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够了——够了,主要是沙河镇,足够了。快坐下吃饭。”
张云鹏又从包里面拿出一个玻璃瓶,玻璃瓶里面是浆糊:“还是沙校长想的周到,他给了一瓶浆糊,外加一把排笔。”张云鹏最后从包里面掏出的东西是一支两公分宽的排笔。
自古以来,做官的有两种,一种是既养尊处优,又这山望着那山高,工作上的热情让位于钻研为官之道,心里面放着的永远是一把通天的梯子;另一种是整天想着工作,竭尽全力,让自己的工作能对得起自己拿的薪水,对得起上级和老百姓对自己的信任。永远把工作作为自己的唯一使命。
郑峰显然是属于后一种,文革期间,工作没有指标,一杯茶,一包香烟,一份报纸,这就是工作的全部,当然,有时候要搞搞阶级斗争,郑峰厌倦这样的生活,所以,他干脆到下面去办案子。在别人忙着斗别人的时候,郑峰忙着找凶手。和这么多任劳任怨的战友在一起工作,这是一件多么快乐和充实的事情啊!
第三十四章 冷馒头中午口粮 王主任很是不解
现在,就差往布告上盖大印了,其实,有没有大印,并不不妥,但郑峰是一个做事认真,有原则的人,在老百姓的心目中,这样一个红巴巴,是非常有份量的,既然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那就不能随便马虎。布告里面毕竟涉及到五百块前赏金的问题,老百姓只认圆巴巴说话。倒不是说老百姓在意五百块前赏金,作为公安机关,理应郑重其事。
郑峰和李云帆商量后决定留下谭科长等童子强,其他人到小刘庄和夏家堡去。到小刘庄和夏家堡去是不能少了张云鹏和蒲森林的,张云鹏熟悉人头,而蒲森林经手过这两起失踪案,对情况更熟悉一些。
临行前,郑峰特别叮嘱谭科长:除了在沙河镇粘贴布告以外,沙河镇附近的其它几个村庄也要粘贴几份。有些村庄虽然已经通知到了,但毕竟没有粘贴布告来的正式一些。谭科长、童子强、陈敏和边计划,一个人在沙河镇张贴,一个人到冯墙、松子沟和谢家村一线,一个人到桃村这一条线,另外一个人到沙河桥这一条线。沙河桥这条线最好安排陈敏,或者边计划去,这条线除了粘贴布告以外,还要和生产队的干部沟通一下,请他们找时间和乡亲说一下。有了布告,再加上生产队干部的宣传,效果会更好一些。既然决定要打一场人民战争,那就要打一场像样的、漂漂亮亮的人民战争。
离开食堂的时候,郑峰让王萍将剩下的馒头装进一个公文包,王主任看见以后走了过来:“郑局长,你们中午是不是不回来吃饭了。”
“对!有这几个馒头,我们就能对付了。”
“郑局长,我没有见过你们这样拿自己的身体不当一回事的人,大冷的天,啃冷馒头,这能行吗?”
“行,晚上回来再说。”
“真拿你们没有办法。”王主任喊来了食堂的师傅,让他多拿几个馒头,顺便再拿十几个咸鸭蛋,塞进了王萍的公文包里。
郑峰和李云帆之所以这么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案发之后,童子强和蒲森林的调查走访不可谓不细致,现在,在童子强和蒲森林调查走访的基础上再通过这样一种公开的方式让沙河地区所有的人都参加到这个案子中来。这显然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童子强和蒲森林不得不佩服郑峰和李云帆的睿智和胆识。同志们进驻沙河镇,凶手很快就会知道,打草惊蛇,不一定是一件坏事。与其藏着掖着,倒不如摆开一个决战的架势来。凶手可能会做的天衣无缝——事实上,凶手确实没有留下任何蛛丝马迹,但汪小霞和夏清莲绝不是水上浮萍,空中飞絮,郑峰确信,是马必有迹,是蛛必有丝。只要发动群众,就一定能揪出狐狸的尾巴来。
七点半钟,郑峰一行跟在张云鹏的后面穿过沙河镇,朝沙河桥走去。
第三十五章 白亮亮大雪世家 同志们先往夏家
一路上,店铺里面的人都在外面扫雪,这就足以说明雪有多大了,从陈敏和边计划披着星星点点的雪花走进沙河旅社到现在,左不过一个小时上下,街道上的积雪就已经铺了厚厚的一层。
在沙河镇的镇心,有一个三叉路口,一条路通向渡口,一条路通向静安寺——麻垛公社,另一条路通向沙河桥。
镇子上的雪是扫干净的了,走出沙河镇以后,路就比较难走了,凡是没有树林的山路,全被大雪覆盖了,有树林的地方,山路上也有不少雪。老天爷好像是故意和同志们作对似的。
面对纷纷扬扬的雪花,大家不得不低头弯腰,好在,这是腊月里的雪,落在人的衣服上,一时化不掉,用手拍几下,雪花就没有了。所以,大家没有穿雨衣。
