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贤妻生存守则 作者:如小果(潇湘vip2012.12.10完结,种田、豪门、冤家)-第1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开始她觉得委屈,丈夫韩睿龙总是劝着她,连许嬷嬷和娘家母亲也劝她,媳妇熬成婆总要受些委屈的。可这个委屈到底何时才是个头?
  受委屈她不认也得认,但沈氏这一次真做的叫她心冷,而这事儿上韩睿龙竟然也站在婆婆一边。仿佛品绣怀孕生了病,是她一手造成。
  “二奶奶,二奶奶……”牡丹连唤了两声,欧阳倩才猛然回过神,抬起头来茫然地看着牡丹。
  牡丹蹙蹙眉头,示意太夫人。欧阳倩急忙朝太夫人望去,太夫人倒没怪罪她,笑容和蔼地又说了一遍,“往年咱们家是初五宴客,招待近亲和族人,今年改在初六吧。”
  欧阳倩急忙应了个是,这近亲也包括了姻亲,自然是叫她通知娘家人初六再来。“送年礼的时候,一道通知吧。”
  太夫人满意地点点头,又看着安静茹道:“往年是你二婶子打理这些事儿,今年你二嫂一人忙着,你得了闲多多协助。”
  安静茹忙站起身,点头应下。
  太夫人笑眯眯的:“今年是你们两人操办,想来也不会出什么错儿,也好叫你们的婆婆多省些心。”
  一个代表大房,一个代表二房,太夫人觉得这样安排很好,谁也不会为难谁,她也没有偏袒谁。
  刘氏虽然有些不太甘心,却也没说什么话。反正是轮不到三房,年年如此她也落得个清闲,好置办容蕙的嫁妆。
  过了冬月便是腊月,数九的天气,愈发冷得叫人只想往暖和的地方钻。这样的天气下,品绣从荣华园旁边的小院搬回原来的住处。
  外头嘈杂声传来,欧阳倩的天色愈发阴沉,许嬷嬷和牡丹恭恭敬敬站在两旁,皆不敢出声。过了半晌,有小丫头进来禀报:“品绣已经搬回来了。”
  这荣贵园上上下下在欧阳倩面前从来只敢直呼品绣的名字,哪怕后面加个姑娘或者姐姐也不敢。
  小丫头说完更不敢抬头,也不敢走。
  “咯噔”一声,欧阳倩将手里的茶盅放在炕桌上,抬起头道:“将她挪去后面的小跨院吧,再叫海棠过去伺候。”
  海棠是这屋里原来的二等丫头,欧阳倩把先前那两个不安分的大丫头发卖之后,便把海棠提起来。这丫头原瞧着也是本分的,自从多了花姨娘和品绣,这丫头愈发学会收拾打扮了。
  小丫头领命退下,许嬷嬷才出声道:“二奶奶既然要把品绣接回来,又何苦……”
  欧阳倩淡淡道:“我是以前吃过亏所以才没有身孕,可牡丹并没有。”
  这话一出牡丹一张脸瞬间变得绯红,许嬷嬷立马就明白了欧阳倩的意思,脸色凝重地道:“品绣一直在屋里没出去过……”
  欧阳倩暗地里找了那么多大夫看病,虽然有些人说是前儿小产损坏了身子,可也有人说她一点儿问题也没。她心底其实也开始怀疑,自己不孕或许和韩睿龙有关,自从前面多了花姨娘,她就没有怎么管牡丹和韩睿龙,还主动将韩睿龙赶去牡丹的屋里。
  牡丹因为白天一直跟着欧阳倩,品绣和花姨娘斗法,她倒没参与,且她们两个也算计不到牡丹身上。牡丹的身份是早就定下了的通房,等生了孩子,不管是男是女都要抬上来做姨娘的。韩睿龙去牡丹屋里的次数不多,但去品绣的屋里的次数更不多。
  结果牡丹还是没动静,偏偏品绣怀上了。
  “我每天忙进忙出,你们几个也都跟着我,哪里能时时刻刻盯着她们?总有疏漏的地方,何况她们两个住的地方,又不是必须从咱们跟前过才能出门。”
  许嬷嬷陷入沉思,欧阳倩招手叫她过来,如此这般附耳说了几句。见许嬷嬷一脸不赞赏,欧阳倩叹口气道:“倘或果真是咱们二爷的,玉姐儿我已经接来身边抚养,多一个不过多几个人在跟前伺候罢了。若不是,她必然心虚,不过试探一次,总不能让咱们二爷戴上绿帽子!”
  许嬷嬷无话可说,同时也担心品绣肚子里这个是个男孩。那品绣费尽心思爬上姨娘的位置,其野心可见一斑。海棠是二爷屋里原来的丫头,这几年欧阳倩待她倒是好,可也知道她是沈氏的人,由她出面,自然是怀疑不到二奶奶身上。
  还有沈氏,许嬷嬷长于一口气,“二奶奶放宽心才是要紧的。”
  欧阳倩苦笑,“我如何放宽心?”
