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外科精义-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蔬之中,忌食黄瓜、茄子、兰香、芸苔、胡荽、生菜、蓼、芥、菌、瓠、韭、蒜、葱、薤, 
慎勿食之。果木之中,忌食桃、杏、枣、栗、李、柰、梨、梅、软枣、红柿、樱桃、胡桃、 
榛、松、花红及诸虫 未熟之果,慎勿食之。若其疮疽,脓溃肿消,气血虚弱,则可食羊肉 
、鹌鹑、芜菁、姜、酱瓜、荠、萝卜及黄白粮米、细米、稀粥软饭。若至肌肉全生,思想滋 
味,则宜食白熟酥饼,KT 粥羹汤,熟软温和,稀稠适中,制造如法,勿令太饱;此时尤忌馒 
头蒸饼、 、馄饨、肉角、煎饼及炙爆燠 煎炒、咸酸、油腻脂肥鱼肉。若至肌肤欲平, 
恶肉去尽,疮口收敛之际,尚忌起立行步、揖待宾客、房酒宴会、嗔怒、沐浴,登陟台榭、 
运动肢体、寒暑劳倦;正宜调节饮食,保摄以待,疮瘢平复,精神如故,气力完全,万无所 
忌。百日内慎勿触犯之。 

卷上
论疮疽肿虚实法
属性:夫疮疽脓溃,肿毒浸展,证候危恶者,须辨虚实。况无虚者难补,实者易泻,补泻之法 
不可轻用,若或少差,利害甚大。然而虚实证多端,不可不辨。有疮之虚实,有脏腑气血、 
下真邪各有虚实,故不同也。分而言之,则肿起坚硬脓稠者,疮疽之实也;肿下软慢脓稀者 
,疮疽之虚也;泻痢肠鸣,饮食不入,呕吐无时,手足并冷,脉弱皮寒,小便自利,或小便 
时难,大便滑利,声音不出,精神不爽者,悉脏腑之虚也;大便硬,小便涩,饮食如故,肠 
满膨胀,胸膈痞闷,肢节疼痛,口苦咽干,烦躁多渴,身热脉大,精神昏塞者,悉脏腑之实 
也。凡诸疮疽脓水清稀,疮口不合,聚肿不赤,肌寒肉冷,自汗色脱者,气血之虚也;肿起 
色赤,寒热疼痛,皮肤壮热,脓水稠粘,头目昏重者,气血之实也;头疼鼻塞,目赤心惊, 
咽喉不利,口舌生疮,烦渴饮冷,睡语切牙者,上实也;精滑不滞,大便自利,腰脚沉重, 
睡卧而不宁者,下虚也;肩项不便,四肢沉重,目视不正,睛不了了,食不知味,音嘶色败 
,四肢浮肿者,真气之虚也;肿 尤甚,痛不可近,积日不溃,寒热往来,大便秘涩,小便 
如淋,心神烦闷,恍惚不宁者,邪气之实也。又曰∶真气夺则虚,邪气胜则实。又曰∶诸痛 
为实,痒为虚也。又曰∶诊其脉洪大而数者实也;微细而软者虚也。虚则补之,和其气托里 
也;实则泻之,疏利而自导其气。《内经》谓∶血实则决之,气虚则掣引之。 

卷上
辨疮肿浅深法
属性:夫疮候多端,欲辨浅深,直须得法。若不素知方论,而妄生穿凿者,如大匠舍其绳墨, 
度量,安能中于规矩哉?尝闻古人有言曰∶多则惑,少则得。简而论之,则疮疽概举有三种 
∶高而软者,发于血脉;肿下而坚者,发于筋;骨肉皮色不相辨者,发于骨髓。又曰∶凡疗 
疮疽,以手按摇,疮肿根牢而大者深也,根小而浮者浅也。又验其人初生疮之时,便觉壮热 
恶寒,拘急头痛,精神不宁,烦躁饮冷者,其患疮疽必深也;若人虽患疮疽,起居平和,饮 
食如故,其疾浮浅也。恶疮初生,其头如米粟,微似有痛痒,误触破之,即 展觉有深意, 
速服犀角汤及漏芦汤、通气丸等,取通利疏畅,兼用浴毒汤 渍之类;若浮浅者, 贴膏求 
瘥。以此推之,浅深之辨,始终之次者也。 

