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智慧的闪电--世界发明史话_2-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著作《考工记》记载,当时车辆制造已有专门分工,除所谓“车人”外,还 

有专门造轮子的“轮人”,专门制车厢的“舆人”和专门制造车辕的“辀人” 

等。车辆制造也十分讲究,比如,要用规校准轮子,视其外形是否正圆,两 

个轮子的尺寸大小和重量是否相等,还要求轮子的直径要适中,所用的木料 

要坚实等等,技术要求很严格,考虑十分周全,而且十分符合科学道理。到 

春秋战国时期,车辆得到了大发展,特别是兵车,无论在质量和数量上,都 

达到了新的水平,进入了车战的鼎盛时期。 



                            生命之泉——水井 

                             (公元前3000年) 



     水是人类生存最宝贵的资源,离开了水,生命之树就会枯萎。在没有学 

会挖井之前,人类只能是逐水而居,这必然大大限制了人类活动的范围,而 

自从有了井,人类的足迹就踏遍了天涯海角。因此,井的发明对于人类社会 

的发展无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井的出现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最初,人们逐水而居,为了使泉水不受污 

染和便于打水,开始学会用石头筑坝和用木制的套筒引水,形成“奶头”泉 

或闭合泉。欧洲的大多数所谓“圣井”,实际上就是这种闭合泉。 

     但泉水长期使用后会变小,这时人们就考虑到将它扩大,于是有了挖井 

的最初意向。在长期实践中人们又认识到,在有的干涸的河床上挖坑后也能 


… Page 14…

出水。于是逐步形成了在地表下面取水的概念。 

     人们还观察到,地表下面有水的地方,会发生超出一般水平的凝聚现象: 

早晨有水气从地面升起,需要大量水分的植物生长茂盛,等等。于是人们又 

学会了选择挖井的正确地点。 

     最初的井可能只用石头砌成而没有内衬。后来井挖得深了,为了防止倒 

塌,于是开始用修琢过的石料、砖和木头来做内衬。巴基斯坦的昌杜达罗和 

莫亨乔达罗的一些井可能是目前所知的最古老的井,其中较早的约出现在公 

元前3000年。这些井用设计得很好的楔形砖砌成。用砖作顶盖,周围用砖铺 

平,以便于放汲水罐。这种造井的方法逐渐向西传播,到公元前2000年,在 

中东的埃及和迦南挖的水井已深达200余英尺,开罗的雅各井接近300英尺。 

     这些水井都有栏杆,以防人和东西掉进去。但在地下水接近地面的地方 

或在农村,可能至多有一个低矮的井台。人们天天都要打水,日久天长,绳 

子便在井沿上磨出了沟槽。但是,如果水井的内径大,井又很深的话,常常 

修有石级,一直下到水面。建于1527年的奥尔维托地区的桑帕特里齐奥大井 

就是这样造的,它有一个双螺旋形的盘梯,连骡子也能沿着盘梯一直下到井 

底。 

     所有这些井都是挖的。直到17世纪才出现钻井的方法。最先钻井的是意 

大利人,他们用手钻钻井,但开始也要先挖到相当深度,然后才试着钻下去。 



                            钮扣的发明与使用 

                              (公元前3000年) 



     钮扣的出现,是一个重要发明。它不仅是人们衣服上所不可少的东西, 

而且是重要的装饰品。钮扣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呢?据有关资料介绍,在公元 

前3000年就有了钮扣。比如,在印度谷的莫亨乔达罗发现了一个用贝壳雕琢 

成的护身符,护身符上穿了两个孔,这很可能是当作钮扣的。 

     从中世纪的晚期起,人们不仅用钮扣来固定东西,而且还用它作装饰品。 

在13世纪的英国,衣服用钮扣来装饰。钮扣是用一般金属制作,或者用银、 

用镀金材料制作。 

     用钮扣扣衣物大约是在14世纪开始的。这时的钮扣用贵重金属、水晶和 

玻璃之类的东西制作,多为妇女所使用。这些钮扣从肘部一直扣到袖口。 

     钮扣普及的先决条件,是价格便宜。在18世纪,伯明翰变成了英国制造 

钮扣的中心。由于产量逐渐增加,机械的效率越来越高,钮扣的价格就慢慢 

地降了下来。此时的钮扣大都是用薄金属板冲压而成,钮扣背面焊上穿线孔。 

     1807年,一个叫桑德斯的丹麦人又发明了一种制造钮扣的新方法,这种 

方法是用机械把两个金属圆片扣在一起。他的儿子在1825年用比较灵活的帆 

布凸出背面取代了金属背面,这样就大大降低了钮扣的造价。 

     19世纪,制造钮扣的材料多了起来。其中有两项最重要的创新,即用软 

化的牛蹄制作角质钮扣和用一种坚果的核制作钮扣,两者的造价都十分便 

宜。 



                                历法的发明 

                             (约公元前3000年) 


