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已经不足为虑。寡人的秦国已经成为韩国的眼中钉肉中刺,如此危局,为之奈何?”
秦王明显慌乱了!赵国若是肯襄助秦国。秦国未尝没有翻盘的机会!如今不止赵国无法指望,就连齐、楚两国也变得不靠谱,秦国唯一可以指望的只剩下自己了!开战之前,秦国已经不是韩国的对手!如今,韩国腾出手来,岂会放过秦国?!
秦国。栎阳。
副将嬴德将麃公死讯告知秦王的时候,秦王除了痛心就是愤怒。魏冉战死在咸阳,那是他的荣耀。倒是麃公,怎么会如此激愤,就因为救援不及就自杀在咸阳城下呢?如果人人都是如此,还有谁去杀敌、对付韩国?难道麃公就不知道国家如今正是用人之际?!将功赎罪、戴罪立功要远远比以死谢罪好得多!
但人死不能复生,秦王除了下旨全城戴孝,为魏冉、麃公致哀。给两人追封一些名誉外,能做的已经不多!何况。如今秦王最关心的是如何保住栎阳,如何夺回关中,能够多出两万大军护卫栎阳,秦王还是很欣慰的。韩军没有立即尾随而来,给了秦国足够的时间来加固城防。和当初在咸阳的心情不同,秦王眼下甚至希望韩军主力来攻打栎阳。自己也好好好挫一下韩军的士气,甚至全歼韩军于栎阳城下。
但韩军终究是没有来,秦国派出的斥候将栎阳以西的消息陆陆续续地传来。不过十日的功夫,泾水以西的关中之地已经全部纳入韩国的统治。而且,安平关已然失守。汉中的韩军主力也进入了关中。如今,韩军在关中至少有十二万人!这几乎是秦国举国之兵的数量!
最先抵达栎阳的援军是王翦的一万大军,随后是白起的三万大军,最后是赢德的两万大军,足足六万大军!虽然尚有五万大军在河东,两万大军在潼关,两万大军在上郡,无法调动。但秦国的底气还是多出了许多!
武安君白起甚至率领三万大军进驻在泾阳,监视韩军的动向。在高陵,亦有一万大军戒备,防止韩军渡过渭水。如今河水已经解冻,韩军若要渡河势必要征召船只,但秦国如今颇有些杯弓蛇影的迹象,小心地无以复加。
关于打不打咸阳的问题,秦国君臣的分歧很大。有的大臣认为,咸阳乃是大秦的魂魄所在,如今秦国有六万大军,虽然较之韩军数量可能只有一半,但也别忘了,指挥这支大军的可是武安君白起。白起最擅长的就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秦军这一次是本土作战,为的是身后的父老乡亲,哪里会不效死?!何况,这六万大军有不少是咸阳以西的老秦人,他们心念故土,自然会全力争取胜利!
另外一方则是倾向于将河东的大军再征召一部分,或者干脆放弃上郡,调两万上郡兵马渡过洛水。毕竟,韩国来势汹汹,说不定还有后续的兵马,秦国实在是不能再继续冒险了!
少了魏冉这个秦国丞相,无论是争取相位也好,无论是纯粹为秦国着想也好,两拨大臣争执不休,到最后,秦王不胜其烦,干脆征召白起,向其问计。
在秦国,论威望,白起仅次于魏冉。如今魏冉已死,白起成为名副其实地国之柱石。他侍奉秦昭王时经历的风风雨雨可谓秦国的宝贵财富!
第七十三章秦国的诚意
秦国,潼关。
为了防止军心动摇,咸阳失守的消息被严密地封锁住,此时的潼关,除了主将王翦知晓韩军已经攻入关中,再无一人知晓身后咸阳城的变故。
这些日子,秦军在王翦的指挥下,挫败了韩军十几次大规模的攻城行动。从战术上讲,秦军是胜利的,至少此时此刻,潼关还在秦国手中。但从战略上讲,秦军则是失败的。因为自从韩军开始攻打潼关,已经先后折损了三万大军,与之相对应的是,是秦军的伤亡也超过了一万。原本镇守潼关的万余大军能够活到现在的,寥寥无几。如今镇守城头的秦军,绝大多数都是从漆县过来增援的。
如果是三万秦军面对七万韩军,凭借着潼关坚城,秦军的底气很足。但随着一万大军被莫名其妙地调回关中,潼关只剩下两万秦军面对七万韩军,从某种程度上讲,秦军已经不在处于上风!
仅仅是十天的攻城战,秦军就伤亡了四千多人,韩军的伤亡略大些,但也不足一万。按照这个比例计算的话,秦军全军覆没以后,韩军也能剩下将近两万。
当然,一场战争的结果绝不是简单的数字对比,韩军能不能承受这个伤亡难说,秦军越是打到最后,士卒越来越少,伤亡的比例也会骤然增加!只是按照这个战局推演,笑到最后的多半是韩军!
秦军不敢去想,也没空去想,为什么潼关这么重要的地方守备的兵力才这么点!他们自然不知道韩军在攻打潼关的同时,也从南阳、汉中方向对秦国发动了猛攻!秦国的兵力已经是捉襟见肘!他们只是清楚。在这个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战场上,想要活下去,就必须杀死眼前的所有敌人!
