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蒸汽大宋-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乙亥十二月,宋太皇太后诏民兵罢团结。既,太后诏南北讲和,京城内外民兵罢团结。三省榜谕京城百姓:两宫仁慈,保全生灵,南北见议讲和。毋致惶惑。”

为了投降,不顾一切出卖一切。

危急时刻号召民众勤王,为了投降保命又让人解散,拿人呼来喝去,让人无所适从大宋彻底失去民心了。

大宋投降,伯颜满载而归。驻兵皋亭山的阿刺罕、忽剌出等人再不受人约束,董文炳这个汉人凭什么敢于约束跋扈的蒙古人?

先前,忽剌出苦战攻破独松关,兵临不设防的平江城下还来不及捞上一票,就被伯颜招去会师,很不满意,现在伯颜离去,忽剌出、阿刺罕就率兵离开临安,以“攻残敌”的名义四处掳掠去了。

眼看着南宋百姓就要受到鞑子的祸害,在许浦的几个穿越者看不下去了。张浚、蔡统威一起要求带兵出击。

前一段时间,张浚、蔡统威两个,在许浦练兵,一番辛苦,小有成效,几个月,共练就一万多新军。就是缺一个机会检验练兵成果了。

张浚、蔡统威在练兵中发现,这些被招降收编的前元军宋军士兵的体能好得惊人,自己到了大宋以后在军营里摸爬滚打练就的身体没法和大宋时空的士兵相比。

这些早就在战场上打过仗见过血,身经百战生存下来的老兵,经过黑龙寨现代时空的军事理念组织起来,经过纪律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很快就脱胎换骨成为一支精锐军队。

司天道、高临兵、张浚、蔡统威一起开了个军事会议,判断敌情,拟定作战计划。

最后判定:伯颜北去,阿剌罕很有可能是按照真实的历史的发展行动:

“十三年春,宋以国降,诏阿剌罕同左丞董文炳率高兴等,攻浙东温、台、衢、婺、处、明、越及闽中诸郡,降其运使、提刑等五百人。追袭宋嗣秀王赵与<;木睪>;至安福县,与<;木睪>;以军三万来拒战,阿剌罕身先士卒,率高兴、撒里蛮等渡江,鏖战四十余里,斩其步帅观察使李世达,生擒与<;木睪>;及其将吏百八十人,悉斩之,获其铜印五、军资器仗无算。泉州蒲寿庚降。江南平,以参知政事佩金虎符,行江东宣慰使。”

去温州打赵与<;木睪>;了。许浦对温州是鞭长莫及,顾不到了,按照历史发展,张世杰刘师勇这个时候也在温州,让张世杰刘师勇去打好了。

至于忽剌出,《元史》记载则是:

“大军至临安,伯颜命忽剌出守浙江皋亭山及北门,败扬州军于扬子桥,又败真州军,迫李庭芝至通州海口,尽降淮东诸州。江南平,加昭毅大将,寻迁湖州路达鲁花赤。”,应该去湖州,就是不知道是从哪条路进军。

几个人研究猜测了一番,认为,临安投降,扬州李庭芝还在坚持抗元,阿术缺兵少将兵力单薄,忽剌出有可能的进军方向是由临安自平江出独松关绕道去扬州参战。

于是,高临兵、张浚、蔡统威就各自带兵出发去截击忽剌出。

张浚、蔡统威两个刚练出兵来,都想先上阵,抢着当先锋,最后司天道和稀泥让哥两个并道而进,比赛谁先到,由高临兵领兵押后。

许浦到平江一路都是水路,张浚、蔡统威却要绕道,率兵走旱路,顺便练兵。高临兵领兵带着辎重和重武器走水路押后。在平江府城下会师,再寻机歼灭忽剌出。

据情报,忽剌出的部队在一万人左右,张浚、蔡统威各自领兵五千,轻装前进,兴高采烈奔赴平江府,五千火枪兵打一万人左右的冷兵器元军,应该足够取胜了。

想不到,一路行军,根本就没仗打,倒是一路行军让哥两个吃足了苦头。

鬼知道,这大宋时期的官道居然如此难走,泥泞难行不说,纵横交错的河道还总是挡道,经常要停下搭桥刷船,这个先锋当得比蜗牛爬还慢;早知道这样,就殿后坐船走了。

如果不是现代军队的组织方法够先进,走散掉队减员的不多,这一路到平江府,人就得走丢一半。

文天祥自江西带到临安勤王的三四万民兵,自文天祥被送到伯颜那里给带走以后,就溃散了,四处流散,一些溃兵还沦为盗匪四处劫掠。

张浚、蔡统威都是好心肠,沿途遇到溃兵就收纳进自己的队伍,一路行军,失散的士兵不少,新收容的士兵更多;等走到了平江府,五千兵都弄成了上万。

这些民兵溃兵被文天祥的爱国热情感召,跟着老文背井离乡到临安“勤王“,结果到了临安一仗不打就被解散,报国无门,回家无路,流落他乡,没有饭吃;现在有了大宋的“招讨使”带兵路过收容他们入伍,当然是高高兴兴跟着走了。