… Page 15…

     人类在以采集和渔猎为生的旧石器时代,已经对寒来暑往的变化、月亮 

的圆缺、动物活动的规律、植物生长和成熟的时间,逐渐有了一定的认识。 

新石器时代,社会经济逐渐进入以农、牧生产为主的阶段,人们更加需要掌 

握季节,以便不误农时。古代的天文历法知识就是在生产实践的迫切需要中 

产生出来的。 

    在中国,相传黄帝时已有了历法。不过,根据考古资料的印证,应当是 

帝尧时有了历法。《尚书·尧典》中说,帝尧曾组织了一批天文官到东、南、 

西、北四个地方去观测天象,以编制历法,向人们预报季节。其中的羲仲, 

被派到东方嵎夷旸谷的地方,观测仲春季节的星象,祭祀日出。 

     古埃及大约在公元前2780年,创造了一年365天的回归历或太阳历。他 

们还经过50年的研究,制定了基于尼罗河泛滥的历法。尼罗河经常泛滥,它 

的泛滥对埃及的庄稼和人民的生活都至关重要。埃及人把一年分为12等分, 

余下5天作为节日。 

    从公元前747年起,巴比伦天文学家已开始从一个固定的时间点计算一 

年内的时间。古希腊的塞琉西王朝 (从约公元前280年起)也是从一个固定 

点记录时间的。 

    在美洲,玛雅人 (公元600年至800年)和阿兹台克人 (约公元1300 

年至1500年)把宗教与历法结合的极其紧密。特别是玛雅人,他们很懂得天 

文学。他们把一年算作365天。一年由18个单位组成,一个单位为20天, 

另外还有5天,是“不吉利的日子”。 

     由于真正的太阳年实际上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到罗马时代,正 

好365天的阳历就需要修改了。公元前46年,凯撒听取了索西格内斯的意见, 

改革了历法。按改革后的历法,每隔4年有一个闰年,增加一天。一年的12 

个月份为大月和小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在不是闰年的时候,2月只 

有29天。 

     然而,罗马人的改革也没有使历法变得完全准确。到1582年,按当时的 

年历,春分应在3月11日,而实际上应当在3月21日。由于对教会来说, 

准确地确定全世界的万圣节和宗教节具有重大意义,于是教皇格雷果里十三 

世便再次改革了历法,使1582年的10月4日变成了10月15日。为了避免 

发生错误,改革后的历法是每个世纪内24个闰年而不是25个闰年。 

    许多信新教的国家都逐渐改用了格雷果里历。英国在1752年采用了这一 

历法,由于要在英国的旧历法上加上11天才能跟新历法一致,于是发生了历 

史上著名的人们要求归还11天的骚乱。其他国家接受这一新历法的时间有先 

有后,如俄国在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才改革历法,而泰国直到1940年才开 

始采用格雷果里历。 



                              铁的制造技术 

                            (公元前2700年) 



    铁广泛存在于地球表面上的土、石当中,但都很分散,量也不大。它集 

中存在于铁矿石里。为了把铁从铁矿石里提炼出来,首先要把矿石用高温烧 

化。古时候的办法是在地上挖个坑,坑里装上矿石和木柴,然后点火燃烧使 

矿石熔化,矿石里的铁便熔化而和石质分离流出。 

    在叙利亚北部的特尔沙贾巴扎发现了约公元前2700年的这种熔铁,在特 


… Page 16…

拉斯马尔发掘出了约公元前2400年的装在铜柄上的锈蚀的铁刀。在乌尔出土 

了一个约公元前2000年的锻冶场的遗址。 

    但在这个时期,熟铁是非常昂贵的,它不是用来作日常用品,而是用来 

作装饰品和仪仗队的武器。比如,在著名的荷马史诗中,就是把黄金和铁相 

提并论的。 

    熟铁是很软的,做武器容易卷刃,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用钢。古人使 

熟铁变成钢的办法,是用“渗碳”的方法。这种方法也和炼制熟铁一样,把 

熟铁烧红,趁热锤打。这样反复加热,反复锤打,不断使碳从熟铁表面渗入 

里层,就成为一层坚硬的钢。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体验到了铁在什么情况下最坚固,以及如何使铁变 

得更加坚固的技术。在公元前1500年的亚美尼亚地区,已经实行了这种“渗 

碳”炼钢的方法。以后又有了叫做“淬火”的技术,就是把铁先用“渗碳” 

法炼成钢,再加热,紧接着把它投入到冷水中去。这样一来,钢就变得非常 

坚硬了。 

    但经过“淬火”的钢会稍稍变脆,容易断裂。为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又 

发明了“回火”这项重要的技术。“回火”就是把经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