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曼施坦因-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德国东普鲁士,却生活着一些不靠农事劳作而过活的人,他们靠的是另一种
更加危险、更加充满刺激的方式,那就是杀戮和战争,他们效劳于普鲁土邦国的邦
主,替他来开疆猎土,博取功名;他们不必从事一般的劳作,如果没有战事,他们
的任务就是进行军事训练,造就一个强健的、具有充沛体力和作战技能的军人。
    普鲁士国王自是不会亏待这些卖命的武士,他依赖他们,他们也依赖他;由于
掌握作战的技能要比掌握农民稼穑的技能困难得多,这些武士自然而然地实行了世
袭制,以便在这些家庭中出生的孩子,自幼就接触武功的熏陶,一旦长成,就能效
命于王室。
    慢慢地,久而久之,就在普鲁士形成了职业军人的家族,这些家族中,依仗与
王室的密切关系和握有兵家权柄,其名声和地位远在经商、从政等职业的社会地位
之上。
    单表这其中一个家族,姓李文斯基,其祖上最初乃是普鲁士国王的亲随侍卫,
跟随国王沙场征伐,屡屡出生入死,积有战功,被普鲁士国王分封了爵位,并赐采
邑,是以祖辈相传。         那历代的普鲁士国王,可算得上是马背上的皇帝。大约是在公元19世纪初,普
鲁士还是由日耳曼民族组成的400多个邦国中的一个。以后普鲁士日渐发达,普鲁士
国王尤其重视武功征伐,逐渐吞并许多小邦,1815年,组成“德意志同盟”,日耳
曼邦国从360个合并为39个。
    1871年,以普鲁士为中心,组成了近代德意志帝国。这是位于欧罗巴洲中部的
一个强大帝国,它西北濒临北海,东北靠着波罗的海,北面是丹麦,东面是波兰,
东南临捷克斯洛伐克,西南与瑞士和法国为邻,西面同卢森堡、比利时、荷兰接壤,
面积约35万平方公里,人口数千万。但其内部成员仍然有26个,包括22个王国、3个
城市和1个帝国直辖区。这些成员有着相当大的独立性。26个邦国中,以普鲁士邦国
面积最大,占德国总面积的2/3,其他较大的有巴伐利亚、萨克森等。1871年到19
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这48年间,一直都是普鲁士国王兼任德意志帝国的皇帝。
    构成普鲁士人口的主要民族,就是大名鼎鼎的日耳曼民族。这个民族的出现,
要比那些邦国的出现早得多。
    日耳曼民族,虽然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但早先却不是德国境内的居民,
而是通过不断的迁徙来到这里的。
    大约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日耳曼人居住在波罗的海南岸一带,尚处在原始部落。
公元3世纪到4世纪,罗马帝国的国界是在莱茵河和多瑙河。后来,日耳曼民族的原
始部落随着铁制生产工具的发展,实力不断增长,逐步向南面扩张,把原先居住在
这里的主要居民——克尔特人逐出德国中部和南部。
    那被赶出家园的克尔特人,其经济发展和文明程度,原本高于日耳曼人,掌握
冶铁技术也较日耳曼人为先,但却打不过骁勇善战的日耳曼民族,皆因日耳曼人把
冶铁技术主要用于制造杀伐武器,如刀、剑、戈、矛;而克尔特人却多把此项技术
用于生产工具,如铧犁之类;因此战斗力自是不如日耳曼人。
    日耳曼人后来竟越过了莱茵河侵入高卢,同奴隶制已经高度发达的罗马人发生
了冲突,屡次侵扰罗马帝国的边界。到了公元5世纪末,日耳曼人颠覆了西罗马帝国,
因此就引起了日耳曼民族的大迁徙。
    那最先越过莱茵河的一支。被高卢人和克尔特人称为“日耳曼人”。日耳曼民
族的称谓,最早见于史书是在公元前的98年,古希腊人波息同尼乌斯的《历史》一
书中。从古罗马的恺撒大帝以来,古罗马的文献也把“日耳曼”作为对当时莱茵河
右岸的原始部落的通称。
    何谓“日耳曼人”?经过一位著名的德国学者,也是无产阶级的导师卡尔·马
克思在其《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中考证,原来那“日耳曼”在罗马语中,
乃是“令人生畏的、好战的战士”之意。
    日耳曼民族自形成以来,非常崇尚武功,这也从一个角度为日后的两次世界大
战均是起源于德国,作出诠解。早在公元前l世纪,日耳曼部落就形成了军事民主制
度,部落中的军事首领掌握大权,部落内的军政事务往往集于一身。部落内的大事
多由战士大会决定。日耳曼民族中最强大、最好战的一支——苏维汇人,把整个部
落分为100个区,每个区选出1000名年轻剽悍的男子当战士,其余男子和妇女留在家
中耕种土地,照顾家畜。
    战争和掠夺成了日耳曼部落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掠夺战争的结果,有时
