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常识与通识-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样的行为也可以在人类身上看到。我常观察我守寡的舅妈的行为,这些行为常常是有规律可预测的,她使用女仆,没有一个超过八个月到十个月的。她总是喜欢新仆人,将新人捧上云霄,发誓终于找到一个合意的,接下来的几个月,她的态度逐渐冷淡下来。先是发现小过失,然后是稍大的,在正式雇用期结束时,她发现这个女孩子令人憎恨。经过激烈的争吵,可怜的女孩毫无商量余地地被解雇了。舅妈在下一次雇仆人时,会再次更加小心找寻一个完美的天使。

    “我不是有意在取笑我的舅妈。我当战俘的时候,就在严格控制自己的人——包括我自己——身上清楚地观察到同样的现象。完全互相依赖的小团体可能互相发泄怒气,团体里的分子愈是彼此了解,彼此相爱,则受到压抑的攻击性就愈危险。据我个人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阀限会降到极低而让怒气和攻击行为发泄出来,这时,好朋友的互殴程度是很惊人的。

    “了解这种现象的法则,是可以避免导致杀人事件的,但是却不能减少痛苦。有些人会找到发泄途径,例如砸毁不太贵重的东西。这样确有帮助,这种方便的方法常常可以防止攻击本能的不利后果。领悟不到这种道理的人曾经因此而杀了他的朋友。”

    常说的“无名火”,就最是这个。心理学家所说的暴力倾向,也根源于此。虽然法律是据结果判断量刑,但“精神异常”是在说对本能毫无控制能力,所以美国总统里根只好白挨一枪。固定空间里人居住得愈多,所谓“三代同堂”,愈容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政府的房屋政策关系着社会的暴力犯罪率。

    这样大的一股力量,让我们不得不再一次考虑好莱坞影片里的暴力。观众一边吃着零食,一边在催眠状态中将本能中的暴力能量释出,之后回家睡觉。这类似大禹治水,疏,而不是堵。曹刿在战术上是击鼓三通而不攻击,道理上好像是请对方连看三场暴力电影,将敌方的攻击能量泄至最底,才容易一举击溃。

    劳伦兹提到由于一些学者的研究,“人们才了解,实际上中枢神经在反应前并不需要等待刺激——就像电铃要按开关才响——相反,中枢神经自己就可以产生刺激”。我想,现在小说中所描写的都是“本能的反应”,很少触及“本能的自发”。也许我们只学到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于是“反映论”成为创作教条。我还记得很清楚中学生物课讲到条件反射时,真的是不厌其细,大家心里明白,这是一定要考的。

    劳伦兹问道,“攻击有何价值?在保护物种作用的压力下,他们的行为机制和武器变得如此发达,所以我们必须提出达尔文式的问题。

    “那些被杂志、报纸和电影导入歧途的门外汉,想象着不同的‘丛林野兽’之间的关系是血腥的争斗,彼此永远敌对,巨蟒和鳄鱼搏斗。我可以很自信地断言,这种事在自然环境中不会发生。一种动物消灭了另一种动物,又能得到什么益处?它们绝不会妨碍别人的生存利益。

    “达尔文表示‘生存竞争’(the strugle existence)有时被误解为不同种类间的竞争。实际上,达尔文所说的竞争和竞争所引起的进化,存在于近亲之间。使一个物种消失或转变成另一种类的因素,是有益的‘发明’,这种发明,在遗传性突变的赌博中,会偶然落在同类分子中的一个或几个上。这些幸运者的后代逐渐超越其它分子,一直到这些特殊种类只包括那些拥有新‘发明’的个体。无论如何,不同类的动物也有类似的斗争存在……

    “异种竞争而能生存的价值比同种竞争而能生存的价值更明显。……食者与被食者的竞争,绝不至于引起被食者的灭种。它们总是保持一种双方都能忍受的均势。最后的几只狮子一定早在它们猎杀最后一对羚羊或斑马之前就饿死了。或者用人类的商业语言说,捕鲸业一定在最后几条鲸绝种之前就破产了。

    “另一方面,捕食者与被食者之间的争战并不是真正的斗争。……捕食者内在的动机和争斗时的动机根本不同。……内在推动力的不同,可以清楚地在动物的动作中看出。一只狗在将要捉到兔于时表现出来的兴奋与快乐,和它欢迎主人或某种期望兑现时是一样的。许多佳照显示,狮子在跃起之前的动作一点也没有发怒的迹象。咆哮,将耳朵捋后等等表情动作,只是在捕食动物遇到顽强抵抗时才会看到,甚至此时的表情也只是暗示性的。被食者的活动,即‘反击’,常被认为是真正的攻击,特别是群居动物。它们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攻击那些威胁它们的敌人,这种行为称为‘群击’。如果乌鸦或其它鸟在白天看到猫或其它夜间活动的动物,一定围攻之。

    “……穴鸟主动攻击敌人,鹅则运用尖叫和众势,无畏地进攻来犯的敌人。加拿大鹅甚至会用紧密的集结将狐狸赶走,我从来没有看到过狐狸在此时敢妄想猎取其中的任何一只鹅。狐狸将耳朵朝后放,一脸的厌恶,越过肩膀往后看那群呱呱叫的鹅,慢慢地疾走——以免失去面子——离开鹅群。”

