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清兴衰录-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成功的判断很正确,可惜的是,他遇到了克星。
  中国有四不准:统计局、发改委、天气预报、专家的嘴。
  郑成功遇到的克星就是天气问题。相比现在用卫星来预测,古代搞天气预测,要困难的多。如果你具备在关键时刻碰巧算准天气的本事,出将入相那都不是个事。最典型的就是诸葛亮,最后不光是成了丞相,简直成了中国两千年智慧的化身。
  郑成功没有天气预报,自然只能靠经验(实际上和蒙的几率差不多),结果出师不利,在海上遇到了台风,在巨大的风浪中舰船实在不堪一击,有的直接葬身鱼腹,有的四散漂流,有的则在大陆海岸搁浅。郑军的官兵和家眷伤亡惨重,仅淹死的人就有八千多。
  更悲剧的是,由于郑成功这哥们打仗很有性格,喜欢把自己的老婆孩子都带上,大概他比较怕万一清朝来端他老窝,不至于把老婆孩子给弄丢了。
  结果清军没来,他自己这次倒把带出来的六个老婆和三个儿子全给弄到海里喂了鱼。
  这次猛烈的台风阻止了郑成功北上的步伐,他被迫率领部队撤退回厦门,清军啥事都没做,就莫名其妙的化解了一场危机。
  但是清军也不要高兴的太早了。
  孟子曾经曰过,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行,增益其所不能。
  莫名其妙的台风没能阻挡郑成功北伐的决心,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四月十九日,郑成功在上次海难之后经过半年多的整补恢复,乘着清军主力还在云贵之际,再次大举北伐。
  卷土重来的郑成功,准备充分,士气高涨,野心更大,他直接发动了“长江战役”。
  他这次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攻占南京,进而占领整个江南。拿下江南,肃清清军在江南的势力,依托长江,首先和清军形成对峙局面。
  郑成功这次是动了真格了,拿出了全部家当,亲自率领17万大军,分乘大小战船3000余艘,从定海逆流北上进入长江。看着手下的强大军队,郑成功意气风发。为了制造更大的舆论,郑成功命令全军将士穿白挂孝,准备带领全军去明孝陵祭祀明太祖朱元璋。
  “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此时的郑成功,心情这叫一个爽。他有理由相信,他能够一举拿下半壁江山。
  果然郑成功一路势如破竹,在强大的郑军水师面前,清军的长江防御体系就像纸糊的一样,一如200年后的鸦片战争。
  进入长江第一个关口本来是江阴防线,结果郑成功经过江阴时,都懒得动手,“县小不攻”,继续逆江而上。
  郑成功的不按牌理出牌彻底打乱了清军的节奏,驻守瓜州(镇江)的清军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六月二十四日,郑成功占领镇江,南京近在咫尺。
  二十六日,郑成功的亲密盟友张煌言已经率领6000人的前锋部队到达南京城下。
  得知南京告急,清廷举朝震惊,顺治皇帝更是忽然失去了理智,当然他这个突然失去理智,也不是没有原因的,不过这个以后再讲。
  根据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当时的描述:遭遇这场突然的变故,顺治皇帝瞬间秀逗了。打算卷起铺盖会东北老家,结果这个念头挨了孝庄太后一顿臭骂,说他简直是卑怯,不配成为爱新觉罗的子孙。
  福临从小到大,一贯比较骄傲,多尔衮只不过稍微以长辈的身份自尊,都落到了个被清算的下场,他情绪异常激动,发了疯似的,脸红了,涨紫了:
  “我不是胆小鬼,我要御驾亲征,不获得胜利,我就战死沙场。”
  好在第二天,睡了一觉的顺治终于清醒了过来。汤若望抓住时机,向顺治上奏,详细剖析了亲征的危害和影响。顺治的态度这才转变过来。
  从这次顺治的表现看,清朝真是急了。可惜这个局面维持的时间实在是太短了。
  皇帝都一下子懵了,更不用说南京了。南京可以用兵力空虚,人心惶惶,一片散沙来形容。
  由于清军的主力都在云贵,过来增援的部队,人数奇少,自然都成了郑成功围城打援的战果。
  从目前的态势来看,基本上拿下南京就是十拿九稳。这时候只要郑成功亲率主力登陆,2天时间就可以攻到南京城下。之前瓜州打败的清军用了2天时间逃回到南京,郑成功完全可以跟着他们,走相同的路,以最短的时间攻陷南京。
  不过对于这个时代来说,莫名其妙的事情实在太多,十拿九稳经常变成十拿九不稳。
  果然,关键时刻意外来了。
  而这个意外,其实也可以说是在情理之中,这是由郑成功本人的性格决定的。###第69章 郑成功北伐2
