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斗机和螺旋桨飞机混编的话,飞机数量也就下降了30架左右。这还是埃塞克斯号并没有安装斜角甲板时的状态!
当然,因为没有斜角甲板的问题,飞机事故率是高了一些,具体多少,徐杰也记不清楚了,不过用还是可以的。至少美帝就这么坚持下来了。至于有人问如果攻击机也都改成喷气式飞机呢?那徐杰只能告诉他,仅从对地攻击效果上看,螺旋桨飞机比初代喷气式飞机更好,因为后者燃油量太少,挂载炸弹量还不如ad,更悲催的是中低空性能捉急,直接导致命中率降低。所以说螺旋桨飞机对地攻击力在历史上50年代的时候是高于舰载喷气式飞机的。而美帝的ad攻击机更是用到了越战,这足以正面螺旋桨飞机在中低空轰炸中也是挺好用的。
即使到了越战期间,增加了斜角甲板并且拥有了蒸汽弹射器之后的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还是披挂上阵,作为攻击航母(cva)参加了这次战争。(当然不是所有的埃塞克斯级都参战了,被称为cva型攻击航母的埃塞克斯级航母是经过sbc125改造的,剩余没改造的则被称为反潜航母。)在这场战争中,埃塞克斯级航母以3。3万吨的标准排水量可以搭载24架f8e型战斗机,和28架a4天鹰攻击机以及12架ad攻击机。还可以装4架e1预警机,再加上一些其它飞机,接近70架规模的舰载机也是十分的威武的。也就是说加上斜角甲板后,这些2战的老兵也是有相当的战斗力的。(当然持续作战能力肯定没法和新航母相比,但是具体数据作者也没有……!作者在这里只是说埃塞克斯scb125的潜力。)
那么现在又有人问了,既然埃塞克斯如此厉害,那么为何还要早中途岛、小鹰和企业呢?原因很简单,舰载机的发展所致,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最多也就只能搭载类似f8和f4这样的喷气式飞机了。而随着f14战斗机、s3反潜机和e2预警机投入现役,埃塞克斯再改也无法满足这些家伙的需要,所以最终在越南战争结束后,最后的几艘埃塞克斯也相继退出现役。由此可见,真正推动航母大型化的根本原因是飞机大型化。
如果仅仅以应付这次战争为目标的话,(就算科技再怎么发展,徐杰不认为这场战争结束的时候会出现类似f8十字军这样的飞机。出来米格15级别的就不错了!)经过scb125改进的埃塞已经足够了。也就是说使用斜角甲板的3。3万吨标排的非装甲甲板航母可以使用几乎所有的舰载机。如果换成装甲航母的话,考虑到防护性能的增加,3。8万吨也足够打住了。当然,如果想要一级航母用50年的话,最多到了中途岛级别也就到头了,加装个斜甲板,和一定的装甲防护,最终4。5万吨上下就差不多。而且这种航母估计就算出来也到2战结束了。因为以上的原因,徐杰认为即使是装甲航母,下一级最多也就3万吨出头,第三级舰队航母再考虑更大的吧。
感谢书友zhouyu1976、hukaikaka的打赏~~~~~,以及书友f663026、书迷成精的月票支持~~~~~。
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铸造中坚2
〃好了;各位;该说的严博勋都已经说了;我想大家都应该明白一点;那就是航空母舰不是越大越好;而且英美的航空母舰之所以大是因为他们的船体所致;我们完全可以用更小的吨位实现更好的性能。至于第三级航母到底怎么造的问题;那就是以后的事情了;总之;现在我认为;第二级航空母舰的标准排水量不应该超过3。2万吨!当然了;对外标称;就说2。8万吨好了。预计我们将建造4艘作为我们条约期内海军海基航空力量的主力!〃看双方讨论的差不多了;徐杰最后一锤定音。
而在敲定了航母吨位之后;剩下的就和杨用霖等人没什么关系了;苦逼的严博勋同志需要自己继续他的设计工作;开始为华夏第二级航空母舰开始忙碌。总体而言;华夏第二级航空母舰可以看做历史上日本海军大凤级航空母舰的优化和改进;一样的装甲甲板;一样的双层机库。甚至就连防御标准都差不多;不是徐杰不想往上提升了;而是飞行甲板到了厚度几乎已经是极限了;当年纵然以信浓那么大的船体;想抵御800kg穿甲弹还是不行;因为上部装甲板的重量太重了;用箱型支撑体都有性不住劲。
徐杰以大凤级航母为基础进行的改进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是增加原有双层机库高度;至少要保证在5米上下;至于增加的重量造成的吃水加深的问题则通过增加防雷突出部来解决。此外;放弃船体舯部舯部的升降机;整艘航母机库上部为一块平整的甲板;在左舷部署两台可折叠式侧弦升降机;在右舷部署一台升降机。因为下层机库几乎贴近水线。所以三台升降机只是沟通上部机库而无法沟通下部机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则通过内部再布置一台只联通上下机库的内部升降机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布局虽然繁琐一些;但是至少避免了中轴线布置升降机然后一发炸弹摧毁或者卡死的情况出现。
