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灵。只有心地宽容,待人恭敬,才可能温其容,柔其声。一个心地狠毒的女人,动辄出言不逊,就与温柔无缘了。
不过,应当指出的是,人们常视软弱为温柔。其实温柔与软弱不可同日而语,相反,温柔更具有折人的力量。有一则太阳和风的寓言,一天,太阳和风在争论谁更有力量,风说:“我来证明我更行。看到那儿有一个戴帽子的老头吗?我打赌我能比你更快地使他脱掉帽子,”于是太阳躲到云后,风就开始吹起来,愈吹愈大,愈吹愈有力,简直像一场飓风,但是风吹得愈急,老人把帽子拉得愈紧,终于,风平息下来,放弃了。然后太阳从云后露面,开始以它温煦的微笑照着老人。不久,老人开始擦汗,摘掉帽子。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常常发现这样有趣的事:有些事情让男人去干,结果越干越糟,而让一位温柔的女性来处理,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事情反而解决得很圆满。其实温柔是以礼待人,是一种平等、尊重、体贴和自尊自爱的表现。而软弱则是为他人意志所左右,没有自己的主见,任人宰割或听凭命运驱遣。它是不能和温柔同日而语的。
2。角色品质两性交往,发挥效能的是双方的异性特质。因此,把握各自的角色规范,培养鲜明的角色品质,是增添魅力的重要因素。
所谓角色品质,乃是指能体现两性特点的内部修养,它是在长期的生活中由角色规范逐步培养形成的。
在角色品质上,男女刚好相对,也只有相对的角色品质,才发挥吸引作用。
男女在角色品质上的要求,包含这样一些内容:
女纯朴,男厚道;女含蓄,男直率;女婉约,男豪爽;女朴质,男信实;女纯真,男忠诚;女温柔,男宽容;女体贴,男达观;女内秀,男聪明;女精细,男明智;女乖巧,男机智;女能干,男精悍;女勤快,男奋勉;女端庄,男稳健;女娴静,男儒雅;女谦和,男平易;女豁朗,男旷达;女通理,男民主。。
两性角色品质的差异,导致互补的需要,产生着吸引力。如角色品质混同,女子呈男性特征,保证没有一个男性敢去接触她。不过,社会对女子男性化,似乎尚可接受,倘若男子女性化,就非常令人恶心了,这样的男人不但谈不上什么性吸引力,更不用说会在社交场上风度翩翩,游刃有余了。
3。角色行为在行为上,两性也各有特色。男子步态矫健,女子款步轻盈;男子举止洒脱,女子动作优雅;男子言谈似夏雨,女子说话如春风;男经历大事能决断,女生活小事能自主;男临危不惧,女处事不惊。。
男子为真正女子而钟情,女子也为地道男儿而怀春。那种不伦不类的男女,就如《姑娘不喜欢的男性》(《福建青年)1983 年第10 期)一文中所叙及的小伙子那样,看了叫人肉麻生腻:“他一个十足的奶抽小生,性格太软弱,软绵绵的,不像个男子汉,他对我确实百依百顺,我故意把书扔在窗外,考验他,我扔几回,他拾几回,可我最讨厌这种没有性格的性格,谁个女人不喜欢温存体贴,但他必须是个真正的男人。。”
两性的差异,是体现在生理和心理上的自然特色。双方发挥各自的长处,增强异性特质,才具有永久的魅力。男女不仅是生理上的男女,更是心理上的男女。异性的交往,更多的是追求心理上、行为上的互补。懂得了这一点,会使你的社交更富有魅力。
第六章 加强你的人际交往——腿勤
一、行动起来说到“行动”,美国作家门肯有一段精彩的论述:“我之所以要继续工作,正与母鸡继续生蛋的理由相同。每一个活着的生灵里都潜藏着一种朦胧而强大的要积极行动起来的冲力。生命要求你积极地生活,无所作为对于一个健康的生物体来说既痛苦又有害,事实上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是作为一次次迸发出来的积极行动之间的恢复过程,唯有垂死的人才能真正地懈怠。”
确实,人生需要行动去铸造我们自己的烙印,没有了行动,人生也就一片苍自,一片虚无。
交际是人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理所当然地需要我们积极的行动。
交际是一门艺术,更准确地说,它是一门行动的艺术而不是一门清谈术。
一个人,如果他知道许多交往的理论而不能去实践的话,那么,我们只能说他是“理论上的高子,行动上的矮子”。行动的艺术,这在本质上就规定了“行动”起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国古人有“非知之难,能之难也”的浩叹,这“能之难”指的就是行动和实践之难。交际是行动的艺术,显然,也属“能之难”的范畴,但正因为“难”,所以才更有行动起来的必要性,“难”更说明“行动起来”的重要性。“难”而被你克服,你就是生活的强者,交际中人,能迎“难”而上者,难道还怕做不出一番像样的事业吗?