一路行军你帮我背着枪,我分一把炒米给你吃,老兵新兵越走越熟悉,黑龙寨的兵一年发两套衣服,有多带军服的拿出套替换衣服给新同伴穿上,就多了个战友。

没有武器不要紧,找块木头,用刀削把木枪,你先抗着,别空手;行军途中操练,你跟着练,等有了真枪,你也练差不多了,是合格的士兵了。

先前各地“勤王”受过军事训练的民兵不少招兵入伍再稍加训练,就能打仗。

史载:“冬,诏天下勤王。赣州太守文天祥应诏募兵。朝廷分兵九路会合。端明黄万石,江西;侍郎赵缙,金陵、江阴;开封夏贵,淮西;节使笃万寿,京湖;殿帅张彦,广德;招讨孙虎臣,采石;都统仇子真,宣城;练使张世杰,海道;费伯恭、阮克己,平江。克己扬州人,纠集义兵三万勤王”一时间,大宋已经全民皆兵了。

再说平江府,在文天祥带兵离开以后,就没有了守城之兵,元军来了就开城投降,忽剌出的元军还来不及久住就继续赶奔皋亭山和伯颜会师。来不及劫掠四野,倒也没有太祸害平江府周边各乡县的百姓。

宋末,平江府周边各县都是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的望县上县:吴县、长洲、昆山、常郭、吴江、嘉定都是富裕地区,如果被忽剌出的元军大肆劫掠,损失就大了去了。

张浚性子急走得快,比蔡统威早到了一天。平江知府潜友,先前降了元军,还在为自己的“投敌”忐忑,就接到了大宋朝廷要求各地降元的诏书,一时蒙头转向,还在狐疑。忽又闻报“大宋江南游击招讨使张浚”领大兵到来,不由得惶惑不止,少不得令人出城牛酒劳军迎接“张招讨”大军,张浚接到高临兵的电报,也不进城,带兵直奔独松关去了。

张浚一走,平江知府潜友更是惶惑,大宋的大军来而复去,不知何意?想不到,这边张浚领兵走,“大宋江南沿江游击招讨使蔡统威”领大兵又来,潜友是彻底懵了。

原来,张浚蔡统威走得快了,错过了发现忽剌出的部队的机会,倒是高临兵在后面打探到了忽剌出元军的行踪。

忽剌出的元军,从临安出发,一路搜索抢掠向着平江府行进,还有几天的时间才能到平江。

高临兵也不去惊动忽剌出,自己带兵悄悄坠着忽剌出隔着一段距离盯梢,打电报让张浚领兵到独松关去截住忽剌出的逃路,蔡统威进驻平江,在平江以逸待劳和自己前后夹击忽剌出。

忽剌出一路劫掠,捞了个盆满钵满,行军到平江,听说先前有大队宋军比自己先一步进城,还有些懊恼下手晚了,正要分兵劫掠平江府周边各县,却想不到蔡统威不给他机会,带兵杀出平江攻击忽剌出。

忽剌出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来不及收拢部队,也搞不清楚情况,匆忙迎战,被蔡统威的火枪兵打了个落花流水,还待后退收拢队伍再战,又被高临兵抄了后路,死伤投降无数,只得带了亲兵召集残兵败将望独松关逃窜。

独松关是中国古城临安(今浙江杭州)西北关隘。位于今浙江省安吉县南独松岭上。东西有高山幽涧,南北有狭谷相通,为古代临安经广德通建康(今江苏南京)之咽喉要地,乃用兵出奇之道。

。《水浒》中也有独松关及古驿道独松岭段的描述。“卢先锋自从去取独松关,那关两边,都是高山,只中间一条路。山上盖着关所,关边有一棵大树,可高数十丈,望得诸处皆见。下面尽是丛丛杂杂松树……收入得董平、张青、周通三人尸骸,葬于关上。”

古往今来在独松关发生的战事不下十次。不知多少名将埋骨于此。

先前“宋广德守张濡杀国信使廉希贤、严忠范等于独松关,及阿剌罕军次安吉州上柏镇,濡率兵来拒战,大败之,斩首二千级,生擒其副将冯翼,戮于军前。濡遁走,追斩之。”

大宋已经有张濡、冯翼为了守卫独松关,杀掉蒙元信使廉希贤、严忠范,拒战元军,捐躯沙场。

现在,忽剌出被蔡统威、高临兵追杀,逃到独松岭下,被张浚打了埋伏,乱枪打死。

大获全胜,三军会师,欢庆一场。将军不下马,各自奔前程。留下蔡统威继续清剿平江一带的元军溃兵;高临兵取道临安沿途招聚各路溃散的勤王义军回转许浦;张浚得到高临兵带来的辎重补充,一万人马,出独松关赴江西,打李恒去了。

第九十章兄弟分道

高临兵、张浚、蔡统威哥三个,在平江分手。蔡统威留在平江附近清剿残敌;张浚进军江西;高临兵就取道临安回许浦去。

兄弟几个知道,现在天下大乱兵凶战危,自此一别,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次聚首,都是初中同学,自幼相识,发生意外事故一起穿越到大宋,同甘共苦同舟共济许多时光,感情深厚自不待言,分别在即,一时间都是感伤,免不了要高歌痛饮一场,洒泪而别。

高临兵带的兵不多,只有五千,却都是能打仗的精兵,出兵时押解的辎重补给都交给张浚、蔡统威,自己来时满载去时轻松直奔临安而去。

临安这样一座名城,虽然经历了宋亡时的动乱纷扰,依旧保有其光荣与骄傲。伯颜北返留下董文炳带着降将吕文焕、范文虎领了几万军队镇守临安。

高临兵的部队打着大宋的旗号一路行军,如入无人之境,沿途居然没有遭遇任何元军抵抗,也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