同时因为取消了一台中间升降机机库有效长度增加了约15米。最终有效机库长度达到了165米左右。进不一定增加了载机量。
其次;就是在船体左舷部署倾斜8度左右的斜角甲板。这个斜甲板上计划部署一台弹射器;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紧急弹射飞机升空。但是最大的目的则是放置飞机起降失败直接撞在前面的飞机上。历史上;在斜甲板出来之前;为了放置降落失败的飞机撞在甲板前部停放的飞机上;一般都是使用拦阻网挡住的。即使拦住了飞机恐怕也会造成很严重的损失。
而斜甲板刚刚出现的时候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复飞。一旦降落失败;可以继续拉起。避免了撞在一起的噩梦。当然也不是与中轴直接的角度越大越大;因为如果角度过大的话;与战舰航行角度差距也就越大;降落会受到合成风俗和战舰航速的不利影响。所以角度适中最好;虽然最合适的角度是多少徐杰记不清了;但是徐杰记得最早的航母是6度斜甲板;现在自己弄个8度的;问题应该不大吧;剩下的就慢慢摸索吧。而因为斜角甲板的缘故。整个航母的宽度也会增加一些。至于具体多少;就看严博勋他们的设计了。
第三个改进方向就是给全舰的灭火和通风设备配属独立的柴油机作为动力。以防被动力舱被击伤后;整个战舰的灭火和通风设备陷入瘫痪的局面。同时对重要电线线路进行额外的保护;并且准备好备用线路;避免断电。
第四个改动方面就是加上光学助降设备。徐杰虽然出身海军;但是也不是航母上的人员;对于光学助降这种东东最多的只是知道有一个概念;知道在舰尾会不是一连串像交通灯一样的东东。但是如何运作和细节却不清楚;这东西也只能是提出一个理念;让下面人慢慢摸索了。
最后一个改动就是动力系统的改动了;2战开始之初世界船舶动力哪家强?自然是法国无误。无论是当时跑的最快的超级驱逐舰之一空想号还是当时跑的最快的战列舰黎赛留级。法国2战的舰船动力系统历来以重量低;功率大表现稳定而著称。空想号以9。3万马力的设计动力在实际中却可以以10。5万马力的动力跑8个小时。或者以接近12万马力的输出跑1个小时。而在欧洲新舰当中;黎赛留的动力重量是最低的;但是输出功率却是最大的。高达17。8万马力的输出傲视群雄。这个技术不要说在欧洲;即使美国在战争初期都没有这样好的表现。
所以徐杰决定引进法国的锅炉和轮机技术。用在华夏自己的航母上;这样一来估计有能节省不少空间和重量。同时新舰还将保留大凤的另外一个优点;那就是航空燃料量充足;历史上大凤的航空燃料是1000吨;这个数据比翔鹤号高了一倍!后者的航空燃油容量也不过495吨。总之经过这么一番改进之后;华夏新一代航母一定会比历史上的大凤强上不少当然了;代价是重量也增加不少。根据最终的计算;华夏的新式航母吨位将在3。2万吨以上。
按照计划和剩余的吨位;华夏可以完成4艘这样的战舰。要是那样的话;在条约期华夏海军的航母总吨位将用掉15万吨左右。还剩下4万吨。这些吨位到底如何使用呢?徐杰也有懈难;按照条约;不可能再造2。7万吨以上的战舰了;那么剩下的就只能是造2艘2万吨出头的航空母舰。这个吨位可谓是高不成低不就啊。考虑到这个位面上无论是协约国还是同盟国的航空兵更加凶残;无论是华夏对上哪一家;航母都要承受巨大的压力;所以徐杰还是想搞两艘装甲航母。
要不把当初给意大利的那个装甲航母拿出来用用?徐杰想了想感觉还不错;单层机库就单层机库吧。反正这级航空母舰也不打算用到战争结束了。就算活过来了;估计用不了几年也要退役了。这样一来华夏就可以拥有8艘舰队航空母舰;而美国最多拥有5到6艘舰队航空母舰;英国差不多是4到5艘的样子。而德国应该是5艘左右。而奥匈帝国;法国和意大利应该是3艘左右。至于同盟国那些小弟能凑出3艘就算不错了。
如果华夏一国对抗某一个集团那是肯定不行的;但是如果能保持中立或者和其中一个集团联手对抗另外一个集团;那么胜算是极大的。如果不出意外;协约国和同盟国在未来的某个时候还会刀兵相见;到时候华夏就看情况选择加入其中一方吧。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华夏是为了西伯利亚而没有直接参战;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最后一次改变地图的机会了;如果放弃了;可就太亏了!华夏打算趁着这次机会再赚一把!
而有了舰队之后;下一步就是舰队布置问题;按照徐杰的设想;两艘辽宁级好空母舰并不适合残酷的海上厮杀;他们的防护太差了。所以这两艘航空母舰组成的编队将部署在黄海;以旅顺大连为基地;负责海军航空兵的训练工作。四艘3万吨以上的主力航母将分成两个战斗群。其中一个将部署在南洋;以原来的巴达维亚为基地;另外一个将部署在东海;以上海为基地。最后两艘2万吨出头的装甲航母将以海口为基地;随时准备南下作战。
〃希望德国人能识相一些。〃这样的布局完全将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