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40616沉重的月牙儿 -范亦豪-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甚至于想到了老舍自己的结局。所以我们说,《月牙儿》里是有老舍的,从《月牙儿》里我们可以感觉到老舍的心。 

  为了写出这个穷人的悲剧命运的不可避免这个主题,《月牙儿》在构思上有几点很深刻,一个就是他写这个主人公不甘心堕落,顽强地挣扎,这样呢,就写出这个悲剧命运无法避免,也分清了罪责。这里有一种写法就是,老舍把这个主人公的母亲当成他的影子,在前面走,这个很耐人寻味。也就是说,她母亲走了这样一条可怕的路,女儿想着,我如果那么走,她心里头都哆嗦,她千方百计地不走母亲的路,母亲也在挣扎,洗衣服,后来丈夫死了又嫁一个丈夫,丈夫又死了,没办法走了暗娼的路,然后呢,又嫁一个馒头铺的掌柜的,馒头铺掌柜的又跑了。这个女儿呢,她母亲让她念书、好好念书,后来在念书的时候呢,又给人家打工,给人织东西,想办法能够在经济上自立。后来又被诱骗,诱骗了以后呢,又不行了,又生活没有着落,那么她去做女招待,但是她又不能忍受那种尊严的被侮辱,于是呢,她想别的办法,最后实在没有办法,老舍说,“肚子饿是最大的真理,是女人得卖肉”。就逼着你走那条道,这是一个很深的构思,就是你实在没办法,走不出去,你非走这条路不可。 

  其次呢,这个母女的世袭关系,从横向上表现了这种暗娼的普遍性,不是一个。从纵向上说呢,就是表现了这种延续性,就是悲剧对于穷人来说,是世代相传的。这就让人想起鲁迅的《救救孩子》,这一辈是这样,下一辈还得这样,如果再下一辈呢,永远摆脱不了。 

  第三,有一个特点就是,《月牙儿》里头没有一个对立面的形象代表,就是没有坏蛋。这跟一些人的欣赏习惯不大相合,我以为老舍故意地不写这个,一个具体的坏蛋,没有这个坏蛋而她必须走这一步,这样呢,就说明是整个社会造成的,这个更深刻,罪责是社会。它不像《日出》里的小东西,有个黑三逼着她,你非给跟我不可,没有。这个我觉得呀,更深刻。 

  还有一点呢,就是老舍故意地避免着偶然性。女儿走母亲的路,不是偶然的一念之差失足了,或者碰见一件倒霉事,完全没有宿命的色彩。读了这篇小说呀,那么人们不会感慨说她命不好,会觉得是这个世道太坏了,在这个世道里穷人你想干净太难了。 

  我想顺便说一下,我有一个年轻的、很有水平的朋友,他跟我讨论《月牙儿》,他认为这个女孩堕落为暗娼,就是老舍对她灵魂关注得不够,主要强调外部的环境,所以感觉到她当这个暗娼,沦落这一步好像必然性还不太充分。我能理解这个朋友的看法,我觉得以他的生活经历,他很难懂得什么叫走投无路。我从小到大在北京生活,小时候我就住在那个王府井附近金玉胡同平行的西堂子胡同,我家的对面呢,有几个大门,大宅门,有门洞。到冬天晚上,就有好多要饭的人,就住在那里头,一夜冷风过后,常常冻死人,抬走,脸是绿的,那些人连大杂院都住不起,他明知道在那门洞里头很可能要冻死,他没处去,他还得上那儿去,这就叫走投无路。特别是什么呢?饿。我们年纪大的都知道,饿是个很可怕的东西,饿一顿半顿没关系,长期饿,甚至能改变人的道德观念,改变做人的原则,没有了人的尊严。过去呢,有一句常被说的话,叫“饿死是小,失节是大”,口号喊得很响。我曾经后来到过有的农村去搞“四清”,了解过当时的情况,那是很传统的农村,在那个农村里饿肚子的时候,为了换一个馒头妇女就可以解开自己的裤腰带,这就是饿,所以老舍说饿呀,“肚子饿是最大的真理”。老舍在这个《月牙儿》里也说过,我们好像我们身上就是为这张嘴活着,为了这张嘴我们甚至于可以卖掉一切,老舍是太了解生活了,太懂得穷人了。 

  在老一代作家当中,真正地当过穷人的,当过穷人,不是光看看穷人的作家只有老舍一个,舒乙讲到老舍的特点概括了大概六点,用非常精练的话来概括,头一个就是“他是穷人”。所以如果不知道怎么穷法,穷的时候、饿的时候是怎么想的,饿会改变了人什么,我说就很难理解,老舍为什么这么写。 

