无比,可谓空前绝后。
  1938年9月29日,柯棣华、巴苏等人组成的印度援华医疗队到达汉口。10月7日,周恩来会见了他们。巴苏大夫在当天的日记写道:“我们去看望周恩来同志,他正在办公室里举行记者招待会,屋里挤满了新闻记者,大多数是外国人。我们在一个角落里坐下,倾听他透彻地分析中国的军政局势,以及阐明怎样通过发动群众抗敌人。……他侃侃而谈,精力充沛、学识渊博,长着一对机灵、谨慎的眼睛,还有中国少见的浓眉。”10月10日,在爪哇支队举行的盛大宴会上,巴苏再次见到周恩来。他在这天的日记中写道:“……安娜同志说,二十年后,我们将会为曾与他相识感到骄傲。我补充说:‘干吗这么晚?此刻我们就感到骄傲。’”确实,周恩来是一位一经相识,人人都会为他的雄辩口才和应答艺术所折服的政治家。
  1938年,在蒋介石主持的武汉军事会议上,特务头子戴笠赤臂上阵向周恩来发难,诬蔑说:“武汉局势动荡不安,人心纷乱,政府无治,军事委员会没有统一军令、统一训令,你们共产党不能不说起了不良作用!”
  周恩来立即对闹着鼻炎只能瓮声瓮气说话的戴笠反驳道:
  “戴先生,俗话说,军中无戏言,我们共产党最重视客观实际。要论武汉局势,我认为恰恰是大好的,好就好在工、民、商、学、兵等人民群众已经行动起来,实行全民抗日救国运动!至于说谈到政府无治、令行不止,就恰是贵党在国共合作问题上,没有遵循孙中山总理的遗训,没有执行两党共同颁布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所引起的!”
  “请你也讲具体事实。”气急败坏的戴笠几乎是喊着说。
  “好!”周恩来沉着地回答。他说:“大敌当前,人民抗日,而你们却暗地调查群众组织,你们强行解散抗日团体,逮捕反对贩运日货的爱国青年、工人与学生,你们还用重金收买坏人,散发诬蔑共产党,中伤国共关系的宣传品!”
  周恩来一气呵成,气势千钧,搞得戴笠张口结舌,无言以对。
  1946年11月15日,国民党政府撕毁政协决议,单方面召开国民大会。16日,周恩来在南京梅园新村中共代表团驻地举行了记者招待会。周恩来痛斥蒋介石发动内战的罪行,阐述中共谋求实现真正和平的立场,并严正声明坚决不承认国民党一党包办的伪国大。
  周恩来声明后,南京《中央日报》和《扫荡报》记者提出一些挑衅性的问题,他当即作了巧妙的回答。
  《中央日报》记者问:“共产党的《新华日报》可以在国民党地区重庆、桂林、南京出版,为什么《中央日报》不能到延安出版呢?是不是你们共产党还不及国民党民主?”
  周恩来说:“这事你们《中央日报》领导人也曾对我提过。我曾对他们说:‘你们想到延安出《中央日报》我们很欢迎。不过我们在延安出《解放日报》的机器是拆成了一块一块才带到延安装起来印报纸的,历尽千辛万苦才能够出版的,在延安纸张也很困难,我们没有白报纸,只能用当地灰黑色的土纸来印报。你们如果要到延安去出《中央日报》,你们必须先把机器运去,把纸张运去,因为我们是无法替你们解决的。而且还有一个重大问题,即报纸是要人看的,我们延安的人看惯了《解放日报》,不一定习惯看你们的《中央日报》,所以你们要预备亏本,你们要预备花了资金收不回来。’他们一想的确是这样,所以就不想去延安办报了。”
  《扫荡报》记者更险恶地问:“我们《扫荡报》上天天说苏北有很多难民大量逃过长江来,大家非常痛苦,有的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他们都说是你们共产党在苏北杀人放火造成的,不知有没有这种事实?”
