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完递给站在前排的恭亲王奕䜣,奕䜣将奏折展开,大致浏览了一遍,知道其中内容大致是:
康有为在奏折中论述了大清的危险处境后,提出了三条变法方案:一、效仿俄国与日本,下诏决定国家的大政方针;二、会集各种人才进行变法;三、允许封疆大吏在各省自行变法。同时,康有为还在折中指出:国家大事必须呈与国会讨论,然后再实施,并请求颁布宪法。奏折中最后一段令奕䜣不得不考虑:
“如果现在再不变法,恐怕从此以后,皇上和各位大臣即使想苟且偷安于一时,享乐于片刻,也不可能了!而且,我恐怕皇上和各位大臣,即便要求当京城的平民百姓也不能了。”
奕䜣看完奏折,理了理自己的头绪,接着将折子递给了跟在他身后的庆亲王奕䜣,这样一个传一个,最后等到所有大臣均看完了,光绪说话了。在刚才诸位大臣传阅奏章时,光绪皇帝仔细观看了各位大臣的脸色,知道这个折子说到了点子上,大家心里还是有既不能享乐也不能成平民的顾虑,所以他说:
“我欲接见康有为以便详细询问有关变法的事情。”说完看着下面的大臣。
恭亲王奕䜣马上磕头道:“臣以为祖宗立下的规矩不能全变,新进用的小臣不可担大任。本朝向有成例:不是四品以上的大臣,皇上是不能召见的。”其余的大臣也附和着奕䜣的话。
这下可惹火了光绪帝,他怒气冲冲地说:
“你们只知道用祖宗之法来压制朕,却不替朕出谋如何变法图强,你们难道忍心这种危险的局势继续下去吗?朕一定要接见康长素。”
大家看皇帝生气了,庆王奕䜣以及端王、荣禄等不吭气了,大家的眼光同时盯向前排的恭亲王奕䜣,因为只有他能阻止皇上做这种违反祖制的事,而奕䜣也觉得皇上这样做似有不妥,于是叩头道:
“请皇上息怒,不要伤了龙体。臣以为,皇上如果一定要召见,不妨让我们同他谈谈以后再说。”其他大臣也跟着叩头,说这样最好。
光绪帝见大臣们如此,也没有办法,他平息了一下怒气,无可奈何地说:
“那就让总署去办吧”。
现任总署大臣有李鸿章、翁同和、荣禄、廖寿恒、张荫桓等。在总署大臣召见康有为的前一天,光绪帝召见了翁同和,对他交待了有关事宜,翁同和领旨而去。
那天早上,康有为起得很早。他整了整衣冠就从南海会馆出发前往总署衙门。当他赶到总署衙门时,总署衙门还没有上班,于是他在门外等了一会儿,直到一公差传讯进去。
康有为昂首阔步地步入大厅,一付踌躇满志的神情。他看见李鸿章、翁同和、荣禄、廖寿恒、张荫桓端坐在上方,康有为朝翁同和看了一眼,然后择了个下首位置坐下。
荣禄首先发话说:
“祖宗的法度不能变。”
“任何事都得因时变通。就拿总署这个衙门来说吧,祖宗当年就没有设过,现在增设了。形势不同,这种变化是免不了的。”康有为这样回答,刺痛了荣禄,因为荣禄虽然口称“祖宗之法不能变”,却居然在这种祖宗当时没有的衙门作大臣。所以荣禄恨恨地看了康有为一眼。
廖寿恒见荣禄很尴尬,赶紧问道:
“如何变法呢?”
“首先应当变法律、官制。中国现行的法律、官制都是大一统时期的旧法,不适宜用了。譬如六部则例吧,那是束缚人手脚的,使中国衰弱的就是这些东西,应当全部废除。”
李鸿章半天没问话,这时候抓住时机问道:
“六部则例难道要全部废除掉吗?”
康有为看了看李鸿章脸上那块在日本谈判时被刺客留下来的伤疤,从容地说:
“现在大地沟通,强国虎视眈眈,不再是当年闭关锁国的时代了。不适用的当然应该全部去掉,即使一时无法全去,也应当立即删改,新政才能推行。”
翁同和不愿其他人再问废话,于是他望了一眼康有为道:
“你认为变法应该怎样进行,仿效谁进行?”
