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创意心理学-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现状,而要做到这一点,个体必须了解什么是现状。

    知识

    金融家认为,要在投资领域获得成功,除了知识别无他法。要了解低价公司是否真的被低估,个体必须对其做深入了解。同样,在创意方面,个体必须对他想要施展创造力的领域有着充分的了解。要超越过去,就必须把握现在。否则,个体将面临画蛇添足的风险。

    人们对于创造力概念的研究也很强调创造性知识的重要性。人们总是提到“高成就能力”,想要能在不经意中说出“创意”的概念以及一些相关的描述,你就必须了解创意是什么。要做到不人云亦云,你就必须知道别人在说什么。要质疑基本原理,你就必须知道这些原理在讲什么。创造力不可能无中生有。即使它与传统观念截然相反,它依然需要了解那些传统观念到底是什么。

创意心理学 第一部分 第1章 创造力的六大心理资源(3)

    每天,我们都会看到因为缺乏创造力的相关知识而出现的各种情况,比如,常常有人自认为想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意,但结果往往是别人早就提出过。印度有位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数学家,他几乎不与外部世界进行接触,因此完全不知道自己耗费大量时间“重新发现”了已经被西方数学界所解决的很多问题。假如他事先对他研究领域的现状有所了解,那么这种无意义的尝试或许就可以避免,而且,他还可以把他杰出的才能用在更深入,但绝非重复性的研究上。

    但是,我们怎样才能使对知识的追求和不墨守成规协调一致呢?可能会有观点认为太多知识反而是件危险的事情,因为个体会被这些知识所禁锢,从而无法超越。我们认为这种看法不无道理。西蒙顿(Simonton)认为,历史上最富有创造力的人常常仅受过中等程度的教育。同样,我们也认为过多的知识可能阻碍思考,使个体无法挣脱固有思维的樊篱,结果导致个体成为自己已有知识或观点的奴隶而非主人。

    例如,一群计算机设计师负责将软盘中的文件安装到硬盘中并进行更新。这些专家按标准程序执行了这一操作,如从软盘中读写每个文件。而假如使用标准程序来更新整个系统需要花费21个小时,并且,一旦此过程中出现哪怕一个错误,那么所有的步骤都得重新开始。当时,有一位其他领域的负责计算机设计其他领域的顾问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利用软盘和硬盘的物理特性来有效读写软盘的所有扇区,而不是费力地读写每一个的文件。这样一来,更新系统的时间一下缩短为42分钟,而且一旦出错可以随时重启。这个例子表明,人们很可能因为太熟悉某种方式而忽略了其他的可能性。因此,创造性眼光不仅取决于你所具备的知识,还取决于你希望突破已有知识的意愿。

    思维风格

    思维风格是指个体以何种方式运用和开发自己的智力。思维风格并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个体选择怎样使用能力的方式。专家在一项有关创造力概念的研究中指出,富有创造力的个体喜欢“在过程中重组规则”,并“质疑社会常规、老生常谈和假设。”这就是人们应对特定问题,甚至面对生活的方式。不是遵循已有的规则,而是重组规则;不是简单接受已有的规范(即我们所谓的“立法体例”)而是有所质疑,这就是创造型个体的标志(参阅第7章有关立法体例及其他相关体例的深入探讨)。

    把思维风格从能力中区分出来非常重要。个体可能具备低买高卖的能力,却并不喜欢以这种方式来运用他们的能力。而能够找出优质股票的投资者也并不一定就要使用他们的能力,假如他们生性不那么好问或并不想质疑传统智慧的话。同样,一个擅长用全新视角看待问题的人一旦形成了对于某种问题情境的偏好,他就很可能不再这么做了。

    在工作环境中,我们能看到很多有能力的人没有继续发挥他们的能力。就好比一台榨汁机,电源已经接上,而果汁却没榨出来;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一些努力想要产生新创意的工人缺乏能使这一过程快速高效地的智力能力。他们的“按钮”虽然已经开启,但“电源”却尚未接通。思维风格不是能力,而是个体是否会运用以及如何运用的能力,它是创造力的关键成分,有了它,“榨汁机才能榨出鲜美的果汁”。

创意心理学 第一部分 第1章 创造力的六大心理资源(4)

    人格

    在金融环境中,能够做到低买高卖的人不只取决于其智力和思维风格,还取决于他的人格。同样,一个具备创造力的个体往往显示出一些特定的人格特质。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人们认为创造力不仅仅意味着一种认知或心理特质,还包括了人格特质。