  周恩来笑一笑说:“有的,在苏北我们共产党地区的确有这样的事,但是我们杀的人都是那种为非作歹、欺压人民,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恶霸地主,而苏北人民都拥护我们这样做的,关于放火,我们共产党并不提倡,因为房屋大家可以用嘛;但是由于人民对反动派,对恶霸地主,土豪非常痛恨,往往要将他们的房子放一把火烧掉,这也是人之常情,因为压迫他们的人为人民所痛恨。这样可以出一口气。我们共产党虽不提倡放火,但是也不能阻止他们,让他们在愤怒时好出一口气。”
  当时在场的许多人都认为周恩来说得很有理,无不作会心的微笑,而《中央日报》、《扫荡报》记者只得灰溜溜地先走了。
  新中国建立后,周恩来有一次接见外国记者,有个不怀好意的西方记者挑衅地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马路?”
  周恩来机智而且自豪地说:“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路,简称就叫马路。”
  这位记者不死心,又想出一个难题:“总理阁下,西方人都是仰着头走路,而你们中国人为什么低着头走路呢?这又怎么解释呢?”
  周恩来笑着说:“这不奇怪,问题很简单嘛!你们走的是下坡路,当然要仰着头走路了,我们中国人走的上坡路,当然是低着头走了。”
  西方记者又提了一个意在讥笑中国贫穷,同时涉及国家机密的挑衅性问题:“请问总理阁下,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
  周恩来看了一眼这位记者,从容地笑了笑,幽默地说:
  “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
  这一回答使全体在场记者为之愕然!场内鸦雀无声了,只听周恩来进一步解释: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值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主辅币,共10种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
  当大家意识到这是用讳饰手法,在讲人民币的面值时,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周恩来的上述回答,充分切合语境要求,不愧为才思敏捷、睿智过人的伟大政治家。
  在外交和交际场合,为了准确地阐明自己的观点或有力地反驳对手的观点,主要是根据某些典型的事例,这种方法叫做例证法。周恩来多次运用这一方法。下面仅举一例。


巧言应答妙语生辉(2)


  1961年,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位美国记者以挑衅的口吻问周恩来:“中国这么多人口,是否对别国有扩张领土的要求?”
  周恩来不假思索,当即答道:“你似乎认为一个国家向外扩张,是由于人口过多。我们不同意这种看法。英国的人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是四千五百万人,不算太多,但是英国在很长的时间里是‘日不落’的殖民帝国。美国的面积略小于中国,美国的人口还不到中国人口的三分之一,但是美国的军事基地遍于全球,美国的海外驻军达一千五百万人。中国人口虽多,但是没有一兵一卒在外国的领土上,更没有在外国建立一个军事基地。可见一个国家是否向外扩张,并不决定于它的人口多少。”
  在这段驳论辞中,周恩来借助比较对照的方法,引用了一系列不容否认的历史事实,对“一个国家向外扩张,是由于人口过多”的观点进行了有力批驳。
  1971年4月14日,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接见美国乒乓球代表团。代表团成员科恩问周恩来:“我很想知道周总理怎样看待今天美国青年中的嬉皮士?”
  周恩来坦然回答:“首先我对此了解不多,所以,我只能谈一些并不深入的意见。当今世界上,有许多青年对现状不满,正在寻求真理。在他们的思想发生变化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事物,这种变化也会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形式都不能称为最终的,在寻求真理的时候总要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
  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在生活书店举行的茶话会上讲话。他侃侃而谈,妙语连珠,给与会者留下了终生难忘的深刻印象。
  周恩来对大家说:“国民党说我们信仰马克思主义不好,马克思是外国人,是舶来品,不合中国之情。我说,我们是一贯信仰马克思主义,不信仰马克思主义就不成其为共产党人了。说马克思是外国人不合国情,那就大错特错了。日本飞机在天空掉下炸弹,地上老太婆听了念阿弥陀佛,这里的‘飞机’,‘炸弹’,‘阿弥陀佛’都是外国货,从来没有人说不合国情。”这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