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春闺记事-第2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加上顾瑾之今日来说的这件事,就让顾延韬相信了。

“王府护卫军的事,到底不能由咱们去跟皇上说……”顾延韬笑着对顾瑾之道,“还是要王爷自己去说才妥当。”

顾瑾之则想了想,道:“可王爷他懂什么?他去说了,皇上也知道是咱们家的意思。还不如大伯去说。”

顾延韬啧了声:“到底这层窗户纸,别捅破了才好。皇上未必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只怕太后娘娘舍不得。让王爷去说,至少太后知道王爷是心甘情愿的,皇上也不至于在太后面前为难。我再敲敲边鼓……”

顾瑾之哦了声。忙道是。

顾延韬这才请她坐下。一点一滴教她如何行事。

如何让庐阳王进宫,把这个意思告诉给皇帝,又隐约带出顾家,却不至于把顾家全部牵扯进去。

顾延韬的如意算盘是。将来有功。皇帝不至于忘了顾家在这中间出谋划策;万一不慎惹祸。也不是顾家背骂名,还是庐阳王挡在中间。

他见顾瑾之一脸赞同,心情极好。

他反复叮嘱了几句。才放顾瑾之离开。

从老宅出来,坐在马车上,朱仲钧才问顾瑾之:“你大伯怎么说?”

“跟咱们预想的一样。”顾瑾之道,“他知道这里头有甜头,就想也没想,答应了下来。咱们只需要依计行事……”

朱仲钧笑了笑。

“你放心,我忘不了你们顾家。将来只要我尚有一点势力,就不会让你们顾家吃亏的。”朱仲钧道。

顾瑾之不免笑起来:“这么快就许诺好处啊?”

朱仲钧表情一敛,瞪她。

他不过是忘情,跟她表白一番。到了她这里,却成了许诺好处,叫朱仲钧分外不爽。

好似没有感情掺杂,仅仅是利益一样……

“等事情办成了再说吧。”顾瑾之笑着道。

朱仲钧没再说什么。

他的柔情蜜语,都能被顾瑾之误解,怪无趣的,他也懒得再说了。

两人一路沉默,到了家里。

第二天,朱仲钧又和顾瑾之要进宫。

宋盼儿这回起疑了。

她严肃问顾瑾之:“是不是太后娘娘身子不好?还是咱们家娘娘?”

看她的样子,问不出结果是不肯放顾瑾之走的。

顾瑾之只好把事情往德妃身上推,道:“……昨日走的时候,娘娘说身子不太爽利。我替她把脉了,没看出什么,可是她不放心,叫我今日再去瞧瞧。”

宋盼儿见她回答得如此干脆,而刚刚明明是瞒着的,有点不太相信。

既然是如此,刚才干嘛不说?

可又寻不到破绽。

瞧着女儿那水灵的眸子,望着自己,宋盼儿心一软,没有再说什么,放手让顾瑾之和朱仲钧出门了。

太后接到了宫人的通禀,同样惊讶不已。

她以为朱仲钧出事了,顿时就担心起来。

不成想,顾瑾之和朱仲钧是递了牌子见太后的,却先去了乾清宫。

太后心里倏然不安,想是不是皇帝让他们来的,到底是怎么回事?

她忙叫了坤宁宫的大太监常顺去乾清宫打听情况:“……要是皇上说了王爷什么,你就传哀家的话,让王爷到坤宁宫来。”

她怕是皇帝半路上把朱仲钧拦了去的。

常顺忙道是,转身就往乾清宫来了。

在乾清宫的大殿,皇帝正在和内阁的人商讨安南国用兵之事。

听到朱仲钧来了,皇帝就想到昨天自己的猜测,和方才顾延韬的暗示,就知道是顾延韬暗中做了手脚,让朱仲钧来的。

皇帝不动声色,把内阁的五位阁老安排下去,在偏殿见了朱仲钧。

“皇兄,我……我听说国有大难……庐州素来富足……我……。想将护卫军,充作增援,派往安南国,早日安国定邦,解皇兄之忧。”朱仲钧一字一顿,结结巴巴说道。

他说得非常慢,像是背书。

而字里行间,又不是他习惯的表达方式。

皇帝心知肚明的。

“……小七和顾阁老都说。这样很好,我才敢来跟皇兄说。”朱仲钧又道,把顾家点明出来。

顾瑾之忙道:“陛下,民女不太懂这些。是王爷的意思,请教了大伯父。大伯父说王爷仁心,我们才敢来说的。”

顾瑾之先把自己摘出来。

皇帝一直沉默听着,此刻就哈哈笑了两声。

他对朱仲钧和顾瑾之道:“跪着做什么?都起来吧……”

然后还叫人端了椅子给他们坐。

“仲钧,你怎么突然想到把王府的护卫军添作增援军?”皇帝一概这几日的阴霾,笑着问朱仲钧。

朱仲钧忙道:“是小七教我的!”