卷上
辨脓法
属性:夫疮肿之疾,毒瓦斯已结者,不可论内消之法,即当辨脓生熟浅深,不可妄开,视其可否 
至于危殆矣。凡疮疽肿大,按之乃痛者,脓深也;小按之便痛者,脓浅也;按之不甚痛者, 
未成脓也。若按之即复者,有脓也;不复者,无脓也;非也,必是水也。若发肿都软而不痛 
者,血瘤也;发肿日渐增长而不大热,时时牵痛者,气瘤也;气结微肿,久而不消,后亦成 
脓,此是寒热所为也,留积经久,极阴生阳,寒化为热,以此溃必多成 ,宜早服内塞散以 
排之。诸癃瘤疣赘等,至年衰皆自内溃,理于年壮,可无后忧也。又凡疗痈疽,以手掩其上 
大热者,脓成自软也;若其上薄皮剥起者,脓浅也;其肿不甚热者,脓未成也;若患瘰 结 
核,寒热发渴,经久不消者,其人面色痿黄,被热上蒸,已成脓也。至于脏腑肠胃,内疮内 
疽,其疾隐而不见,目既不见,手不能近,所为至难,可以诊其脉而辨之,亦可知矣。有患 
胃脘痈者,当候胃脉,人迎者,胃脉也,其脉沉细者,气逆则甚,甚则热聚胃口而不行,胃 
脘而为痈也;若其脉洪数者,脓已成也;设脉迟紧,虽脓未就,已有瘀血也,宜急治之,不 
尔则邪毒内攻,腐烂肠胃,不可救也。又肺痈论曰∶始萌则可救,脓成即死,不可不慎也; 
久久咳脓如粳米粥者不治,呕脓而止者自愈也。又肠痈论曰∶或绕脐生疮,脓从疮出者,有 
出脐中者,惟大便下脓血者自愈也。 

卷上
辨疮疽疖肿证候法
属性:夫疮疽疖肿,其名甚多,载之纷纭,方书百绪,及之临疾,治之无据,不知所以。《内 
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者,流散无穷。愚虽不才,姑揣其要而言之。热发于皮 
肤之间,是以浮肿根小,至大不过二三寸者疖也;六腑积热,腾出于外,肌肉之间,其发 
甚,肿反光软,侵展广大者痈也;五脏风积热攻, 于肌骨,风毒猛暴,初生一头如 白 
焦枯,触之应心者疽也。夫痈疽发于六腑,若燎原之火,外溃肤肉。疽生五脏,沉涩难疗, 
若陶室之燧,内消骨髓。痈则易疗,惟难将息而迟瘥;疽则难疗,易得痊复。夫疖与疮,初 
生并宜灸之,谓其气本浮达,以导其热,令速畅也;疽则烙不宜灸,谓其气本深沉,须达其 
原也。凡疮疽生于外,皆由热毒蕴于内。明乎三者,肿毒丹疹,可以类推矣。盖皮肤微高起 
而肌浓,或痛或痒,移走无常者,谓之肿。有因风而得之者,有因风热相搏而得之者。肿硬 
色白,因热而得之者,肿 色赤;因风热相搏而得之者,久久而不消。热胜于风,若不即治 
,血不流通,与气乘之以成脓也。又曰∶风多则痒,热多则痛,此为验也。又有丹毒者,谓 
人身忽然变赤,如涂丹之状,故谓之丹毒,世俗有云赤瘤;或因有疮,误而相触,四畔 赤 
,谓之疮瘤。凡丹毒之疾,皆游走不定,状如云气者是也,小儿得之,最忌百日之内,谓之 
胎瘤,以其气血嫩弱,脏腑柔脆,难任镰针,所以忌也。又颈腋之间而生结核,初如豆粒, 
或如梅李核,累累相连,历历三五枚,久久不消,以渐长大,或发寒热者,谓之瘰 。有风 
毒者得之于风,热毒者得之于热,气毒者得之于气,悉由风热邪气蕴经所成,证候不同,治 
之者亦各异矣。 

