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连等。毛焦唇白,额上青纹,腹胀肠鸣,泄下糟粕为疳泻,至于频下恶物为疳痢,宜白术、桔梗、浓朴、白芍等。虚
中有积,肚胀,头面四肢皆肿,痢下腥臭为疳肿,宜芦荟、大腹皮、卜子、滑石、车前子等。潮
热,五心烦热,盗汗,喘嗽,骨蒸枯悴为疳劳,宜黄 、白芍、川芎、肉蔻、生地、人参、白术、鳖甲等。疳虫上
蚀齿龈,口疮出血,齿色紫黑,下蚀肠胃,下痢肚烂,湿痒生疮,齿属肾,肾虚热,疳气直奔上焦,名走马疳。初
日息臭齿黑,名崩砂。甚则龈烂,名溃糟。热血迸出,名宣露。更甚者牙落,名腐根。腐根虽活,齿不生矣,而况
焉能活乎?手足细,项小骨高,尻削体痿,腹大脐突,号哭胸陷,是为丁奚,虚热食哕,颅开骨槁如柴,引饮,虫
从口出,日渐枯槁,是为哺露,又重于丁奚。消疳,芦荟、干蟾、五灵脂、鳖甲。化积,枳实、蓬术、青皮、山楂、
三棱、神曲、麦芽。健脾,人参、白术、浓朴、香附。清热,柴胡、黄连、胡黄连、银柴胡、龙胆草、地骨皮、连
翘、青黛。杀虫,雷丸、芜荑、苦楝根、鹤虱、使君子。疳泻,木香、肉蔻、诃子、砂仁。五脏疳方虽见论中,然
亦当用前药,佐以五脏本药,不必拘安神地黄丸方也。五脏本药开后。
心疳∶茯神、黄连、远志、琥珀、芦荟、钩藤、石菖蒲。
肝疳∶生地、熟地、青黛、地骨皮、龙胆草。
脾疳∶白术、陈皮、黄连。
肺疳∶黄芩、桔梗、连翘、天冬、麦冬、防风、桑白皮。
肾疳∶熟地、泽泻、山茱萸、牡丹皮。
肿胀
属性:肿胀虽均由脾胃之伤,而实有不同。气溢皮肤则为肿,气入于脏则为胀。人身心肺为阳而在上,肝肾为阴而居下,
脾胃为阴而居中为土。经曰∶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
四布,五经并行。是脾具坤静之德而有干健之运也,故能使心肺阳降,肝肾阴升,天地交泰,永无肿胀之病。此症因
内伤饮食,外感风寒,致伤脾胃,十早。则清浊相混,隧道壅塞,瘀郁成热。热留已久,气化成湿,湿热相生,遂成
浮肿、胀满。其为肿也,有食积、有水积;有泻痢日久脾虚,有伤寒下早。其为胀也,有痰热,有疳气,有食积。痞
癖积肿在腰以上宜汗,腰以下宜利小肠。胀宜消导,有分道,有利小便,酌其虚实寒热而调治。
x肿胀主方x
茯苓皮 浓朴 苍术 半夏 香附(以上健脾) 枳实 神曲 山楂 青皮(以上治积) 卜子(泄气)
猪苓 泽泻(利小便) 升麻 柴胡(升提气)
食积肿加槟榔、蓬术、麦芽、山楂、神曲。
先下水肿加木通、车前子、滑石,小儿实食积,水肿多耳。伤寒下早,先调脾胃,期脏气充实,
宜人参、山药、薏苡仁,久则肉蔻、诃子,寒则干姜、木香、丁香,热则黄芩、黄连,佐本方,本方仍去消食药。风邪
入肺而气不宣通,肺叶胀,亦能作肿,以肺主皮毛故也。先自眼下卧蚕肿起,喘急,宜小红丸下之,后用桑白皮、桔
梗、杏仁、天花粉、黄芩、贝母、枳壳、木通、防风、黄 二分。防风泻肺实,得黄 而功益神,故用 。胀乃痰热,