是满载而归,有时也不尽然——在一次与罗马人的战争中,日耳曼族中的一支条顿
部落和基姆布利人,青壮年男子全部战死,部落中余下的妇女、老人和儿童为了不
当俘虏,竟然集体自杀。
    自古道:兵无常胜,水无常形;日耳曼人征服别人,自己也免不了被别人征服。
在公元前后,日耳曼人就曾为恺撒大帝的罗马征服,使日耳曼人也饱尝了亡国奴的
滋味。罗马人所写的《罗马史》中记载道:“罗马征服者来到这个被征服的国家时,
这个国家是富裕的,而这些征服者却是一些穷光蛋;当他们离开的时候,他们成了
富翁,而这个国家却成了穷光蛋了。”
    中欧的日耳曼人,分别向几方面发展,有的向西跨过了莱茵河,有的向东跨过
了易北河,有的向南跨过了多瑙河。从公元8世纪起,欧洲的另一个强大民族——法
兰克人征服了大部分的日耳曼部落,组成了神圣罗马帝国。
    在整个中古时代,日耳曼各部落还是各自独立的,以后就逐渐形成了各邦国,
例如南部的巴伐利亚、东部的萨克森,都是比较强大的,所谓神圣罗马帝国,只不
过是一个空名而已。
    普鲁士用军事征伐的手段统一了近代的德国,定都柏林。为了体恤亲随们征战
的艰辛,现在已经成了德国皇帝的普鲁士国王,恩准一部分积有战功的部下也随皇
帝一起居住于柏林。
    李文斯基家族自然也是在德国皇帝的宠幸之列,迁入了在柏林近郊皇帝钦赐的
宅地,这是一座美丽的庄园,周围长满了茂盛的橡树、云杉林和山毛榉林,虽然比
不上亲王们的住宅那么富丽堂皇,美仑美矣,却也不是柏林市的一般寻常百姓人家
可比,房屋建筑得高大结实,倒是与一个领兵习武的武夫身分颇为般配。
    他们自己不事稼穑,却拥有一些土地,靠着皇帝的俸禄和佃农交的租子过活,
日子过得殷实舒适。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李文斯基家族到了19世纪中叶,就传到了爱德华·李文
斯基手中。当时的普鲁士国王,名义上是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但于1857年,这
威廉四世忽然患了一种神经错乱之症,不能理事,乃由其弟威廉亲王摄政主事。
    未出五年,威廉四世病情转重,不久一命呜呼。摄政的威廉亲王于数月之后加
冕称帝,是年为1861年。这位普鲁士新君笃信基督教,头脑冷静,善于用人,只是
杀伐之心忒重。这爱德华·李文斯基自也脱不了家族的营生,自幼习武从军,参加
过数次普鲁士开疆猎土之战和普法战争,出生入死,东挡西杀,有所建树,挣得功
名超过乃祖,官至炮兵上将之职。
    那炮兵上将为何等官职?读者恐不知其详,在此还须稍费笔墨。
    原来近代西方军队中,皆设有军衔,一来奖励军功,二来标明军人之间的等级,
以便明确隶属,利于指挥调动,中国古亦有之,只不过是称谓不同而已。西方军官
的军衔分为四等,从上至下分别为元帅、将官、校官和尉官。元帅通常只有一级,
最早出自法国,原是用来称呼宫廷中管理马厩的官员,从字面上看,法语的“元帅”
一词是由“马”和“仆人”结合构成;后来又把军队中负责行军和作战队形、监督
警卫及选择营地的军官称为元帅,16世纪以后,各国才开始把军队中的最高军衔称
之为元帅,因为是最高军衔,故而并不曾轻易于人,获得者凤毛麟角。
    故彼时德国军衔虽有四级,其元帅一级并未实设,只是作为最高军事指挥官的
一种荣誉。另外的将官、校官和尉官三级为实设军衔。校官和尉官又各有三级,为
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惟有将官军衔,在德国却有四级,为上将、
兵种将军、中将和少将。
    爱德华·李文斯基所获得的军衔为“炮兵上将”,即是属于上将之下的兵种将
军的一种,其军衔低于上将,高于中将,因此也有把兵种将军叫成“二级上将”的
(兵种军衔之上的上将称为“一级上将”)。德国军制,少将指挥一个师,中将指
挥一个军,兵种将军军衔还在中将之上,能指挥千军万马,军中地位自是显赫。
    那爱德华·李文斯基官至炮兵上将(即“二级上将”)之后,即上书德皇,言
道眼下无重大战事可效力,恳请解除现役,回家颐养天年。蒙德皇恩准,在家尽享
天伦之乐。
    爱德华·李文斯基的原配之妻,本来瘦弱多病,况且为丈夫在外征杀战守而整
日担惊受怕,惊忧成疾竟成了不治之症,不久即撒手人寰,撇下了这位年轻有为的
普鲁士军官,尝遍了鳏夫的酸甜苦辣,好不凄惶。
    虽然说是大丈夫何患无妻,但精力充沛的爱德华·李文斯基毕竟是内室匮乏,
又怎么肯独守空房,遂起了续弦之心。
    自有亲朋好友为其张罗。正是应了那句“家有梧桐树,何愁招不来金凤凰”的
古话,经年之后,爱德华·李文斯基再作新郎,娶了普鲁士大户希普林氏为续弦。
    这位未来的普鲁士炮兵将军的第二位妻子名叫海伦·希普林。虽然没有古希腊
《荷马史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