  前面说过,郑成功这个人基本上继承了郑芝龙的海盗思维,嚣张跋扈。也比较刚愎自用,基本上听不见不同的意见。从来都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
  在大好形势之下,小富即安的郑成功开始保守起来,毕竟海盗那也是做生意的人,凡事都讲个收益成本。
  自己从来没有陆战经验,在如此优势情况之下,自然是不能冒险的,所以他拒绝下船!他只相信自己无敌的水军,必须用水军攻陷南京。就这样他率领17万大军沿水路向南京推进。
  郑成功的水军是强,但3000艘巨型海船逆流而上,又不顺风,只能用纤夫在岸上拉。路上2天的行程,他就这样磨磨蹭蹭的走了半个月。
  张煌言在南京城下急的和蚂蚁似的,而郑成功却享受着“自己坐船头,士兵岸上走”这种乐悠悠的心情。
  就在郑成功慢悠悠的乘坐游轮豪华游的时候,清朝有了时间布置防线,1万清军从荆州顺流而下,抢先赶回南京安抚民心,参与防守。郑成功失去了“一鼓作气,速拿南京”的良机。
  尽管如此,郑成功还是拥有17万大军,而南京不过2万人马,双方兵力悬殊,郑成功如果强行进攻,拿下南京还是有希望的。
  当郑成功大军抵达南京城下的时候,这个时候,不少地方的清军又不太了解情况,也慌了神,反正投降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这个时候,芜湖的守将传来想投靠郑成功的消息。
  郑成功以为南京之日可破,张煌言那6000人马实在是帮不上什么忙,还不如去接受投降。张煌言倒是想速战速决,奈何刚愎自用是郑成功的性格。所以郑成功坚持认为芜湖是南京上游,位置重要,要张煌言立刻率领部队向芜湖进发。
  张煌言只好率领部队到芜湖接受投降,并驻守了下来,顺便兵分四路攻取了溧阳至广德、池州、和州、宁国,并以郑成功名义发布檄告,号召各地“归正反邪,端在今日”,“先机者有不次之赏,后至者有不测之诛”。一时皖南、苏南大为震动。
  张煌言收复了芜湖,他心情舒畅,派往各地的军队进展也十分顺利,一下子激发了文学灵感,因此写了不少诗词。
  张煌言再接再厉,一个月之内,攻克了四府、三州、二十四县,部下水陆大军发展到几万人,湘赣鲁豫为之震动,忠勇之士纷纷投靠过来效力,这是张煌言抗清事业的辉煌顶点。
  张煌言那边是按照郑成功的意思占领了芜湖,而且超额完成了任务,把芜湖周边地区顺便也接收了。
  但是,郑成功自以为最容易打得南京,出了问题。
  难道南京的守将这么牛逼?率领两万残兵守住了郑成功的十七万精锐?
  非也!清军运用了缓兵之计——也只能用这个计策了,调兵抵抗总要时间吧。
  为了缓解郑成功的进攻,清军将领决定用缓兵之计。用的招数非常的搞笑,可以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搞笑到让人无语。
  清军使者面见郑成功后说:“郑帅您厉害,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我们愿意投降,但根据我们满人习俗,必须坚持一个月。你刚来,我们就投降,我们在北京的家人就得死,但我们要坚持一个月在投降,就算尽忠了,家人免罪。”
  “所以你要现在就攻城,我们就拼死抵抗,你要是等一个月,我们就开城投降。”
  能想出这种破招的人就是一个猪头,“坚持一个月投降家人免罪”这种话也就骗个傻子。不过也不能怪满洲人,毕竟大字不识,打仗全看《三国演义》连环画,能想出这种招就不错了。
  可奇迹发生了,郑成功相信了!他连猪头都不如。当即表示同意,就等你们一个月。清朝使者傻了:“大哥你是咋想的。”
  实际上郑成功就是一个中心思想:“安全,安全比什么都重要。等一个月不费一兵一卒就能攻下南京,一个字——值。这么值得事情别说等一个月,等仨月都值。”
  清军忽悠完了郑成功,马上调集各路人马增援,忙的不亦乐乎。一个月之内,张煌言打下了四府、三州、二十四县,清军也从各地调来15万部队,其中不乏从西南战场回防的八旗铁骑。
  郑成功对此浑然不知,他也忙的不亦乐乎,不是忙着调兵遣将,而是跑到瓜州搞阅兵仪式,天天琢磨如何用最气派的方法接受投降。
  这哪像打仗,更像办春晚!郑成功不败就再无天理!
  一个月之后,清朝派来使者表明愿意投降,郑成功高兴地不行:“北夷就是讲信义,比汉人强。”更加放松了警惕,带领部队准备轻松进城。
  就在郑成功部队松懈的时候,城内清军则磨刀霍霍养精蓄锐。见郑成功到达城下,一声炮响,全部杀出城来。郑军一时没有防备,根本就没想到对方来这手,立刻混乱。
  就算郑军不混乱也没戏,现在的局势是,17万水军 VS 15万骑步兵,作战地点是在陆地。
  能赢才怪。
  两军厮杀了半天,水鸭子军伤亡惨重,郑成功只好下令全军撤退,撤退沿途被八旗铁骑一顿狂砍,全军狼狈不堪的逃回厦门。不仅新攻占的地方回到了清军的手里,自己的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