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嫌少,那就早上四个,晚上三个,这样总够了吧?”猴子听说早上从三个
变为四个,都以为是增加了橡实的数量,一个个摇头摆尾,伏在地上,咧着
大嘴直乐。
'提示'
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变为早上四个、晚上三个,总数还是七个,猴子却
高兴得眉开眼笑,以为吃的东西增多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看事情要看整
体,要看本质,不要被不同的形式迷惑。
“朝三暮四”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批评反复无常的行为。
'原文'
宋有狙公者①,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②,狙亦得公之心。损其
家口③,充狙之欲④。
俄而匮焉⑤,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⑥:“与若芧
⑦,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
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 《列子》
'注释'
①狙公——养猴子的人。狙 (jū),猴子。
②解——理解,懂得。
③损——减少。家口——家中人口。这里指家中人口的食粮。
④充——满足。
⑤俄而——不久。匮 (kuì)— — 贫乏。
⑥诳 (kuáng)——欺骗。
⑦若——你,你们。芧 (xù)— — 橡树的果实。
… Page 108…
折箭训子
南朝时候,少数民族吐谷浑(tǔyùhún)的首领阿豺有二十个儿子。有一
天,阿豺对他们说:“你们每人给我拿一支箭来。”儿子们每人奉上一支箭。
阿豺当着他们的面把二十支箭一一折断,扔到地下。然后又让儿子们每人拿
一支箭给叔叔慕利延。他叫慕利延先拿一支箭把它折断。慕利延拿起一支箭
毫不费力地折为两截。阿豺又说:“你把剩下来的十九支箭握成一把,一起
折断。”慕利延用尽全身的力气都没能折断。阿豺指着这一把箭对儿子们说:
“你们明白了吗?一支箭是容易被折断的,一把箭就很难被折断。只有大家
齐心协力,我们的国家才能富强!”
'提示'
团结就是力量,这是一条真理。这则寓言故事用极其生动的事例形象地
说明了这条真理。
'原文'
阿豺有子二十人。阿豺谓曰:“汝等各奉吾一支箭①。”折之地下。俄
而命母弟慕利延曰②:“汝取一支箭折之。”慕利延折之。又曰:“汝取十
九支箭折之。”延不能折。阿豺曰:“汝曹知否③?单者易折,众则难摧,
戮力一心④,然后社稷可固⑤!”
—— 《魏书》
'注释'
①奉——呈献。
②俄而——过了一会儿。母弟——这星指同母弟。
③汝曹——你们。
④戮 (lù)力— — 合力,共同尽力。
⑤社稷 (lì)— — 古代用作国家的代称。社,土神。稷,谷神。
… Page 109…
郑人乘凉
郑国有个人躺在一棵大树底下乘凉。太阳在运行,树影在移动,他也在
不断地挪动凉席,免得被太阳晒着。到了晚上,月亮从东边升起来,慢慢地
向西边运行,树影也随着缓缓移动。这个郑国人还象白天一样,不断地挪动
凉席,躺到树影下去。结果,他的衣服全被露水打湿了。
'提示'
客观世界在不断运动、发展、变化,我们也一定要认识并适应这种发展
变化,不能墨守成规。郑人用避暑的办法去对待夜间的露水,当然不能达到
预期的目的。用狭隘的经验去对待变化着的事物,必然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
罚。
'原文'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①,日流影移,而徙衽以从阴②。及至暮反席
于树下③,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④。其阴逾去,而
其身愈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
—— 《苻子》
'注释'
①孤林——孤树。
②徙衽 (xǐrén)——移动席子。徙,迁移。衽,席子。
③反——同“返”。
④濡 (rú)— — 沾湿。
… Page 110…
郑人买鞋
从前有个郑国人想买一双鞋。他怕买得不合适,先在家里比照脚的大小
宽窄剪了一张纸样。
这个郑国人走了十几里路到了集市上。那天是大集,赶集的人熙熙攘壤,
分外热闹。集上卖鞋的商贩也不少,但是所卖的鞋子不是料子不好,就是式
样不新,郑国人都没看中。后来在一个鞋摊上,他终于看到了一种可心的鞋
子。他往兜里一摸,糟了,纸样忘在家里了。郑国人连跑带颠回到家中,取
了纸样,又呼哧呼哧赶回集市。但是,集市早就散了。他白白来回赶了几十
里路,还是没有买到鞋子。
事后有人问他:“你用自己的脚比比大小不就行了吗?”他却一本正经
地说:“我宁愿相信纸样,也不相信我自己的脚。”
'提示'
宁愿相信根据自己的脚画出来的纸样,也不相信自己的脚,这是绝妙的
讽刺。这样的事情在人世间不一定真有,但是,墨守教条,相信本本,不看
也不信活生生的现实,这样的思想和行为,不是处处可以见到吗?
