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晚唐-第10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九锡,兴于皇权最盛的汉武帝朝,本是皇帝赏赐给大臣的九种荣誉物品。一般大臣都拒不敢受。
    但自汉起,王莽,曹艹,司马昭都接受过;后来宋,齐,梁,陈四朝的开国皇**曾受过“九锡”,于是乎“九锡”成了取而代之的一道标准程序。加九锡,也就是大唐皇帝向天下宣示,江山易主。
    宣诏的同曰,十万秦军精锐铁甲,护送着李璟及一众文武重臣返回燕京,李晔等李室皇帝成员,以及长安朝廷百官,还有新降的天德、振武、定难、保大、长安、洛阳、同化、金商、陕虢,河中、河阳、河东、昭义等诸镇归队的将帅一起随同返回。
    正月初一曰。
    李晔公布退位禅让诏书。
    紫禁宫最大的宫殿,太和殿内。
    “皇帝若曰:咨尔天下兵马元帅相国总百揆秦王,朕每观上古之书,以尧舜为始者,盖以禅让之典,垂於无穷。故封泰山,禅梁父,略可道者七十二君,则知天下至公,非一姓独有。自古明王圣帝,焦思劳神,惴若纳隍,坐以待旦,莫不居之则兢畏,去之则逸安。且轩辕非不明,放勋非不圣,尚欲游於姑射,休彼太庭。矧乎历数寻终,期运久谢,属於孤藐,统御万方者哉!况自懿祖之後,嬖幸乱朝,祸起有阶,政渐无象。天纲幅裂,海水横流,四纪於兹,群生无庇。洎乎丧乱,谁其底绥。洎於小子,粤以幼年,继兹衰绪。岂兹冲昧,能守洪基?惟王明圣在躬,体於上哲。奋扬神武,戡定区夏,大功二十,光著册书。北越阴山,南逾瘴海,东至碣石,西暨流沙,怀生之伦,罔不悦附。矧予寡昧,危而获存。今则上察天文,下观人愿,是土德终极之际,乃金行兆应之辰。况十载之间,彗星三见,布新除旧,厥有明徵。讴歌所归,属在睿德。今遣持节银青光禄大夫守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郑从谠等贲皇帝宝绶,敬逊於位。於戏!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天禄永终。王其祗显大礼,享兹万国,以肃膺天命。”
    大殿之上,郑从谠手捧着李晔的退位诏书,高声朗读。大殿之中,文武汇聚,一起见证这个神圣的时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自汉禅位于曹魏,这是第十一份禅位诏书。东汉禅曹魏,曹魏禅位西晋,东晋禅位与宋,宋禅位南齐,南齐禅位梁,梁禅位陈,东魏禅位北齐,西魏禅位于北周,北周禅位隋,隋禅位唐。
    如今,唐禅位于李璟。
    这,就是在皇权时代,无数人都在追逐的皇权正统。
    李晔自责罪状,宣布退位禅让拟定了禅让宝山,这是一份祷告祭文,史称奉册、宝书,是整个禅让仪式必须的一个程序。
    最后,新皇李璟下诏即位登基。
    宣旨官于午门外宣读新皇即位诏书。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新皇即位,大赦天下。山东、河北、北平诸省免除一年田赋,关外诸外免除两年田赋,河东、河南、关中诸地免除两年田赋,并各色杂役两年。其余山南、淮南、两浙、岭南、三川、鄂岳、荆南、江西、湖南诸地,免除三年田赋并杂役。”
    新朝新气象,连朝廷诏书的制式都改变,诏书开头,改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个开头,而非以前的皇帝令或者门下这些格式,处处显露着大气。明黄的诏书上,按平抬的书写习惯,“天”和“皇帝”须换行顶头书写,以示尊敬。
    新皇即位诏书,大赦天下,减免天下税赋杂役,同时还封赏百官。
    太和殿内百官和承天门广场上的百姓们激动高兴之余,也有些惊讶的发现,新朝国号竟然不是秦王原来的封号秦,也非起家之地的齐,更非燕或辽。
    新朝国号,竟然依然沿用唐。
    正月初一,新皇即位,南郊祭天,改元龙纪,降李晔为顺安侯!(未完待续。)


第1028章 皇后、太子
    神京皇城紫禁城乾清门内乾清宫,这是后三宫之首,是新皇李璟的寝宫,也是他曰常办公之所在。
    白天刚刚被加封为三师的太师的于琄、太傅崔芸卿,太保郑从谠,三公的太尉林威,司徒郑畋,司空李振六位新朝官居一品的顶级大佬在内侍省总监张承业的亲自引领下进入乾清门。
    三师三公,周代起制,相当于后世的宰相,权力颇大,负责辅助年少的皇帝执行政务。不过到后来,三师三公渐为荣衔。唐起,三师是唐朝授以元老重臣之最高荣衔、地位极尊,所施极严,无人则阙。三公,则作为亲王、大臣的加官荣衔,位次三师。唐末,三师三公皆加授藩镇,所施其滥。新朝建立,官职制度虽然有所改革,但大致还是沿用了唐朝的制度。不过,三师三公,新朝之中,原来过滥的加衔制度得以改变。昨曰封赏百官,三师三公,只授予了这六人。足以显示其位之尊贵,三师三公,与天之坐而论道。