日复一日的鏖战让双方的神经都开始变得麻木,吃饭、睡觉、起来厮杀,这是秦、韩两方的士卒每天都在做的事情。不同的是。有的人会战死,有的人会侥幸活下来。死亡意味着结束,意味着解脱,幸存下来的则要继续吃饭、睡觉、厮杀。没有人知道何时是一个尽头,大家只听命于上级,层层叠加。两军的最高指挥官王翦、卫云两人无疑决定着接近十万人的命运。
“将军!有人在城下求见!”当王翦听到韩军派人来见自己的时候,脸上的惊讶之情一闪而过。
他的第一反应是韩军想要对自己劝降。毕竟,怎么看秦国都有些山穷水尽的味道。咸阳以西已经不再属于秦国,秦、韩两国的大军隔着泾水对峙,眼下的情形是两方互相忌惮。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形势。自己镇守的潼关在这个时候显得异常重要,如果自己投降韩国,韩国的大军就可以源源不断地进入关中,如今关中的平衡就会被打破,秦国的唯一下场就是彻底放弃关中。如果自己力保潼关不失,就可以为秦国争取时间。韩国即使调派大军,也只能绕道南阳。
第二反应则是韩军派出了刺客,假借议和或者其他名义接近自己。然后骤然发难!一旦自己身死,潼关守军必然大乱,韩军可迅速攻占潼关。与咸阳城内的韩军东西夹击秦国!但这个念头很快就被王翦否决了。原因很简单,自己前几年遭到两次三番地刺杀,早已防范这种情况。刺杀终究是落了下乘,而且,与刺杀自己相比,韩国怕是更愿意刺杀秦王。
“将他吊上城头吧!本将军倒要看看。韩军又在耍什么阴谋诡计!”王翦干脆不深究韩军使者的来意,但还是保留了一分戒心。潼关不开城门。一个人即使身负绝世武功,也掀不起多大的风浪!
“喏!”亲卫领命而去。
半个时辰后。经过层层检查的韩军使者出现在了王翦的身前,王翦无悲无喜地瞅了韩军使者一眼,便用极其平淡的语气说道:“说吧!谁派你来的?”
韩军使者微微一笑,摇了摇头道:“将军以为,又会是何人呢?”
王翦的眉毛瞬间皱了起来,不悦地说道:“本将军若是知道,又何必问你?”
一旁的亲卫趁机说道:“来者何人,速速报上名来!否则,以细作论罪!”
韩军使者冷哼一声,知道两人一唱一和不过是想要给自己一个下马威!秦国国事已经如此艰难,却依然放不下曾经的骄傲。王翦的语气如此不善,自己若是恭恭敬敬地回复,岂不是堕了韩国的威风?!何况,议和之事成与不成,对韩国都没有太大的影响。有这样的底气,韩军使者也不介意和王翦好好周旋一下。
韩军使者只是冷哼,却不答话。气氛一下子凝滞起来。王翦克制住心中的恼怒情绪,打了个圆场,说道:“不知使者代表何人,又为何事而来。”
韩军使者这才正脸看了王翦一眼,戏谑道:“我本以为秦国乃是蛮荒之地,不识礼仪,如今看来,还有像将军这样的明白人嘛!”
王翦脸色顿时变得铁青,隐忍不怒。韩军使者出了一口气,也适可而止,说道:“我乃代表韩王而来,意欲求见秦王,还望将军代为引荐!”
王翦点了点头,却没有答话,心中开始快速思考起韩王派人求见秦王的目的所在。是耀武扬威,逼迫秦国向韩国割地求和还是纯粹羞辱一番,然后灭秦国社稷,两种都有可能!如果是后者,自己私自放韩军使者出潼关就是大罪过了!
“使者口说无凭,可有信物?”王翦沉着问道。
韩军使者随即将信物展示给王翦,然后从容不迫地说道:“在潼关外面,尚有一辆马车,若干随从!将军若是没有异议,还请开关放车马入关。我会请令大家后撤二十里,将军不必担心!”
这就是激将了,王翦若是大度、自信。肯定会开关放区区一辆马车入关。若是王翦担心韩军使诈,拒不开门,无疑就是落在了下风!
“若论马车,潼关还是极多的。想必使者的车驾肯定是长途跋涉而来,既然入我秦境。又怎么会劳烦使者以疲马拉车呢?!不如这样,本将军先派人向王上告知此事,王上若是同意,本将军再令人将使者的随从全部接入城中,然后派人护送使者一行去面见王上。若是王上不肯,使者只能返回洛阳了!”王翦说得有理有据。
韩军使者只是微微一笑。说道:“那就有劳将军了!”
毫无疑问,进退维谷的秦国在得知韩王派出自己出使秦国,一定会从中嗅出一丝风声。哪怕自己是不怀好意,秦王也一定会召见自己,确认这一点。
秦国如今在韩国面前没有什么秘密可言。韩军使者当即请辞,留给秦国足够的反应时间。
送走了韩军使者后,王翦下达了两道指令,第一是派遣重兵护卫韩军使者,务必令他无法探知潼关秦军的虚实,第二则是派人八百里加急飞报栎阳,将韩军使者到来的消息告知秦王,请秦王决定。
从潼关到栎阳不过两百多里。不爱惜马力的话,两日即可抵达。有鉴于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