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元军大举进犯南宋,包围鄂州(今湖北武昌),大有顺长东下,消灭南宋之势。南宋朝廷一片慌恐,宦官董宋臣向宋理宗建议从临安迁都到四明(今浙江宁波),以避元军锋芒。谢道清坚决反对迁都,对宋理宗说:“如果迁都,军心,民心必然动摇,后果不堪设想。”宋理宗这才没有迁都。
其实所谓的民心、军心,都是杨家、谢家这样的豪门大族代表,谢道清不过是他们的代言人之一。
大宋如果迁都,杨家、谢家这样的豪门大族在临安附近积累的资产必然大幅度贬值,损失惨重,这一次,就连文天祥也上书“请诛董宋臣”,强烈反对迁都。
景定五年(公元1264年),宋理宗病逝,宋度宗即位,尊谢道清为皇太后。她父亲谢渠伯为魏王;祖父谢深甫、曾祖谢景之,都封王。这个时候,皇太后谢道清已经是在大宋政坛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了。
宋理宗崇理学,天天嘴上仁义道德,私下荒淫纵乐,朝廷内外也皆是这样一些言行不一的无耻士大夫,所以,天下之亡,已见征兆。
宋理宗在位时推行的“公田法”颠覆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传统,得罪文官集团;“打算法”要武将们互相纠察,等于挑动武将斗武将,导致元军攻宋时武将们互不救援,襄阳的失陷就是例子。“公田法”“打算法”的推行虽然暂时缓解了穷途末路的大宋的财政危机,但是导致了大宋统治阶层离心离德,无异于饮鸩止渴。加速了大宋的灭亡。
可怜老贾被推在前面做了背黑锅的,为了推行“公田法”甚至还要带头捐献自己家的上万亩田产。理宗死了以后老贾很难做。
宋理宗本人无子存活,继位的赵禥是他的侄子(理宗同母弟赵与芮之子),是为宋度宗。史臣的记载说这位宋度宗“资识内慧,7岁始言”,也就是说,一个7岁才会说话的低智儿,被说成是“内秀”的天才。
宋度宗继位时,虽然已经25岁,但平庸孱弱,凡事皆以贾似道为主心骨,加贾似道太师,封魏国公。
由于贾似道对自己有拥立之功(吴潜曾反对理宗立度宗为皇储),度宗皇帝对老贾每朝必答拜,言必称之为“师臣”。满朝文武很会看脸色,皆呼贾似道为“周公”。
特别有趣的是,贾似道在朝上玩“辞职”,吓得度宗皇帝从龙座上弹身跳下给老贾下拜,得亏大臣谢万里赶忙挽起度宗,说:“自古无此君臣礼,陛下不可拜,似道不可复言去!”
贾似道本人出身显宦之家,还中过进士,绝非不学无术的草包,曾经建阃两淮,镇治一方,很有成效,是个连孟珙、李庭芝都推重的人物。
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有了贾似道这个“蟋蟀宰相”的全力运作,大宋度宗朝才没有彻底崩溃,使度宗很“幸运”的没有做成亡国之君。
咸淳十年,度宗驾崩,度宗的儿子恭宗赵显即位,谢道清被尊为太皇太后。恭宗此时年仅4岁,众大臣奏请谢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在朝廷上贾似道交好殿帅韩震。牢牢把握住兵权,依旧大权在握,与太后分庭抗礼,又不知死活提出来迁都的建议。当然是毫无悬念被否掉了,却留下后来贾似道走的时候命令他的亲信韩震总督亲兵,有人传说韩震要以兵力劫朝。陈宜中奉命诛杀韩震的一段公案。
韩震被杀,继理宗打破大宋“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承诺之后,宋太祖赵匡胤立下的“赵家子孙,不杀士大夫,不以言事杀人,有渝之者,天必亟之!”的誓言也宣告无效,“背信弃义的赵家,已经再也得不到作为大宋统治基石的士大夫阶层的效忠和信任了。
平心而论,如果襄阳失陷时大宋如贾似道所言迁都平江府(苏州)依托独松关等地布置防线倒有可能用一个旋身动作化解伯颜大军直扑临安的一记黑虎掏心。
元军攻占襄阳浮汉入江破鄂州(今武汉武昌)后,荆湖行省左丞相伯颜率水、步军10余万,以宋降将吕文焕为先锋,沿长江东进。宋沿江诸将,多为吕氏旧部,及元军至,皆望风归降。至元十二年正月初,元军至黄州(今湖北黄冈),沿江制置副使知黄州陈奕降。十一日,蕲州(今湖北蕲春东北)守将管景模降。
一些做官吕氏亲族旧部,贾似道和谢道清都没有动,可能还幻想着吕文焕临阵倒戈反戈一击,在最后关头来个戏剧性的翻盘动作。
结果,十三日,宋提举江州兴国宫吕师夔、江西安抚使知江州钱真孙派人迎降元军。十四日,伯颜率军至江州,宋知南康军叶阊以城降。十六日,知安庆府范文虎遣人以酒馔至江州迎接元军。二月初一,伯颜率军至安庆府(今安徽安庆),范文虎以城降。