不用本方,宜半夏、贝母、胆星、枳实(消痰)。有风,防风、大腹皮、苏子、卜子、桔梗(利气)、猪苓、泽泻、
车前(行水)。先服小红丸,食积先服小黑丸,后用本方。寒热虚热宜本方去苍术,加炒黄芩、黄连(利水)、猪苓、
泽泻、木通、赤芍、车前、滑石、葶苈、商陆、木瓜。补脾,人参、白术、山药、薏苡仁、枳实、浓朴。消食,枳实、
青
皮、槟榔、蓬术、山楂、麦芽、神曲、三棱(分气)、香附、木香、藿香。泄气,大腹皮、苏子、桔梗、卜子。肺胀,桑
白皮、杏仁。上身宜汗,柴胡、升麻、干葛;下体宜利小便,阳水宜黄芩、黄连、山栀、连翘,阴水宜丁香、香附、木
香、
草果、浓朴、干姜。风虽胜湿,宜防风、羌活、蓁艽、椒目、天麻;又能健脾,陷下,升麻、柴胡;有痰宜利痰,贝母、
半夏、胆星、海藻、昆布。
x内消丸x 治小儿五疳八痢,消食化积,除惊风外,百病可服。
三棱 蓬术 香附(三味醋拌炒) 槟榔 煨
草果 青皮 枳壳 枳实(二味麸炒) 木香 去核山楂 炒神曲 炒麦芽 炒砂仁 去白陈皮。
等分为丸,砂糖汤调服。
x辰砂丸x(又名大红丸)
川贝母 胆星 天花粉 桔梗 苦杏仁 枳壳 黄芩(各四两) 前胡 防风 制半夏 陈皮 全蝎 地骨皮
山栀(各三两) 黄连 元参(各二两)
痘痧年不用连栀,此药消痰解毒,发散痘痧,蜜丸约重一钱,辰砂为衣,每服一丸,薄荷汤化下。
惊风
属性:惊风原是二症。惊者,急惊慢惊。风者,中脏中风,此言风,热极生风也。惊风本于心肝二脏,肝风、心火相
煽发搐。小儿脾胃弱,肝易凌之引动肝风。风主掣,不得心火不能发搐,儿有病,气血错乱,心神不宁,引动心火。
火主惊,不得肝风亦不发搐。此心与肝相兼为惊风之源也。有惊风痰热四症,然后有搐搦掣颤及引窜视之候,入候理
得惊风定,随便与下痰药,惊风不复复作矣。惊风是总名,急惊者惊风痰热所致,慢惊者久病所得。久泻成慢脾
慢惊,久吐成胃虚。惊无阴因心经实热,而阴不能配,阳盛阴虚之候。慢惊无阳因脾土虚甚,而阳不胜阴,是阴盛阳
虚之症。急慢惊风,虚热寒实,天渊迥隔。急惊九生一死,慢惊九死一生。凡搐时不得擒捉,风气方盛,若一拘
持,痰即流入脉络矣,多致手足拘牵,与痫症同。初有痰热未成惊风,先宜解利,解用柴胡、黄芩、干葛、紫苏、枳
壳、防风、天麻、半夏等,利用小红丸。如无虚症,不得主用温补。虽热甚不得便用龙脑、麝香,恐引惊入窍,且伤
真气。盖温则补邪,香则败真,心惊大概过暖当风,多食辛辣,郁邪热于心而传于肝,再受惊触。未发时夜卧不稳,
啼哭啮齿,咬乳,气促痰喘,鼻额有汗,忽而闷绝,目直视,牙紧口噤,手足掣,此热甚而然。发则身热面赤,引饮,
口中气热,二便黄赤,眼上视连札,项背强直,痰涎潮响,脉数可辨。盖心有热,肝有风,心藏神,肝藏魂,风火相搏,
神魂易动,故发急惊,关格不通,先用小红丸下之,或用触鼻散与龙脑麝香开关,又须茯苓、木通利小便。退热、治
惊、化痰、驱风药多寒凉,概宜勿用。若遇庸手,无深病而攻之,反致痰热入经络,却成惊痫重症,宜定惊顺气,清热
