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帝也疯狂-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都说到了这份上,李煜不能再拖下去,不得不做出选择。此时他不切实际的文人气质又一次显露出来,他对群臣说:“一旦宋军南来,孤当身披战袍,亲自督师,背城一战,以保社稷;如果兵败,便自焚而死,绝不作他国之鬼。”这番豪言壮语传到汴梁,赵匡胤只是轻蔑地一笑,道是李煜不过是文人说嘴罢了,哪里会有这种胆气。还说若是李煜能如此,那孙皓,陈叔宝之流,又怎会作降虏呢。此言虽然尖刻,可日后的事情,倒让他说中了。 
  北宋开宝七年(974年)九月,宋太祖任命大将曹彬为统帅,发兵10余万,三路并进,趋攻南唐,一路势如破竹。而李煜此时还幻想着能用长江天堑来阻挡宋军,听说宋军要架浮桥渡江,还讥笑他们真是儿戏,却没想到宋军迅速渡江,一鼓作气,长驱直入金陵,以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金陵城团团围住。金陵城中后主君臣,已成瓮中之鳖了。 
  此时李煜倒还没有忘了自己兵败自焚的誓言,他先让掌管图书文籍的黄保仪把自己珍藏的图书烧掉,然后又下令一家长幼自焚殉国。但他本是天性怯懦,优柔寡断之人,侍卫再三劝解,在加上宫娥妻儿的哀号哭泣,哪里还做得下去。倒白白烧毁了一批珍贵图书,也算得上是文化之一劫。经此一番折腾,李煜也就硬不下去了。而曹彬此时已经开始攻城,于是李煜只好急召近臣亲眷,齐聚宫门,自捧玉玺,肉袒出降。 
  南唐灭亡了,李煜一定感慨万分,这个随着自己出生而建立的王朝,最终还是葬送在了自己手上。在随军押往汴梁的时候,他不禁作词一首: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宵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销磨。最是仓惶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亡国之痛,哀婉动人。然而后来苏东坡却讥讽他此时还不反思一下自己的错误,不向宗社告罪,却向宫娥挥泪,真是不懂为君之道。其实,李煜本来就不适合做皇帝,在此仓皇逃难之际,还非要他端起一副皇帝的架子来,也就太勉为其难了。 
  李煜到了汴梁,见了宋太祖。宋太祖对他负隅顽抗,还要劳他兴师动兵有些生气,就封他为“违命候”。而且还时不时地讽刺他一下,说他好个翰林学士,若是用作词的功夫来治国,又怎么会有今天的下场。而李煜从锦衣玉食的帝王之尊变成了阶下囚,心情之凄苦可想而知,他曾经跟人说,自己的囚禁生涯是“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这种哀伤和悔恨,使得他后期的词作失去了早年的轻靡,充满了家国之恨。“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多少泪,断脸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在对往事的愧悔和留恋中,李煜也不免终日执杯痛饮,酩酊大醉,“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处不堪行”,企图在酒醉中麻痹自己,不再去回想那些伤心的往事。但是,这位李后主毕竟不是陈后主,能做到“全无心肝”,大醉虽然能令人暂时忘却愁苦,可醒来之后的悲哀却是更加深重的。而且,对于李煜来说,除了已成事实的亡国之痛,还有一件事情,令他更加难以忍受。 
  在李煜到达汴梁之后的第二年,宋太祖去世了,他的弟弟太宗赵光义即位。关于太宗即位,向来就有“烛影斧声”的传说,使他很有杀兄的嫌疑。而太宗为人也的确不像太祖那样宽厚大度,自他登位以来,兄弟侄子就相继莫名其妙地去世,据说都是他怕他们危及自己的皇位而一手炮制的。对于自家骨肉尚且如此,对于外国降君就更不用说了。虽说他登基之后按照惯例大赦天下,李煜也因此由“违命侯”进封为“陇西郡公”,但官位增加了,实际待遇却反而有所下降。他的爱妻小周后,被封为郑国夫人。按照规矩,命妇要定期参拜皇后。于是宋太宗就经常在小周后入宫参拜之时,留她在宫中好几天。根据宋人的记载,小周后每次从宫中回来,都要哭着大骂李煜,李煜无可奈何,只能宛转躲避。元代有人画了一幅《宋太宗强幸小周后》的图,听这名字也能想见内容一定不会美妙,大概够得上A片等级。虽说亡国姬妾,多不免此。宋太祖灭后蜀,就曾把花蕊夫人召入宫中。但对于李煜来说,他本来就和小周后情深意重,现在眼睁睁地看着爱妻受辱,却毫无办法,心中痛苦自不待言。而后人对他的这种悲惨遭遇,也多抱着同情的态度。在元人的那幅图上,有人题诗一首:“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怪底金风冲地起,御园红紫满龙堆。”据说宋徽宗赵佶就是李煜转世而来,一样的风流潇洒,精于书画,擅长诗词,却最终使北宋亡于金人之手,嫔妃公主,全被掳为金人姬妾,以此来报亡国夺妻之恨。因果报应之说,固然虚渺荒诞,但也由此可见历史有时真是会有惊人的巧合。 