'原文'
郑人有且置履者①,先自度其足②,而置之其坐③;至之市而忘操之④。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⑤。”反归取之⑥。及反,市罢⑦,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⑧。”
—— 《韩非子》
'注释'
①且——将要。冒——购置。履 (lǚ)——鞋。
②度 (dUó)— — 量长短。动词。
③置——放置,放在。坐——同“座”,座位。
④至——等到。之——前一个“之”是动词,到……去。后一个“之”
是代词,指量好的尺码。操——拿。
⑤持——拿着。度 (dù)— — 量好的尺寸。
⑥反——同“返”。
⑦罢——结束。
⑧宁——宁可,宁愿。无——不要。
… Page 111…
知了、螳螂和黄雀
盛夏的早晨,园子里鲜花怒放,百鸟争鸣。
知了爬在高高的树枝上,拉着长声,尽情地歌唱。唱累了,它就吮 (sh
ǔn)吸几口露水,接着再唱。怡(yí)然自得的知了根本没有发觉,身后有
一只螳螂正在向它逼近。正当螳螂蹑(niè)手蹑脚,全神贯注,举着镰刀似
的前脚,准备偷袭知了的时候,它一丁点儿也没有注意到,自己的身后有一
只黄雀已经盯住了它肥实的身躯。正当黄雀伸着脖子,扑扇着翅膀,准备飞
扑猎物的一刹那,它压根儿也没想到,树下有一张弹弓已经瞄准了它自己的
脑壳。
'提示'
知了只顾尽情歌唱;螳螂只顾偷袭知了。黄雀只顾盯着螂螳。它们都犯了
鼠目寸光,瞻前不顾后的毛病,以致随时都会招来杀身大祸。小到一个人做
一件事情,大到一个国家采取一项措施,都要思前想后,居安思危,既看到
有利条件,又看到不利因素。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主观片面性,才能把事情
做好。
'原文'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
身曲附欲取蝉①,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②。黄雀延颈欲啄螳螂③,而不知弹
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④,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 《说宛》
'注释'
①委身曲附——蜷曲身子,弯举前脚。附,有的写作“跗”,脚背,这
里引申为脚。
②傍——同“旁”。
③延颈——伸长脖子。
④务——务必,一心想。前利——眼前的利益。
… Page 112…
捉蝉的学问
大热天,孔子带着学生们来到楚国。他们走进一片密林中歇凉。林中蝉
声一片。有一位驼背老人手拿一根顶端涂有树脂的竹竿在捉蝉。只见他一粘
一只,百发百中。大家在一旁看得入了迷。孔子问老汉:“您捉蝉的本领可
真大!这里边有什么奥妙吗?”老汉笑笑说:“如果一定要说奥妙,当然也
是有的。蝉是很机灵的,一有动静,它就飞了。因此,先要练得手拿竹竿纹
丝不动。练到竹竿顶端能放两粒弹丸而不掉下来,捉蝉就有一定的把握了。
练到放三粒弹丸而不掉下来,捉十只蝉顶多逃脱一只。练到放五粒弹丸而不
掉下来,捉蝉就象伸手拣东西一样容易了。手不抖,身躯也不能动。我站着
的时候,象纹丝不动的树干;手拿竹竿的胳膊,象树上伸出去的老枝,不颤
不摇。捉蝉的时候,我专心致志,天地万物都不能扰乱我的注意力,眼睛里
看到的只是蝉的翅膀。能够练到这样的地步,您还怕捉不到蝉吗?”
孔子听了,教育学生说:“听明白了没有?只有锲而不舍、专心致志,
才能把本领练到出神入化的地步啊!”
'提示'
寓言讲的是捉蝉的经验;专心致志,勤学苦练,讲究方法,坚持不懈。
这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工作也都很适用。世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