“日本明治维新,仿照西方的办法,国家就富强起来了。
我国与日本情况很相似,应当以日本为榜样。最近,我编了《日本变政后》和《俄皇大彼得变政论》等几本书,可供我们变法借鉴。”
总署大臣将接见情况上报了光绪,这又将光绪的激情勾了起来。他坚决要接见康有为,但又一次被奕䜣以“可以令康有为先写条陈,皇上如果认为可取,再予召见。”为借口加以阻止。光绪帝对于他六叔的谏止活动没有丝毫办法,他只得令康有为上书,同时下旨给总署衙门:“康有为如果上书,必须当天呈上来,不许阻拦”
康有为在光绪的支持下呈上了《统筹全局疏》以及英人李提摩太所译的《泰西新史概要》、《列国变通兴盛论》、《列国岁计政要》等书。康有为在《统筹全局疏》中,提出下诏定国事,并且在午门设立上书所,允许人们直接上书等事宜。
光绪帝孜孜不倦地看完了康有为的奏折及所呈书籍,决心进行变法。
就在光绪帝满怀信心地想有一番作为时,一批不愿变法的人也在积极行动。
军机大臣刚毅原来仅仅是一个刑部司员,但他由于善于钻营,通过贿赂结合了大总管李莲英。而且,李莲英与他很是谈得来,于是他们二人结为金兰之交。甲午以前,他还只是一广东巡抚,这对于他来说是不能满足的。所以他每次到京城叙职,总会给李莲英送去很多珠宝、珍奇玩物以及大量银票、白银。李莲英也很喜欢他。有一次,他们二人在交谈中,刚毅提出了愿在京师任职的愿望。李莲英当即保证他愿意在老佛爷面前说好话,但事不凑巧,就在这之后不久,甲午之战爆发,李莲英未能得准机会奏请皇太后。等到甲午战后不久,老佛爷惩治了一批主战官员,于是李莲英看准时机提议让刚毅任礼部侍郎,老佛爷获准,继而不久又被升任军机大臣。自然,在这个过程中,刚毅也给了李莲英几十万两白银以作为酬谢之用。
刚毅原来与翁同和关系不错。但刚毅本人没有读过多少书,但又喜欢舞文弄墨、炫耀肚子里的那少许墨水,因此别字很多,掉文也很厉害。提到大舜称为“大舜王”,闻者只要知道这段历史的无不摇头,将皋陶的陶,读作陶器的陶,读起来也不害羞,更有甚者,“茶”毒生灵,草“管”人命,琅琅上口,让人哭笑不得,终于有一次,翁同和忍不住当面纠正,弄得刚毅面红耳赤,虽然面上唯唯称是,但心里却大为恼火,由此对翁同和怀恨在心,总想找一机会报复。而且,刚毅对翁同和极力夸奖的康有为也极为不然。刚毅看到现在翁同和极力协助光绪帝变法,他认为这是一个报复的机会,同时心里暗暗地说:“翁中堂,走着瞧吧。”
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就在这时,一顶轿子出现在了李莲英的住宅外,从轿上走出来一个高级官员,他便是刚毅。走到门边,刚毅报了自己的名号,把门的小太监飞快地跑去禀报,一会儿,李莲英亲自迎到门边,两人寒暄了一番,李莲英将刚毅让进了屋内。
刚毅环视了一下李莲英屋内的摆设,布置得非常讲究而且得体。这时,李莲英也正忙着叫人预备茶。
“子良兄,还没有吃晚饭吧。”
子良即刚毅。他见李莲英问起,也就点了点头。正好李莲英也还没有吃晚饭,于是李莲英赶紧叫人预备两副杯斛。
一会儿,小太监端上来了菜和酒,刚毅环视了一眼,看得出,熊掌是今天晚上最普通的菜。如此款待刚毅,这令他很是感激。李莲英仿佛没看见刚毅脸上的那份激动,他边夹菜边说:
“子良兄,今天晚上到我这儿来有什么事儿吧?”
“莲英兄,实不相瞒,我今天晚上到这儿来是想与你谈谈。”
“谁招惹你不高兴了?”
“莲英兄,你难道不认为康长素的‘亡国危机迫在眉睫’的言论是耸人听闻吗?”刚毅没有直接回李莲英的问题,而是说出这句话来,这使得李莲英一怔。至于说康长素这个名字他不是没听过,但听的不太多,所以他对着刚毅问道:
“康长素是不是这段时间上书皇上要求变法的那个工部主事?”
“是。”
“那么前段时间总署衙门接见的也是他?”
“不错。”
李莲英点了点头,表示对这个人并不陌生。他没有说话,只是拿起那对精致的象牙筷子在盘里夹了点菜放在嘴里,不慌不忙地咀嚼起来。
刚毅这人最是性急,他见李莲英不说话,于是有些焦急地说道:
“莲英兄,你认为到底怎样啊?”“子良兄,放心,这些人是跳不出老佛爷的手心的。”
刚毅见时机已成熟,就说道:
“我大清王朝两百多年来一直是东方霸主,不就是近年来,我天朝丧失了一些土地,赔了一些白银而已吗,怎么谈得上‘亡国危机迫在眉睫’呢,这显然是在造谣惑众,唯恐天下不乱。翁同和、康有为这些人真是想造老佛爷的反。”
李莲英听刚毅提起翁同和,一股无名的怒火直往上冒。
“放心,我不会让这帮与我作对的人好过的。”
“听说老佛爷对变法也似有热情,莲英兄,这是真的吗?”
“老佛爷只是为适应形势需要做给他们看的。”
“希望莲英兄在老佛爷面前多提一提变法的事,我们一定不能让翁同和、康有为的变法阴谋得逞,否则……”
刚毅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李莲英已明白刚毅下面那些话的意思。李莲英非常清楚,如果变法一旦成功,老佛爷的势力必将被削弱,那么他李莲英又将怎么样呢?“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为保住自己的地位,就必须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