他一下子就把自己又摘清了……

皇帝失笑。

可见,这个问题他们没有对好答案。

而顾瑾之。又连忙跪下。磕磕绊绊的解释说她也是道听途说。

不用猜,定是顾延韬的主意,皇帝心想。

“准奏了!”皇帝高兴道,“仲钧为国为民。朕记在心里。等安南国的事情平息。朕要重重赏仲钧……”

朱仲钧一听有赏。立马大喜,眼巴巴望着皇帝。

他以为皇帝现在就要赏他,弄得皇帝哭笑不得。

“二公主好玩。我也要孩子。”朱仲钧立马道,“可是母后说,我不能带出去玩。只有小七生的孩子,我才能带回去玩儿。皇兄,你让小七给我生个孩子玩……”

他又趁机提到了他的婚事。

顾瑾之不得不说,朱仲钧果然是个会见缝插针的人。

皇帝这次没有露出不悦的表情。

他想了想,道:“这件事,等过些日子再说,朕答应仲钧了!”

朱仲钧忙跪下磕头,道:“多谢皇兄!”

皇帝摆摆手,让他们下去。

他还要处理公务。

朱仲钧和顾瑾之就从乾清宫出来。

朱仲钧心情极好。

一出乾清宫,便遇到了坤宁宫的太监常顺。

两人又跟着常顺,去了坤宁宫。

太后自然会问他们来做什么的。

朱仲钧又把对皇帝的话,说给了太后听。

他背诵的痕迹很明显,一看就是别人教的,太后顿时将目光转向了顾瑾之,眼神有点犀利。

顾瑾之尴尬,垂头不语。

太后想到顾瑾之往日里的单纯,又想到顾延韬是个极度势力的人,就把责任算到了顾延韬头上。

如今这么好的机会,顾延韬岂会放过?

庐州的这六万护卫军,只怕再也不会属于王府了!

太后心里一阵抽搐的疼。

不过,短暂的愤怒与不舍之后,太后倏然觉得,这样也好……

太后狠心的想,皇帝不变性格的话,如今还是念点亲情的。只要仲钧没有危害,没有军队,皇帝是很放心他的,仲钧也安全。

仲钧这么傻,那么多护卫军在王府里,总归是祸害。就算有宁席帮衬着,太后也不放心。

宁席到底不是太后亲生的。

权势会让人生变的,宁席难保一直忠心耿耿,不欺负仲钧……

想到这些,太后犀利的目光慢慢变得和软。

只要仲钧安全,比什么都重要。

于是,她收敛了锋锐,笑着对朱仲钧道:“好孩子。你和皇上是亲兄弟,这个时候就该相互帮衬。你做得很好,母后很高兴。”

朱仲钧得到了夸奖,就笑着往太后怀里钻。

顾瑾之也暗暗松了口气。

这件事,比他们计划得还要顺利。

很多预料会出现的难题,都没有出现,一路绿灯到现在……

接下来,就是宁席和孙柯谁任主帅的问题了。

这件事,需要孙柯出马……

顾瑾之和朱仲钧从宫里出来,朱仲钧又把孙柯叫到了跟前,反复叮嘱他如何行事,才能让宁席自己把增援主帅的位置让给他。

孙柯认真听着。

第243节完美

皇帝自从登基以来,减免过两次赋税。

第一次是登基的第一年,长江以南的布政司,免征税收;到了前年,轮到了长江以北的布政司。

这么一免征,百姓自然感恩戴德。

可是国库就不那么充盈了。

去年出兵,湖北湖南就增税过一次……

如今又要打仗,自然又需要增税。而江浙等地的州县,因为去年长江以北减税,赋税无形中重了几分。

现在战争征税,赋税更重,这不是逼得百姓走投无路吗?

早知道如此,就不该免税了。

免税人人称道,可一旦加重,立马就民怨沸腾,甚至造成动乱。

安南国平乱军和西北用兵,几乎掏空了去年国库的盈余……

如今,是不可能再去搜刮百姓的,否则内政不稳。

难道要想封地的王爷们借钱借粮?

关键是,能不能借到,还两说呢……

皇帝如此暴怒,除了安南国平乱军无能,也是因为这些事。

如今,朱仲钧主动将他的护卫军献给朝廷,又将庐州这些年的府库做粮草,这就给其他封地的诸王做了表率。

庐阳王都如此慷慨了,其他王爷敢不借钱借兵吗?

这样,不仅仅消除了藩地王爷的势力,还不至于国家动荡,皇帝如何能不高兴呢?

其实,他这两天已经在打朱仲钧和南昌王仲林的主意了。

他只是没想到,顾延韬能跟他想到一块儿去。还主动去说服了朱仲钧和顾瑾之,这点让皇帝很满意。

他对顾延韬又有了种新的认识。

朱仲钧将庐州王府的护卫军和府库历年的库存全部捐献出来,很快就传开了。

那批增援军,谁任主帅,是宁席关心的事。

自己应该怎么办,是南昌王和其他藩王操心的事。

南昌王接到了消息,立马到顾家找朱仲钧,确认消息是否属实。

朱仲钧傻傻的,哪里懂其中的厉害,立马跟他说这是真的。南昌王当时就心底发凉。

惨了。他的护卫军不保!

甚至他的府库也不保了!

平乱是朝廷的事。怎么到了现在,朝廷不用出力,反而搜刮他们这些藩王?可朱仲钧开了头,南昌王敢不紧随其后。只怕他这辈子也不能离开京师了。

皇帝把他圈禁在京城。不就是忌惮他的兵力?

有了这个借口。估计他的兵力也要悉数上交朝廷了。

既然消息确实,就应该争取主动。

南昌王立马进宫:“臣弟听说仲钧将王府的护卫军全部捐献出来,助皇兄一臂之力。臣弟也愿意将王府的护卫军捐献出来。助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