在这样一个大雪纷飞的世界里,人的思想会静下来,思想静下来,脑子就会清楚许多。
穿过几个村庄,半个小时左右的样子,大家来到了沙河桥。沙河桥是一座五拱石桥,间三个拱可以走船,两边的石拱相对小许多,拱的一部分在岸上。
五个人站在沙河桥的东桥头举目四望,近处的田野,远处的山林,完全是一个白亮亮的世界。
“郑局长,我们先到夏家堡,还是先到小刘庄。”张云鹏走到郑峰和李云帆的跟前。
“张所长,那里是不是夏家堡?”郑峰指着西南方向。
夏家堡有几棵特别高的树,树上面有两喜鹊窝,一半白一半黑。白的在上面,黑的在下面。
“不错,那就是夏家堡。”
郑峰之所以能准确地指认夏家堡的位置,完全归功于童子强和蒲森林绘制的那张草图。
“走,我们先到夏家堡去。”
于是,五个人上了沙河桥。
“张所长,北边——那个村庄就是状元村吧?”王萍问。
“你说的不错,那就是状元村。等腾出空来,我领你们去,状元村有一所学校,是我们沙河地区最好的学校。”
遗憾的是,状元村掩映在一片山林之,加上满天的飞雪,状元村在大家的视野里面,是那样的朦胧,是那样的模糊不清。
夏家堡在大沙河的西岸,距离沙河桥有两里地。
夏清莲家在村子的尽头——最西头一家。
白雪基本上覆盖了整个夏家堡,如果不是那些高大的树木,还真找不到夏家堡在什么地方,大雪把村庄的轮廓线全抹平了。
开院门的是夏清莲的父亲,张云鹏说,夏清莲的父亲原来是一个教书先生——只是一个民办教师,几年前,因为得了肺结核,提前结束了教书的生涯,夏老师一生最大的——也是唯一的心愿就是能转成公办老师。
启^蒙~书^网qmSHu
第三十六章 夏大娘卧病在床 郑局长嘴拙语塞
大家都知道,民办教师收入很低,所以,夏家的日子本来过的就很清苦,再加上夏老师生病花了不少钱,后又丢了工作,离开了学校,日子就更难熬了。这大概就是夏清莲嫁给谢迎华的主要原因,谢家的条件不错,谢迎华的父亲谢成仁是一个木匠,在沙河地区,如果有人家盖房子,或者哪家要打什么家具,都得把请谢成仁请到家里去,好吃好喝,事情完了,拿着工钱走人。
夏家虽然条件不好,但家风颇为严格,三个女儿在父亲的影响下,完全不同于一般的村姑。
走进夏家的堂屋,郑峰和同志们有一个明显的感受,夏家除了干净整洁以外,化气息比较浓,墙上贴着几幅书法作品,上面没有落款,很可能就是夏老师的杰作,大桌一角还放着一本《三国演义》,书上放着一副老花镜。
“老头子,谁来了?”从屋子里面传出一个年老女人的声音。
“是张所长他们。”
“孩子他爹,你扶我起来。”
“老婆子,你就在屋子里面躺着吧!我们说什么,你在屋子里面也能听得见。”
谢成仁曾经提到夏清莲的母亲卧床不起的事情。
“夏老师,大娘怎么啦?”
“自从清莲——”夏老师一度哽咽。
郑峰站起身,走进西厢房,刚才老人说话的声音是从西厢房传出来的。
夏老师跟在郑峰和李云帆的后面,屋子里面的地方太小,其他人只能站在西厢房的门外。
屋子里面的光线很暗,如果不是外面下了一场大雪,屋子里面的光线会更暗。
郑峰和李云帆愣了一会才到床上躺着一个人,她的头上垫着两个枕头,整个身子裹在被窝里面。不清楚老人的脸,老人的头上戴着一顶黑颜色的帽子。
郑峰觉得有些唐突,在到夏家堡来之前,竟然没有想到带一点东西。
夏老师从床头柜上拿起一盒火柴,抽出一根,划着了,床头柜上放着一盏罩子灯。罩子灯里面还有浅浅一点煤油。
在灯光下,老人脸色苍白,目光忧郁,且有些呆滞。
老人执意要让夏老师将她扶坐起来。
在夏老师的帮助下,老人勉强坐起来,将头靠在床框上,夏老师在老人的头后面放了一个枕头,并将被子往胸口跟前拉了拉。
床头柜上放着一个药罐子,药罐子旁边放着一个小碗,碗还有一点残渣。空气弥散着药的味道。
站在门口的人往旁边让了让,一个女人在堂屋门口跺了跺脚,拍了拍身上的雪,然后走进西厢房,她就是夏清莲的二姐。
“清荷,下这么大的雪,你怎么来了?”老人用低沉的声音道。
“我听说咱家来人,就过来。”
“清荷,快让公安同志到堂屋去坐,我这里味道重,别把同志们熏着了。”
郑峰不知道说什么好。郑峰从来没有想今天这样嘴拙语塞。
启^蒙~书^网qmSHu
第三十七章 夏大娘心存感激 同志们心暖如春
“老头子,今天午,留公安同志们在咱家吃饭,清荷啊,你让正才过来搭把手。”大娘用实际的行动表明了自己的心情和态度,她对同同志们的到来,对郑峰能重拾此案非常感激。
“大娘,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