  老舍在做人上和艺术上都非常老实,他没弄明白的,他不假装内行去教训别人。他说了,写几个小孩拣着煤核儿忽然就喊我们必须革命,这还不容易吗?老舍不干。他说我们不能拿文艺当宣传的工具,要不然文艺就成为奴性,得论真格的,得拿艺术说话。守住这个原则,老舍在艺术上成功也才有思想的力量。老舍确实是对的,那些自命能够指明出路的,对革命是不是真弄明白了呢?我觉得这个《月牙儿》感人的力量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它不仅仅是说思想价值是很高的,它是写了一个真正的悲剧,这悲剧是什么呢?鲁迅说过,“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个《月牙儿》就是一个美的毁灭的过程。有些进步的文学家写妓女主要是同情、怜悯,但是再高一步,不仅仅同情、怜悯,而且写出她们的崇高和美来,她们可尊敬的地方。比如她母亲当时为了母亲自己活路,把女儿抛弃了,可是母亲没有办法,又回来找她。那么女儿自己用出卖自己来养活母亲,这都是很高尚的东西。特别是到了后来,她被收容到了感化院,大官来视察,她吐了那大官一脸唾沫,就把她关在监狱里,她不想出去,她说,外边比这里好不了多少。等于宣布整个世道,整个社会就是一个大监狱,就是她的境界越来越高。所以这里头她的美的感人的力量在这儿。鲁迅也写过妓女,写一个女人为了养活她的孩子来卖身,到后来孩子生活得好了,嫌弃她,说你给我们丢人,于是她非常愤慨,她赤身裸体地到了旷野,她的愤怒使整个天地为之震动。这个愤怒我们觉得跟《月牙儿》的愤怒也是联系着的。 

  《月牙儿》在艺术上最大的魅力是它浓郁的诗情,老舍是有意写一篇散文诗体的小说,老舍选择了这样一个文体,为什么?主要还不是文体的一种试验,而是感情的选择。他觉得不用这样一种抒情性非常强的形式不足以表达他的悲愤,但是我们读了以后,我们对他的抒情风格的感觉是什么?我觉得是一种压抑的悲愤,它不是那种像针扎一样的那么尖锐,不是撕心裂肺一样的,不是猛烈地撞击,是那种同情的泪,闷在心里不能畅快地流出来。比如我们看有些小说,我们甚至可以哭出来,但是这篇小说哭不出来,这种抒情风格更接近中国老百姓千百年来在重重的压制之下,苦痛愤懑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或者说这种抒情风格更有中国的味道吧。 

  我们看过《月牙儿》以后,有一个东西老在我们的想像当中,就是月牙儿这个形象,这个月牙儿呢,不是属于情节因素,像《骆驼祥子》,骆驼虽然是象征,但是它参与了情节,月牙儿跟它毫无关系,跟这个情节没关系。但是我们可以想像,如果《月牙儿》这篇小说里,没有了月牙儿,恐怕他这个小说就减色不少。它的作用是什么呢?一个,它是一个重要的抒情手段,月牙儿无所不在、无所不是、无所不能,这个月牙儿呢,是一个象征体,找这个象征体很不容易。这个象征体呢,老舍找得非常地准,非常地丰富。月牙儿的形象是残损的,不是饱满的,就好像她的命运;月牙儿的光是微弱的,象征主人公挣扎但是没有力量;月牙儿是孤单的,象征主人公的孤独无助,月牙儿的周围是暗夜,随时会被吞没,象征她的处境;月牙儿是伤感的,象征她的心情;月牙儿又永远是洁白的,象征她的心灵。所以从善于用象征、联想我们更能够理解老舍的诗人气质。 

  老舍有一篇散文叫《诗人》,他说,“他的眼要看真理,要看山川之美,他的心要世界进步,要人人幸福,这狂士对那些小小的举动,可以因无关宏旨而忽略,大事可就一点儿也不放松,在别人正兴高采烈、歌舞升平的时候,他会极不得人心地来警告大家,人家笑得正欢,他会痛哭流涕,及至社会上真有了祸患,他会以身谏,他投水,他殉难。诗救不了他的饥寒,却使整个的民族有些永远不灭的光荣。”这里写的简直就是他自己,不但性格,连归宿都写到了,这就是我读《月牙儿》的想法。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希望批评。谢谢大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