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衣卫之绝命毒师 作者:鬼猫娃(起点vip2013-02-03完结,女扮男装,策马江湖)-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闻此言,门外的苏湛觉得气血上涌,眼泪就要从眼眶里滑落出来,她的记忆丧失,对于薛禄已经没有什么印象,但是薛禄却是如此信任她、了解她,无论如何境地,都不需要去质疑她!这是何等情谊!
  然而,苏湛她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薛禄被欺辱到这种地步,却什么都不能做。
  对纪纲的恨弥散在心里,翻滚成熊熊怒火,又强自压了下去。苏湛忍着满腔伤悲,转身离去,暗暗发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报仇雪恨的那一天,必将到来!
  **
  七月流火,斗转星移。苏湛来到明朝已经许多时日了,她就如同一只在疾风中奋力挥翅的斑驳彩蝶,只想向着太阳展现一场绚烂舞姿,却不知道自己的频率正悄悄敲击着周围。
  这日,苏湛正在卫所里摆弄刀棍,纪纲满脸噙着笑来了。
  “纪大人,”苏湛对纪纲的笑里藏刀见惯不怪了,但还是问了句,“有什么喜事如此高兴?”
  纪纲笑道:“没什么,皇上问起武当的情况,你随我进宫面圣吧!”
  进宫面圣?虽然苏湛已经陪同领导人溜达了许多次,但是领导人请喝茶,当面亲切交谈,这还是第一次。
  苏湛和纪纲在皇帝的书房外等了一会,小太监进去通禀,片刻又出来,笑道:“纪大人,苏大人,请。”
  苏湛随着纪纲进了屋,层层精心雕琢的镂空窗棂透进光芒,屋内有几分炎热,角落里搁着几个金盆,盆里放着正在慢慢融化的冰块。墙上井井有条地悬挂着般般样样的水墨工笔,装裱细致精美,画风磅礴大气。皇帝朱棣端坐在偌大的书桌后,书桌上笔墨纸砚一应俱全,笔如林,砚如玉,自是别致。
  书桌旁,立着一个戴着三山帽的太监,长得是俊朗潇洒,透着一番大气,只是苏湛看来很面生。
  朱棣见纪纲进了门,笑道:“纪大人,来看看郑和给朕带回来的香料,真是奇香扑鼻。”
  苏湛听言顿时明了,这旁边的圆润太监就是大名鼎鼎的郑和,不禁又多看了两眼,说实话,这郑和长得倒不像太监,很是英俊,脸型有棱有角,额宽耳阔,身形魁梧。此时听到皇上言语,咧嘴一笑,唇红齿白,声音英朗好听。
  纪纲像模像样地上去闻了一闻那香料,道:“确实如陛下所云。”
  朱棣满意地收回香料,顶着满额头汗,拿起折扇使劲扇了扇,道:“这天气真是热。”随即看到纪纲身后的苏湛,道:“这就是前些日子你差去武当的?”
  纪纲恭敬回道:“正是,此人叫做苏湛,现为百户一职。”
  朱棣点点头,挥了挥手,苏湛赶紧上前又行了个礼,道:“臣苏湛拜见皇上。”
  “免礼了,”朱棣说道,“武当山乃天下道教之源,可惜朕几次都未曾能见上张天师一面,颇为遗憾。朕已经安排准备在那武当山天柱峰顶上造一座鎏金铜亭,以期能获得张天师眷顾。”
  苏湛明白,朱棣所说的张天师就是张三丰,此时答道:“金殿不仅可反映道教昌盛,而且能给世世代代后人留下宝贵财富,我大明千秋万代,让后人了解当今生产造物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准,功德无量。”
  苏湛自然知道大明当然不是千秋万代,虽然算是个长久的朝代,但是也不过是几百年,只是这武当金殿在几百年之后仍能保存,成为旅游胜地,为当地创收,为后人留下明朝科技的一点印证,这倒是真心话,也不算得什么撒谎扯皮。
  朱棣本来在心中未曾期冀苏湛会说出什么,他最近和朝中大臣成天打嘴皮子仗,自己要往东,大臣非要往西,正烦恼着。就比如这建造武当金殿的事,许多大臣都趁机参上一本,说是铺张浪费、徒劳无功的事,这苏湛虽是初次见面的小官,却能了解自己的心事和心思,很不容易,这才又仔细看了看他。
  苏湛的小脸净透如瓷,满目清气,让朱棣看得也是神清气爽,不禁笑着对纪纲道:“你的手下也是嘴甜,和你一样。”
  纪纲忙道:“他不过是说出实情罢了,陛下英明决策,真是天下苍生之福啊!”
  朱棣低声笑了两声,又转目看着苏湛,道:“这郑和也在这,苏湛你说说,这出洋有什么好处没有?”
  苏湛没想到自己的一时马屁还惹来这么些问题,只好硬着头皮继续道:“陛下英明,郑大人远下西洋,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天时地利人和之事,展示我大明国威,引来万国朝贡,传播中华文明,加强他国对我国崇敬之情,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如斯盛举,后世万万代代必引为典范,歌功颂德,确为无量功绩!”
  朱棣抿嘴笑着,道:“你还真是能奉承!”朱棣虽然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比吃了蜜还甜,乐得开了花,他派郑和出海寻找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建文帝,每次郑和出海,朝中的大臣的奏章就堆积如山,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好,能有苏湛这样的大臣体贴入微该有多好啊!