  许嬷嬷说不出话来,欧阳倩瞥了一眼一直静默的牡丹,淡淡道:“你也注意着身子吧,你是我的人,既然已经走到这一步,自己人总能叫我放心些。”
  牡丹垂下头,低低应了一声“是”。
  腊八还没到,姜家二老爷抵达京城的消息传来,在这之前,霍氏坐月子的时候,许氏已经派人将京城自家的宅子收拾出来,霍氏出了月子,因为要择吉日搬过去,便拖到了如今。本来搬过去就打算请姜氏等人去逛逛,如今正好一家子都来京城了。
  这一天,姜氏和大老爷带着晨哥儿、韩睿华夫妇去二舅老爷家拜访。姜二老爷的岁数比大老爷还大,已经快到花甲之年,四十来岁的时候调任回京了一次,后来作为巡盐御史再次外任。
  巡盐御史的品级不高,从四品,但这绝对是油水最丰厚的官员。无需动用什么,那些商贾自觉把银子送来,但出任巡盐御史的必定是天子信任倚重的,那些商贾上贡银两,在国库收入中就占了不少的比例。
  姜二老爷出任巡盐御史这么多年,其家底自然丰厚。在京城的宅子不大,但收拾的绝对精致。亭台阁楼,在白雪覆盖下,那些彩绘雕刻愈发鲜艳而栩栩如生。
  “……明儿去宫里述职,还是留在督察府,不过这样也好,你二哥不比年轻那会子,是该好好将养将养,下面老三、老四正好明年要下场,如今搬来正好他们两个能安心温习课业。”
  许氏和姜氏闲磕着闲话,安静茹和霍氏比较熟悉,跟着霍氏认识了姜二老爷最小的女儿,今年才十三岁的庶出姜二姑娘。
  许氏自己生养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早几年就出嫁,夫家在余杭。姜家三爷、四爷皆是庶出,三爷现年十八岁,亲事在余杭的时候就定了。四爷十六,是姜二老爷中年得子,姜二姑娘年纪更小,生下来就养在许氏身边,和三爷是一个生母。只是生母早就没了,如今姜二老爷身边还有一位姨娘便是四爷的生母。
  再来便是姜大奶奶,一个年过三十多岁看起来有些肃穆,笑起来却和气的妇人,说话也十分爽利,拉着安静茹的手,笑道:“前几年在京城,那会子华哥还是个半大的孩子,没想到再次见他却已经成亲了,还取了个美娇娘。”
  安静茹微笑着垂下头,姜大奶奶笑着朝姜氏道:“姑妈真是好眼光,华哥媳妇一看就是懂事乖巧的。”
  姜氏微笑道:“安家的老太太和夫人,都很会教养孩子。”
  这句话仿佛触动了许氏,想起一件事儿来,却也不知道妥不妥当,先低声问姜氏,“安家是不是还有一位未出阁的姑娘?”
  姜氏见过安静雯,点头道:“还有一个比静茹岁数小的,好像也十四了。”因为夏氏闹腾,把婚事都闹没了,姜氏也有意弥补。一听许氏这么问,心里已经有了几分肯定,招手叫安静茹过来。
  “你问她吧。”
  安静茹已经听到这边的对话,安静雯的婚事还没有着落,夏氏虽然没有闹了,可毕竟前面闹过一次,只怕知道的人也不少。父亲的同僚也都不是显赫的大家族,夏氏到底是韩家的人,都怕把韩家给得罪了。
  安静茹嫁的不错,安静雯如今反倒站在了高不就低不成的位置上。
  许氏却有些犹豫,毕竟安静茹是嫁出来的女孩,娘家妹妹的事儿她也不便做主,因此就只打听了安静雯是不是定了亲事,安静茹肯定地摇摇头。
  姜氏主动问道:“是什么人?”
  许氏也不隐瞒,笑道:“在余杭与你二哥交好的同僚,那孩子和老三一样,已经取了举人,这一次他父亲托老爷带着一起上京,和老三住在一块儿,两个孩子也好互相学习。”
  安静茹心中一动,想起之前姜家三爷、四爷一同过来拜见姜氏,旁边还跟着一位儒雅书生,想来说的便是这个人了。
  大周朝的科举制度,童试过了是乡试,乡试过了便是贡生俗称秀才,贡生参加院试,过了便是举人,每隔三年,全国的举人赶往京城进行进士考试,高中进士之后隔年春天便是殿试,殿试由皇帝主持,一甲只有三人,状元、探花、榜眼,二甲人数不定,单看这一届那些进士考试时做的文章,其余便是三甲,一般所说的两榜进士,指的便是一甲和二甲。
  这制度与前朝略有些诧异,但也仅限于大同小异。安老爷当年就参加过一次进士考试,可惜没过,他年纪大,家里的情况又艰难,之后就放弃了。其实比安老爷年纪大的,还在考的也不是没有,安老爷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安晋松身上去了。
  “……初六家里宴客,到时候再说吧。”姜氏道。
  许氏点头,“也好,总要安夫人看看这孩子。”之后还得通信去余杭,毕竟杨夫人只是叫她帮着看看,她与杨夫人的交情虽好,也不能全权做主。若不是杨夫人再三恳求,这事儿也不想应下。
  别人孩子不如自己的孩子,如果好还好说,如果不好就要怨倒她头上了。只是瞧着安静茹倒是好的,知书达理又有临危不乱的气度,姜氏对安家也是赞不绝口的,因此才临时想起这事儿来。
  话题很快岔开,许氏说起韩睿华的事儿来,“他如今去了督察府任职,说不准以后也要外放。”
  这个外放指的就是巡盐御史一职,姜氏微笑道:“他还年轻,要多磨练磨练。”
  不过许氏这么一说,以后外任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姜氏道:“现在家里的情况,他在京城总好些。”
  许氏轻轻点了点头,韩睿华在京城,大房对外的一些大事,大老爷不方便出面,他也好出面。
  中午留在姜二老爷家吃了午饭,姜氏和许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