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猎鬼档案-第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候已经是第二天的深夜了,我躺在自己卧室的**上,我之前已经喝断片了,心想应该是白宇轩给我送回来的,我就感觉自己现在口渴,便走出卧室到厨房找水喝,结果路过我父母的房间时,就听到我老妈跟我老爸小声的嘀咕,好像是怀疑我又失恋了。

我无奈的叹了口气,喝完水就又回到自己的房间,但是现在是一点睡意都没有了,就又想起了半天河,想起了他之前对我说的那些话,说我所看到的那些影像其实在我出生之前就是深深的烙印在我的灵魂深处的,是我与生俱来的东西,让我勇敢的面对之类的。

于是我又叹了口气,开始在脑海中整理那些残缺的影像,结果搞了半天也是毫无头绪,实在是太破碎太混乱了,唯一能清楚分辨出来的就是那龙之九子和刻着龙渊的一把宝剑。

想到这里我就打开了电脑,连接到了网络,在中国人最普及的网站“白度”搜索上敲上了龙之九子和龙渊剑,结果就只弹出来了龙渊剑的信息,我点开一看,原来这把宝剑还特么的挺有名气的,是中国古代十大名剑之五!

上面是这么介绍着的:

七星龙渊剑,又名七星剑,欧冶子所铸名剑之一,为诚心高洁之剑。

欧冶子和干将为铸此剑,凿开茨山,放出山中溪水,引至铸剑炉旁成北斗七星环列的七个池中,是名“七星”。剑成之后,俯视剑身,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渊,飘渺而深邃,仿佛有巨龙盘卧,是名“龙渊”。大约创制于殷末周初之际,距今三千多年。

我不禁惊叹,忽然出现在我脑袋中的那些影像碎片是什么意思?不会特么的让我去找这把龙渊宝剑吧,三千多年前的东西,我上哪找去?就算一直流传下来了,那也是国宝级的东西了吧?肯定在博物馆供着呢啊!就算被个人收藏了,我也联系到收藏者了,特么的估计我把我骨髓油都榨出来卖了也不值个儿吧?

我无奈的叹了口气,再往下看,没想到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小故事。

话说伍子胥因奸臣所害被楚国兵马追赶,亡命天涯,有一天慌不择路,逃到长江之边,这时前阻江水,后有追兵,伍子胥正在万分焦急之时,发现上游有一条小船急速驶来,船上渔翁连呼他上船。

伍子胥跳上船后,小船迅速隐入一片芦花荡中,追兵赶来不见伍子胥的踪影,便悻悻而去。

之后,渔翁将伍子胥载到岸边,为伍子胥提供了酒食饱餐了一顿,伍子胥千恩万谢问渔翁姓名,渔翁却笑了笑说自己浪迹波涛,姓名何用,只称“渔丈人”就行了。

伍子胥拜谢辞行,走了几步,却心生顾虑,又转身折回,从腰间解下祖传三世的宝剑:七星龙渊,欲将此价值千金的宝剑赠给渔丈人以致谢,并嘱托渔丈人千万不要泄露自己的行踪。

没想到渔丈人接过七星龙渊宝剑后,竟然仰天长叹,对伍子胥说道:“搭救你只因为你是国家忠良,并不图报。而今,你仍然疑我贪利少信,我只好以此剑示高洁。”说完,横剑自刎,伍子胥悲悔莫名。

看完了龙渊宝剑的介绍和他的传说故事后,我脑袋里更乱套了,这特么的都是哪跟哪啊?三千年多前的东西,还有那个不知道怎么想的就抹脖子了的划船老头儿,这跟我,跟半天河,跟黑衣人,还有跟元复帝,哪能扯上半毛钱的关系啊?

(注解: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员,字子胥,本楚国椒邑,今湖北省监利县黄歇口镇,一说今安徽省全椒县人,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

第143章 九子传说

把龙渊宝剑的事情发在一边先不去管它,我想了想,又删除了搜索栏上的龙渊,只留下了龙之九子四字,再敲回车一看,诶我去了,这回弹出来的搜索结果简直是眼花缭乱啊。给 力 文 学 网

有的说龙之九子的由来是因为明孝宗朱樘心血来潮,问以博学著称的礼部尚书李东阳说:“朕闻龙生九子,九子各是何等名目?”李东阳竟然不能立即作答,退朝后七拼八凑,拉出了一张清单呈与明孝宗,上面分别是:趴蝮、嘲风、睚眦、、椒图、螭吻、蒲牢、狻猊、囚牛。

不过再看别的,发现民间传说之中的龙子却远远不止这几个,像狴犴、貔貅、饕餮等等都被传说是龙的儿子,而我得到的那些记忆碎片里,却是、螭吻、蒲牢、狴犴、饕餮、趴蝮、睚眦、狻猊、椒图这九子。