    我在前面说过我不懂鸟在语些什么,劳伦兹写道,“我们可以从鸟的歌声中听出:一只公鸟正在一个选定的地方宣布它的领域所有权。许多种鸟以歌声表示自己的强壮和年龄,换言之,闻者该畏惧才是。……汉洛斯(Heinorth)用文字来解释公鸡的啼叫:”我是一只公鸡‘,而家禽专家则能听得更具体,’我是公鸡巴萨札(Bal thazax)! ‘“

    “哺乳动物中的大部分是用‘鼻子’思想的,所以大部分的动物用气味来表示领域权。……雷豪森(Leyhausen)和沃尔夫(Wolf)已指出,某一种类的动物在森林中的领域分配,不只有空间的限制,也受时间的影响。……为了避免遭遇,这些动物不论走到哪里,都定距放置气味,如同为了避免撞车而设置的铁道信号。一只猫在它的行猎路上嗅到另一只猫留下的气味,必长时间地评估。如果是非常新鲜的,它会迟疑不决,或选另一条路;假如是几个小时之前的,它会平静地继续上路。”

    “……猫的放置气味有避免碰头的作用。有些脊椎动物根本不来同类攻击这一套,只一丝不苟地避着自己的同类。”

    “我们可以确实地假定:同类相争最重要的作用是公平分配存活领域。这当然不是唯一的。达尔文已观察到雌雄淘汰的作用,为了繁殖而淘汰出最好的雄性……但是选择配偶时的最后一句话是由雌性说的,雄性无法反驳……”

    相对于同类竞争,高等脊椎动物的群居生活进化出阶级次序,“在这种次序下,社会中每个个体明白哪个比较强,哪个比自己弱,如此即可以离开弱者和使弱者屈服。艾伯(Schjelderup…Ebbe)是第一个观察家禽中‘阶级次序’的人,也是第一个使用‘啄食次序’此名词的人”。那么这个次序对于同类物种有何意义呢?劳伦兹的回答是首先可以抑制群内的攻击,次之可以导致保护弱小。“既然个体之间永远存在紧张状态,所以社会性动物都是‘社会地位的追求者’。两个动物在阶级次序中愈接近,紧张度就愈高,相反,阶级远远分开,紧张度就消失。高阶层的穴鸟,尤其是雄的,喜欢干涉低阶层之间的每一次争吵,于是可预期的是高阶层鸟的参与,会使弱小失败一方获益。”

    劳伦兹提到观察穴鸟、猩猩、狒狒时,除了阶级,还有一个老年者的经验和权威受到模仿与尊敬的现实。于是,情况是“生存领域以每个个体都能存活下去的方式被划分着:最好的父亲和最好的母亲被选出来以利后代;群体组织里有少数智者、元老们拥有权威,为群体利益做决定,并实行那些决定”。

    我们也许意会到人类社会的一些现象,除了生存空间不易和最好的爸爸与妈妈在哪里。不过劳伦兹开始谈到仪式,“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不久,我的老师,也是我的朋友赫胥黎(Sir Julian Huxley)博士正热衷于他的先锋研究——有关一种鸟的求爱行为。他发现某些动作形式在进化的过程中消失了原来的功能,变成了纯粹象征的仪式。他称此为仪式化,而且不加引号。换言之,他将引导人类仪式发展的文化过程与引起动物仪式化的进化过程同等看待”。

    劳伦兹列举了漫长的观察来的动物行为之后写道,动物“知识的传递只限于简单的事物,如通道的寻找、食物和敌人的辨认以及鼠的特殊知识——毒药的危险。思想的交换和仪式则无法由传统传递。换句话说,动物没有文化。”

    “动物有一个简单的传统,它和人类最高级的文化传统相同——就是习性。……一个令我难忘的经验使我弄清了习性如何使不同的过程——例如鹅的行走习惯,和人类发展的神圣仪式——有相同的基本作用。”劳伦兹接下去详细叙述了那个著名的观察结果,他观察到的与他生活在一起的一只小灰雁上楼到他卧室的过程。“…小孩子都很固执地遵行习惯性的动作,假如说故事的人将故事说得稍稍偏离了,他们会十分不满而沮丧。甚至受过教育的成年人,习惯一旦固定了之后,其力量就大于我们所能想象的。……我的描述将会使人类学家想起很多原始种族的魔术和法术,直至今天还存在于文明人之间……”

    “人类知道自己的习惯和形成纯属偶然,也知道打破习惯不见得就有危险,但仍有不可抗拒的焦虑迫使他遵守习惯……”

    在美国的深夜,我常常看到空寂的交叉路口一个方向亮着红灯,一辆私人汽车等在路口。五分钟之内,横向没有一辆车驶过。之后,绿灯亮了,等待的车急急地向前驶去。深夜,没有警察,更没有其它的车辆,为什么她或他不“聪明”地就过去了?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