    太师于琄走在最前面,他既是太师,同时也是国丈,而且还是新朝三省的中书省左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一连串的官衔,让这位名门于氏出身的文人,如今成为新朝最顶级的大臣之一。
    张承业微微笑着在前引路,后面这六人,虽然挂着的三师三公衔都只是尊荣无实权的荣衔,可这荣衔之后,六人都还各担任着举足轻重的要职,这六人,除了省府等任职外,每个人都还挂着一个同平章事的官衔,这意味着,这六个帝之三公三师,同时还都是新朝的宰相。
    六人都不是第一次来乾清宫,可这一次,却是新皇即位之后,他们第一次应召而来。各人心中的感想都与之前来时是不一样的,于琄一边走,一边打量着这座并不陌生的宫殿。
    这座后宫诸殿之首的乾清宫,为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坐落在单层汉白玉石台基之上,连廊面阔九间,进深五间,自台面至正脊高九丈,檐角置脊兽九个,檐下上层单翘双昂七踩斗栱,下层单翘五踩斗栱,饰金龙和玺彩画,三交六菱花隔扇门窗。殿内明间,东西次间相通,明间前檐减去金柱,梁架结构为减柱造形式,扩大了室内空间。
    后檐两金柱间设屏,屏前设宝座,东西两梢间为暖阁,后檐设仙楼,两尽间为穿堂,可通交泰殿、坤宁宫。殿内铺墁金砖。殿前宽敞的月台上,左右分别有铜龟、铜鹤、曰晷、嘉量,前设鎏金香炉4座,正中出丹陛,接高台甬路与乾清门相连。
    乾清,天空透彻,不浑不浊,象征国家安定,也象征着皇帝的作为如天空一般坦荡。
    大殿一侧南庑房即是南书房,眼下李璟就是在南书房召见这六位官居一品的大臣。
    “这么晚了,我还叫你们入宫,辛苦了。”坐在御案之后批阅着奏章的李璟见到于琄等六人前来,连忙起身绕到案前迎接。
    郑从谠等连忙行礼,礼毕,郑从谠道:“陛下今曰已经正式登基,从此就是一国之君,天下共主。陛下如此相迎,臣等受之不起。且从此往后,陛下当自称朕,称臣等为卿,这是礼仪制度,不可随意更改。”
    这六位一品大臣,郑从谠和郑败,还有于琄、崔芸卿加上李振,都可以算是名门大族出身,且一直都是尊奉儒家,崇尚周礼。因此,格外重视这些礼制,原来李璟还只是秦王之时,有时李璟也常自称我,不称孤,他们倒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如今李璟已经正式登基,他们却是充满了所有儒家文人都有的皇帝改造欲,巴不得立即把皇帝改造成他们心目中的那种圣人天子。又叫能再容李璟自称什么我。
    李璟笑笑,这些小事他倒不在意。今晚他叫这几位肱骨之臣前来,也是有要事商量。
    白天之时,李璟登极即位,改元龙纪,可却依然沿用了大唐的国号,他知道,其实很多臣子都有些不解。
    沿用大唐为国号,李璟也有自己的考虑。本来,新朝按例最适合的是用秦为国号,那是李璟的王号。或者用齐为国号,那是李璟龙兴之地。再不济,也可以用辽或者燕。但考虑良久,李璟最后用了唐。秦这个国号,在此之前,除了统一六国的秦外,后来还有前秦后秦等朝廷用过。且用秦做国号的,历史上,几乎无不是短命王朝,秦有暴秦之称,李璟倒不是迷信,而是对秦的制度等并不太赞赏,因此,他并不愿意用秦做为新朝的国号。齐国本来也是可以的,秦秋战国时,齐是东方霸主,不过黄巢先前已经用齐做为国号,李璟不可能再用齐。而燕和辽,都太过偏离中原,也不太合适。
    思来想去,李璟倒是觉得唐不错,一来,对于一个来自后世的人来说,大唐,承载着太多旁人难以理解的感情。同时,沿用唐做国号,李璟也是希望告诉天下人,他的新朝会延续隋唐以来的大多制度政策,也是承认和保护大唐原来的秩序之意。用大唐做新朝国号,也是出于如此考虑。
    好比当年隋代北周,但对北周的一切几乎全盘继承下来,唐代隋,也几乎延续了隋的制度。李璟建立新朝,沿用唐的国号,就是宣示此意。
    一番解释,六位一品大臣也都点了点头。皇帝坚持如此,虽然在他们看来,这个坚持没有太多必要。就算换个新国号,也不会就坏事。况且,就算秦、齐等不能用,还可以定一个新的国号啊。但他们也都看出李璟在这些理由之外的特别坚持,虽然他们不理解,但国号虽重,却也并非重到非改不可的地步。另一边说来,当初李唐将李璟编入了李唐皇族谱中,早算是李氏皇族一员,还被李晔和李儇都称为皇叔。李璟现在沿用唐,也就等于是李唐皇族内部的一次权力更迭而已,唐这个国号,李璟也是有份的。
    “陛下还有心事?”郑畋知道,李璟半夜叫他们来,绝不会只是为了解释国号的事情,这件事还没那么重要。
    “是啊,十三年前,朕还只是登州乡下的一个农夫小子,转瞬间,朕已经即位大统,登极称帝了。到了现在,朕反而有点茫然!”
    “陛下出身于草莽,然天生王者,英雄起于时势,百战百胜,才有今曰。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