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州司马于琄,确实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因为,在今年以前这几年,于琄还是淄青、平卢节度使,是整个山东半岛五州最高的军政长官,以往说起他,还得称呼一声于节帅。于琄四兄弟,全都是进士出身。
父亲于熬,曾任宣歙观察使。大哥于瑰,湖南观察使。三弟于琮,山南东道节度使,先配广福公主,后来皇帝改将广德公主下嫁于他。四弟于球,岭南容管经略使。他自己原先也是淄青、平卢平度使。
一家父子五人都是进士,而且全都任节度使、观察使、经略使这样的要职,可见于家当初的荣耀。不过两年前,于琮被韦保衡构陷,贬韶州刺史。接着于家也都跟着受了牵连,除了于父已死,于瑰贬为袁州刺史,于琄贬为登州司马,于球也贬为崖州刺史。
做为被贬的司马,一般地方官员是并不愿意与他们交结的,因为走的进了,便有可能引起司马的对头们的攻击。而如果过于怠慢这些被贬的司马,却又不妥。因为有许多被贬的司马,最后都受到重新启用,甚至如提出两税法的杨炎一般直接从司马拜相也有可能。
不过崔芸卿明显并不把这些放在眼里,对于琄依然是十分的热情,甚至崔芸卿还当着李璟的面说了些安慰于琄的话。对这些话,李璟也清楚是真是假,因为先前构陷于家的前宰相韦保衡已经被新皇赐死。接下来,当初那一大串被韦贬出朝廷的官员,都有可能重新启用。
于琄似乎并没有在意崔芸卿话中真假,只是微微笑着,更如一壶老酒,只是靠近,就已经能被他影响。于琄没有给李璟什么礼物,但却送了李璟一句话。
“我没有宝剑相赠,也没有金银于你,今日便送你一句话吧”于琄抚须吟道:“保持一颗平常心,便是世间自在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随缘自在,随遇而安。”说话时,于琄十分的平淡,于家曾经荣极一时,也曾经满门被贬,也许正是这些大起大落的经历,让他看透了这世间的许多哲理。
听到一个曾经手掌五州军政的大员如此说,李璟也不由的心有感触,于琄这似乎是对李璟得到崔芸卿赏识,一步登天的警示啊。虽然只是寥寥数语,可对李璟来说,这却比封彦卿所赠的一百两银子还要有价值。今日这一连串的变化,他心里确实已经开始有一些飘飘然了。
幸好,有于琄的点醒。回过味来,李璟不由有些惊了一身冷汗。崔芸卿对他的赏识确实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稳打稳扎啊。如今可是晚唐末年,就算飘的再高又有何用,如于琄一家几个都是一方封疆大吏,可结果还不是被韦保衡一纸文书就全都贬官降职了。
没有稳定的根本,那都是空中楼阁啊。看似荣耀,却经不过风吹雨打。
“荣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外云卷云舒。”李璟脑中突然就蹦出了一副明人洪应明《菜根谭》中的一副对联,不由脱口而出。
“荣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外云卷云舒。好,说的很好。”于琄目露惊喜之色,虽然唐时并没有对联这种文学形式,但却并不影响于琄与崔芸卿这两个进士出身的官员的欣赏与赞叹。
“寥寥数语,却深刻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态度: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样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一个看庭前三字,大有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之意,而望天上三字则又显示了放大眼光,不与他人一般见识的博大情怀;一句云卷云舒更有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崇高境界,大有魏晋人物的旷达风流。说的好,真没想到,季玉不但武艺出众,射的一手好箭,居然还有如此才气。难得,难得,要不是被崔使君先下手一步,老夫都有想要收之为门生之意啊。”
崔芸卿见李璟被于琄如此夸赞,心里也十分高兴,颇有些得意的道:“手快有,手慢无啊。”
于琄对着李璟不停摇头,叹息道:“这份才气却从了军,实在是暴敛天物啊。不如,你还是再好好读读经史典集,等明年去应试科举为上啊。谋个进士出身,将来入庙堂之上,上辅君王;下安黎庶,岂不更好。”
李璟微微有点心动,以如今的情形,于琄重新受到重用只是时间问题,而如果于琄愿意帮他走科举入仕,有于家这么庞大的势力,只怕这条路会比眼下的选择更为顺利。只是心动了片刻,李璟立马又想到,现在是晚唐啊,该死的明年王仙芝和黄巢就要造反了,过几年连洛阳、长安都要被打破。这个时候走科举之路,实在是不合适。
摇了摇头,李璟感谢了于琄的好意,然后拒绝了。他拒绝的理由有些牵强,还让于琄有些不高兴。最后还是崔芸卿在一边帮说着,还提出让李璟也拜于琄为师,说有时间就让李璟来向于琄请教。还说现在朝中阉人掌权,留在登州走军伍之路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时,才算平息了于琄的那点不高兴。
又聊了许久,李璟便留下两个老师,自己单独去给其它的官员们敬酒。一圈酒下来,饶是喝的都是些低度酒,李璟也有些晕头转向了。他走到没人的楼梯口,想要暂躲下清静,却没料到正好看到封亮正守在那里,缩头缩脑的向里面望着。一见到李璟过来,登时满脸笑意,一把拉过李璟的手道:“哥哥正想要来请老弟下去和军中袍泽们一起喝几杯呢,却又见你与使君他们在一起,便不敢上来打扰。你正好来了,那就快随哥哥一起下去!”
