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给总经理101条忠告-第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巨大的轰动。
  一个真正的企业家不仅要有经营管理的才能,更需要有一种商业预见能力。正如杜邦第6任总裁皮埃尔所言:“如果看不到脚尖以前的东西,下一步就该摔跤了。”的确,在日趋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如果没有一定的眼光,不能作出比较切合实际的预见,那企业是很难发展下去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杜邦很快地捞了一大笔,然而,杜邦并没有被暂时的超额利润所迷惑住。早在大战初期,皮埃尔就已意识到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战神阿瑞斯总有一天要收兵,不再撒下“黄金之雨”,于是他开始使公司的经营多样化,一方面他紧盯着金融界,一心要打入新的市场,开辟新领域;另一方面他必须为杜邦公司开辟一块有着扎实根基的新领域。几经斟酌,皮埃尔选定了化学工业作为杜邦新的发展方向,他要将杜邦变成一个史无前例的庞大化学帝国。
  “我们不能在求变创新的同时把企业引向死胡同;我们的创新变革必须有相当的依据。”皮埃尔如此说,事实上他的选择也正印证了这一点。杜邦之所以将军火生产转向了化学工业,一则因为化学工业与军工生产关系密切,转产容易,不必作出重大的放弃行为,而且将来一旦烽火再起,返回生产军火也很方便,不需太大变动;二则其他行业大多被各财团瓜分完毕,惟有化学工业比较薄弱,且潜力极大。事实上,杜邦家族第二代50年的经营化工用品而发迹的家族史就证明了这一转变是极为成功的。
  也许是杜邦家族财大气粗的缘故吧,杜邦公司求变创新的主要途径便是不惜重金,但求购得。杜邦不仅要买新产品的生产方法,还要买产品的专利权,甚至连新产品的发明者也一并买回为杜邦效力。1920年杜邦与法国人签订了第一项协议,以60%的投资额与法国最大的粘胶人造丝制造商人造纺织品商行合办杜邦纤维丝公司,并在北美购得专利权。在法国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杜邦家族在纽约建立了第一家人造丝厂。人造丝的出现,引起了从发明轧棉机以来纺织工业的最大一次革命,导致了1924年以后棉织业的衰落。杜邦公司又赶紧买进法国人的全部产权,以微小的代价,购得了美国国家资源委员会在1937年列为20世纪六大突出技术成就中的一项,与电话、汽车、飞机、电影和无线电事业居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接着,杜邦公司如法炮制,将玻璃纸、摄影胶卷、合成氨的产权买回美国,一个真正的化学帝国建立起来了。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乌云在欧洲云集的时候,杜邦公司的一次“以变求发展”,大转换速度之快足以令人望而却步。一年之间,杜邦公司召集了300个火药专家,将庞大的化学帝国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军火工业基地。
  杜邦在生产内容和方式上的创新及前面讲过的形象改变,是杜邦家族命运得以保持辉煌的关键,否则,他们一家早在人们的骂声中败落了。 
95.创新能力取决于创造性素质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和动力,竞争导致优胜劣汰。谁想在竞争中站稳脚根,求得发展,就必须不断创新。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的经营战略,就是创新精神在日益强化的竞争环境中的突出表现。正如《第三次浪潮》的作者阿尔温·托夫勒所说:“认识这三种势力是有效地理解现今世界的一把钥匙。为了改革、创造,就必须反对守旧。”实际上,经营决策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
  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认为:“经营就是创造……若把艺术看作是一项创造活动的话,那么经营,正是一种创造活动。要干一番事业,首先得构思,再做计划,继而按计划筹措资金,建设厂房,购置设备,招聘人员,开发产品,进行生产,向社会提供。可以说,这个过程,与画家一样,都是一系列创作的连续。”
  一个领导要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稳操胜券,立于不败之地,惟有锐意进取,不断创新,如果因循守旧,抱残守缺,纵然是有一定优势的知名企业,也必定因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要而在竞争中逐渐衰败下去。反之,如果能独具慧眼,另辟蹊径,刻意求新,即使是资金缺乏、技术力量薄弱、设备陈旧、工艺落后的中小企业,也会在不利的条件和逆境中争得生存和发展的活力,跻身于成功者的行列。一些精明的企业家认识到:顾客“喜新厌旧”,产品必须推陈出新,“企业每天都应该有奇妙的发明创造”。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实验上的技术而已。而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家的真正进步。”这话虽是针对科学而言,但对领导决策具有同样的指导意义。因为领导决策同其他工作一样,都是为了解决问题,首先要提出问题,只有提出问题,才有解决问题的希望。提不出或看不到问题,也就不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了。