  朱棣很是喜欢听苏湛讲话,又逗他道:“怎么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又何为天时地利人和?”

  第五十八章 慷慨陈词

  苏湛拂了拂袖子,恭敬回道:“要行如斯盛举,需具备诸多条件,首先,我大明繁荣昌盛,令四方臣服,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其次,发达的造船及罗盘、火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大规模的远洋航行提供了安全保障。再次,托陛下洪福护佑,远洋贸易已非常发达,我大明拥有世界上贸易量最大的几个港口和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和大量的民船和商船。而最为重要的是,陛下英明决策,能够调动力量办大事,提供经济上的支持和军事力量保障,此等壮举,也要郑和船队上的海员、明朝军队士兵、翻译官等人的共同努力!”
  苏湛的这些话,除了些溜须拍马的措辞,倒都是实情,郑和的壮举,在2009年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还拍成了电视剧呢,后世的苏巧丽还看过一点,是罗嘉良、唐国强主演的,在央视播出的呢!
  这朱棣一听,没想到这小小的锦衣卫百户却有如此高瞻远瞩的情怀,说起道理来还是一套一套的,倒是不能小觑。一转念,想到最近让自己揪心的迁都大计,于是也提起来,问道:“你说得不错,很有见地。最近朕有一事心烦,朕想把京城从现在的应天迁到北平去,你看如何?”
  此言一出,纪纲赶紧道:“陛下圣明,这等国家要事怎是苏湛能够非议的?”这话就是替苏湛挡住这个问题罢了,以免节外生枝。
  朱棣一笑,道:“纪纲你未免太护着苏湛了吧,我问问他这点小事,你还来捣什么乱!”
  在纪纲眼里,苏湛只不过是个蝇头小官,虽说以前曾经上过战场,也奉命去他地出过公务,但是这样的问题远远超出了他的能力,叫他回答,如若回答得捅了什么娄子,自己还得跟着受累,于是想这么搪塞过去,但是朱棣却非要听听苏湛怎么说。纪纲只好无奈地看了看苏湛。
  苏湛冲着纪纲点点头,对朱棣微微笑道:“迁都之思,圣上英明!”
  此言一出,在场的几人都是一怔。虽然料想了许多种苏湛的回答,但是朱棣也没有想到苏湛能这么肯定地坚决拥护地说出观点。毕竟,迁都是一件大事,不仅对当朝而言,对今后的世代大业都有着难以言喻的影响。
  郑和目光炯炯,在一旁静静看着苏湛,也在等待她的下文。
  苏湛接着道:“陛下忧虑,自有陛下的道理,北方总有瓦剌滋事,百姓也难以安生,如果京城迁过去,掌控全局,天下太平,自是最好!”
  苏湛也没多想,这些话就脱口而出,因为作为后世的人,北京成为首都已经是公认的事实,而且历史已经证明,北京作为首都能够实现长治久安,提高防御,带动经济,是件大事,也是桩伟业。
  但是在场的纪纲却是一愣,没想到苏湛能一语中的,而且如此大胆地一针见血!说是瓦剌滋事,北方边界的扰乱,都是因为本来朱棣做燕王的时候和宁王朱权两人管着北方边界,后来朱棣当了皇帝,到了南京,才使得那些游牧民族总是捣乱。这么直白地说出口,他心中一凛,只怕朱棣怒上心头,发起火来,平时歌功颂德太多了,已经许久没有非议皇帝的意思,此时不禁抬头偷偷向朱棣望去,揣摩他的脸色。
  朱棣的脸色看不出多少变化,只是微微浅笑着,静听着苏湛说话,没有过多的表现。
  按说这迁都的事,朝中上上下下可都是不赞成,虽然朱棣已经稍稍放出风去,但是得到风闻的百官们,却都不愿意去北方。南方多好啊,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北方那时候,风沙四起,粮食匮乏,所以说,突然冒出个苏湛这样,双手赞成的,还真是稀罕。
  纪纲自己,虽然是北方人,但是他也是不愿去北平的,毕竟现在关系网都在应天,还有那些家中的美眷,狐朋狗友们也都在这边,虽说他也明白皇帝朱棣去北边为了边防的考虑,但是他个人还是不想去的。
  朱棣听说苏湛点明了迁都的军事意义,点了点头,道:“接着说。”
  苏湛沉思了片刻,道:“微臣愚钝,想必陛下已经考虑良久,北平缺粮少食,但是南方多产,陛下为了将南方粮食运往北方,已经疏通漕运,工部尚书宋礼大人治理河道,南极江口,北尽大通桥,运道三千余里。如此南北漕运畅通无阻,实乃天下苍生之幸。“
  这疏通河道的信息,还是杨荣上次跟苏湛道歉时候提起的,苏湛暗暗记在心里,回去又细细打听了一番,才明白了一二,此时提起来,却正好应了朱棣的心意。
  朱棣想,这小子,没想到小小年纪,居然像是朕肚子里的蛔虫,把朕的心思摸得一清二楚。北方缺粮,朕才从南方运粮;水路不通,朕才差宋礼修漕。这一般二般,都是一步步为迁都做准备,没想到这小子居然完全看出来了。
  苏湛正想接着说,不经意抬头,却发现朱棣的眼神透出惊异,虽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