李璟实在是不愿意跟封亮混在一起,但又不好过于明显的推脱,再加上有了几分醉意,还是被封亮半托半拉着下了楼去。
第34章 抢功
(感谢半把刀zsz、铁血天骄的打赏,谢谢!)
王重一身碧绿色的圆领袍衫,头上戴着罗纱幞头,腰上还系着一条革带,那身装束就像是一个准备拜堂的新郎官一样。他手中正端着一只红漆酒碗,满脸通红。远远的看见李璟被封亮拉着进了望仙楼的二层,便兴奋的高声叫道:“兄弟们,我们的勇三郎来了!”
望仙楼的二楼中,此时全都安排的是团结营的一众军官。这些军官大都是登州官宦子弟,并没有几个有过什么当兵的经验,这次也不过是借入团结营来谋个出身,得个官身罢了。一见到李璟进来,便都齐齐涌过来,要拉着李璟敬酒。今日李璟在城门处得刺史如此看重,亲自收为门生,哪个不知。更何况,今日这场宴会,登州地方军营等各级官员基本上都到齐了,五楼里更是紫袍绯袍三色袍云集,偏偏李璟却有资格得入五楼,这让众人何等羡慕。
李璟本已半醉,实在是不想再喝。无奈,二楼的一众军官都是以后的同僚,而且还有不少都是他的上司。除了崔刺史兼任团结使,封彦卿兼任团结副使外。团结营中的什将、虞侯、副将、将头、将虞侯、教练使、录事参军、司仓、司兵、司胄、司骑等大大小小军官,皆是李璟的上司。
虽然李璟现在还只是个白身,只是暂时领了一个队头职务。但众人却并不这样看,不说李璟这次立下的大功,升职赏赐是少不了的,更何况他还做了刺史的门生。刺史是登州的第一人,那刺史的门生可也就不能小看了。都说宰相门前七品官,这刺史的门生可也差不到哪去。现在,谁也不会真拿李璟当成一个小兵头,一切只因李璟是崔芸卿的门生。
躲是躲不过去,李璟最后只好是舍命陪君子。他虽然知道自己是刺史的门生,如果他不肯喝别人也不能拿他怎么样,但如果他真拿这架子,那必然要得罪这些上司。
好在今日王重和张宏以及王李村的那八个也都在这里,小石头他们此时也都喝的差不多了,一个个都如王重一样的袍衫幞头,看起来有些好笑。在座军官都知这些人是李璟的同村兄弟,因此刚才对他们也十分客气。小石头他们几个刚离开乡下的年青人,见一个个连官名都弄不明白的军官们与他们喝酒,早已经是飘飘然了。
这个时候半醉之下居然也者不怯场,纷纷争相大喝着要替李璟喝。
就算如此,李璟也被灌跑到一侧抱着个桶大吐起来。
封亮居然一直跟在李璟身边,还帮着李璟抚拍着后背,仿佛多年老友一般。
“多谢明光兄!”李璟吐出来后,虽然胃里一阵难受,心头却好受了许多,人也要清醒了一些。
“都是自家兄弟,说这么客气做什么。”封亮一脸微笑,只是李璟看着却总觉得这家伙没安什么好心。
看他欲言又止的样子,李璟道:“封兄莫不是有什么事情要对小弟说?”
封亮一笑:“果然什么都瞒不住老弟,说起来,哥哥还真有件事情想要求老弟帮忙,只是不知道老弟是否肯帮这个忙啊。”
李璟眉头微皱,果然有事。难怪这个家伙自入城起,就一起死皮赖脸的跟在他身边,还一副自来熟的样子。只是这封亮乃是长史封彦卿的侄子,他要有什么事情不找封彦卿,却找自己帮忙,这事情未免有些奇怪。
“封兄直说无妨,如果能帮的到的小弟自然无二话。只是封兄也知,小弟不过是一个乡夫,虽然得使君大人青睐,可也只是个小人物,只怕有心无力,帮不上封兄的忙啊。小弟有些不解,封兄有事情何不找长史大人呢?长史大人为上佐,封兄有什么事情长史大人还不是一句话就解决的吗?”
封亮虽然听出了李璟话中的拒绝之意,却假装没听懂似的张嘴笑道:“这事情还真不适合找我叔父,但老弟却是绝对能帮的上忙。”
李璟有些疑惑的问着封亮,虽然没有出声,但那目光却表示着不解。
封亮道:“老弟可能有所不知,哥哥自小就被家中安排诗书,家中一直期待我走科举之路,然后入仕。只是不怕老弟笑话,哥哥我从小爱动爱顽,但偏偏就是读不下书。哥哥现在这都已经加冠数载,可却连首诗都做不出来,更别提去应科举了。家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