    例如,被试会将创造型个体描述为“冒险者”。我们认为这是创造力的一个方面,而且是关键。知道低买高卖是一回事,而能否做到又是另一回事,买到“输家”和卖掉“赢家”一样困难。而且,在金融市场中低买的人必然会面临投资再也无法上升的风险。在创造力问题上也是如此,我们很难说服别人让他们认为自己是错误的并以别的方式去看问题。从众的压力尤其强大,因为想法不同于大多数人而成为被众人耻笑的大傻瓜的可能性始终存在。然而,要有所创造,个体必须承担风险。

    被试所提及的另一个在我们研究中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的人格特质是:个体必须坚持立场。个体不仅要不断地克服周围人给他制造的障碍,还应坚定信念,哪怕直面异议和嘲讽。事实上,我们研究中的被试也指出了幽默感的重要性,因为它能把个体从自我怀疑和遭受排斥的困境中拉出来。

    动机

    低买高卖的投资者受利益最大化驱使会不管别人怎么想,高创造力的人也是如此。要超越潜能真正表现出创造力,个体需要动力。创意人员应该“充满活力”,“多产”并且“目标明确”。目标可以是外在的(如钱、权力以及名望),也可以是内在的(如自我表达,个人挑战)。在金融市场中,赚钱是最重要的。对于创造性工作而言,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都很重要,因为它能使个体全力以赴。

    创造型个体的确精力充沛,专心致志。西蒙顿的研究表明,比起普通人来,他们的工作更富有成效。在学术领域,他们发表更多的文章,而在技术领域,他们也能做出更多的创新。格鲁伯(Gruber)观察到,这类人的一生中充满着一连串相互关联的计划。他们的目标可能很清晰,也可能不那么明确,但他们总是会努力去实现自己设立的目标。正如被试指出的那样,尽管具有创造才能的人“喜欢别人赞美他们的成就”,但实际上他们是被强烈的内部动机驱使。他们几乎总是在做他们喜欢的事情。同理,不喜欢自己工作的人很少能做出杰出的贡献。

    环境

    有的环境能滋养创造力,而有的环境则会压制创造力。试想一个三年级学生正在学习太阳系知识,他的老师想了个好主意,让学生穿成宇航员的样子模拟登陆火星的情景。作为心理学家,我们很欣赏这种教学方式,还能有比假装成宇航员更好的理解宇宙问题的方式吗?接着,另一个学生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模拟,在宇航员着陆时他想扮成马丁叔叔和他会面。教师立即否决了这个提议:“我们都知道火星叔叔马丁是不存在的。”

    显然,这不是一个能促进奇思怪想的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创造力是人与他所在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能够激发和鼓励不同凡响的创意的环境必然能使新思想层出不穷。

    要产生创意,要低买高卖,个体必须承担冒犯甚至威胁到他人和他人信念的风险。在某些情况下,个体甚至要拿自己的职业生涯、朋友或名誉做赌注。那么,谁还会想要创造力呢?我们的答案是,每个人都离不开它。因为创造力是技术、文化、金融、知识革新,甚至个人提升的源泉。如果那些本应该培育创造力的人真正做好他们的本职工作,那么这个世界必将充满日新月异的活力。但是,这真是他们想听到的话吗?

创意心理学 第一部分 第2章 什么是创意,谁需要它(1)

    只要随便瞥一眼报纸,或者和你的朋友、同事聊聊天,你就会发现许多各种急需创造力来解决的问题,而其中一些已经被个人或公司巧妙地解决了。我们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档电视节目给两个厨师提了一个可笑的要求——做出150加仑的人造鱼子酱,结果他们用木薯淀粉包裹焦糖调味汁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在一个为学校募集资金的项目中,学生学习推广健康食品,学校则可以从销售收入中分得部分利润。一家建筑公司准备为有孩子的女职工提供灵活的日托服务,因为这些女职工是公司的重要成员。由于这项工作的时间表与天气情况密切相关,而且母亲们经常加班到很晚,甚至周末也要加班,所以她们经常不能照顾自己的孩子。于是,公司为这些孩子办了可随工地转移的流动托儿所。

    什么是创造力

    我们所说的创造力到底是什么?如果一个产品很新颖也很实用,那么我们称其富有创造力,这是创造力的两个基本元素。新颖指的是从统计的角度看很少有,与其他生产商生产的东西很不同。新产品具有原创性以及不可预知性,可以给人们惊喜,因为它远不是通过正常的逻辑思维能够想到的。产品的新颖性可以表现在不同的程度上。有些产品与之前的产品有略微的差别,而有的则可能发生了质的变化。最高水准的创造力表现为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于先前的产品,而人们对于产品新颖性的知觉也取决于他们先前的体验。

    DefyingTheCrowd/创意心理学第2章什么是创意,谁需要它一件产品必须具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