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四书集注-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其次”,通大贤以下凡诚有未至者而言也。致,推致也。曲,一偏也。〔2〕形者,积 

       中而发外。著,则又加显矣。明,则又有光辉发越之盛也。动者,诚能动物。变者,物从而变。 

       化,则有不知其所以然者。盖人之性无不同,而气则有异,故惟圣人能举其性之全体而尽之。 

       其次,则必自其善端发见之偏而悉推致之,以各造其极也。曲无不致,则德无不实,而形、著、 

       动、变之功自不能已。积而至于能化,则其至诚之妙,亦不异于圣人矣。 

      右第二十三章。 〔1〕 

        〔1〕言人道也。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1〕。国家将亡,必有妖孽〔2〕。 
见 〔3〕乎蓍龟〔4〕,动乎四体〔5〕。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 
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6〕 

        〔1〕祯祥者,福之兆。〔2〕妖孽者,祸之萌。〔3〕见,音现。〔4〕蓍,所以筮。龟,所以 

        卜。〔5〕四体,谓动作威仪之间,如执玉高卑,其客俯仰之类。〔6〕凡此皆理之先见者也。 

       然惟诚之至极,而无一毫私伪留于心目之间者,乃能有以察其幾焉。神,谓鬼神。 

       右第二十四章。 〔1〕 

        〔1〕言天道也。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1〕。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 
贵 〔2〕。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3〕 
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4〕 

        〔1〕言诚者物之所以自成,而道者人之所当自行也。诚以心言,木也;道以理言,用也。“道 

       也”之道,音导。 〔2〕天下之物,皆实理之所为,故必得是理,然后有是物。所得之理既尽, 

       则是物亦尽而无有矣。故人之心一有不实,则虽有所为亦加无有,而君子必以诚为贵也。盖人 

       之心能无不实,乃为有以自成,而道之在我者亦无不行矣。 〔3〕知,去声。〔4〕诚虽所以成 

       己,然既有以自成,则自然及物,而道亦行于彼矣。行者体之存,知者用之发,是皆吾性之固 

       有,而无内外之殊。既得于己,则见于事者以时措之,而皆得其宜也。 

      右第二十五章。 〔1〕 

        〔1〕言人道也。 

故至诚无息 〔1〕。不息则久〔2〕,久则徵〔3〕。徵则悠远,悠远则博厚, 
博厚则高明 〔4〕。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 
也 〔5〕。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6〕。如此者,不见而章〔7〕, 
不动而变 〔8〕,无为而成〔9〕。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 
则其生物不测〔10〕。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11〕。 
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今夫地,一 
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今夫山, 
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今夫水,一勺之 
多,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12〕。《诗》〔13〕云: 
 “维天之命,於〔14〕穆〔15〕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於乎〔16〕 
不显 〔17〕,文王之德之纯〔18〕!”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 
  〔19〕 

        〔1〕既无虚假,自无间断。〔2〕久,常于中也。〔3〕徵,验于外也。〔4〕此皆以其验于外 

       者言之。郑氏所谓“至诚之德,著于四方”者是也。存诸中看既久,则验于外者益悠远而无穷 

       矣。悠远,故其积也广博而深厚,博厚,故其发也高大而光明。 〔5〕悠久,即悠远,兼内外 

… 页面 25…

       而言之也。本以悠远致高厚,而高厚又悠久也。此言圣人与天地同用。 〔6〕此言圣人与夭地 

       同体。  〔7〕见,音现,犹示也。不见而章。以配地而言也。 〔8〕不动而变,以配天而言 

       也。 〔9〕无为而成,以无疆而言也。  〔10〕此以下,复以天地明至诚无息之功用。天地 

       立道,可一言而尽,不过日“诚”而已。不贰,所以诚也。诚故不息,而生物之多,有莫知其 

       所以然者。 〔11〕言天地之道,诚一下贰,故能各极其盛,俪有下文生物之功。  〔12〕夫, 

       音扶。昭昭,犹耿耿,小明也。此指其一处而言之。“及其无穷”,犹十二章“及其至也”之 

       意,盖举全体而言也。振,收也。卷,平声,区也。华、藏,并去声。勺,市着反。此四条, 

       皆以发明由其不贰、不息以致盛大而能生物之意。然天、地、山、川,实非由积累而后大,读 

       者不以辞害意可也。 〔13〕《诗》,《周颂·维天之命篇》。引此以明至诚无息之意。 〔14〕 

       於,音乌,叹辞。〔15〕穆,深远也。〔16〕乎,音呼, 〔17〕不显,犹言岂不显也。 〔18〕 

       纯,纯一不杂也。  〔19〕程子曰:“天道不已,文王纯于天道,亦不已。纯则无二无杂,不 

       已则无间断先后。” 

      右第二十六章。 〔1〕 

        〔1〕言天道也。 

大哉圣人之道 〔1〕!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2〕。优优大哉!礼仪三 
百,威仪三千 〔3〕。待其人而后行〔4〕。故曰简不至德〔5〕,至道〔6〕 
不凝 〔7〕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8〕。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借〔9〕;国有道, 
其言足以兴 〔10〕: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11〕曰:“既明且哲, 
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 〔12〕! 