南宋摄政太皇太后谢道清,急令贾似道督师抗元,督诸路军13万,战舰2500艘,出师西上迎战元军。虽然老贾不愿意离开凶险的政治中心临安,也从来没有统兵打仗的经验,还是赶鸭子上架,带领这貌似精锐的宋军,如同一只绵羊统帅着一群狮子,去迎击像狼群一样涌来的伯颜大军。
二月,进至芜湖(今属安徽)后,非但不积极部署御敌,反而先遣返元军战俘,并向元伯颜提出和议,遭拒绝后,令步军指挥使孙虎臣将精兵7万列阵于丁家洲之长江两岸,命淮西安抚制置使夏贵以战舰2500艘横亘江中,自率后军驻鲁港(今安徽芜湖西南)督战,阻止元军东下。
结果,前边一接战,孙虎臣军首先奔溃,老贾措置失当,大军一败涂地贾似道只能退往扬州,收拢残军去下一盘注定不会赢的残局。虽然在贾似道的主持下刘师勇张彦一度收复吕城常州,给垂死挣的大宋王朝又多争取了一点点时间,却没有可能力挽狂澜了
等贾似道一番折腾徒劳无功,回到临安才发现,临安在他离开后,已经物是人非,他的门下党羽都加入了讨伐和呼吁处死贾似道的阵营了。
伯颜大军兵临城下,以太皇太后谢道清为首的大宋朝廷,拥有优势兵力坚固城池不战不和不走,一直捱到投降,没有别的原因。
为什么?明摆着:伯颜承诺,背城一战的话,如果失败,临安城破元军屠城玉石俱焚,各豪门大族世代积累的财富就会化为乌有;如果大宋投降,就不会屠城,不会“扰民”,各大豪门生命财产可以保全,凭着世代积累的财富,大家还能太太平平做个富家翁。
这也是陈宜中张世杰这些新进文武一力主战的原因。反正当官时间短,没有多少财产,打胜了就是大功臣,打败了如果侥幸不死也没有多少损失。
谢道清不是宋恭帝的亲祖母,没有必要为了几个和自己没有没有血缘的名义上的“孙子”和大宋的江山社稷搭上自己的家族和自己老迈的性命。
至于吕文焕,倒是和谢太后情真意切书信往还了一番,自比汉武帝时李陵,“人在匈奴心在汉”,一肚子委屈,但就是不肯帮忙促成和议,眼睁睁看着昔日的老板倒台。
随着蒙古铁骑的逼近,临安府内人心惶惶,大批人试图逃离都城,尤其是朝廷大小官员,为保身家性命,带头逃跑。最后,陆秀夫张世杰带着宋恭帝的两个兄弟益王卫王也出逃
二月初五,临安皇城里举行了受降仪式,赵显宣布正式退位。三月二日,伯颜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临安。元世祖下达诏书,要伯颜送宋朝君臣速往大都朝见,伯颜自押携宋恭帝、皇太后全氏及南宋宗室等北还上都(今内蒙古正兰旗东北)伯颜命阿刺罕、董文炳继续南攻残敌。赵显母亲全氏和百官侍从离开临安,踏上前往大都的路程。谢太后因有病在身,并未同行,但不久也在元军的逼迫下启程北上。至此,延续了近320年的赵宋王朝正式结束。
第八十九章独松关大捷
南宋政权的灭亡是黑龙寨无法逆转的事情,一个一心只想着依靠投降保全个人和家族财产置百姓生死于不顾的朝廷,是无法挽救的。
二月初五,宋恭帝赵显亲率文武百官在祥曦殿“望阙拜伏”,乞称藩辅。伯颜受降后,又取谢道清的手诏及三省、枢密院官员吴坚、贾余庆等人的檄文,派人各处诏谕未降的州郡降附。
伯颜分别遣董文炳、吕文焕、范文虎等人率轻骑到临安北关(今杭州艮山门一带)巡视,安抚城内外军民。下令“禁军士入城,违者以军法从事”。并派吕文焕持黄榜进城告谕城内军民“安堵如故”,严禁乘乱杀掠、扰乱民众、破坏宋民财物。从而很快安定了临安城内外的秩序。
三月,伯颜命阿刺罕、董文炳张弘范等继续南攻残敌,自押携宋恭帝、皇太后全氏及南宋宗室等北还上都(今内蒙古正兰旗东北)。至此,立都临安的南宋朝廷宣告覆灭。
是时,虽然宋廷投降,临安周围集结的勤王兵力还是远多于元军,战胜的元军落入被包围的境地;掳掠了大宋朝廷皇室府库珍藏吃饱捞足的元军当然是早走早安全。
事实上,就是在真实的历史上,元军也是无法在江南久驻的;这一年蒙古鞑子又内乱了。
1276年,宗王昔里吉(蒙哥之子)、玉木忽儿等自阿力麻里举兵叛乱,东犯和林,弘吉剌部只儿湍等起而响应,漠南北震动。
1277年,忽必烈命伯颜率军平乱,先断粮道,后阻河水,两翼钳击的战法,一举于斡耳寒河击败昔里吉,平定叛乱。
而南宋朝廷的主政者,除了投降还做出了两件天怒人怨的事情
包括:
“诏罢兵
“宋太皇太后诏文天祥罢兵。诏曰:“卿之忠义,朕已素知。现今遣使请和,卿宜自靖自献,慎勿生事,乃所以保全吾与嗣君也。”天祥捧诏号泣,于是不敢出师矣。”
不让文天祥出兵抗元还不够,还以遣使议和之名,把文天祥送到伯颜那里囚禁起来。
把主战派的领袖出卖掉还不够,还要遣散抗元的民兵武装。
罢兵还不够,又:“罢团结:
乙亥十二月,宋太皇太后诏民兵罢团结。既,太后诏南北讲和,京城内外民兵罢团结。三省榜谕京城百姓:两宫仁慈,保全生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