看来真如同半天河曾经所说,其实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了九个孩子,而是用九来表示极多,而切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再向下继续漫无目的的翻看着,忽然看到了一个典故,倒是吸引了我的注意了……

典故里如此说,相传,刘伯温本是玉帝身前一位天神,元末明初之际,天下大乱,狼烟四起,战火纷飞,饥荒遍地,民不聊生,。

玉帝不忍看万民疾苦,令刘伯温转世辅佐明君,一定天下,造福苍生,并赐予一把斩仙剑,可号令四海龙王。

可是身为龙王,事务繁多,无暇分身,因此便派出了自己的九个儿子,既、螭吻、蒲牢、狴犴、饕餮、趴蝮、睚眦、狻猊、椒图。

此龙之九子个个法力无边,神通广大,他们跟随在刘伯温身边征战多年,先是为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而后又助燕王朱棣夺得了皇位。

当它们以为功德圆满准备返回天庭复命之时,明成祖朱棣这个野心极大的帝王却还想将它们永远的留在自己的身边,为其所用,不但可以安邦定国,更可以开疆扩土,雄霸天下。

于是明成祖朱棣便借修筑紫禁城为名,拿了刘伯温的斩仙剑,妄想可以号令九子,哪知九子顿时呼风唤雨,大发雷霆。

但是明成祖朱棣心机过人,他见斩仙剑震慑不住九子,便定下一计,对龙之九子的老大说道:“朕知道你力大无穷,能驮万斤之物,如果你能驮走这块先祖的神功圣德碑,我就放你们走。”

一看那圣德碑原来只是一块小小的石碑,便没放在眼中,毫不犹豫的驮在了身上,但是却发现自己就算用尽法力也是寸步难行。

原来,神功圣德碑乃是记载“真龙天子”生前一世所做功德之用,公德乃是无量的,又有两代帝王的玉玺印章,有镇压四方神鬼之能。

其他八子见大哥被压在圣德碑下,便不忍离去,决定一起留在人间,但发誓永远不现真身,于是明成祖朱棣虽然用计留住了龙之九子,但得到的却仅仅是九个塑像而已。

而后刘伯温得知此事,也愤然离朱棣而去,脱离肉身重回天庭,明成祖朱棣后悔莫及,为了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便让九子各司一职,流传千古。

虽然这只是个民间传说故事,而传说故事大多经过弄墨渲染,太多地方都是添油加醋,与事实大相径庭,但是却总让我觉得这传说故事里的某些情节与我脑海中的某些影像碎片可以重合,或者说可以联系到一起去。

但是说实话,我这人一直对学习就不感兴趣,虽然上中学的时候历史一科还是学的不错,但是当时并不注重这种小科目,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得分而讲课,里面讲的东西也不仔细,而到了中专,压根就没有这门科目了,于是我也从对历史的兴趣上转入到了游戏和网络上,所以对这故事里提到的刘伯温和朱棣这两个人最多就是听过个名而已。

于是我只能继续搜索刘伯温,嚯,好家伙,又是一堆让我眼花缭乱的文献记载,上面介绍道: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人,故又称刘青田,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明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刘伯温通历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伯温为:“吾之子房也。”

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然后下面就是他的一些生平事迹,什么年少好学啊,仕途之路啊,蛰居隐退啊等等等等,太长了,我是真心的看不下去啊,而且这文献上的东西往往和事实也有着很大的差别。

于是我最小化了刘伯温的网页窗口,重新点开一个网页继续搜索朱棣,上面又介绍道:大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汉族,是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在位22年,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等。

明太祖朱元璋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朱棣当时为燕王,便是其中之一。

因太子朱标早死,皇太孙朱允继朱元璋皇位,年号建文,是为建文帝,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决定先削那些力量较小的藩王,于是首先袭执周王朱,把他废为庶人,又拘代王朱桂于大同,囚齐王朱于京师,湘王朱柏**死,与此同时,也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又以防边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燕王。

建文帝以为准备停当了,便秘密下令擒拿朱棣,但是没有成功,再加上削藩措施严重威胁藩王利益,坐镇北平的朱棣于1399年(建文元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

战争持续四年,此时建文帝已无大将可用,只好起用幸存的老将耿炳文统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继续讨伐,而建文帝也缺乏谋略,致使主力不断被歼。

朱棣以北平为基地,适时出击,灵活运用策略,经几次大战消灭官军主力,最后乘胜进军,于1402年(建文四年)攻下帝都应天,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或说于宫中**死,或说由地道逃去,隐藏于云、贵一带为僧。

同年,朱棣即位,就是明成祖,第二年,改元永乐,改北平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