        〔1〕包下文两节而言。 〔2〕峻,高大也。此言道之极于至大而无外也。 〔3〕优优,充足有 

       馀之意。礼仪,经礼也。咸仪,曲礼也。此言道主人于至小而无间也。 〔4〕总结上两节。〔5〕 

       至德,谓其人。 〔6〕至道,指上两节而言也。 〔7〕凝,聚也,成也。〔8〕尊者,恭敬奉持 

       之意。德住者,吾所受于天之正理。道,由也。温,犹爝温之温,谓故学之矣,复时习之也。 

       敦,加厚也。尊德性,所以存心而极平道体之大也。道问学,所以致知而尽平道体之细也。二 

       者修德凝道之大端也。不以一毫私意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涵泳乎其所已知,敦笃平其所 

       已能,此皆存心之属也。析理则不使有毫厘之差,处事则不使有过不及之谬,理义则日知其所 

       来知,节文则日遵其所未谨,此皆致知之属也。盖非存心无以致知,而存心者又不可以不致知。 

       故此五句,大小相资,首尾相应,圣贤所示入德之方莫详于此,学者宜尽心焉。 〔9〕倍,与 

       背同。 〔10〕兴,谓兴起在位也。〔11〕《诗》,《大雅·烝民》之篇。 〔12〕与,平声。 

      右第二十七章。 〔1〕 

        〔1〕言人道也。 

子曰:“愚而好〔1〕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2〕古之道。如 
此者,烖 〔3〕及其身者也。〔4〕”非天子〔5〕,不议礼〔6〕,不制度〔7〕, 
不考文 〔8〕。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9〕。虽有其位,苟无其德, 
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 〔10〕。子曰:“吾 
说夏礼,杞 〔11〕不足徵〔12〕也。吾学殷礼,有宋〔13〕存焉。吾学周礼, 
今用之,吾从周。” 〔14〕 

        〔1〕好,去声。〔2〕反,复也。 〔3〕烖,古灾字。 〔4〕以上孔子之言,子思引之。〔5〕 

       此以下,子恩之言。 〔6〕礼,亲疏贵贱相接之体也。〔7〕度,品制。 〔8〕文,书名。〔9〕 

       今,子思自谓当时也。轨,辙迹之度。行,去声。伦,次序之体。三者皆同,言天下一统也。 

        〔10〕郑氏曰:“言作礼乐者,必圣人在天子之位。”〔11〕杞,夏之後。 〔12〕徽,证也。 

… 页面 26…

        〔13〕宋,殷之後。〔14〕此又引孔子之言。三代之礼,孔子皆尝学之而能言其意。但夏礼既 

       不可考证,殷礼虽存,又非当世之法,惟周礼乃时王之制,今日所用。孔子既不得位,则从周 

       而已。 

      右第二十八章。 〔1〕 

        〔1〕承上章“为下不倍”而言,亦人道也。 

王 〔1〕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2〕!上焉者〔3〕虽善无徵,无徵不信, 
不信民弗从;下焉者〔4〕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故君子之道〔5〕: 
本诸身 〔6〕,徵诸庶民〔7〕,考诸三王而不缪,建〔8〕诸天地〔9〕而不 
悖,质诸鬼神 〔10〕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11〕。质诸鬼神而无疑, 
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 〔12〕。是故君子动〔13〕而世为天 
下道 〔14〕,行而世为天下法〔15〕,言而世为天下则〔16〕。远之则有望, 
近之则不厌。 《诗》〔17〕曰:“在彼无恶〔18〕,在此无射〔19〕。庶几 
夙夜,以永终誉!”君子未有不如此 〔20〕而蚤有誉于天下者也。 

        〔1〕王,去声。〔2〕吕氏曰:“三重,谓议礼、制度、考文。惟天子得以行之,则国不异政, 

       家不殊俗,而人得寡过矣。” 〔3〕上焉者,谓时王以前,如夏、商之礼虽善,而皆不可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