  所以,创造活动是同创造性思维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在已有经验基础上,从某些事物中寻求新关系,找出新答案的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有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反向思维、侧向思维、超前思维、开放思维等等。
  其次,创新能力取决于创造性素质。决策者是创造活动的承担者,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创造能力的高低,因此,创造性素质的培养是增强创新能力的内部条件。
  这些素质包括良好的记忆力、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严谨的抽象力、高超的直觉力、娴熟的操作力、准确的评价力。另外,稳定而深刻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广泛的兴趣,良好的性格等心理素质也是不可缺少的。
  当然,一个有利于发挥创造力的组织环境和社会环境,则是创新能力开发的外部条件。
  再次,创新能力的发挥取决于创造性的技法。
  科学发展史表明,科学领域一旦出现重大突破时,总是在方法论上有新的创造。反过来,新的科学方法又给新的科学发展以巨大的推动。
  科学发现和创造发明诚然可贵,然而科学方法价值更高。因为有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方法,更可使科学持续地长久地发展下去,由此获得一系列的成果。
  科学如此,决策亦然,有了先进的创造性技法,在决策中可以摆脱只是由于偶然机会才能做出的创造性成果的局面,而使决策中的创造性成果成批地产生出来,实现从偶然到自由的飞跃。
  创造性技法种类很多,主要有头脑风暴法、特尔菲法、综摄法、集思广益法、形态分析法、信息综合法、希望点列举法、缺点列举法、联想法、模仿创造法、移植法等等。
  创造能力需要在实践中提高。人的能力(包括创新能力)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仅仅通过书本就能提高的,需要在创造性的实践中不断锤炼、总结、提高。况且,创造学的理论和方法本身就是对创造实践的成功与失败的概括和总结。创造能力的提高,主要是在实践中对创造学理论和方法的有意识运用而达到的。创新能力的提高,还应借鉴别人成功创新的经验。这些经验毕竟是成功者的记录,我们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迪,开阔我们的创造思路。 
96.切忌盲目竞争
 
  一个不敢参与竞争的新管理人,是无论如何也办不好公司的,这个道理,不用多讨论。关键是下面一个问题,公司如何竞争?如何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不败?这是个大问题。我们的观点是:要想不败,必须要摸清时势,即市场行情,从而找到怎样竞争的突破口;否则任何方式的竞争都是盲目的。
  怎样在老市场中打开一条新的缺口呢?即如何脱胎换骨呢?这是公司老板考虑的第一个问题。一般讲,一个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自然就存在进一步重新扩大自己竞争实力的问题。只有解决好老市场,才能开拓好新市场,否则许多问题就会理不顺。
  瑞典有家号称“填空档”的公司,其经营方针就是所谓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专”。该公司专门经营市场上的空档商品,只做独家生意。例如,1984年,瑞典的童帽市场上,硬帽多,软帽少,这年气候又偏冷,可保护耳朵的软帽一时告紧,而这家公司奇迹般地将近50万顶软帽投放市场,结果一抢而空,公司大赚了一笔。公司的市场行情情报十分准确,市场预测很少失误,一旦发现空档,立即组织货源,及时介入,而等到其他投资者也纷至沓来时,该公司又转向其他空档了。所以,它从来没有与其他公司正面交锋过。
  瑞典的这家公司当然是一个打游击、填空档的特殊例子,但它的经营方针却能说明一个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花无百日红,任何市场都不可能长盛不衰,一个成功的老板,应当随时准备转向。当然,本来是一个驾轻就熟的市场,网点热,客户难,人们多多少少会有恋战的心理。很多商家吃亏就吃在这一点。借着势顺,大量投入,大批进货,不思进退,一旦市场崩溃,库存堆积如山,原想趁势多赚一点,到头来,还得把过去赚的利润搭进去。可见,生意能做十分,做七八分即可,切不可做满。
  什么时候考虑转向,应当从市场的症状来看问题。一般地,如果价格竞争十分激烈,平均利润明显下降,市场需求明显衰退,大家都感到,生意一年比一年难做,就意味着市场已经饱和,应当考虑转向了。如果此时又出现了新的更好的替代产品,那么,转向问题就迫在眉睫了。
  是否转向,什么时候转向,对不同实力的商家,情况是很不一样的。如果经营实力和竞争实力十分雄厚,在市场上本来就能左右局势,那么,比较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