卷上
辨疮疽善恶法
属性:夫疮疽证候,善恶逆从,不可不辨。从来医疮,概举五善七恶,殊不知此特谓肠胃之内 
腑疮疽所论之证也。发背、脑疽,别有善恶之证,载之于后。盖七恶者,烦躁时嗽,腹痛渴 
甚,或泄痢无度,或小便如淋者,一恶也;脓血既泄,肿 尤甚,脓色败臭,痛不可近,二 
恶也;目视不正,黑睛紧小,白睛青赤,瞳子上看,三恶也;喘粗短气,恍惚嗜卧,四恶也 
;肩背不便,四肢沉重,五恶也;不能下食,服药而呕,食不知味,六恶也;声嘶色败,唇 
鼻青赤,面目四肢浮肿者,七恶也。动息自宁,饮食知味,一善也;便利调匀,二善也;脓 
溃肿消,水鲜不臭,三善也;神彩精明,语声清亮,四善也;体气平和,五善也。病有证合 
七恶,皮急紧而如善者,病有证合五善,而皮缓虚如恶者。夫如是者,岂浅识之所知哉!只 
知五善并至,则善无以加矣;七恶并至,见恶之极矣。愚意裁之,凡患疮疽之时,五善之中 
,乍见一二善证,疮亦回也;七恶之内,忽见一二恶证,宜深惧之。大抵证候,疮疽之发, 
虚证见恶证者 
洪滑粗散者,难疗;微涩迟缓者,易痊。此善恶之证,于诊候之中,亦可知也。发背、脑疽 
及 
者,是为五逆。其余热渴痢呕,盖毒瓦斯入里,脏腑之伤也,当随证以治之。 

卷上
砭镰法
属性:夫上古制砭石大小者,随病所宜也。《内经》谓针石、砭石、 针,其实一也。今时 
,从《圣济总录·丹毒论》曰∶法用镰割出血,明不可缓也。合扁鹊云∶病在血脉者,治之 
以砭石。此举《素问》血实宜决之,又“气血形志论”曰∶形乐志乐,病生于内,治之砭石 
。盖砭石者,亦东方来,为其东方之民,其病多疮疡,其法宜砭石;砭石之用,自有证候, 
非止丹瘤也。但见肿起,色赤游走不定,宜急镰之。先以生油涂赤上,以镰镰之,要在决泄 
其毒。然而此法不可轻用,忌其太深。《内经》所谓刺皮无伤肉,以其九针之用,而各有所 
宜也。砭镰之法,虽治疮疽,不可轻用。 

卷上
贴法
属性:夫疮肿之生于外者,由热毒之气蕴结于内也,盖肿于外,有生头者,有漫肿者,有皮浓 
有皮薄者,有毒瓦斯深者,有毒瓦斯浅者;有宜用温药贴 者,有宜用凉药贴 者,有可以干换 
其药者,有可以湿换其药者,深浅不同,用药亦异,是以不可不辨也。若疮肿初生,似有 
者,即当贴温热药,引出其热,毒火就燥之义也;于四畔赤 处,捣生寒药贴 之,折伏其 
热势,驱逐其邪恶,扑火之义也。夫生寒药势,气力精全,性味雄健,或有疗者,不本物理 
,皆通用药草膏之类,有势力微,欲使 瘠者,敌其勇夫,不亦难乎!又有粗工不审逆从, 
便用寒药,敷贴趁逐,邪毒复入于内,归于肝心,十死八九矣。大抵敷贴之法,欲消散肿毒 
,血脉疏通,寒热逆从断其去就焉,慎不可执方无权,安能散于郁结,不成脓乎!其肿皮浓 
者,以故软布,或以纸花子涂药贴 之,待其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