化痰为主,柴胡(平肝)、黄连(泻心)、枳实(顺气消痰)、贝母(泻痰)、天麻(治风)、陈皮(泻痰顺气)、防
风(治风)、苏子(顺气)。清热,黄芩、黄连、山栀、龙胆草、连翘、犀角、灯心、寒水石;消痰,枳实、胆星、
天花粉、半夏、天竺黄、贝母、牛黄、珍珠;治风,羌活、防风、柴胡、僵蚕、天麻、蝉脱;治惊,全蝎、雄黄、朱砂、
琥珀、钩藤;开窍,麝香、石菖蒲,龙脑。用抱龙丸、苏合丸、牛黄丸、辰砂丸俱可。
惊风死症歌
属性:项软多无力,喉间似锯牵,面红妆色见,目睛杳无光,鱼口开粗气,脚冷直偏长,啮衣胡乱咬,瘀血泻于肠,睛
开还又合,浑身硬似僵,十般惊后病,休用更思量。
脉法
属性:急惊,风关黑纹直者,死。慢惊,气关紫纹两条传至风关者,死。无此虽凶无妨。
慢惊慢脾
属性:慢惊因久病之后,诸经已虚,又过用凉剂,致脾胃微弱,四肢无力,身体倦怠,面 白,眼不开,似搐不搐,时时
,精神昏慢,唇口俱白,脉或浮或沉,身或温或凉,本无热或壮热,本无痰而喉如拽锯,一团虚热痰也。
脾胃虚弱,土受亏而木来侮,亦见惊搐,诸症
俱渐缓,故名慢惊。以怯弱之儿大病之后,或外感风冷,脾胃益虚,风乘而入,逐风不可,驱惊不可,只宜温补,
无汗下之理。若错用下痰药,痰随气降,气随痰绝矣。温补宜用∶
茯苓 陈皮 天麻 防风 山药 扁豆 白术 全蝎 僵蚕 白附子 姜制半夏
弱甚加人参,不食加莲肉,寒甚加木香、丁香。纵急惊传来,用胆星化痰,白术调胃,勿用凉药。
慢脾惊多泻而得,胃虚惊久吐而成。脾肺子母也。脾胃一虚,肺气先病,则先顽痰。痰者,肺内所流,作小
鸡声,时后 ,眼偏开,由惊入也。宜用∶
人参 白术 山药 肉蔻 木香 僵蚕 全蝎 天麻 丁香 白附子
有痰加半夏、胆星、贝母,甚者可用黑附子。
暑日热甚吐泻,亦成慢惊病。原药具吐泻门,寒甚可加附子。
儿月内温壮,翻眼,握拳,噤口,切牙,身腰强直,涎潮呕吐,搐掣惊啼,腮缩囟开,或颊赤面青,眼上视,
不可误作慢惊脾风,妄用温药,要视其眉间红赤鲜碧色者可用。
防风 黄连 枳实 胆星 全蝎 天麻 甚则牛黄丸、小红丸,猪乳化结。
风毒惊瘫鹤膝候
属性:四肢痿痹不伸,胀痛不能忍者,风毒之气。宜∶
防风 半夏 枳壳 羌活 天麻
在上用升麻、桔梗,在下用牛膝、木瓜。儿心悸不常,及偏身肿痛,或手足不随,为惊瘫。
若治稍缓,臂腕膝胫骨节之间流结,项核或膝肿,而肉消骨露如鹤膝状,并宜发汗,使腠理
开通,则风热可治,而湿亦可去,使风不生而痰不作。莫作疮痈论,用黑牵牛半生熟为末,
加入五苓散内酒调服。
痫
属性:其症与惊风相似,血滞心窍,积惊成痫。外症神气怫郁,瞪目直视,面目牵引,口噤流涎,腹胀手足抽掣,似
生似死。或有声无声,或背项反张,或腰脊强直,发而时醒者,为痫。若强硬终日不醒,为 痉矣。要分阴阳,
先发热惊掣啼叫为阳痫,大便实,小便赤,脉浮。病在脾在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