  宋太宗夺了人家的妻子,也不免心虚,于是经常派人去监视李煜的一举一动。有一次,他命令南唐旧臣徐铉去探望李煜。亡国君臣相见,自是百感交集,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李煜到底是文人心性,一见当年老臣,就有些忘乎所以,竟然说当年后悔杀了那些向他直谏的臣子。徐铉见他在如此情景下还敢说这种话,吓得不敢回答,后来见到太宗,也不敢隐瞒,就据实而报。宋太宗听了,心想这李煜居然这么不知足,还在怀念故国,就动了杀机。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的七月初七,又到了李煜的生日,他回忆在江南的时节,群臣祝贺,赐酒赐宴,歌舞欢饮,是何等的繁华热闹。而现在孤零零的一人,是何等的冷落凄凉。妻子小周后被宋太宗召去,至今未归,又是何等的屈辱无奈。百感交集之下,他填出了著名的《虞美人》词: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让伶工们演唱这首词,很快被密探报告给了宋太宗,宋太宗大怒,派人送给他一杯毒酒。于是,在他生日的那天,李煜被宋太宗毒死,时年四十二岁,他死后,小周后悲伤过度,不久也郁郁而终。 
  李煜也许实在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但他在词上的杰出成就,却使他不愧“词中之帝”的称号。他的全部生命都倾注到词的写作上,使这个原本用于佐酒调笑的“小道”,上升到可与 
  唐诗并称的“一代之文学”。王国维说:“词到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正说明了这一点。一千年过去了,当年的征战硝烟已经泯灭于历史烟尘之中,而李煜的词作,却依然流传不衰,脍炙人口,正如一江春水,滚滚东流。     
  宋徽宗赵佶   
  “轻佻”天子执掌天下(1)   
  大宋哲宗皇帝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皇帝死了,没儿子,兄弟倒是有几个,谁来接任就成了个问题。宰相章惇要立简王,理由是简王是哲宗的同母弟;向太后却要立端王。说来说去,俩人就吵起来,章惇气呼呼地说:“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 
  结果胳膊拧不过大腿,宰相顶不过太后。神宗皇帝的第十一个儿子端王赵佶继位做了皇帝,时年十九岁,庙号徽宗。章惇敢说皇帝“轻佻”,自然没好果子吃,最终被贬而死。可是他说端王不适合当皇帝,却不幸言中了。就连给他扣了一顶奸臣帽子的宋史,也不由感叹:若是当时有人肯听章惇一句话,大宋哪里还有后来那么多波折。 
  说起徽宗皇帝的为人,《水浒传》上有一段好评价:“是个聪明俊俏人物。这浮浪子弟门风帮闲之事,无一般不晓,无一般不会,更无一般不爱;即如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踢球打弹,品竹调丝,吹弹歌舞,自不必说。”如此这般,可见宰相章惇的“轻佻”所言不虚。不过也能看出这年轻的天子倒也聪明博学,多才多艺。当年向太后坚持要立他,或许也是看上了这一点。可聪明人尽管来得琴棋书画,作赋吟诗,却未必当得好皇帝。后来有人把徽宗皇帝和他祖上仁宗作对比,仁宗皇帝百般不会,就是会做官家,徽宗皇帝倒是百般都会,可就是不会做官家。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章惇会说他“轻佻不可君天下”了,可这“轻佻”也不是凭空而来。在徽宗成为皇帝之前,还是端王的时候,给他影响最大的人是驸马都尉王诜,王诜是神宗皇帝妹妹的驸马,也是当时有名的书画家和收藏家,和苏东坡、黄庭坚这样的书画大家都有很深的交往,那个有名的西园雅集,就是在他府上。他自己在绘画上的造诣也很高,传世的作品尚有《烟江叠嶂图》。端王本来在书画上就有天分,在这个姑父的影响下,自然更是精进不少。可此君不仅仅是个风雅之士,还是一个放荡不羁的主儿。《水浒》里那“小王都太尉”说的就是他,从他推荐那“踢的一脚好气毬”的高俅给端王,就可想见此君是何等人物。正是斗鸡走狗,声色犬马,一个也不能少。按说他“尚”了公主,公主又是个极贤惠不妒嫉的,允许他左一房小老婆,右一房小老婆地讨在家里,也就该知足了,可他还往花街柳巷跑得欢。这倒也罢了,公主病重,他居然当着公主的面,就拉来一个小妾胡搞。神宗皇帝知道这事,心里那个气啊,可是由于宋代不杀大臣的传统,也不好把他怎样,只好贬官了事。年轻的端王和这么个主儿混在一起,能学好,才叫见怪。不过如果他只是个亲王,就是爱玩爱闹,“轻佻”点,也无伤大雅。毕竟,当皇帝之前,没人把他当作皇位继承人来培养,只要老老实实地做一个王爷,不要参与政事,吃喝玩乐即可。结果却由于哥哥短命,在太后和宰相闹意气中成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