人人都想成功,人人都想成为交际中的人缘儿,但这不能靠上帝的恩赐,因为上帝只帮助自助的人,也即行动的人。美国著名人际传播学家朱迪·C·皮尔逊教授说得好,“光知道交际理论而不能将理论付诸实践的人,谈不上具有交际能力。如果一个人在某种交际场合碰巧达到了他或她的目的,但是没有能力解释其成功的原因,也谈不上具备了交际能力。一个能干的交际者,必须同时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作出恰当行动的实践能力。”一句话,你必须行动,必须在一定交际理论指导下行动起来。
人之行动之为人之行动就在于人与动物不同,人是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是有理性的高级动物,人的行动是一种社会行为,文化行为,具有它自己的定性。交际也是一种行为,它也当有自己的定性,应有一种行动的基本原则。
这些原则是什么呢?我们认为主要有两点。
1。目的性人不是被动地适应周围的环境,而是主动地去适应,人具有主动性。工因为有主动性,所以人也就有自己的强烈的目的性。人就靠了这目的性改变自己的周围环境和自身的状况。
古人云:“三思而后行”,“思”在“行”先,“行”在“思”后。“思”
是目的的选择与确定以及相应的行动方案的安排,有了明确的目的性,一个人才能主动出击,才可能见微知著,才可能在别人失之交臂的地方抓住机会,施展自己的抱负。
交际也一样,行动之前需有明确的目的,无目的交际无异于无的放矢,瞎摸乱闯,无益于自己的事业,也无益于自己的人生与人际关系的改善。
2。灵活性交际的目的是为了织一张为己所用的人际关系大网,为了这张大网的织成,灵活性就显得至关重要。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已近平成了经典名言,它道出的也是同样的一个道理:灵活性是人或物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行为的灵活性在人生中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如果我们想在社会上生活下去并且生活得很好,就必须在社会发生变化和行为环境、行为对象发生变化时,改变我们的行为方式,见机行事。如果不想那样做,就有失去个人的或经济上的利益的危险。如果我们能理解并且做到行为的灵活性,那么,我们的个人的需要和职业上的目的都能实现。
原则仅仅是一般的东西,而文际本身却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具有强烈的现场性。鉴于此,行动的主体既不能执着于一般的原则,也不能执着于不可重复的个别性,高明的交际行为者总是把原则的一般性埋藏在行动本身,不露痕迹,潇洒从容地应对一切,做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行动”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字眼,同时也闪现出一种挑战性;但是,只有行动本身才可以改变我们的人生,所以,“行动”就是人生的本质。
二、心理距离人海茫茫,人生多样。有的人见面热泪盈眶,有的人见面却冷若冰霜;有的人见面拥抱击掌,有的人却仅是礼貌寒暄。这种现象,说明人与人不同,人与人的关系不同,有的亲近,有的疏远。这“亲近”与“疏远”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心理距离。
人与人之间都有一定的心理距离,只是大小不同。相识之初,互不了解,心理距离相对而言就大,随着熟悉程度的加深,心理距离也就相对地变小,当到了双方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或者“心有灵犀不点通”的阶段,双方的心理距离就趋近于零。当然,达到心理距离为零的阶段是人人所向往的,但这毕竟是一种理想的状态,这在理论上具有可能性,在人际关系、人际交往实践中一般是不可能的。人与人毕竟是不同的个体,各自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西方谚语说得好:“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人际交往中,心理距离是一个决定行为主体采取何种交往方式的重要依据。心理距离大而采取心理距离小的交往方式或者心理距离小却采取了心理距离大的交往方式,这都会直接影响到交际的效果。一般而言,“过”与“不及”都是人际交往中应避免的两个极端。
交往心理距离是衡量交际关系状态的指标,我们可以用心理等级轴来表示:
该图表示,交往心理距离从负到正,划分为9 级:
0 级:坐标中的中点,表示彼此不发生任何关系。
+1 级:表示双方有初步的认同感,愿意继续交往。
+2 级:表示彼此心理距离近了一些,形成了互动关系,愿主动提供帮助。
+3 级:表示已成为好友,并自觉为维持这种友谊而互相帮助,不求报答。
+4 级:表示双方关系达到最佳状态,彼此之间,无话不淡,无事不说,相互引为知己,能在关键时刻为对方两肋插刀,赴汤蹈火。
-1 级:表示彼此不满,看不惯对方,但尚能相容。
-2 级:表示彼此已有明显的对立情绪,有时还发生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